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9 5/8 21-24页
  • 夸美纽斯——现代教育的鼻祖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夸美纽斯——现代教育的鼻祖
  • 警醒!1999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成长与教育
  • 流亡原因
  • “思想屠场”
  • 新教学法问世
  • 夸美纽斯的著作
  • 动力何在?
  • 流芳百世
  • 读者之声
    警醒!2000年
  • 对世界宗教的强烈谴责
    警醒!1973
  • 培养教导的能力
    神圣教育使你得益——传道训练班课本
  • 教育——要用来赞美耶和华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6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9年
《警》99 5/8 21-24页

夸美纽斯——现代教育的鼻祖

《儆醒!》驻捷克共和国通讯员报道

为人师表的约翰·夸美纽斯很清楚他那个年代的学校制度是怎么样的,也就是他深知17世纪的学校制度有许多不足之处。当然,从来没有一个教育制度是完美无瑕的,但17世纪欧洲的学校制度简直是一塌糊涂。

夸美纽斯不愿只站在一旁抱怨咒骂,他决心做一些事来清除流弊。他做了些什么事呢?他为什么这样做呢?还有,从这个人们尊称为现代教育鼻祖的人身上,我们学到什么呢?

成长与教育

约翰·阿莫斯·夸美纽斯1592年3月28日在摩拉维亚出生,这地方现在称为捷克共和国。他是家中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的儿子,父母属农民阶级,生活颇为富裕。

他父母隶属团结弟兄会(后来称为波希米亚弟兄会,又称摩拉维亚教会),这个宗教组织起源于15世纪中叶,在韦尔多派和其他诸如海尔奇茨基等改革家的影响下成立。在德国完成教育后,夸美纽斯返回家乡,后来在24岁的时候,他受任命成为团结弟兄会的牧师。

流亡原因

1618年,夸美纽斯负责照料富尔内克的一个小教区,这地方位处布拉格以东大约240公里。当时天主教反基督新教的改革在欧洲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天主教徒和基督新教徒之间僵持不下,最后引发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

十年战斗之后,罗马天主教会宣布成为摩拉维亚唯一合法的宗教。夸美纽斯和其他上流社会人士要作出抉择——要就归信天主教,要就离开摩拉维亚。夸美纽斯不愿改变宗教,于是举家迁往外地,到达莱什诺这小镇,这里是团结弟兄会在波兰的主要活动中心。这标志着42年流亡生涯就此开始,他此后再没有踏足祖国。

“思想屠场”

夸美纽斯在莱什诺高级中学觅得教职,专授拉丁语,这里是准大学生的预备学校。但不久他已经对校内不济的教学方法很反感,他实在有充分理由感到不满。

夸美纽斯时代的学校制度百弊丛生。例如:人们认为只有男性才值得受教育,但贫穷的男孩也不得其门而入。教师授课的主要环节就是把拉丁语的词语、句式和文法硬生生地灌输入学生脑中。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中世纪的学校都受天主教会控制,后者的礼拜礼仪全以拉丁语进行,所以,为保证神职人员不致青黄不接,教授拉丁语就成了必要的措施了。

此外,教师从不考虑特别定下教学目标,也没有人设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课程。学校纪律甚严,有时更达苛酷的程度,而且道德环境也令人极其不安。

所以难怪苏格兰教育学家西蒙·劳里曾用“马虎得无药可救”和“沉闷乏味”来形容17世纪的学校。夸美纽斯的说法来得更率直中肯,他说,学校是“思想屠场”。

新教学法问世

夸美纽斯不是第一个疾呼教育改革的人。在英国,弗朗西斯·培根曾痛斥崇尚拉丁语的风气,提出学习要顺乎自然。德国的沃尔夫冈·拉特克和约翰·瓦伦西亚·安德烈埃,还有其他人也曾尝试改变现状。可惜他们的想法没有一个得到官方的支持。

夸美纽斯提倡一种令学习成为乐趣,而非苦差的学制。他把他的教育计划称为“普及教育”,决心要建立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制度,而且是人人都可以享用的教育制度。他说儿童应该按部就班地学习,先掌握简单基本的概念,进而自然推展到较复杂的概念。夸美纽斯也提倡,最初几年的学校教育应该以母语进行,而不是用拉丁语。

受教育的年龄不应只局限在少年阶段,整生人都应该不断学习。夸美纽斯写道,学习应该“充满实用价值,充满乐趣,要令学校成为快乐的地方,成为人生乐章中美妙愉快的前奏”。他也相信,学校不应只着重教育头脑,应该教育整个人——就是说必须包括道德与灵性的训育。

