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睡眠探秘
《儆醒!》驻肯尼亚通讯员报道
我们一生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处于安睡的状态。睡眠绝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对于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非常重要的。因此,睡眠确实是来自上帝的宝贵恩赐。——请参阅诗篇127:2。
在动物世界里,睡眠自然也是绝不可少的。事实上,许多动物的睡眠方式引人入胜、诙谐有趣、令人称奇。让我们略看一二吧。
睡眠大王
在非洲正午的烈日下,人要是看过狮子四足朝天、仰卧而睡,就会认为睡着的猛兽也会温驯如家猫。可是,外表是不足取的。17世纪的作家托马斯·坎皮恩写道:“谁敢激怒熟睡的狮子呢?”不错,甚至威猛的狮子也需要睡觉——每天大约20小时,以便养精蓄锐,继续猎食。
懒洋洋的斑点楔齿蜥产自新西兰,外形与蜥蜴相似。这种生物每年大约花一半的时间处于半冬眠状态。这还不止,斑点楔齿蜥甚至在咀嚼食物的时候也可以呼呼入睡!不过,这么长的睡眠时间显然也有好处,因为科学家估计,有些斑点楔齿蜥能够活上百岁!
有些生物就像小说中的瑞普·凡·温克尔一样,能够长时间睡眠。不少生物都用这个方法去熬过严寒的冬天。在冬眠以前,动物尽量在身体里积存大量脂肪,这样,在它处于长时期的睡眠状态期间,身体也能够获得滋养。什么有助沉睡中的动物不致冻死呢?《动物世界探奇》指出,动物的脑部能够发出信号,使血液出现化学变化,从而在体内产生一种天然的防冻剂。当动物的体温降至接近冰点的时候,心跳的速度就会大大减低,呼吸也会缓慢下来。在随后的多个星期内,它一直沉沉入睡。
凌空睡觉?
有些动物以非常奇特的方式睡觉,就以乌燕鸥为例吧。乌燕鸥是一种海鸟,幼小的乌燕鸥离巢以后,就朝海洋飞去,并在随后的几年内振翅不停!乌燕鸥既没有防水羽毛,也没有足蹼,以致不能像其他燕鸥一样能够在水面降落。因此,乌燕鸥从不没入水中。它猎食时就从水面把鱼儿衔上来。
乌燕鸥在什么时候睡觉?《北美洲的水源和猎物》说:“看来乌燕鸥不会在海洋上睡觉,因为这会使它们的羽毛湿透。有些科学家认为,这类雀鸟可能一边飞翔,一边睡觉。”
水底睡觉
鱼类会睡觉吗?据《世界书籍百科全书》指出,在脊椎动物当中,“只有爬行动物、雀鸟和哺乳动物才会真正睡觉,在睡觉的时候,脑电波会出现变化。”不过,大多数鱼类虽然不能闭上眼睛,可是,鱼类也能享有类似睡眠的休息时间。
有些鱼类喜欢侧身而睡,另一些鱼类睡觉时身体颠倒或垂直。有些比目鱼清醒时会在海床的地方活动,鲆鲽就是这样的了。一旦睡觉,它们就在海底以上几英寸的地方浮起。
鲜艳的鹦嘴鱼有一个独特的睡前常规:穿起“睡衣”。它快将休息的时候就分泌一种黏液来,覆盖全身。目的是什么?“可能用来防避猎食者的探测”,潜心研究大自然的作家杜格·斯图尔特说。它醒来时就会破“衣”而出,把这黏性外衣脱去。
海豹也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睡前常规。它们把喉部鼓起,就像气球一样,充当天然的救生衣。这样,海豹能够垂直地在水里浮起,鼻子则露出水面,以便呼吸。
半醒半睡
诚然,在野生世界里,动物入睡了就很容易受到猎食者侵袭。许多生物于是“半醒半睡”。在睡觉的时候,它们的脑部保持若干程度的警觉性,这样,如有任何声音显示危险临近,它们也可以作出反应。然而,有些生物在睡觉的时候却会不时视察四周,以提防猎食者。例如,雀鸟群集而睡的时候,就会不时窥视周遭的情况,以策安全。
在非洲,羚羊或斑马休息时总会聚在一起,彼此照应。有时候,整群动物懒洋洋地躺在地上,却昂起头来,保持警觉。偶尔它们当中的一分子会索性完全侧卧地上,沉沉大睡。过了一会儿,它就睡醒过来,让另一同伴尽情酣睡。
大象也喜欢群集而睡。然而,成年大象通常会站着浅睡,间或睁开眼睛,张开大大的耳朵,听听四周的声音,以确保安全。在这些大象保护下,小象大可高枕无忧,睡个香甜。在《忆象记》里,作者辛西娅·莫斯忆述整群大象睡觉的情景:“大象按着次序睡觉,首先是幼象躺下,然后是年龄大一点的小象,最后轮到所有成年的雌象。在朦朦月色下,它们活像灰色的巨石一样,可是,大象深沉而安详的打鼾声却把它们的身分显露出来。”
关于动物的睡眠习惯,人类所知的仍然十分有限。可是,单是这些有限的已知事实,就足以令我们对那位“创造了一切”的上帝的惊人智慧钦佩不已,不是吗?——启示录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