领养孩子——我适合这样做吗?
不消说,养父养母一旦离婚,又或者一方死去,家庭就可能会发生惨变。碰上这样的情形,养子养女往往变得极度紧张,心里非常难受。为什么呢?
大多数人都知道亲生父母是谁。即使从小就痛失双亲,我们也可以翻阅相簿,重温旧梦,把背景细节逐一串连起来。那么,给人收养的初生婴儿又怎么样?领养机构通常会把生母的资料记录在案;不过,孩子要满法定年龄才可以查阅这些纪录。在其他案例上,产妇在出生证明书上只登记自己的姓名,生父的姓名却刻意漏写。有些初生婴儿遭父母弃置不顾,因而变成来历不明。上述的孩子虽然处境各异,但全部都缺乏归属感,他们不断寻找自己的根。这些孩子自觉举目无亲,对出身背景一无所知。
有多稳固?
树木要有良好的根系才可屹立不倒。嫁接在成年树干上的嫩枝可能会生长茂盛,也可能会日渐枯槁,不结果实。类似地,养父养母也许克尽本分,悉心爱护孩子;可是,有些孩童却因为与亲人离散而大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且考虑一下凯蒂的事例。a凯蒂的父母原籍西印度群岛,她从孩提时期就给一对白人夫妇收养。这对夫妇对她照顾周到,关怀备至;很可惜,凯蒂一直未能接受现实,适应新环境。她在16岁那年离家出走,一去不返。愤懑的情绪至今已演变为无理智的仇恨。她激动地喊道:“妈妈为什么要把我送给你?”说来遗憾,这家人始终无法消除彼此间的隔阂。
麦文一出生就被安置在政府的托儿所里,后来跟养父养母一起生活。他被人收养的时候,只有九个月大。麦文从小就缺乏安全感,更因为自己是个混血儿而耿耿于怀,愤懑不已。他变得顽梗悖逆,到处招惹麻烦。养父养母尽管克尽厥职,麦文到头来却令他们深感忧伤。他的养母说:“别人要是向我征求有关领养孩子的意见,如今我会奉劝一句,‘三思而后行。’”
让我们考虑一个截然不同的事例,听听罗伯特和西尔维雅的个人感受。他们生下儿子后,就不能继续生育。有人问他们:“你们可有想过领养异国孩子?”不久,他们就收养了美芝,一个九个月大的香港女婴。美芝说:“我不时在想,父母为什么把我遗弃,我有没有兄弟姊妹呢。尽管这样,我和养父养母关系亲密;我认为我跟养父养母的关系比起一些亲生的母子关系还要密切。知道亲生父母是谁,也许能够帮助我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但其他就没有什么大分别了。”她的养父养母会推荐别人领养孩子吗?他们说:“当然会啦,这是我们毕生难忘的愉快经历!”
保持谨慎的原由
格雷厄姆和露思已有一子一女,后又收养了两个婴孩,一男一女。他们不分亲疏,待养子养女如同己出。四个孩子一起成长,整家人和谐共处,其乐融融。露思说:“多年前,孩子已一一离家自立。我们经常与儿女保持联络,关心他们的起居饮食。”很遗憾,养子养女却遭遇严重难题。为什么呢?
格雷厄姆说:“家庭医生提醒我们,环境对孩子影响深远。”他如今觉得,遗传特性对孩子也操有重大影响。他补充说:“在怀孕期间,母亲的健康状况又怎么样?现在我们知道,毒品、酒精和烟草都会损害胎儿。我建议,在答应收养孩子之前,要彻底调查亲生父母的背景,如果可能的话,连祖父母的背景也要弄清楚。”
母亲再婚以后,彼得惨遭继父虐待,身心饱受折磨。到三岁那年,母亲把他交给领养机构托管。彼得说:“我一踏出法庭,就排斥养父养母。”他补充说:“不论什么东西,只要伸手可及,我都会肆意破坏。我一进入睡乡,就会梦见可怕的情景。回想起来,我现在才意识到,当年我简直心理失常。养父养母后来离了婚,我更不惜自甘堕落——吸毒、偷窃、肆意毁坏他人财物、花天酒地。
“在世上活了27年后,我觉得人生毫无意义,打算自寻短见。有一天,一个陌生人把一份圣经单张递给我,单张说明地球快要成为乐园。这个信息引起了我的兴趣。单张内容读上去相当真实有理。我开始阅读圣经,并且深入研究;我渐渐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努力更新个人的品格。很可惜,我又故态复萌。会众的基督徒给我很大帮忙。幸得他们多方劝慰,我比以前更乐于事奉上帝,安全感也倍增。几年前,我做梦也没想过自己竟能改过自新。此外,我还跟母亲重修旧好,再次共享天伦,我为此欣喜不已。”
面对现实
提起领养孩子,许多人都会情绪激动。有人快活,有人愁烦;有人感恩图报、有人忘恩负义,真是一言难尽。且举例说明。埃德加·华莱士认为,母亲把他送给人收养就等于弃他不顾,这样的行为简直不可饶恕。他的母亲晚景凄凉,迫于无奈只好向儿子寻求经济援助。埃德加虽然生活富足,却断然拒绝,不加援手。幸得朋友帮忙,出钱支付殓葬费,他的母亲才不致葬身义冢。埃德加听到这个消息后,就非常懊悔自己太过绝情,对母亲的痛苦无动于衷。
打算领养孩子的人可能会遭遇困难,也可能会面对挑战;因此,他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对难题怀有合乎现实的看法。不论亲生父母,还是养父养母,他们即使令子女衣食无忧,孩子也不一定会感恩戴德。事实上,圣经用“毫无亲情”、“忘恩”、“不忠贞”等形容词来描述这个世代的人。——提摩太后书3:1-5。
另一方面,你如果开阔自己的心,同时也开放自己的家给亟需家长爱护的孩子,就可能会带来称心如意、丰富多彩的报酬。举例说,嘉西幸得养父养母收容,可以在基督徒家里成长。他们不但照料嘉西的起居饮食,也顾及她的灵性需要;对于养父养母,嘉西实在感激不尽。——可参看第8页的附框,“大家相处融洽”。
论到感恩图报的养子养女,做父母的可能会想起诗篇执笔者的话:“儿女是上主所赏赐;子孙是他赐给我们的福份。”——诗篇127:3,《现译》。
[脚注]
a 为求把当事人的姓名保密,有些名字更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