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9 10/22 15-19页
  • 多瑙河——要是能够说话就好了!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多瑙河——要是能够说话就好了!
  • 警醒!1999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滔滔河水背后大有文章
  • 把“文明社会和野蛮世界”隔开
  • “血染大河”
  • “碧绿不再”
  • 苦尽甘来
  • 欧洲野趣横生的三角洲
    警醒!2005年
  • 布拉迪斯拉发——昔日的渡口,今日的现代化首都
    警醒!2000年
  • 读者之声
    警醒!2000年
  • 温泉之乡
    警醒!200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9年
《警》99 10/22 15-19页

多瑙河——要是能够说话就好了!

《儆醒!》驻德国通讯员报道

过去一百五十多年,古往今来不少德国名人一直凝眸俯视着多瑙河。这些名人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怎么会这样呢?1842年,巴伐利亚王路德维希一世用大理石建造的瓦尔哈拉a殿堂落成了。瓦尔哈拉殿堂是一座多利斯型的建筑物,旨在纪念已故的德国名人。

这座德国名人纪念堂是仿照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庙的式样建造的,坐落在德国雷根斯堡附近的山腰上,俯瞰多瑙河的景色。纪念堂陈设的半身塑像,有男有女,通通是历史名人。

在这样的环境下建造名人纪念堂是再适合不过的。为人纪念的王孙公子、诗人、艺术家、政治家、科学家和音乐家,无不熟悉多瑙河。像贝多芬、爱因斯坦、歌德、古腾堡、开普勒和路德等杰出人物,对多瑙河一点也不感到陌生。这些名人当中,许多生前都是住在多瑙河畔的。有的曾在河上穿梭往来,有的曾用诗歌颂赞河上的美景。可见,多瑙河要是能够说话,个中故事可真讲个没完没了!

滔滔河水背后大有文章

历史家诺曼·戴维斯写道:“在地理学家看来,河流除了承载沉积物外,也是输送贸易商品的渠道。”他接着又说:“在历史家看来,河流是凝聚文化、理念的领域,有时还是爆发冲突的地点。河流就像人生写照一样。”多瑙河流经十个国家: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多瑙河就这样凝聚着以上国家的不同文化和理念。与此同时,在多瑙河流域,上述国家也爆发过不少冲突。多瑙河沿岸一带的社区,许多对欧洲局势的发展,以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就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为例。长久以来,这个城市一直是举世公认的文化中心。歌剧院、剧院、博物馆、古建筑、图书馆,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当地的咖啡馆和小酒店闻名已久。维也纳交响乐团是世上公认数一数二的交响乐团。维也纳大学建于1365年,是德语国家中历史最久的大学。

至于理念方面,《新不列颠百科全书》把本世纪初的维也纳称为“孕育理念的温床,不管好歹,这些理念对现代世界的发展将要发挥决定性作用”。留居维也纳的人,多少都受到当地的思想风气所影响。这些人包括: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创始人赫茨尔,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还有“鼎鼎大名”的希特勒。

把“文明社会和野蛮世界”隔开

诺曼·戴维斯说:“古时多瑙河是欧洲半岛的一大分界线。”他进一步说:“公元1世纪,达努维尤斯(多瑙河的拉丁语名称)……成了罗马帝国的疆界,把文明社会和野蛮世界隔开。”

多瑙河沿岸的城市,许多对罗马帝国的历史,包括后来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就以布拉迪斯拉发为例。从1526年到1784年,这个城市成了匈牙利的首府。今天,布拉迪斯拉发是斯洛伐克的首府和文化中心。在多瑙河畔离水平面约100米的高处,一座宏丽的城堡巍然屹立。这座城堡一度是奥地利王室的宫廷。1741年,法国和巴伐利亚的军队朝着维也纳进逼,后来成为女王的玛丽亚·特蕾西亚急忙逃往这个城堡去避难。

