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00 12/8 18-19页
  • 科学能使人永远活下去吗?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科学能使人永远活下去吗?
  • 警醒!2000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死亡的由来
  • 耶和华予人永生的安排
  • 耶和华为什么创造我们?
    如何活得心满意足
  • 死者复活真的可能!
    警醒!2008年
  • 耶稣怎样拯救人类?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1年
  • 寻找“不死”基因
    警醒!2000年
查看更多
警醒!2000年
《警》00 12/8 18-19页

圣经的观点

科学能使人永远活下去吗?

许多年前,人会觉得这个问题有点荒谬。然而现在,有些人已认真期待这个希望会获得实现。目前科学家成功运用科技,把果蝇和毛虫的生命延长了一倍。有些人认为这些科技也许可以应用在人类身上呢。

研究发现,平常人的细胞是不会永远活下去的。它们只分裂至某个限定的次数,就停止分裂了。有人把这个过程比作控制人类衰老死亡的内置时钟。目前科学家正设法重新调校这个时钟。

流行的见解是,人类之所以会衰老,关键在于每个DNA的末端,叫端粒的部分。有人把端粒比作鞋带末梢,包住鞋带使它不致松散的胶套。科学家发现每次细胞分裂时,端粒就像烧着的引管一样越缩越短。端粒缩短到某个程度,细胞就停止分裂了。然而只要有某种酵素,端粒是不会缩短的。因此,根据这个理论,细胞是可以无休止地分裂下去的。在一家参与这个研究的公司的一个行政人员说:“这是头一趟我们能够构思人类的不死性。”但不是所有科学家都同意这个看法。

死亡的由来

当然,几千年来,那些对圣经怀具信心的人一直相信人类有机会享有永远的生命。他们信赖的不是属人的科学家,而是宇宙最杰出的科学家,创造一切生物的创造主耶和华上帝。——诗篇104:24,25。

圣经表明,人类经历死亡并不是创造主的旨意。上帝按着自己的形像创造第一对人类,把他们安置在地上的乐园里。当时他们身心完美、毫无瑕疵。人有希望可以在地上永远生活下去,这也是上帝对他们的期望。上帝吩咐他们要养育儿女,然后逐步把乐园扩大到全球各地。——创世记1:27,28;2:8,9,15。

正如创世记第三章的记载表明,亚当知道会遭受死亡的刑罚,仍蓄意反叛上帝。此外,由于拒绝服从上帝,亚当为自己未出生的后代带来罪和死亡。使徒保罗这样解释说:“所以,罪通过一个人进了世界,死又通过罪而来,于是死就传给所有人,因为所有人都犯了罪。”(罗马书5:12)换言之,因为亚当犯了罪,他的身体不再是完美的了。他日渐衰老,最后死去。这个缺陷也遗传了给他的后代。

人类所遭受的死亡是亚当反叛上帝所招致的结果,人类绝对不能逆转这个判决。尽管科学昌明,医学发达,摩西于3500年前在上帝灵示下所写的话仍然十分真确:“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篇90:10。

耶和华予人永生的安排

很庆幸,我们仍然有希望!虽然目前人人最后都会死去,上帝的旨意绝不是让这种情况永远继续下去。亚当夏娃固然死有余辜,但上帝知道在他们千千万万未出生后代当中,有些人会对他的仁爱管理表示衷心的赏识。上帝为这些人作了安排,让他们在地上享受无穷的生命。诗篇执笔者写道:“义人必承受地土,永居其上。”(诗篇37:29)但这件事会怎样获得实现呢?

永生不会靠人类解开遗传密码的奥秘而得以实现,反之,永生是耶和华赐给人类的礼物,他定意把永生赐给那些对他表现信心的人。耶和华意识到亚当夏娃的后代必须获得拯救,于是提供了一个予人永生的安排——耶稣基督的赎价牺牲。耶稣论及这个安排说:“上帝深爱世界,甚至赐下自己独生的儿子,好叫凡信从他的人都不致毁灭,反而有永远的生命。”——约翰福音3:16。

跟亚当一样,耶稣是个完美的人。但跟亚当不同,耶稣完全服从上帝。因此耶稣能够献出自己完美属人的生命以抵偿亚当的罪。这个仁爱之举不但满足了上帝对公正的要求,同时使亚当的儿女得以靠着赎价,摆脱死亡的刑罚。最后,所有对耶稣怀具信心的人都获得这份来自上帝的礼物,永远的生命。——罗马书5:18,19;提摩太前书2:5,6。

如果人类有能力克服不完美,为自己带来永生,赎价就多此一举了。圣经明智地劝告说:“你们不要倚靠君王,不要倚靠世人;他一点不能帮助。他的气一断,就归回尘土;他所打算的,当日就消灭了。以雅各的上帝为帮助、仰望耶和华——他上帝的,这人便为有福!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他守诚实,直到永远。”——诗篇146:3-6。

科学研究绝不能为人带来永生,只有耶和华才能够。无论上帝打算做什么,他总能而且必会成就。“上帝所声明的事,没有一件是不可能的。”——路加福音1:37。

[第18页的图片鸣谢]

© Charles Orrico/SuperStock, Inc.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