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好处多
1844年,在一座修道院的废纸篓里,希腊学者蒂申多夫无意中发现了一部共有129页的古老抄本。他捡起这份无价的手稿,转身就溜了。这些手稿如今成了《西奈册式抄本》的一部分。《西奈册式抄本》是其中一部举世闻名的圣经抄本。
这部珍贵的抄本及时逃过了毁灭的厄运。雨林却很少有这么幸运的遭遇。大众往往忽视雨林的真实价值。每年旱季,牧场主和流动农民都燃起上千场的森林火灾。熊熊的烈火把热带天空灼得发红。美国现任副总统戈尔亲眼见到亚马逊雨林沦为一片火海。他说:“大火所造成的破坏简直匪夷所思。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我们很少会把明知有价值的东西烧掉。雨林所以大受破坏,是因为我们还没明了它的真实价值,就肆意破坏。其实我们仍未了解雨林怎样运作,也不知道其中蕴藏着多少种类的生物。贸然放火烧掉雨林,情形就好比人为了给房子供暖,不先检查藏书的内容,就把全部藏书付之一炬。
近年来,科学家已着手研究这些“藏书”,也就是雨林所蕴含的广博知识。这些藏书把“读者”迷住了。
独树一帜
1526年,西班牙编年史家奥维亚多喊道:“[西]印度群岛的树木品类繁多,怎么讲得完呢。”五个世纪以后,他的评价仍算中肯。作家辛西娅·拉斯·拉姆齐写道:“在地球的生态系统中,雨林是最多样化的,而且复杂无比,人类对这个系统的认识简直少得可怜。”
热带生物学家西摩·佐默说:“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对大部分湿热带森林的结构、运作方式根本一无所知。至于雨林所包含的动植物种类,那就更不用说了。”雨林物种包罗万象,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错综复杂,叫研究人员望而生畏。
在温带森林,每英亩可能只有几种不同的树。但在一英亩的雨林,树木总数平均也不过300棵左右,种类却多达80种。既然树木繁多,要逐一分类,就要花费很多心血才行。鉴于工作既麻烦又困难,至今只有寥寥可数的林区是经过分析的。这些林区的面积不过区区几英亩,却为研究人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雨林树木种类纷繁,为广大的森林住客提供许多不同的栖息处,好让它们各得其所。森林住客众多,远远超出任何人所能想象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指出,一个典型的原始雨林区,面积只有10平方公里,居然有多达125种不同的哺乳动物、100种爬行动物、400种禽鸟和150种蝴蝶在其中栖息。相比之下,我们留意到,在北美洲栖息或过境的禽鸟却不足1000种。
雨林的动植物不知凡几,虽然有些种类的分布范围很广,其他种类的分布范围却局限于某个山区。由于生境面积狭小,这些种类很易灭绝。多年前,伐木工人把厄瓜多尔一个山脊的树木砍伐净尽。他们竣工的时候,在当地特有的植物品种中,已有90种灭绝了。
面对这样困境,美国跨部门热带雨林工作小组告诫说:“世人过度低估了雨林物资的价值。这些天然资源一旦失掉,就可能无法补偿。要保护热带雨林,以免这些宝贵的资源在下个世纪初全部灭绝,各国政府必须赶快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加紧解决问题。”
不过,有人可能会提出以下的问题:这些天然资源真是这么珍贵吗?我们丧失雨林后,生活会不会大受影响?
粮食、清新空气和药物
每天的早餐,你都吃一碗玉米片、一只煮熟的蛋,再加一杯热咖啡吗?要是这样,你就从热带森林的物产得到间接的裨益。玉米、咖啡豆、下蛋的母鸡,以至产奶的乳牛,通通源于热带森林的动植物群。玉米来自南美洲,咖啡豆产于埃塞俄比亚,家禽是亚洲原鸡的后代,乳牛的祖先是濒于灭绝的东南亚白臀野牛。《热带雨林》评论:“我们所吃的,足足有百分之80源于热带地区。”
人类再也不能小看粮食供应的来源了。物种近亲交配过密,对庄稼和牲畜都有害,使两者变得虚弱。雨林物种洋洋大观,可供应动植物所需的遗传变异,从而增强繁殖力。例如,墨西哥生物学家拉斐尔·古斯曼发现了一种新的禾本科植物,是现代玉米的亲属。他的发现给农民带来了喜讯。毁坏玉米作物的病害主要有七种,但这种禾本科植物(Zea diploperennis)竟然对其中五种有抵抗力。科学家希望利用这个新品种,培植出一种能抵抗病害的玉米来。
1987年,墨西哥政府着手保护出产这种野生玉米的山脉。人类把大片大片的森林夷为平地,像野生玉米一类的珍贵品种,也许还未为人发现就已经消失了。东南亚的森林有好几种野牛本可用来增强家畜的繁殖力,但由于生境遭受破坏,这几种野牛也濒临绝种了。
清新空气和粮食对我们同样重要。凡喜欢在林中漫步的,都留意到树林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因为树木释放出大量的氧,对人体很有益。但树木一被火烧,就会排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都会引起难题。
有人推断,人类的所作所为,已使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一倍。虽然有人认为,原因主要在于工业污染,但火烧林木所排出的二氧化碳,据说占总排放量的百分之35。二氧化碳上升到大气层后,就会引起所谓的温室效应。不少科学家预计,温室效应会使全球变热,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一氧化碳比二氧化碳更有害。经常笼罩市区和近郊的烟雾,主要是由一氧化碳构成的,可置人于死地。研究员詹姆斯·格林伯格发现,“亚马逊丛林上空的一氧化碳含量,竟然跟美国近郊的一样高”,真叫他大吃一惊。贸然放火烧掉亚马逊的林木,结果连本可由树木净化的大气也污染了!
