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7 7/22 10-13页
  • 为什么上网要当心?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为什么上网要当心?
  • 警醒!1997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当心侵犯孩子的人!
  • 父母指导不可少
  • 以持平合理的态度看互联网络
  • 在网上跟陌生人约会真的有危险吗?
    警醒!2005年
  • 上网通天下,运用须合宜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11年
  • 怎样避开上网的危险?
    警醒!2004年
  • 你真的需要“上网”吗?
    警醒!1997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7/22 10-13页

为什么上网要当心?

互联网络在教育和日常通讯方面的发展无可限量,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不过,互联网络的高科技外壳里面,却隐伏着不少问题,其中一些更是长久以来一直跟电视、电话、报章、图书馆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的确要想想:互联网络上的资料适合我一家和我自己吗?

根据不少报告指出,互联网络上载有色情资讯。可是,这就表示互联网络不过是个性变态者流连的脏地方吗?有些人却不同意,他们觉得这个说法完全夸大了事实。他们指出,上网的人必须刻意花功夫才能够找到不堪入目的资讯。

他们的讲法也是有道理的,人的确要故意花功夫才能在网上找到不良的资料。不过,持另一方意见的人却指出,在网上找到这些资料,其实要比在任何地方都容易。人只需要按几个键,就可以找到含有色情成分的资料,例如露骨的色情照片,还包括绘影绘声的不雅片段。

互联网络上究竟有多少色情资讯这个问题是时下热门而引起争议的话题。有些人觉得,部分报道把网上的色情问题描述成达到泛滥的程度,是未免言过其实。可是,你要是知道你家的后园有毒蛇,不过没有一百条那么多,只是几条罢了,你就可以不用担心家人的安全吗?所有上网的人最明智的态度是步步谨慎。

当心侵犯孩子的人!

近日报章报道,有些有恋童癖的人加入了让青少年聊天的线上讨论组。这些成年人冒充青少年,向不晓得防范人的少年下手,骗得他们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

美国全国失踪及遭受侵犯儿童中心记录了其中几起有关的事件。例如:1996年,警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寻回两名失踪了两个星期的女孩,她们的年龄分别是13和15岁。她们在互联网络上结识了一个18岁的男子,后来就跟着他走到另一个州去。一个35岁的男子就被控诱骗一名14岁男童跟他进行非法性行为,案发的时候男孩的父母并不在家。两起案件都同样是由互联网络的网上畅谈室开始的。1995年,一名成年男子在网上结识了一个15岁的男童,后来竟然明目张胆地到男童的学校要见他。另一个成年男子就承认曾跟一名14岁女童有性行为。这个女孩使用爸爸的电脑,通过线上的公告牌同其他少年联络,于是结识了这个男子。在上述所有事例里,少年人都被说服透露了自己的真正身分。

父母指导不可少

虽然上述例子只属少数,父母却必须事事小心。父母有什么方法可以保护自己的儿女,以免他们成为罪行或被利用的目标呢?

各电脑软体公司正推出不少程式,从网页分级系统(跟电影分级系统类似)到敏感词语侦查程式(辨别网页中的不良成分),以至查验年龄系统不等。有些程式更可以在资讯传到家中的电脑之前就把讯息拦截。不过,上述系统都不是万无一失的,而且都可以用不同方法绕过这些系统的监察。此外,要知道互联网络本来就是设计成不受干扰的,所以根本很难监管。

《儆醒!》访问了加利福尼亚州一名警长,他是当地警方一个调查儿童被侵犯案件的小组主管。他的劝告是:“父母的指导是不可取代的。我自己就有个12岁的儿子。太太和我都容许他用互联网络,不过我们总是一起上网,而且小心控制上网所花的时间。”这个父亲尤其提防网上畅谈室,对参与畅谈室的讨论严加限制。他说:“我们的电脑不是放在儿子的房间,而是放在家中大家共用的地方。”

如果家中的电脑可以接上互联网络,父母就要主动留意这件事,为儿女决定他们可以怎样运用这个工具。关于这方面,有什么实用、合理的预防措施值得我们考虑呢?

戴维·普洛特纳科夫是《圣何塞信使报》的正式撰稿人,他提出了几项有用的建议,给打算在家里上网的父母考虑。

• 你如果跟你的年轻人一起上网,他们就可以从你的判断和指引得益,而且上网期间就差不多总是可以接触到优良的资讯。戴维警告,没有父母的指引,“网上所有资讯就像没有了容器的水一样”。你坚持实行的规则,是“你一向在口头上教导孩子的常识的具体表现”。例如,你跟陌生人说话的方式可以为你的儿女立下模范。

• 互联网络就像一个公众场所,并不适宜用来当做保姆。“你总不会把你10岁大的孩子留在大城市里几个钟头,还打发他独个儿四处乱跑,玩个痛快吧?”

