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早老性痴呆病
萨莉说:“我丈夫阿勒飞是南非一个金矿的工头。他向我透露,他打算退休,我听后为之愕然。他只不过56岁,又聪明又勤奋,这么早就退休实在有点儿可惜。后来,他的工友告诉我,阿勒飞做工时经常出错,而且错得很离奇。他们还常常替他掩饰错误。
“丈夫退休后,我们买了一家客店。既然阿勒飞懂得维修,我们以为他会忙着修修这个、补补那个。谁不知他总是请修理工人来。
“同一年,我们携同三岁大的孙女儿到德班的海滩度假。在我们所住的楼房对面,有一张弹床,我们的孙女儿很喜欢在弹床上跳来跳去。一天,在下午4点半左右,阿勒飞说要带孙女儿出去,让她到对面的弹床上蹦跳蹦跳,又说半小时后就回来。直到晚上7点,爷儿俩还是不见踪影。我于是打电话报警,警方却说他们通常要等到当事人失踪了24小时后,才着手追查失踪者的下落。当天晚上,我不断胡思乱想,生怕他们遇害身亡,我急得发狂似的。第二天正午时分,我突然听到敲门声。我开门一看,阿勒飞就站在门前,一手抱着孙女儿。
“‘你们究竟到哪儿去了?’我说。
“‘不要发我脾气嘛,’他说,‘我不知道。’
“‘奶奶,’孙女儿说,‘我们迷了路。’
“我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竟然在住所对面迷了路!我到现在还不知道,那天晚上爷儿俩究竟在什么地方过夜。后来,一个朋友找到了他们,把他们送回来。”
这事过后,萨莉带了阿勒飞去看神经病科医生。医生证实阿勒飞患了痴呆病(丧失智力)。阿勒飞所患的其实是阿耳茨海默氏病a,又称为早老性痴呆病;到目前为止,这病还没有灵验的疗法,也没有特效药。英国的《新科学家》周刊指出,早老性痴呆病“紧接心脏病、癌症和中风,成了发达国家的第四号杀手”。有人形容这病是“老年人的主要慢性疾病”。不过,正如阿勒飞的事例表明,中年人也可以患上早老性痴呆病。
在富裕国家,人民的寿命越来越长,预计痴呆病患者的数目会直线上升,情况实在令人忧虑。据一篇研究报告所载,在1980年到2000年期间,英国的痴呆病患者可能有百分之14的增长,美国大概有百分之33,而加拿大就可能有百分之64。1990年,澳大利亚一部电视记录片透露:“估计澳大利亚目前有10万人患了早老性痴呆病。到本世纪末,患早老性痴呆病的,将增加到20万人。”到2000年,估计全球会有一亿人患上早老性痴呆病。
何谓早老性痴呆病?
关于早老性痴呆病,医学界正不断探究各种可能的成因,但真正的病因依然不明。就目前所知,早老性痴呆病患者的脑细胞会逐渐损毁,脑子有些部位可能会实际缩小。控制记忆功能和思维能力的脑组织所受的损害至为严重。在发病初期,由于控制情绪的脑细胞受损,患者的行为变得反常。脑子的其他部位,例如控制视觉和触觉的脑细胞、指挥肌肉活动的运动皮质等,起初还可以保持完好,也许到后期才受影响。《科学美国人》指出,这些变化“构成一幅典型的可悲景象:患者既能吃喝,又能说话,而且行动自如,但偏偏不能理解四周所发生的事”。
早老性痴呆病一般持续五年到十年不等,但有时也会拖延二十多年。病情一天一天地恶化,患者的能力也就一天一天地衰退。最后,他们可能连自己的亲人也认不出来。病情进入末期后,患者往往卧床不起,不能说话,也不能自己进食。不过,许多病例表明,痴呆病还没到最后阶段,患者已因其他缘故去世。
患早老性痴呆病的,虽然身体不觉得痛,在感情上却备受煎熬。有的病人起初不敢面对现实,只盼难题会渐渐消失,这是可以理解的。b可是,患者如果肯正视问题,学习怎样缓解痛苦不安的情绪,就会受益良多。伯特的妻子今年63岁,患了早老性痴呆病。他说:“我要是早一点知道,记忆力衰退对病人所操有的影响就好了。”可见,患者的家人有必要认识早老性痴呆病的特性,学习应付这病的对策,这样做对全家都有好处。在随后的两篇文章,本刊继续探讨上述及其他的因素。
[脚注]
a 阿耳茨海默氏病是以德国医生阿洛伊斯·阿耳茨海默的姓氏为名的。1906年,阿耳茨海默医生对一个严重的痴呆病患者进行尸体剖验后,首次发表有关这病的详情。医学界认为,患阿耳茨海默氏病的,占痴呆病例的百分之60以上;换句话说,在65岁以上的长者中,有多达一成的老人患了早老性痴呆病。另一种痴呆病叫做多梗死性痴呆,成因是病人多次轻微中风后,脑组织受损而形成的。
b 请注意:当事人必须找医生彻底检查身体,才能确定自己是否患了早老性痴呆病。有一至两成的痴呆病例是由一些能治疗的疾病引起的。至于诊断早老性痴呆病,《怎样照顾老年父母?》一书评论:“要确定无疑地判断病人患了早老性痴呆病,惟一的方法就是解剖验尸,仔细研究病人的脑组织。不过,医生却可以排除其他可能性,经过一轮淘汰之后,才作出判断。”
[第4页的精选语句]
到2000年,估计全球会有一亿人患上早老性痴呆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