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征状防患未然
心脏病的征状一出现,患者就得马上看医生。这样做的确关系重大,因为在发病后的一小时内,患者会随时死亡。病人如果从速接受治疗,心脏肌肉就可免受永久的损害。心肌受损程度越轻,心脏就越有可能恢复正常的泵血功能。
可是,有些心脏病倒是没有明显病征的。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事人可能不知道自己原来患了冠状动脉疾病。说来遗憾,有些患者可能要等到心脏病严重发作,方知道自己的心脏出了毛病。病人的心脏一停止搏动(不再泵血),就得马上召唤救护人员到现场抢救,旁观者也要立即替病人施行心肺复苏术,否则病人就活不成了。
据《哈佛健康通讯》报道,在大部分有冠状动脉病征的人当中,约有一半患者都耽误了诊治的机会。为什么呢?“原因通常有两个:他们不是对病征一无所知,就是对征状掉以轻心。”
约翰a是个耶和华见证人,心脏病发作后,他提出以下的恳切呼吁:“你一旦发觉身体不对劲,千万不要以为是杞人忧天,就迟迟不找医生检查。我因为没有及早接受治疗,就几乎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病发经过
约翰解释说:“心脏病发作前一年半,医生早已提醒我,说我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偏高——这是诱发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因素。我却讳疾忌医,觉得自己不过30多岁,还算年轻力壮。我当初没有采取预防措施,如今却后悔莫及。心脏病发作以前,身体早已发出警告信号:每次体力劳动后,我都感到气促;还有心口发疼,我以为自己患了消化不良。此外,一连好几个月我都感到疲惫不堪。我断定身体出现这些毛病,主要是由于睡眠不足、工作过劳、情绪紧张而引起的。发病前三天,我心口剧痛,还以为是胸肌发生痉挛罢了。这原来是心脏病轻微发作的征状,三天后我大祸临头——心脏病严重发作。”
胸部疼痛或有压迫感,在医学上称为心绞痛。约有一半的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前,会出现这种先兆。有些患者会感到气促、疲劳、浑身虚弱;这些征状表明,冠状动脉受到阻塞,以致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身体一发出以上的警告信号,当事人就应该马上找医生检查心脏。彼得·康恩医生指出:“心绞痛即使得到治理,也不能保证心脏病不会发作,但至少可以把突然发病的危险降低。”
心脏病发作
约翰继续说:“当天我们准备出外打垒球。吃午饭的时候,我大口大口地吞下汉堡包和油炸土豆条,其间我感到有点不舒服,想呕吐,上身还有闷塞的感觉,我却不以为意。抵达球场后,我们开始打垒球,我总觉得浑身不对劲。随着下午的时间渐渐过去,不适之感就越来越强烈。
“有好几次,我仰卧在运动员的长凳上,设法舒展胸部肌肉,但胸肌反而变得越来越僵硬。我一面打垒球,一面自忖,‘或许我患了感冒’,因为我时而觉得又冷又湿,时而感到虚弱无力。我跑得没多远,就气吁吁的,不得不躺在长凳上休息。我一坐起来,就深知情况不妙。我向儿子詹姆斯高喊:‘马上送我到医院去!’我觉得胸部好像塌陷了,而且痛得很厉害,我实在无法起身。我不禁在想,‘是心脏病发作吗?没可能——我才38岁罢了!’”
当时约翰的儿子只有15岁。他叙述:“不消几分钟,爸爸就变得浑身无力,我们得把他抬上汽车去。朋友一面开车,一面向爸爸发问,目的是要知道他的病情怎么样。最后,爸爸一声不吭。‘约翰!’朋友大声喊叫,但爸爸依然没有反应。接着,爸爸在座椅上猝然一动,身体剧烈地抽搐,而且不断呕吐。我一次又一次地大声叫唤:‘爸爸!我爱你!你不要死啊!’痉挛发作以后,爸爸一动不动地躺在座椅上。我以为他死了!”
在医院里
“我们赶忙前往医院求助。尽管我以为爸爸已死了两三分钟,我仍然希望他会苏醒过来。出乎我意料的是,约有20个耶和华见证人已经在等候室聚集。他们原先跟我们一起在球场上打垒球。看见有这么多同工在场,我感到非常安慰,同时亲身体验到弟兄的温情。在这么难受的时刻,有他们在身边无疑给我莫大的鼓励。大约15分钟后,有一个医生出来向我解释说:‘你的爸爸终于苏醒过来。他心脏病发作,情况非常严重,我们无法确定他能不能活下去。’
“医生准许我跟爸爸说一两句话。爸爸对家人所流露的爱意,叫我感动得不能自已。他不顾痛楚,费尽气力对我说:‘孩子,我爱你。总要记住,耶和华在我们的生活上永远居于首位。千万不要停止事奉他,也要帮助妈妈和弟弟们继续保持忠心。复活的希望是稳确的。我就算死去,也渴望在复活的时候再跟你们团聚。’我和爸爸相对而泣,大家都有点害怕,在心坎里却又洋溢着无限爱意和盼望。”
一小时后,约翰的妻子玛丽抵达医院。“我一走进急诊室,医生就说:‘你的丈夫心脏病发作,病情危急。’我听后不禁目瞪口呆。他向我解释,约翰的心脏接受了八次电击,才可以去除纤维颤动。为了抢救病人,医生利用电压,使心脏不再杂乱无章地跳动,同时恢复正常心律。去纤颤术,连同心肺复苏术、供氧设备、静脉注射药物等措施,都是先进的救生方法。
“看见约翰的样子,我不胜悲痛。他面如死灰,身体插着许多管子和电线,以便医生监察病情。为了三个儿子的福利着想,我默默祷告,求耶和华赐我力量,好叫我能忍受得住。面对当前的形势,我求天父指引我的脚步,帮助我作明智的决定。我走近约翰的病床,心里在想,‘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应该对丈夫说些什么呢?说真的,这样危急的情势,我应付得来吗?’