• 要学会辨识不同的网站;分清楚什么是玩游戏、网上聊天或帮助学生做功课的网页。

美国全国失踪及遭受侵犯儿童中心出版的小册《资讯公路儿童安全守则》给青少年以下指引:

• 不要透露自己的个人资料,例如你的地址、住宅电话号码,或你就读学校的名称及地址。未经父母批准,不要把你的相片通过电脑网络传送给别人。

• 如果收到任何使你不安的信息,要立刻通知家长。不要理会任何粗鄙或挑衅性的信息。要立刻把事情告诉父母,好让他们跟线上服务公司交涉。

• 要跟父母合作,顺服他们就上网所定的规则,例如就上网的时分及时间所定的限制、可浏览的网址类别等,要紧守他们的决定。

要记得,上述所有防备措施也对成年人很有帮助。曾经有些成年人由于粗心大意,结果上了当,不但误交损友,还惹祸上身。网上畅谈室给人一种神秘的气氛,而使用的人既看不见别人,又可以用假名来掩饰自己的身分,所以令部分人放松了戒备,误以为很安全。成年人,你们也该小心谨慎!

以持平合理的态度看互联网络

互联网络上的部分资料及大部分服务都富于教育意义,十分有用。近来,越来越多公司把他们的内部文件储存在公司内部的网络里,这些网络称为“内域网络”(或译“网内网路”,intranet)。以互联网络为基础的录像带和视像会议功能,很可能把我们的旅行和商业会议模式完全改变过来。有些公司利用互联网络销售他们的电脑程式,减低了软体的成本。不少现在由人来执行的商业交易,例如旅游服务和证券经纪服务,也可能受到影响,因为使用互联网络的人可以自己处理部分或所有的商业交易安排。互联网络的影响的确无远弗届,在资讯共享、商业交易、通讯这几方面更可能继续是重要的媒介。

互联网络跟大部分工具一样,都有它的正当用途。不过,它也可以被人误用。有些人可能选择探索互联网络中良好的资讯,有些人却可能选择不这样做。基督徒无权论断别人的私事。——罗马书14:4。

使用互联网络就像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旅游一样,可以看到听到很多新事物。正如在旅行期间,人要有好的礼仪,也要做好明智的预防措施。同样道理,你要是决定上网,或者说“登上资讯超级高速公路”,请紧记上述提议。

[第12页的精选语句]

“我们的电脑不是放在儿子的房间,而是放在家中大家共用的地方”

[第13页的精选语句]

互联网络就像一个公众场所,并不适宜用来当做保姆

[第11页的附栏或图片]

要有礼貌,也要谨慎

礼貌

要学习上网的礼貌守则和礼仪。大部分网络服务供应商都出版了周全及可行的行为指引。上网的时候,你如果处处为别人设想,守规则,有礼貌,其他使用网络的人自然十分感谢你。

谨慎

有些网络讨论群辩论宗教或其他具争议性的课题。在这些讨论群发表评论的时候要小心,因为你的电子邮件位址和你的名字会公开给讨论群的所有成员。结果你多半要花很多时间应付你不想接收的留言。有些讨论群根本是看也不该看的,更别说是加入讨论了。

那么,几个基督徒自组讨论小组,或网络讨论群又怎样呢?这样做可以构成更大的难题和危险,后果往往是起初想象不到的。比如说,据闻曾有人怀着不轨企图,在互联网络上以假身分活动。直到目前,在互联网络上仍旧无法确认网上各人的身分。再者,这些小组实在跟无休止的大型社交集会差不多,主持的人要花很多时间、精力,才能尽责地好好监管讨论组的情况。——参看箴言27:12。

[第13页的附栏或图片]

你的时间有多宝贵?

在这20世纪,人的生活日趋复杂。不少新发明本来旨在造益人群,后来却往往令人浪费了很多时间。此外,充满不道德和暴力的电视节目、色情书刊、下流的所谓“音乐”唱片等科技的发明,都通通给误用了。这些东西不但使人浪费宝贵的时间,而且也损害人的灵性。

基督徒首要关注的当然是属灵的事物,例如天天阅读圣经、努力学习及理解属灵的真理,而守望台社就经常在《守望台》《儆醒!》,以及他们出版的其他书刊里探讨这些无价的真理。人惟有善用时间,认识独一的真神和他的儿子耶稣基督,热心地应用这些知识,才可以获得恒久的裨益。漫游互联网络却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约翰福音17:3;另参看以弗所书5:15-17。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