玛丽亚·特蕾西亚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员。这个王朝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瓦尔哈拉殿堂所陈设的半身塑像,不乏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员。b这个显赫家族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10世纪。哈布斯堡王朝在13世纪崛起。王朝的成员和其他贵族的继承人通婚,结果中欧大部分地区都落入这个王朝手中。1914年,哈布斯堡王朝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触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血染大河”

帝国此起彼落,多瑙河也看过不少改朝换代的大场面。公元11至12世纪,多瑙河成了拜占廷帝国的边界。后来,多瑙河流域有大部分都给并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多瑙河沿岸的城市,例如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等,被土耳其人吞并了。维也纳也两度遭到围攻,分别在1529年和1683年,幸好这个城市两次都抵挡住了围困。

难怪德国作家维尔纳·海德说:“欧洲没有别的河流能像多瑙河那样,在历史上具有这么重大的意义。”另一个作者指出,昔日的多瑙河是“匈奴、鞑靼、蒙古族和突厥从东方入侵欧洲的主要路线”。

直到近代,多瑙河仍然战火纷飞。作家威廉·夏勒写道:“[1941年]2月28日晚上,德军部队从罗马尼亚越过多瑙河到保加利亚去,占据了当地的战略要点。”四年后,1945年,“俄军在4月13日攻占了维也纳后,沿河而上。美国陆军第三兵团从上游猛然向下推进,跟俄军会合。”

令人惋惜的是,多瑙河所凝聚的文化、所孕育的理念,往往跟血腥冲突拉上关系。人类大动干戈,大河也因此“染满了血”。除此之外,多瑙河还受到其他物质污染。

“碧绿不再”

1867年,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了《蓝色多瑙河》华尔兹舞曲。很明显,当时的河水清澈见底,如镜子般把蔚蓝的天空倒映在水面上。今天的多瑙河又怎么样?

多瑙河源出德国黑林山,蜿蜒地向东南奔流,然后注入黑海,全长2850公里。多瑙河是欧洲第二大河,仅次于伏尔加河,流域面积81万7000平方公里。近年来,有关当局在多瑙河上建筑加布奇科沃堤坝,沿河的生态环境因而遭受破坏。加布奇科沃堤坝位于维也纳和布达佩斯之间,是多瑙河水力发电工程的一部分。消息人士透露,这道堤坝“使多瑙河流域的地下水位剧降,大片大片的森林和湿地都枯了、干了,多瑙河下游有部分地区的捕鱼量下降了百分之80”。

今天,多瑙河即使能够说话,也可能不敢如实直说:人类愚昧无知、贪得无餍,害得多瑙河大受污染;多瑙河的污染也累及其他水源。俄罗斯一份报章(Rossiiskaya Gazeta)报道,多瑙河和其他三条注入黑海的主要河流,使黑海“变成了世界上最污浊的海洋”。同一份报章形容黑海“受尽污染,奄奄一息”。该报章又说,过去30年来,黑海“一直是欧洲半数国家的污水管,这些国家把大量的含磷化合物、水银、滴滴涕、石油和其他有毒废物倒在多瑙河里”。

多瑙河三角洲所发生的事多么可悲啊!多瑙河在乌克兰伊兹梅尔附近流入黑海,当地的生态大受破坏,简直糟透了。在那儿群集的鹈鹕只剩下寥寥几只。德语杂志《地球》指出,这个地区的“动植物丰富多彩,要一一保存下来,……就得考验国际防污染措施的效用了”。

苦尽甘来

1902年,泰尔芬根来了一个新移民。这个城镇位于多瑙河上游东北约60公里的一条支流附近。那个新移民就是玛嘉烈特·德穆。德语“德穆”一词的意思是“谦卑”。德穆姊妹常常向人传讲“黄金时代”快要来临,当地的居民于是把她称为“黄金嘉烈特”。泰尔芬根很快就成立了一群会众。这是德国的耶和华见证人最早建立的一群会众。

1997年,在多瑙河流域的各个社区,一共有2万1687个耶和华见证人分别在258个会众服务。虽然这些社区分布在十个国家,但各个社区的见证人都齐心一意地宣扬,上帝的王国已经建立了。

