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骗子蠢蠢欲动
想象一下这个情景。风暴过去了。早些时候,狂风横扫,社区损毁惨重。现在风势已经平静下来。四处奔涌的洪水也渐渐消退。生还者从避风所出来,眼睛睁得大大的。望向远处,撤离家园的居民纷纷回来,查看风暴造成多少破坏。他们神色紧张,忧心忡忡。风暴刮走了不少房子的屋顶,室内给雨水淋得湿透。狂风把树木连根拔起,树干散乱地横卧在无顶的房子上。架空电线被风吹落了,谁也不能拨通紧急电话。前几天,有些住宅还是一家大小的安乐窝,现在却破败得无法修理。往日安谧、宁静的社区,现已沦为残垣断壁,一片凄凉。
社区居民奋起应变,决心重建家园。邻里同舟共济。风暴袭击以前,好些街坊还是互不相识,连对方姓甚名谁也不知道。男子合用工具,各自发挥专长,分享心得。妇女为工人烹调饭菜。大孩子负责看管幼儿。志愿工人组成车队,从别处纷纷到来;有的修盖屋顶,有的清除树木,有的做木工,有的油漆房屋。但在杂乱的人群当中,浑水摸鱼、乘机敲诈的也大有人在。
修葺工人要屋主预付巨额定金,才肯动工。屋主别无选择,只好先付定金。谁知钱财一到手,工人就溜了,不知所终。修盖屋顶的,口口声声保证“精工细作”,到头来却草草了事。天一下雨,雨水就从屋顶裂缝源源漏进室内。清除树木的,托辞要为明天的工作租用重型机器,要求灾民预付昂贵的租费。可惜,“明天”不再来。
屋主不但损失惨重,还有一个原因叫他们心碎肠断。屋主给自己的房子买了保险,还支付了一笔可观的保险费。在这个紧急关头,他们却发觉保险公司不是破了产,就是存心行骗的。既然破了产,保险公司就不肯赔偿屋主的损失。至于假保险公司,办事处人去楼空,东主早已逃之夭夭。有的屋主庆幸能收到保险公司的赔偿支票。可是,胜任的承建商寥寥可数,生意应接不暇。屋主惟有雇用资格有问题、敷衍塞责的承建商。结果可想而知:修缮工作做得很差劲。屋主其实已经够糟糕了,还要雪上加霜。
骗子常常向灾民下手。社区居民本来打算守望相助,重建家园。很可惜,有些居民不虞有诈,中了骗子的诡计。他们真是祸不单行,欲哭无泪。
飓风过后,一个社区的条形糖果竟然暴升到4美元一块,简直狮子大开口;婴儿奶粉也要6美元一罐。在一家商店里,顾客如果想买电池,就得先购电视机或收音机。供应商大大提高建筑材料的价格,从而牟取暴利。街道遭水淹期间,屋主必须付出六倍的拖车费,才能把活动房屋拖到高地去。一个老婆婆的房子在地震中遭到破坏。她已经84岁了。地震发生后,她接到一个男子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务员。后来,老婆婆在好些文件上签了名。她以为文件是申请政府补助金和食品券的表格,但其实是抵押合同。合同说明老婆婆用房子作抵押,借款1万8000美元修理住所。房子的修葺费原来不过是5000美元罢了。
电话推销圈套
“某太太,你好。恭喜!恭喜!今天是你的幸运日。”以上可能是一个看来叫人惊喜的电话开场白。“你中了本公司的……大奖。”许多人都接到这样的电话,来电者声称他们“中了奖”,又说奖品“附有保证书”。“奖品”可能是一辆新车,也可能是家用娱乐设备,甚或一只钻戒。
有人可曾打电话给你,通知你免费领奖?你觉得心儿卜卜地跳吗?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消息?你要是接过这样的电话,那么,你收到奖品没有?还是你给电话推销员骗了?你如果上了他们的当,老实说,受骗的不止你一人。《消费调查》杂志指出,单在美国一地,每分钟就有10个人落入电话推销圈套。无耻之徒每年从消费者身上诈取100亿到400亿美元,每分钟就骗了人家7500美元左右。
《读者文摘》报道:“在加拿大全国,每年有15万多人接到推销员的电话。他们讹称住户‘中了大奖’,或是大奖的‘入选’得主。每年都有盈千累万的加拿大人上当,事主平均要花掉2000加元才能获奖。”安大略省警察部门一位官员说:“在加拿大史上,电话推销圈套是特大的骗案。”他进一步说:“我们知道,加拿大人每年被骗去亿计的钱财。”上述数字以报案纪录为根据。但据估计,只有百分之10的受害人向警方举报骗案。既是这样,警方其实很难断定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一个大骗子说:“我们刻意告诉住户,他们赢了大奖,好叫他们感到飘飘然。我们继而施加压力,迫使他们付款。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住户上当后,骗子就把事主的名字卖给其他电话推销公司,同时列入“易上钩者”名单。名单也可以转售给其他人,榜上有名的受骗者就这样常常接到推销员的电话。多伦多一个前任电话推销员说:“我们从易上钩者名单着手,打第一轮电话的时候,约有百分之75的人愿意购买商品。到我们打第三轮电话的时候,肯出钱的人已减到百分之50。可是,有些人贪念不减,继续把钱寄出,务求把巨奖拿到手为止。”
事主落入电话推销圈套后,到底会花多少钱去赢取那笔巨奖呢?一个探员说:“我们不得不要求银行冻结某些老人的资产,免得骗子把他们的血本诈光。”有人发现,一个新近守寡的妇人分36期付款,给16个不同的电话推销公司,总额共达8万5000加元。她的回报就是,“半屋子无价值的杂物”。
千虑一失
骗子行骗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连有学识的专业人员也吃亏上当。他们精心策划骗局,主顾即使机警过人,也可能不知不觉地落入圈套。骗子可能在电视上或邮寄宣传彩册大做广告,招引有识之士入瓮,诈取巨款。骗局包括高利润投资,例如合股开办电影厂,投资开采金矿、油井等。供投资的企业应有尽有,任君选择。但结果总是一样:投资者血本无归。
一个有学问的女子也上了当。她说:“骗子的欺诈行为简直无孔不入。我在学校教书,满以为自己是个聪明人。……他们但求钱财到手,什么都应允。”这位女教师给一家假冒的电影制作公司骗了两万美元。
骗子利用电话推销行骗,魔爪超越国界,无所不至。侦查人员预计,这个问题“在十年内会变本加厉”。但你要当心!骗子还耍弄其他把戏。有些行骗的恶棍专向长者下手。
[第4页的图片]
风暴过后,要提防有人浑水摸鱼!
[第5页的图片]
“你免费获奖!”——真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