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的内陆湖
《儆醒!》驻肯尼亚通讯员报道
1858年,一名英国人孤身穿过未经勘探的荒野,深入了非洲的心脏地带。随行的还有几个非洲脚夫,当时他正抱病、精疲力竭,前路又不大明朗。尽管这样,他还是催促脚夫向前迈进。约翰·汉宁·斯皮克正找寻一个极有价值却又难以寻见的东西——尼罗河的发源地。
斯皮克听到不少有关非洲内陆有个大水源的传闻,阿拉伯的奴隶贩卖商把这个水源称为乌凯雷韦岛,斯皮克于是毅然穿过重重的灌木丛,为的是要找着这个水源。他和脚夫们走了25天的路程后,终于如愿以偿了。一个茫无边际的内陆淡水湖就展现在他们的眼前。斯皮克后来写道:“面前的湖泊孕育了那条无比美好的河流,我顿时疑团尽释。那条河流的发源地曾引起不少猜想,也成了许多勘探者的探索目标。”为了尊崇当时英国在位的女王,斯皮克于是叫这湖泊做维多利亚湖。
尼罗河之源
现今这个湖泊仍然称为维多利亚湖,它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仅次于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维多利亚湖面积广达6万9484平方公里,湖水清澈,水波不兴,在热带的骄阳下俨如一块闪闪生辉的巨型镜子。这个湖位于东非大裂谷东西两端之间,北端是赤道,大部分坐落在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境内,湖的边界则跟两国和肯尼亚的边界接壤。
湖的主要入口是坦桑尼亚的卡盖拉河,这条河从卢旺达诸山那里聚集水分。然而,流入维多利亚湖的水大部分来自雨水,而这些雨水则由周围庞大的集水区收集,总面积广达20万平方公里。湖惟一的出口在乌干达的金贾。在那里,湖水向北涌流,形成了白尼罗河。虽然维多利亚湖并不是尼罗河惟一的源头,它却是一个大水库,为湖区一带至埃及的居民提供源源不绝的淡水,维持居民的生命。
湖区生活
小划子的白船帆随风飘扬,看去好像蝴蝶直竖着的翅膀,在湖面掠过。每天都有风从周围的陆地吹向湖面,小划子于是随风荡到湖中心去。到中午时分,风向会改变,小划子于是被风吹回原处。数千年来,这一直是湖区渔夫的惯常作业活动。
维多利亚湖沿岸有许多乡村和小村落,一个个用棕色茅草铺盖的屋顶错落有致。尼罗河流域村民的主食之一是鱼类,大湖供应他们每天需用的鲜鱼。渔夫每天日出之前就开始工作。他们把水从有裂缝的小划子舀去,然后就在迷蒙的雾霭中向湖面进发。他们一边和谐地唱着歌,一边荡着桨到湖水较深的地方,然后扯起破旧的船帆。妇女们从湖畔远远目送,直至船儿在水平线上消失踪影为止。然后,她们就动身离去,好照料繁重的家务。
孩子们在浅水的地方嬉水,妇女则从湖打水,用来洗衣和食用。最后,一切工作就在湖畔完成了。妇女们于是用头小心翼翼地顶着一壶清水,用襁褓把婴儿缚在背上,双手捧着一篮洗净了的衣服,然后缓缓地踏上归途。她们回家后就着手料理细小的玉米园或豆园,还要收集柴薪。她们的土制房屋如有裂缝,她们就用牛粪和灰混和,然后加以修筑。在远远沿岸的地方,妇女们用波罗麻纤维编成坚韧的绳子,又或编织出各种美丽的篮子来,手艺精巧。此外,也有些男子用斧头把木材劈成划子,噼啪的劈木声响彻空中。
随着暮色渐浓,妇女们再次朝着大湖看去。白帆的顶端从水平面出现,预示男子们的归帆渐近。她们满怀期待地在湖畔伫候,渴望看见丈夫归来,也渴望看见他们的渔获。
维多利亚湖沿岸和湖上的岛屿有许多细小的社群,村民都很乐意接待宣讲和平信息的访客。这些访客借着步行和划艇,探访每条乡村和小村的居民。村民十分谦卑,而且也敏于聆听。他们尤其热切渴望读到用本地语印行的圣经刊物,这些语言包括尼罗河流域各种语言,以及班图语。
依赖水源的野生生物
有四百多种鱼类在维多利亚湖里栖息,其中有些鱼类是全世界惟独该湖才有的。那里最常见的鱼类是丽鱼。这种鱼类色彩缤纷,而且也有许多描述性的名称,诸如:火背、绯红,还有基苏木蛙嘴鱼。有些丽鱼以奇特的方式保护小鱼。当危险临近时,鱼爸爸或鱼妈妈就会把口张大,然后让小鱼游进口里去,作为小鱼的避难所。危险过去后,大鱼就把小鱼吐出,好让它们恢复正常的活动。