既然上帝定意地球要永远长存,让人永居其上,多瑙河大有可能会长流不息。(诗篇104:5;以赛亚书45:18)从古到今,多瑙河畔所凝聚的文化都是不完美的、所孕育的理念都是有缺陷的,沿河流域也发生了不少血腥冲突。不过,这一切将要成为过去,多瑙河终于可以讲述一些令人愉快的故事了。将来,在多瑙河两岸居住的人都是健康、快乐的,不再受国家疆界或语言所分隔。人人都会欢呼赞美伟大的创造者。世人再也不用建造名人纪念堂去尊崇死者,因为所有值得上帝复活的人,都会从死里复生。——约翰福音5:28,29。

多瑙河的前景一片光明,使我们不禁想起诗篇98:8,9的话:“愿江河拍手,……因为[耶和华]来是要审判全地,他要按着公义审判世界,凭着公正审判万民。”(《新译》)想想看,多瑙河会回复昔日的光彩,河水碧绿如镜,清澈见底。在多瑙河畔发生的事都是令人振奋的!

[脚注]

a 瓦尔哈拉在德国神话中是指神灵居所,在古代斯堪的纳维亚的神话中则指阵亡将士的殿堂。

b 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员玛丽亚·特蕾西亚、鲁道夫一世、马克西米连一世和查理五世都大受尊崇。

[第16,17页 的附栏或图片]

多瑙河流域

德国乌尔姆

1879年,爱因斯坦在乌尔姆市出生。他的科学发现对近代世事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据说,他的“创作才华深为同辈所赏识,大家都公认他是人类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天才”

[图片]

德国韦尔滕堡

德国雷根斯堡

横跨多瑙河的斯泰诺内·布吕凯石桥在公元12世纪落成。这座桥被誉为中世纪建筑的杰作。几个世纪以后,到1630年,天文学家开普勒在这儿去世

奥地利毛特豪森

这个小社区坐落在多瑙河畔,一度是纳粹集中营的所在地。毛特豪森营地关押了盈千累万的囚犯,当中有的是耶和华见证人,包括马丁·普辛格在内。普辛格弟兄后来成了耶和华见证人治理机构的成员

[图片]

奥地利维也纳

[图片]

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

[鸣谢]

Geopress/H. Armstrong Roberts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

《世界图书百科全书》指出,贝尔格莱德饱受“政治和军事斗争”蹂躏。这些斗争持续了“好几百年”。入侵的军队“先后攻掠了贝尔格莱德三十多次”

保加利亚尼科波尔

公元629年,拜占廷皇帝希拉克略在这个城镇建造要塞。1396年,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一世在这儿打败了匈牙利王西吉斯蒙德。此后五个世纪,这个城镇一直受土耳其人管治

罗马尼亚久尔久

1869年,罗马尼亚最早的铁路从邻近的名城布加勒斯特铺设到久尔久去。布加勒斯特位于久尔久北面约65公里。1954年,当局在久尔久的多瑙河上架了一座双层桥,一层是公路,另一层是铁路,把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连接起来。为了促进友好关系,两国同意把这座桥命名为友谊桥

[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德国

黑林山

泰尔芬根

乌尔姆

韦尔滕堡

雷根斯堡

瓦尔哈拉

奥地利

毛特豪森

维也纳

斯洛伐克

布拉迪斯拉发

加布奇科沃堤坝

匈牙利

布达佩斯

克罗地亚

南斯拉夫

贝尔格莱德

保加利亚

尼科波尔

罗马尼亚

久尔久

布加勒斯特

摩尔多瓦

乌克兰

伊兹梅尔

多瑙河三角洲

黑海

[第18页的附栏或图片]

匈牙利布达佩斯

布达佩斯是由多瑙河西岸的布达和东岸的佩斯组成的,一度被誉为多瑙河畔的明珠。1900年,这个城市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是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地的犹太社区几乎被歼灭净尽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