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日渐消失
《儆醒!》驻澳大利亚通讯员报道
你看到活蹦活跳的野生动物,例如老虎、鲸鱼或大猩猩,听到它们呼叫,你的心情兴奋吗?亲手喂养树袋熊又怎么样?你忽然感觉到大地隆隆作响,于是纵目四顾,只见动物成群迁移,它们踏着沉重的蹄子向前迈进。以上的经历不是激动人心吗?很遗憾,许多人再也没有机会体验这样的奇遇了,除非大家认为参观博物馆、阅读书刊、浏览电脑网络也算做奇遇吧。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是,在你阅读这篇文章时,就有成千上万的动植物品种给人“赶尽杀绝”。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博士估计,每年约有2万7000种生物灭绝;换句话说,每小时就有3种生物在地球上绝迹。根据这个比率,在今后30年,地球可能有多达百分之20的物种灭亡。不过,物种灭绝的速度却不是恒常不变的,反而有上升的趋势。预料到下个世纪初,每天将有数以百计的物种就此消失!
非洲的黑犀牛行将绝种。近20年来,黑犀牛常常被人非法捕杀,结果数目大幅下降,从6万5000头减少到2500头。婆罗洲和苏门答腊的丛林日渐缩小,在那儿栖息的猩猩不足5000只。地球的水生动物都遭遇同样的厄运。在中国长江,可爱的白鳍豚也濒于绝境。长江水流大受污染,加上渔民胡乱捕鱼,剩下的白鳍豚不足100条;这种淡水豚可能在10年内荡然无存。
琳荙·克布纳在《动物园手册》说:“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对很多事物都意见分歧。可是,他们却一致认为,挽救濒危物种、关注地球生物的健康发展是当前的急务。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今后50年是关键期。”
谁之过?
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不过,人口挤迫却不是惟一的祸根。很久以前,地球的人口还没有急剧增长,许多鸟兽早已灭绝了,例如旅鸽、恐鸟、大海鸦、袋狼等。以上举出的不过是其中几种罢了。谈到澳大利亚在这方面的一贯记录,新南威尔士州动物园管理局局长凯利博士说:“自从外侨在1788年移居本国以来,动植物的种类就不断减少。国民理应引以为耻。”毫无疑问,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不光彩记录。上述评论还暗示,物种灭绝背后别有恶因——世人愚昧无知、贪得无厌。
全世界的野生动物都濒于灭绝,处境岌岌可危。幸好,还有一群有心人在,伸出援手。世界各地许多动物园都设法保护濒危鸟兽。这些坐落在市郊的圈地成了动物的惟一庇护所,收容的鸟兽种类有增无减。可是,动物园的空间毕竟有限,饲养野生动物也不容易,非有巨额经费不可。但有人认为,野生动物虽有动物园悉心照料,但用篱笆把它们围住始终算不上最“人道”的做法。在动物园内,鸟兽不但须要“寄人篱下”,还要多亏人类这个脆弱、多变的政治和经济体系的照顾,它们才能苟全性命,繁殖后代。野生“难民”得到动物园收容后,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吗?
[第3页的附栏]
物种灭绝是自然现象?
“物种灭绝不是自然现象吗?不是。至少从近年的趋势看来,物种灭绝决不是自然现象。在过去300年来,几乎每年都有一种生物灭绝。今天,物种灭绝主要是人为因素所致,消失的速度实在快得惊人,至少是以往的一千倍。……物种灭绝的速度激增是人类一手造成的。”——《纽约公共图书馆案头参考书》。
“我对不少珍禽异兽都深感兴趣,可惜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绝迹了。我为此感到难过,而且十分气愤。这些动物所以灭绝,十居其九是因为人类贪得无厌;他们虐待动物,对动物的危境漠不关心,甚至无动于衷。可见,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人类已经把野生动物赶上绝路。”——戴维·戴在《动物末日纪事》这样评论。
“不少物种还来不及记录在案,就给人类灭绝了。”——《保护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