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传信息
《儆醒!》驻尼日利亚通讯员报道
我们的会众在尼日利亚南部,人数并不多。我们一收到计划在全球分发的《王国消息》34号单张,就渴望尽快把它们分发到地区每个角落。然而,事情可没那么简单。我们的地区有些种植木薯、山药等粮食的农场,位于热带雨林深处,要到那儿实在困难重重。虽然如此,办法总是有的。既然上帝的旨意是要所有种类的人都可以得救,我们就不能忽略在热带植丛耕种的农夫。——提摩太前书2:3,4。
1995年10月16日,我们一行18人在上午7点30分出发,前往一个名叫阿博巴大的农场。路程约有3.5公里。半路中途,我们必须涉水步过一个水深及腰的溪流。
为了在同一天前往另一个农场,我们要涉水越过一个更宽阔的溪流。这次,除了四个弟兄和一个姊妹外,其他人都没法过去。
那天,我们不但碰到不少愿意聆听信息的人,还有些意外收获:灌木丛生长了些水果,我们沿路摘了不少来吃。我们也遇上一些慷慨好客的农夫。他们很感激我们不远千里而来拜访他们,于是给了我们一些橘子解渴。我们一共碰到了大约250人,把所有单张都分发出去。
面对重大困难
可是,两天后,我们才遇上了真正的困难。奥色阿那西是12公里外的一个农场。弟兄看来从没有以有系统的方式到那里传道。莱西河危机四伏,有几个人看来有点犹豫。我们很多人都不懂游泳,涉水而过又得格外提防树木尖硬的残枝。泥泞地滑不唧溜,摔倒了会使人受伤。粗制的桥不怎么坚固。蛇和鳄鱼神出鬼没,这儿的溪流有不少水蛭。
我们当中16人决定不顾一切,勇往直前。我们徒步走了大约1.5公里,然后上了只独木舟,打算冒险渡过急湍的莱西河。登上独木舟前,还得先下一个陡坡。由于那时是雨季,不但河水泛滥,遍地的黏土也特别湿滑。下舟后,我们发现人行小径已经“水流成川”,有的地方甚至水深一米。这条路可真难走极了。
我们涉水走了大约30分钟。由于路实在太滑,很多人都摔了跤,带来的圣经、杂志和单张都被泥水浸透了。可是,大伙儿兴高采烈,对于同工的“失足”,也只会大笑一番,摔了跤的也一同笑起来。
过一条小溪时,水蛭纷纷附到我们腿上来。一个“水蛭附腿”的年轻姊妹忍不住大声惊呼。就算把水蛭拿走了以后,她也没法安静下来。对于这件事,我们也只当成是一场历险记,笑了笑就继续上路。
横过另一条小溪时,一个弟兄决定不跟大伙儿一块儿涉水,自己直接跳过去。他跳过了溪流,却避不过地上的滑泥。他两脚直滑,全身栽在泥里。他站起来,发觉没什么事,就说:“没关系,毕竟是个经历。”我们不禁想起使徒保罗也曾“受河流的危险”。当时的情况说不定更惊险呢!——哥林多后书11:26。
接着,我们要过一条看上去毫不稳固的木桥。幸好,总算有惊无险,大家都过了去。过了桥以后,道路越来越滑,也越来越容易摔跤。
跟我们一块儿的还有一位快70岁的正规先驱(全时传道员)弟兄。出发那天早上,他本来只是来祝我们一路顺风的。可是,我们向上帝祈求祝福后,他问道:“你们都出去传道,我又怎能一个人留下来呢?”他坚持跟我们一块儿去,谁也说服不了他。他说耶和华会和他同在,就这样跟着来了。
后来,他仰天摔了一跤。这回,大家都笑不出来。我们关切地问他有没有受伤。他答道:“没事,我摔得挺小心的,不好把地弄坏嘛。”我们松了口气,终于笑了出来。大家不禁想起以赛亚书40:31的话:“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
乐于聆听的人
终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当地人的反应很好。我们走近一个男子的小屋时,他本来有点儿害怕。可是,知道我们的来意后,他说:“真没想到,你们不辞劳苦来到这儿,只是为了向我们传道,真叫人佩服。”我们于是说:“这叫披荆斩棘嘛!”让他明白传道工作其实十分重要,并非可做可不做的。
另一个农夫说:“既然传到这儿来,救恩也离我们不远了。”提问的人很多,我们耐心地一一回答,并且答应他们有机会再来。
在奥色阿那西,我们把手上112份单张全都分发了。我们一共向220人作了见证。
回程时,我们迷了路。如果折返营地寻找路线,就要走一个半小时,可是不多久就要天黑了。我们向耶和华默祷后,决定继续往前走。这意味着我们要涉过一条水深及臀的险流。
过了那道险流后,我们找到了回家的路线。叫我们大为惊讶的是,原来我们只剩下五分之一的路程。我们虽然迷了路,却走上了捷径,回家时比预定时间早了至少一个小时。不用多说,大家都很兴奋,也很感谢耶和华。随着太阳下山,我们也到了家。虽然我们又累又饿,却乐透了!
后来有一次,大家谈起那天的经历。一个姊妹说:“我听说过那儿的情况,因此早就知道自己一定会摔跤的。如果不是为了传讲好消息,就算把全世界的钱都给了我,我也不会去这种地方的!”一个弟兄感慨地说:“好消息总算传到奥色阿那西去了!”
[第23页的图片]
走过当地的一条桥
我们过了很多水蛭出没的溪流
下了这条危险的小径后,我们就上了独木舟,越过莱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