除了供应粮食和清新空气外,雨林也是个千金难买的药库。医生所开的药物,有四分之一是从热带森林的植物提取的。抵抗疟疾的奎宁采自安第斯山脉的云雾林。外科手术所用的箭毒马钱子产于亚马逊区,有弛缓肌肉的作用。马达加斯加的长春花所含的生物硷,能大大提高白血病人的存活率。热带植物虽然对治病有奇效,但只有百分之7是经过药疗测试的。美国癌症协会告诫世人,“热带的潮湿森林要是大受破坏,抗癌运动就难免遭受严重挫折。”
世人大概要等到雨林消失以后,才懂得珍惜雨林的物资。尽管这样,雨林仍继续发挥其他重大作用,例如调节雨量和气温,预防土壤受侵蚀等。“世界的热带森林物产丰饶,比我们目前所能想象的繁富得多。”《地球翠境:珍贵的雨林》这样报道,“即使今天,我们也知道雨林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我们爱惜的才设法保护”
既然雨林供应源源不绝的物资,我们还是要糟蹋的话,那就愚不可及了。三千多年前,上帝吩咐以色列人,他们攻取敌城的时候,不可摧毁果树。上帝简单说明原因所在:“因为你可以吃树上的果子。”他进一步又说:“难道田间的树木是人,可以被你围困的么?”(申命记20:19,20,《新译》)这个吩咐对屡受破坏的雨林也适用。
林木就像果树一样,直立的显然比倒下的有价值得多。在这个现代世界,大众往往重视短期利益,而忽略长远价值。不过,教育却可以把大众的态度改变过来。塞内加尔籍生态学家巴巴·迪乌姆指出:“说实在的,我们爱惜的才设法保护;不认识的就谈不上爱惜;没有受教又哪里谈得上认识呢。”
在西奈沙漠,蒂申多夫所以偷取了那些陈旧的手稿,是因为他爱惜古老抄本,一心想把它们保存下来。世人愿意学习爱护雨林,好及时挽救林中的物种吗?
[第11页的精选语句]
贸然放火烧掉雨林,情形就好比人为了给房子供暖,不先检查藏书的内容,就把全部藏书付之一炬
[第8,9页的附栏或图片]
保护森林的飞禽走兽
在非洲的雨林,赫苏斯·埃拉狩猎大猩猩和其他动物约有十五年。他已放弃狩猎,如今在赤道几内亚的自然保护区当导游。这个天然公园是为了保护750只低地大猩猩而设的。
赫苏斯说:“我不再打猎了,反而觉得雨林乐趣无穷。雨林就像我家乡一样,我在这儿一无所缺,还感到挺自在呢。为了子孙的利益,我们必须竭尽全力保护森林的资源。”
赫苏斯津津乐道地谈论自己多么喜爱森林。他很幸运,因为保护大猩猩所得的收入,比打猎为生还多。既然游客乐意出钱观赏野生动物,天然公园就成了本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园中的飞禽走兽洋洋大观,游客既可一饱眼福,又可留下美好回忆。《热带雨林》指出,要保全这个令人着迷的“生命网络”,就需要有“广阔的保护区,最好包括所有集水区在内”。a
天然公园为什么需要有这么广大的面积,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措施?约翰·特博格在他撰写的《千变万化的热带雨林》指出,要养活一群美洲豹(约三百只有繁殖能力的成年豹),就非有7500平方公里的林地不可。他最后说:“根据这个准则,世上只有几个天然公园有足够的空间,可让美洲豹自然存活。”虎群所需的空间可能比美洲豹的还要大。传种虎群(约四百只)所需的空间可能多达4万平方公里。
开拓广阔的禁猎区其实一举两得,不但可以保护这些食肉兽,同时也可以保存大片大片的雨林。这样做还有额外的益处:整个动物群落要健康地共同生活,食肉兽的存在是不可少的。
[脚注]
a *集水区是个从河川或别的水源获得水量补给的区域。
[第8,9页的附栏或图片]
大大小小的飞禽走兽
1.雨林的蚱蜢有许多都是鲜艳夺目的。其他昆虫的掩护色彩很有效,不容易为肉眼所觉察
2.在雨林的动物中,蝴蝶是最显眼、最纤弱的
3.猴子在森林的树枝间跳来跳去,又顽皮又有趣
4.毫无疑问,美洲豹是美洲雨林之王,但博物学家几乎从没在荒野中见过一只
5.覆盖热带山脉的潮湿云雾林,有娇嫩的兰花点缀其间,的确生色不少
6.在荒野出没的老虎不足5000只
7.西非的独角仙有个贴切的名称,它的角很可怕,但对人无害
8.大猩猩虽是受保护的动物,但在非洲的市场上大猩猩肉仍然有售
9.为了夺取珍贵的毛皮,偷捕者几乎把虎猫赶尽杀绝
10.鹦鹉是林中一种爱吵嚷、“好交际”的雀鸟
11.丽婴猴有一双大眼睛,你不难猜出它是在夜间觅食的
[鸣谢]
Foto: Zoo de Baños
Foto: Zoo de la Casa de Campo, Madrid
[鸣谢]
Foto: Zoo de Baños
[第7页的图片]
雨林出产(1)可可豆,(2)治疗白血病的长春花,(3)棕榈油。(4)滥伐林木造成严重的泥石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