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还年幼娇嫩”
“孩子们还年幼娇嫩;我要照着孩子们的速度,慢慢前行。”——公元前18世纪,子女众多的雅各说了这番话。
虐待儿童的问题由来已久。在阿兹特克、迦南、印加、腓尼基等文明古国,用儿童祭神的陋俗大行其道。在迦太基腓尼基城(当今北非突尼斯的郊区)掘出的遗物显示,从公元前5世纪到前3世纪,用来祭祀巴力主神和坦尼特女神的儿童多达2万个!据说在全盛时期,迦太基的人口不过是25万左右。考虑到这个事实,为祭献而牺牲的儿童,数目就更大得惊人了。
尽管这样,古代有个文明社会却是与众不同的。以色列人对待儿童的方式跟四邻迥然有别,邻近的人民惯常残害儿童。以色列人的祖先族长雅各对孩童呵护备至,甘为后辈作表率。根据圣经创世记的报道,雅各返回家乡的时候,吩咐家人和随从要放慢速度,免得孩子们旅途劳顿。他说:“孩子们还年幼娇嫩。”那时,雅各子女众多,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不过是14岁。(创世记33:13,14,《新译》)雅各的子孙也效法先祖的好榜样,以色列人不但关心儿童的需要,还顾及孩子的尊严。
圣经时代的儿童想必有很多事情要做。随着儿女成长,做父亲的会教导儿子学习实用的技能,例如务农、木工手艺等。(创世记37:2;撒母耳记上16:11)在家里,做母亲的会教导女儿学习家政,这些技能对她们日后的生活大有用处。雅各的妻子拉结还没出嫁的时候,曾帮助爸爸牧放羊群。(创世记29:6-9)在收获时节,年轻女子也要往田里帮忙收割谷物,有的往葡萄园采摘葡萄。(路得记2:5-9;雅歌1:6)a一般说来,儿女都是在父母的悉心指教下边做边学的。
以色列的儿童也不时参与快乐有趣的活动。预言者撒迦利亚提到城里的广场“满有男孩女孩玩耍”。(撒迦利亚书8:5)耶稣基督讲述小孩子坐在市集广场上玩耍,有的吹笛、有的跳舞。(马太福音11:16,17)在古代的以色列,儿童深受长辈爱护,原因是什么?
崇高的原则
只要以色列人遵守上帝的律法,他们就从不虐待儿女,也不剥削孩童。(请把申命记18:10跟耶利米书7:31作一比较。)他们把子女视为“耶和华所赐的产业”,上帝所给的“赏赐”。(诗篇127:3-5)在父亲的心目中,儿女就像“橄榄栽子”一样“围绕[他]的桌子”。在古代的农业社会,橄榄树是非常可贵的农产品!(诗篇128:3-6)历史家艾尔弗雷德·埃德希姆指出,除了“儿子”“女儿”这两个词外,古希伯来语还有九个词是专门用在儿童身上的,每一个都跟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有关。他总结说:“这些人密切注意孩子的起居,还用生动的语词去描述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由此可见,他们对孩童实在喜爱有加。”
在基督教时代,做父母的也受到提醒,要尊重儿女,顾及孩子的尊严。我们可以从耶稣的典范,学习怎样对待人家的孩子。耶稣在地上从事服事职务的晚期,有人开始把小孩子带到耶稣那里。门徒却制止那些人。他们显然认为耶稣太忙了,没时间为孩子操心。耶稣看见,就训斥门徒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制止他们。”耶稣还“把孩子搂进臂膀里”。毫无疑问,耶稣把儿童当做宝贝看待,认为他们应该备受呵护。——马可福音10:14,16;路加福音18:15-17。
后来,使徒保罗劝勉做父亲的:“不要激恼孩子,免得他们灰心丧气。”(歌罗西书3:21)从古到今,基督徒父母都听从保罗的吩咐,从不强迫子女干苦活,也不容许他人剥削、虐待自己的孩子。他们知道,孩子要得到慈爱父母的照顾和关怀,才会感到安全;惟有这样,孩子才可以在身体、感情和灵性上茁壮成长。真爱是实实在在的,父母应该时刻流露对子女的爱意。慈爱的父母会悉心保护子女,决不让他们在险恶的环境下劳动。
现代的事例
我们正生活在“难以应付的凶险时代”。(提摩太后书3:1-5)在许多国家,经济不断衰退,人民生活困苦。为了维持生计,基督徒父母可能发觉,有必要让孩子做工挣钱。正如上文指出,儿童做些有益身心、有教育意义的劳动并没有不妥。这样的工作能够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使他们在道德上和灵性上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学会合群,只要工作不妨碍儿童的学业、只要孩子有均衡的消遣和充足的睡眠就行了。
