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泰拉——举世无双的穴居之城
《儆醒!》驻意大利通讯员报道
大约50年前,有些人认为这些奇特的洞穴简直就是但丁所著的《地狱》的情况,结果当局下令要居民撤出。今天,这些洞穴再度有人居住,而且因为属于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所以受到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所保护。
我们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时间过去,人对这个地方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第一个问题不难回答,我们说的是马泰拉的萨西(字面意思在意大利语是“岩石”)。马泰拉位于意大利的南部,坐落在意大利这只“靴子”的脚跟上。至于第二个问题,就不容易回答了。因为我们必须知道萨西是什么,同时要认识萨西的一点历史。何不跟我们来一起勘探萨西,认识认识这个地方呢?
作家圭多·皮奥韦内说,其实“在意大利众多引人入胜的风景中”,萨西是个“叫人迷醉”的城。为了观看这个城的全景,我们走到一个天然的有利位置,可以俯瞰全个峡谷。在沟谷的对面,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马泰拉城。夏日阳光灿烂,只见一排排房子紧贴着岩石,看上去层层叠叠。迂回曲折的窄路,在房子之间左穿右插,直达谷底。这些狭窄小路形成一个纠缠不清的结,仿佛巨大露天剧场里的梯级一样。我们在岩石表面看见的许多岩洞,都是人住的洞穴。简单来说,这些就是从岩石凿出来的萨西岩洞房子!
气氛奇异
要到马泰拉的古城部分萨西去,得要越过熙来攘往、喧哗热闹的现代城市部分。走进古城就像时间扭曲了一样,气氛越来越奇异。今天的混乱景象渐渐淡出,昔日的热闹光景缓缓呈现。
不要期望看见住在岩洞的人。今天,人已经很难看见原本的古代洞穴了。因为竖立在这些岩洞前面的,不是石灰岩建筑物,就是有石灰岩外墙的建筑物,形形色色,有中世纪风格的、有巴罗克风格的,也有现代风格的。我们继续向前走,景色不断在我们眼前变幻。
据考古学家说,几千年前有几批游牧民族,也许是一些牧人,在这个地区定居下来。这一带有不少天然岩洞,让人可以栖身,免受风雨、敌人侵袭。不久,许多洞穴都住了人。考古学发现显示,从这个时候起,这一带很可能一直有人居住。
萨西是逐渐住满人的。在希腊罗马时代,有小量居民住在山嘴的尖顶上,就是今天的旧城区。拉法埃莱·朱拉·隆哥指出,在那些日子,萨西只是“两个荒芜的山谷,两个由山上旧城两旁伸展开来的盆地,俯瞰着形势险峻的峡谷。当时萨西一带还没有人住,……杂草丛生”。从中世纪早期起,当地的人有系统地挖掘软石灰岩,用来建筑道路、露台、房子。萨西渐渐换上了独特的新貌。
居民需要有房子住及有地方饲养牲畜,好继续从事与畜牧有关的活动,例如生产干酪。不过,他们的主要活动却是农耕。居民在萨西俯瞰着的深邃沟谷的山坡两旁,挖掘广阔的阶地做蔬菜园。今天,阶地的遗迹依稀可见。居民的社交生活主要集中在邻里一带,在几个岩洞的露台范围内进行。
叫人赞叹的蓄水系统
人也许可以说,萨西的历史是人跟石和水对抗及共生的经过。当地的水源虽然说不上源源不绝,但是在雨季,水流沿着沟谷的山坡滚滚而下,侵蚀了萨西居民辛苦挖成的梯田。萨西的居民看出有必要把雨水改道,贮存起来。
居民可以怎样贮水?在哪里贮水呢?他们在阶地上挖出密封的蓄水池。水道和渠道系统把水引到这些蓄水池去。这些池子起初主要是为了灌溉耕地而挖的。建筑师彼得罗·劳雷亚诺说,池子的数目“远比有人居住的洞穴多,也比饮用池水的人多”,这点证明“萨西的蓄水池本来是供灌溉用的,是个叫人赞叹的蓄水系统”。
这个系统也能供应充足的食水。随着当地的人口越来越多,这个系统也日见重要。由于这个缘故,居民采用了一个精巧的设计。他们把蓄水池一个一个的连起来,有的在同一阶地,有的在不同阶地。“这些蓄水池像个巨大的蒸馏系统,水从一个蓄水池流到另一个蓄水池,逐步受到净化。”然后居民从萨西众多井中的一个取水就行了。今天,有些井口仍然隐约可见。一个本来干涸的地区竟有这么多食水供应,确实不同凡响。
岩洞房子
我们走下阶梯,穿过迂回曲折的窄路,意识到这些古代房子是逐层下降排列的,所以我们不时发现自己走在下一层房子的房顶上,房子向较低的阶地伸展开去。在某些地区,房子一层接一层的排列,共有十层。这里的居民跟岩石的接触可谓十分密切。早在13世纪,官方的文献已经把这一带称为“萨西”。
我们在一个洞穴外停下来。洞穴的外墙精心设计,而且比较现代化,骗不倒我们,显然原本的建筑物新近才涂上石灰岩。这是一个独特的萨西洞穴。我们越过门口,走下连串梯级,踏进一个大房间,这里一度是居民起居饮食的地方。我们走下更多梯级,来到第二个房间,穿过这个房间,还有另一个房间。有些房间是由旧蓄水池改装成可住的地方,上面的出口就是水流入来的缺口,现在封了,房间的入口是从阶地一旁凿出来的。最深入的房间一度用来饲养驮畜,居民一般住在最接近入口的房间。门顶上有一大个开口,让阳光和空气透入。不用说,今天萨西的居民已经不再把驮畜养在家里了!
不少洞穴比路面低。为什么呢?因为岩洞入口和一些洞穴本身都是从斜坡凿出来的,好充分利用阳光。冬天,太阳最接近地平线,阳光可以直接射进房子,使房子光亮、暖和。夏天,阳光只能照到入口的地方,室内保持凉快、湿润。我们观看洞穴的后墙,只见一个雕刻的壁龛,内有几个“搁板”。这是个日规,用来显示太阳全年的移动方向。我们离开岩洞出来,有一种奇特的感觉。洞穴凉快得叫人忘却外头正夏日炎炎!
破损及重建
萨西除了气氛奇异,也历尽沧桑。几个世纪以来,萨西一直是个协调一致、效率极高的城市核心,可是到了18世纪,情况改变了。新近筑成的建筑物和街道阻塞了供水系统,居民不易清理一般的垃圾。结果疾病蔓延。另外,当地的经济情况也改变了,萨西的农民家庭越来越贫穷,越来越拥挤。
这个一度风光如画的地区渐渐破损,看来势所难免。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50年代的早期,当局决定迁徙萨西的居民。马泰拉有1万5000多居民,迁居是他们的噩梦,特别是从社交的角度来看,大家在邻里间建立了的深厚情谊,霎时中断。
很多人认为,这个难得的城市风景如果消失了实在可惜。多亏伟大的重建工程,萨西渐渐恢复原貌,而且再度有人居住。今天,不少旅游人士慕名前来,想感受一下萨西的奇异气氛,体验这个地方古色古香的露台和迂回曲折的街道。如果你有机会到地球这边来,何不尝试勘探这个年代久远的岩石古城呢?
[第17页的图片]
1. 马泰拉萨西的全景;2. “邻近一带”,左前景是一口井;3. 一个典型洞穴的内部;4. 用作日规的壁龛;5. 一度有水注入蓄水池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