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达黎加石球之谜
《儆醒!》驻哥斯达黎加通讯员报道
早在十六个世纪前,哥斯达黎加西南部的原住民雕制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石球,最小的直径10厘米,大的直径达2.4米之巨。石球外形浑圆、近乎完美,令人不禁纳罕:“石球是怎样雕制而成的呢?用途何在?”
虽然古代的石球在其他国家,如智利、墨西哥及美国,也时有发现,哥斯达黎加的花岗石球倒是别具一格的。首先,石球的雕制一丝不苟、圆浑匀称、石面光滑,且总有20颗或以上的石球被放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石球被排放成几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和直线等,而且时常指向地球的磁北位置。
石球被发现的地点包括:迪奎斯河三角洲一带,南部城市南帕尔马、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戈尔菲托,北面的瓜纳卡斯特省及河谷中部一带。一并被发现的其他文物则成为稽查石球年代的重要线索。考古学家估计,神秘的石球有的可追溯至公元400年,而石球产量最多的年代则是公元800年至1200年期间。许多石球是在民居及坟墓附近发现的。多年来,由于有些人误以为石球是内有乾坤的,把不少石球破坏了。虽然这样,在哥斯达黎加国立博物馆,有近130个现存石球被编成目录。当然,未被收录的更不计其数!由于不少石球早被搬离原址,成为私人地方,如教堂及公园等的装饰,石球总数实在难于确定。毫无疑问,仍然埋藏地底或丛林深处的石球还多着哩!
究竟石球是怎样雕凿出来的呢?迄今这仍是个不解的谜团。鉴于石球圆形极为匀称,某些工序看来需要借助机器才能完成。根据当代的雕塑来看,石匠的技艺十分超卓。此外,从早于公元后800年制成的金器文物,足见石匠早已懂得利用高温来作雕塑。有人认为原住民正是利用先热后冷的原理,把石块的外层剥掉后,雕制成石球,再用沙或皮革把石面打磨光滑。
一位科学家盛赞巨型石球“是巧夺天工,近乎完美的上乘之作;即使用现代的卷尺和铅锤线来量度也找不着半点瑕疵”。石球的圆形如此精致匀称,显示当时的原住民精于数学、能准确掌握石雕技术及懂得利用工具。然而,由于原住民看来没有文字记录,石球制作的方法也就无从稽考了。
石球选用的材料主要是花岗石。然而,最接近的花岗石矿也远在迪奎斯河三角洲40至50公里以外的山坡。那么,石匠怎样能移动巨型的石块呢?如果石匠是在矿场内就地雕制石球的话,把制成品运送下坡时就得极为小心才行。你能想象,在没有现代机器的协助下,运送巨型石块有多困难吗?这些石块究竟有多重?估计有的超过16吨!
如果原住民先采石,后雕制,一个直径2.4米的圆球需用上边长2.7米的方块石,重量约为24吨!此外,为了运送石块,原住民还得建筑一条跨越茂密森林的平坦大道才行。可真是了不起的成就!另一方面,有些石球是用类似石灰岩的贝壳灰岩制成的,石材可取自迪奎斯河口的沙滩上。这就是说,原住民要用木筏把石块沿河运送到50公里以外的上游去。此外,距离太平洋沿岸20公里外的卡尼奥岛也有石球的踪影。
至于石球原来的用途,恐怕谁也说不准。它们也许是某族长或某乡某镇的身分、地位象征,也可能是宗教或仪式的标志。也许有一天,考古学的新发现能解开哥斯达黎加这个关于石球的不解之谜。
[第22,23页 的地图]
哥斯达黎加
[鸣谢]
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7 Digital Wisdom, Inc.
[第23页的图片]
图中的机车足以说明石球的大小
[鸣谢]
Courtesy of National Museum of Costa Rica
[第24页的图片]
放置在哥斯达黎加国立博物馆内的石球
迄今世上最大的石球,直径约有2.6米
[鸣谢]
Courtesy of National Museum of Costa 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