环境许可的话,基督徒父母当然想儿女在自己的照管下工作,而不是受苛酷不仁、毫无道德的雇主奴役。基督徒父母想要确保,孩子在工作场所不会被人欺凌虐待,也不会遭人淫辱。他们也想儿女留在自己的身边,好让他们能够按照圣经的指示,做好父母的本分,把属灵知识灌输给儿女:“[你]要[把上帝的话语]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命记6:6,7。
圣经吩咐基督徒要体恤别人,存弟兄之情,有温柔怜恤之心。(彼得前书3:8)圣经也劝勉基督徒要“对所有人行善”。(加拉太书6:10)基督徒对一般人尚且要显出这些敬神的特质,对自己的骨肉就更不用说了!基督徒躬行实践以下的黄金律:“在一切事上,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得怎样待人。”(马太福音7:12)所以,他们永不会剥削信徒同工的子女,也不会苛待外人的孩子。既然基督徒是守法的,在雇用工人方面,他们就得小心留意,避免触犯政府对受雇年龄所定的法规。——罗马书13:1。
治本良方
未来又怎么样?不论大人小孩,他们的前景都是一片光明的。真基督徒坚信,将临的世界政府能够解救童工脱离困境。圣经把这个政府称为“天上的王国”。(马太福音3:2)许久以来,敬畏上帝的人民一直祈求,说:“我们在天上的父亲,愿你的名字得以分别为圣。愿你的王国来临。愿你的旨意在地上成全,像在天上成全一样。”——马太福音6:9,10。
这个王国会拨乱反正,肃清流毒,使儿童不再受奴役。贫穷会不复存在。“地已经出了土产;上帝——就是我们的上帝要赐福与我们。”(诗篇67:6)上帝的王国会确保,人人都有机会接受适当的教育,致力培养敬神的特质。“[上帝]在世上行审判的时候,地上的居民就学习公义。”——以赛亚书26:9。
上帝的政府会把助长不平的经济制度一一铲除。到时,谁也不用遭受种族、社会、年龄或性别歧视,因为上帝政府的所有法律,包括以下的诫命,都是以爱为本的:“要爱邻人,像爱自己一样。”(马太福音22:39)在这个正义的世界政府治下,剥削童工的现象将要荡然无存!
[脚注]
a 这并不是说,妇女在家庭里地位低下,只适合做家务,或在田间劳动。箴言对“才德的妇人”所作的描述表明,已婚的女子不但持家有道、耕作得法,还懂得怎样处理房地产交易、经营小生意。——箴言31:10,16,18,24。
[第12页的附栏]
鸨母把雏妓放回去
有15年的时间,塞西莉亚b曾在加勒比海的一个海岛上开设妓院。她每次买进12至15个妞儿,她们大多不足18岁。这些女孩子因家人没钱还债,被迫卖身妓院。塞西莉亚出钱替女孩的家人还清欠债,女孩就这样沦为她的摇钱树了。塞西莉亚从女孩的收入扣除日常生活的开支,又留出小部分作为她们的赎身钱。这些妞儿得出卖肉体多年,才能恢复人身自由。除非有守卫陪同,她们从来不许单独外出。
塞西莉亚对一个雏妓的经历始终耿耿于怀。雏妓的母亲每星期都来妓院收取一盒盒的食物。这些食物是她女儿“做工”挣得的。原来这个女孩要独力抚养一个儿子。她负债累累,就算一生“做工”也无法偿还,赎身简直是妄想!但求摆脱困境,她不惜了断自己的生命。她留下遗书,请求鸨母代她照管儿子。塞西莉亚把她的儿子,连同自己的四个儿女,一起抚养成人。
后来,塞西莉亚的一个女儿开始跟耶和华见证人的海外传道员学习圣经。海外传道员鼓励塞西莉亚一同参加讨论。起初,她因不识字而拒绝了。塞西莉亚常常偷听圣经讨论的内容,久而久之就认识到,上帝不但满有慈爱,对人类也有耐心。她渴望寻求上帝的宽恕。(以赛亚书43:25)她很想亲自查考圣经,于是开始学习读书写字。她不断进步,圣经知识也渐渐增多。她看出自己要改弦易辙,才能符合上帝的崇高道德标准。
一天,出乎女孩们的意料,塞西莉亚竟然对她们说,她们可以恢复自由了!她向手下的雏妓说明,她们所做的工作令耶和华不悦。这些雏妓之中没有一个还钱给塞西莉亚,其中两个甚至搬来和她同住。另一个雏妓最后受浸成为见证人。塞西莉亚参与全时的圣经教育工作已有11年了,现正致力帮助别人摆脱各种羞辱上帝的败行。
[脚注]
b 不是当事人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