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之声
宗教自由 我读《儆醒!》已有数十年,诚意写信谢谢你们。我很欣赏“你的宗教自由受到威胁吗?”(1999年1月8日刊)这系列文章。我知道在黑暗时代的欧洲,宗教是不容异己的。所以当时天主教会可以成功地操纵国家的当权者,压制人民的良知、限制宗教自由。获悉今天法国有什么事发生之后,我不禁纳罕:“这个国家为什么要败坏自己的名声,刻意违反保障宗教自由的律法呢?”请你们日后把事情的结果向千千万万读者公布好了。我深信法国最终是会容许人民有宗教自由,为其他国家树立好榜样的。
C.C., 波多黎各
抚养七个儿子 载于1999年1月8日刊有关伯特和玛格丽特·迪克曼的经历真感人。他们的故事激励我们要好好地教养三个儿女,把优质的属灵产业传给他们。孩子们也很喜欢这篇文章。我们听见他们经常提起有关道格吃不到蛋糕的教训。这些真人真事,实在令人感动。谢谢你们。
S.J., 印度
圣灵 我很喜欢“圣经的观点——上帝的圣灵是什么?”(1999年1月8日刊)这篇精采文章。虽然我成为耶和华见证人多年了,我仍想继续深入认识耶和华。文章以扼要易明的方式解释圣灵到底是什么。我越发认识耶和华和他的作为,就越发爱戴他。
Y.B., 俄罗斯
黄金 我刚读过“魅力无限说黄金”(1998年9月22日刊)这篇文章。文章指出,德国政府在1945年投降之后,同盟国军队在德国凯撒鲁达盐矿场发现了大批黄金。但事实是,同盟国军队在大战结束之前三个星期已经掠夺了矿场。
J.S., 德国
谢谢阁下澄清这个事实。凯撒鲁达盐矿场确实是在1945年4月4日被掠夺的,这正是德国于1945年5月8日投降之前一个多月。——编者的话。
遥隔两地的恋情 很可惜,“青年人问……怎样维系遥隔两地的恋情?”(1999年1月22日刊)这篇文章出版得太迟了。我住在美国,曾跟拉丁美洲的一个青年男子通信,结果悲剧收场。事实就是,即使男女双方尽力以诚相待,也无法借着通信真正了解对方。其实,由于遥隔两地,两人往往都是一厢情愿、幻想多多。我们的经历正是这样,我俩的文化背景是完全两样的。结果,我们还是以离婚收场,我简直伤痛欲绝。幸好家人爱护我,支持我,我才得以渡过难关。
S.H., 美国
我在国际大会认识了一个女孩子,自那时开始,我们互相通信。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不同,很难尽诉心声。现在我开始学习对方的语言。文章建议用录音带,这确实是个好主意。谢谢你们。
A.S., 德国
我在美国大会认识了一个亚洲裔姊妹。我不知道该怎样跟她通信,所以我为这事向上帝祷告。几天之后,我就收到了这篇实用的文章。我把文章读完又读。文章把我的疑难通通解开了。
G.R., 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