“‘亲爱的,’约翰说,‘你知道吗,这次我可能过不了这一关。但你和孩子都必须继续对耶和华保持忠心,因为这个事物制度很快就会结束,届时疾病和死亡都会不复存在。我希望在新世界醒来的时候,会跟你和孩子重聚。’我俩顿时泪如泉涌。”
医生阐述病情
“后来医生叫我站在一边,向我解释约翰的病情。经过仔细的检查后,他们发现约翰的心脏病,是由于左前降动脉完全堵塞而引致的。此外,另一条动脉也阻塞了。医生指出,我必须就约翰会接受什么疗法作出决定。其中两个可供选择的疗法是药物和血管成形术。他认为血管成形术的疗效较大,我们于是决定采用这种疗法。但医生并没有作出保证,因为这类心脏病发作后,大多数患者都活不下去。”
血管成形术是一种外科手术,医生把一条末端装上气囊的导管插入冠状动脉,然后给气囊充气,使动脉的阻塞部分扩张。这个程序有助恢复心脏血流,成功率相当高。要是多条动脉都严重阻塞,医生通常建议病人接受动脉分流手术。
难望完全康复
约翰接受了血管成形术,在接着的72个小时内,他的生命一直岌岌可危。他的心脏经受这么大的损伤后,终于慢慢地恢复运作。比起发病前,心脏的泵血功能只可恢复一半,心脏组织多半成了瘢痕组织。由于心脏严重受损,约翰准会丧失工作能力,这是无法避免的。
事后约翰回顾整件事时,他语重心长地说:“不管对创造主、家人、属灵的弟兄姊妹,还是对自己,我们都有义务要听从警告,小心留意自己的健康。健康一旦受到危害,就要倍加留意。老实说,我们既可以为自己带来欢乐,也可以自讨苦吃,这要看我们有什么抉择了。”
约翰病情危殆,不得不马上找医生抢救。但这并不是说,患者一感到心口灼热不适,就要赶忙找医生诊治。约翰的亲身经历毕竟是个鉴戒,人要是怀疑自己有心脏病的征兆,就该尽早找医生彻底检查。
患者可以做些什么,以求减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下篇文章会讨论这个问题。
[脚注]
a 在这系列的文章里,有些人名删改了。
[第6页的附栏]
心脏病的征状
• 患者胸闷不适,心口发疼,同时伴有重压、夹紧的感觉。这种征状可持续好几分钟,也可以被人弄错,误以为是严重的心口灼热
• 疼痛可蔓延到颌、颈、肩、臂、肘部,或左手,也可只局限于这些部位
• 上腹感到持续的剧痛
• 气促、头昏、眩晕、冒汗,或感到又冷又湿
• 精疲力竭——发病前,可能一连好几个星期都感到疲惫不堪
• 恶心或呕吐
• 心绞痛频频发作,但不是因体力劳动而引起的
征状轻重不一,情况各异。每次发病前,以上的征状不一定会全部出现。如果有几个征状同时出现,患者就要尽快找医生治疗。可是,有些病例是没有征状的,所以称为无病征心脏病。
[第7页的附栏]
急救法
要是你本人,或你所认识的人,出现心脏病的征状:
• 要认清征状。
• 不管你在做什么,你都要停止工作,要坐下或躺下休息。
• 征状如果持续好几分钟,就要拨本地的紧急电话号码求助。告诉救援中心的调度员,你怀疑自己心脏病发作,并向对方提供所需的资料,让救护人员知道你身在何处。
• 你如果认为,开车把患者送进医院的急诊室,比等候救护人员为快,就不要迟疑,马上动身。你如果觉得自己有发病的征兆,可请求别人驾车送你到急诊室去。
要是你等候救护员来临:
• 松开紧身衣服,包括皮带或领带在内。尽量使患者感到舒服,如有需要,把患者靠在枕头上。
• 不管你是患者还是帮助者,要保持镇定。激动的情绪可使心律失常的情况加剧,足以导致死亡。祷告能起强化作用,帮助你保持镇定。
患者如果看来已停止呼吸:
• 要大声问道:“你听到我叫你吗?”患者要是毫无反应、停止呼吸的话,就要施行心肺复苏术。
• 要紧记心肺复苏术的三个基本步骤:
1.把患者的下巴向上托起,好使气道畅通。
2.张开患者的气道,掐紧他的鼻孔,慢慢往口里吹气两次,直到胸部胀起为止。
3.在患者胸前两乳头之间的正中部位,按压10至15次,以求把血液推出心脏和胸部。每15秒重复一回:先吹气两次,接着按压15次,直到心脏恢复搏动、肺部恢复呼吸,或直到救护员抵达为止。
心肺复苏术应该由受过训练的人进行。但如果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在场,“施行不大正宗的心肺复苏术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心脏病紧急护理中心总干事卡明斯医生这样说。除非有人及时采取这些急救步骤,否则患者的生存机会就很渺茫了。在救护人员到场以前,心肺复苏术可延续患者的生命。
[第5页的图片]
心脏病发要尽快送院救治,这不但可以挽救生命,还可以减少心脏所受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