维多利亚湖也是各种奇丽水鸟的栖息地。鸬鹚和蛇鹈都懂得潜到水里去,然后用尖喙巧妙地刺进鱼儿去。鹤、鹭、鹳和琵鹭涉到浅水的地方,跨了半步就停下来,然后耐心地等候一些毫无防范的鱼儿游来。在上面,鹈鹕成群结队地在空中徘徊,看上去好像肚子大大的滑翔家。它们有时会一起到湖上,围着一群鱼儿游泳,然后用它们有如篮子般的巨喙,把鱼儿舀上来。鱼鹰的翅膀强有力,这种雀鸟可说是天空之霸。在水面以上高高的一根枝丫上,鱼鹰飞扑而下,展开有力的翅膀,在空中滑翔,气流在坚挺的翅膀下呼呼地响,然后,它轻而易举地从湖面掠去一尾鱼儿。维多利亚湖沿岸都是密麻麻的纸莎草丛,鲜艳的织布鸟就在那里筑巢。在离岸稍远的金合欢属树林中,犀鸟的悲鸣声清晰可闻。
在早上和黄昏的时候,河马低沉的咕噜声响彻平静的湖面。在中午时分,河马喜欢在湖畔睡觉,看去仿佛是平滑而带灰色的巨砾半浸在浅水中一样。湖区居民一向都小心提防凶恶的尼罗河鳄鱼。虽然那里大部分的尼罗河鳄鱼已被人类杀掉,但在维多利亚湖一些偏僻的角落,仍有几条这类可怕的鳄鱼不时出没。
大湖灾难重重
自约翰·斯皮克发现维多利亚湖以来,非洲的人口急剧增加。在湖岸范围内,人口就超过三千万了,他们的生计跟这个淡水湖息息相关。在以往,当地的渔民依赖传统的方法捕鱼,而他们的捕鱼工具包括编织而成的渔栅、纸莎草网、渔钩和渔叉,他们就是用这些工具来捕鱼的。现今,渔民改用拖网渔船和使用尼龙刺网,他们得以扩大了捕鱼的领域,而且也能够到较深的水域大量捕鱼。结果,渔捞过度危害了大湖的生态。
此外,从外地引进的鱼类也令维多利亚湖的生态失去平衡,当地的渔业也蒙受不利的影响。此外,风眼蓝大量繁殖也导致大湖的情况恶化。风眼蓝原产于南美洲,是一种水生植物,花紫色,相当美丽。这种植物繁殖得十分迅速,结果把大湖临岸和入口的广大范围堵塞了,以致货艇、客轮和当地的渔船都无法驶入那里的海滨和码头。大湖集水区的林木受到滥伐、污水问题,以及工业发展等因素,共同危害到大湖的未来。
维多利亚湖会继续存留吗?人们仍然为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没有人知道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法。然而,上帝的王国把那些“败坏大地”的人毁灭了以后,维多利亚湖这个天然胜地看来会继续存留。(启示录11:18)到时,人类随时都可以观赏到非洲这个内陆大湖的美景。
[第18页的附栏或图片]
把湖里鱼儿吃光的鱼
它的身体油汪汪的,食量惊人,繁殖迅速,身长可达6英尺。它究竟是什么?就是尖吻鲈!这种饕餮大鱼是在50年代引进到维多利亚湖的,事实表明,这种鱼严重危害到大湖的生态。维多利亚湖总共有400种本土鱼类,在过去40年内,尖吻鲈已吃掉差不多其中的半数。由于大量鱼类绝种,这大大影响到当地数百万居民的食用所需,因为他们靠捕取较小的鱼儿,例如罗非鱼、丽鱼和其他本土鱼类,作为家人的食粮。这些鱼类对于维多利亚湖也发挥有益的作用。有些鱼类捕吃导致血吸虫病的蜗牛,从而减低这种可怕疾病的发病率。另一些鱼类则吃现已激增得无法控制的海藻和其他水生生物。这种不受抑制的增长导致一种称为富营养化现象,就是枯萎了的植物导致湖水缺氧的现象。有助于清理枯萎植物的鱼类一旦减少了,称为“无生命带”的缺氧水域就会扩大,结果有更多的鱼类活不下去。湖里的鱼类减少了,饥不择食的尖吻鲈于是另觅食物,连自己的小鱼儿也不放过了!现在,这种把湖里鱼儿吃光的大鱼竟然连自己也要吃掉了!
[第15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乌干达
肯尼亚
坦桑尼亚
维多利亚湖
[第15页的图片]
在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作见证
[第16页的图片]
织布鸟
[第16,17页 的图片]
鹈鹕
[第17页的图片]
白鹭
[第16,17页 的图片]
尼罗河鳄鱼
[第16,17页 的图片]
站在河马上的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