夸美纽斯的著作

夸美纽斯以教育为题的一本著作是1630年出版的《幼儿学校》a,这本书是为母亲和祖母而设的,帮助她们在家中教导孩子。接着在1631年出版了《敞开的语言之门》,实际为拉丁语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影响。这本书内文分左右两栏,一边是捷克语,一边是拉丁语,读者于是很容易就能够对照两种语言,令学习变得更容易。这本书的修订版大受欢迎,后来以16种语言出版了翻译本。

夸美纽斯最受欢迎,而且也许最浅白的作品,就是《图画中见到的世界》,这是一本以儿童为对象,附有插图的阅读指南。这也是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20世纪教育学教授埃尔伍德·卡贝莱伊说这本书“在欧洲称霸了115年,有差不多两百年时间都用作初级课本”。事实上,今天许多附插图的课本仍然仿效夸美纽斯著作的大方向,以插图辅助教学。

不久,人人都说夸美纽斯是天才。全欧洲的学者都把他奉作领袖而求教于他。根据一本外语书(Magnalia Christi Americana)所记,夸美纽斯声誉日隆,因此在1654年,他获邀作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的校长。不过夸美纽斯拒绝了,他的目的不在于名誉地位、高官厚禄。

动力何在?

看过夸美纽斯的一生之后,我们不免会问:他的动力来自什么地方呢?夸美纽斯将教育视为令人类团结的力量,他坚信普及教育有助保持世界和平。

夸美纽斯也将知识与敬神相提并论,他相信人类借着吸收知识,最终必会归向上帝。这也许就是推动他的主要力量。

时至今日,夸美纽斯对教育的真知灼见仍未过时。他那套按部就班的教学法,包括使用图画辅助教学这种方法,全世界都在应用,例如守望台圣经书社的书刊。个别来说,不论在研读圣经的时候,还是在主持家庭圣经研究的时候,我们借着应用他提供的方法而得益不浅。怎样应用呢?

夸美纽斯写道:“不该把一些不适合学生年龄、理解力和现况的东西强加在他们身上。”所以,当教儿女圣经或者其他题目的时候,要尽量因应个别情况而施教。与其呆板地一问一答,何不跟他们讲圣经人物的故事?要让他们参与,也许让他们把圣经事迹绘成图画,或者鼓励他们演出圣经戏剧。发挥你的想象力吧!得到的成果会证明,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箴言22:6。

还有,要尽量善用特别为循序渐进地教导年轻人而设计,附有插图的书本,例如《我的圣经故事书》和《青年人所提出的问题——有实效的答案》。b圣经学生无论什么年纪,教导的时候都要主动使学习成为“充满实用价值,充满乐趣”的经历。

流芳百世

1656年大火横扫整个莱什诺,夸美纽斯几乎失去一切,但他仍然能把另一种财产留给世间。《教育简史》一书说:“夸美纽斯……把教育的重点由学习语言文字转移至探究物象事理,并使教授科学知识和实用常识成为著作的中心。”

对于将教育科学化一举,夸美纽斯实在应记一功。他的教学法实际上掀起了一场教室革命。美国教育学家尼古拉斯·巴特勒说:“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位列领导地位。小学中学教育的整个现代化进程都是由他引入,并由他领导的。”耶和华见证人这群热心的圣经学生也有理由向这个现代教育的鼻祖致谢。

[脚注]

a 1657年,夸美纽斯出版了拉丁语的《捷克语教学法》,收录在《分析教学法》里。到了1849年,《捷克语教学法》才以单本印行。

b 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

[第23页的附栏或图片]

夸美纽斯教学论点滴

教学量:“教师教多少,不是视乎他能教多少,而是视乎学生能学多少。”

教学法:“学生吸收得快,吸收得开心,吸收得彻底,这才算是教导有方。”

“称职的教师知道怎样耐心接受学生的无知,同时也知道如何驱除这种无知。”

“教导的意思不外乎是分析各事物之间的差别,如用途上的差别,形态上的差别和根源上的差别。……所以,擅于分析事物的人会是优良的教师。”

逻辑连系:“不合理的事物既无法了解也无法评价,于是也无法记忆。”

“在缺乏细节的时候,事物就几乎变得无法理解,无法判断,同样也无法记忆。”

理解:“明白事物,就是看出事物的各部分为何及如何跟其他东西相关连,并且看出事物跟相似的其他东西在形式和程度上有什么分别。”

“众所周知,阅读第一遍的意义在于找出书中所谓何事;第二遍在于理解内容;第三遍在于将内容印进脑海;第四遍时,宜在心中默念,测试自己能否稳握书中精华。”

[图片]

1883年版《图画中见到的世界》其中一页

[第24页的图片]

1775年的德语识字课本,其中应用了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