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04 4/8 20-25页
  • 摩西真有其人?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摩西真有其人?
  • 警醒!2004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真实可信?
  • 贵为王室成员
  • 逃到米甸
  • 得救离开埃及
  • 比埃及的财宝更贵重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2年
  • 摩西选择崇拜耶和华
    大家一起学圣经
  • 摩西为什么要逃亡
    我的圣经故事书
  • 摩西
    洞悉圣经(上册)
查看更多
警醒!2004年
《警》04 4/8 20-25页

摩西真有其人?

摩西一来到人世,死亡的阴影就笼罩着他。他的族人本来过着游牧的生活,由于家乡闹饥荒,祖宗雅各(又叫以色列)就带着家人移居埃及。几十年来,以色列人过着安乐的日子,跟埃及人互不相干。可惜好景不常,祸患将至。一部甚具权威的史书记载说:“那时有一个……新王兴起,治理埃及。他对自己的人民说:‘你们看,以色列人又多又强,胜过我们了。来,我们要用巧计对付他们,免得他们多起来。”埃及人想出什么巧计呢?就是“用苛暴的手段奴役以色列人”,又命希伯来的接生妇杀掉所有男婴,控制他们的人口。(出埃及记1:8-10,13,14)但接生妇勇抗王命,以色列人继续增多。法老于是敕令:“凡初生的男孩,你们都要扔进尼罗河里。”(出埃及记1:22)

那时,以色列有一对夫妇,暗兰和约基别,“不怕王命”。(希伯来书11:23)妻子约基别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在上帝眼中极美”。a(使徒行传7:20)夫妇俩也许看出儿子得蒙上帝恩宠。但不管怎样,他们宁愿冒险把儿子匿藏,也不肯交出来给法老处死。

三个月后,孩子再也藏不住了。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摩西的父母决计采取行动。约基别把婴孩放进一个用纸莎草做的箱子里,让箱子浮在尼罗河上。约基别没料到她如此一放,竟把自己的儿子放到影响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出埃及记2:3,4)

真实可信?

今天,许多学者认为这些事迹纯属虚构。《今日基督教》说:“考古学没有发现任何残砖碎瓦,证明以色列人曾在埃及居住。”虽然考古学找不着直接实在的证据,可是,间接 证据却有很多,显示圣经记载是真实可靠的。埃及古物学家詹姆斯·霍夫迈尔在《寄居埃及的以色列人》一书中说:“考古学资料清楚表明,埃及是黎凡特人(来自靠近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国家)常去的国家,尤其在气候反常,发生旱灾的时候,黎凡特人就迁移到埃及去。……大约在公元前1800至前1540年期间,亚洲西部说闪族语的人都很喜欢移居埃及。”

圣经对埃及奴隶所作的记载,也一直被视为准确可靠。《摩西的生平事迹》说:“埃及一幅古墓壁画,经常被人复制,画中描写一群奴隶造泥砖时的情景,用笔工细,可作为以色列人曾在埃及受苦这个圣经记载的有力佐证。”

关于约基别用的箱子,圣经的描述也准确无误。经文说箱子是用纸莎草造的,而《库克(圣经评注)》指出“埃及人常用纸莎草来造轻快的小舟”。

可是,一国之君怎会如此冷酷无情,敕令把婴儿杀死?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学者乔治·墨林森提醒我们说:“在历史上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地方,杀婴事件非常普遍,人们只看做小事一桩。”事实上,同等规模的冷血屠杀事件,现代史上也不乏例子,圣经的记载可能使人不安,却真实可信。

摩西获救——异教传说?

有人说,早在摩西从尼罗河获救以前,有关阿卡得的萨尔贡王的故事已经流传着。一些批评者认为,这两个故事异常相似,都谈及有人从河中救起放在箱子里的婴儿。

可是,历史是充满巧合的。把婴儿弃置在河上,看来难以置信,但其实也很寻常。《圣经考古学评论》说:“巴比伦和埃及文明,都肇始于大河流域,人们把弃婴放入防水箱子里,看来总好过把他们弃置在垃圾堆中,但在其他社会里,弃婴都一般在垃圾堆中被人发现。……不少民间故事都描述弃婴长大后,如何显赫出众、飞黄腾达,而现实生活又往往发生这种事。”

学者纳胡姆·萨尔纳在《细看出埃及记》中指出,“摩西的故事和萨尔贡的传说虽然有相似的地方,但在不少重要环节上,就各有各说”。因此,认为圣经的记载源自异教传说,是毫无根据的。

贵为王室成员

约基别没有听其自然,任凭机遇决定儿子的将来。她把箱子“搁在尼罗河边的芦苇丛中”,也许法老的女儿常常到河边沐浴,约基别希望箱子会在这里被人发现。b(出埃及记2:2-4)

法老的女儿很快就发现芦苇丛中的箱子。“她打开箱子,看到了孩子,见男孩正在哭。她说:‘这是个希伯来人的孩子。’虽然这样,她还是怜悯孩子。”埃及公主决定收养这个婴儿。他亲生父母原本给他起的名字,已不为人知了。今天,普天下人只知道他养母给他取名为摩西。c(出埃及记2:5-10)

埃及公主竟收养一个希伯来孩子,听起来不像天方夜谭吗?不,埃及人相信,只有慈悲为怀,广行善事的人,死后才可进入天堂。关于埃及人收养儿女的事,考古学家霍伊塞·蒂尔斯利评论:“埃及妇女获得了跟男子平等的地位。至少理论上说来,她们在法律上和经济上享有平等机会。……妇女有权收养子女。”古代纸莎草纸收养子女文件,记载一个埃及妇女收养了自己的奴隶。至于雇用摩西的母亲做乳母,《综合圣经辞典》说:“雇用摩西的生母来乳养他,跟美索不达米亚人收养子女的合约安排相似。”

摩西现在贵为王室成员,他的希伯来血统会被隐瞒起来吗?好莱坞的一些电影,暗示摩西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但根据圣经,摩西的姐姐米利暗聪明机智,安排了摩西的生母约基别来乳养他。约基别敬畏上帝,当然会把真相告诉亲儿。在古代,孩子的哺乳期通常长达几年,所以约基别有充分时间教导摩西认识“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出埃及记3:6)这个良好的属灵基础日后证明对摩西大有帮助,因为他做了法老女儿的儿子之后,“就学了埃及人的一切智慧”。历史学家约瑟夫斯声称,摩西在埃塞俄比亚战役中晋升为将领,这事无从考证。可是,圣经的确说摩西“说话做事都大有能力”。d(使徒行传7:22)

到40岁的时候,摩西可能已成竹在胸,等候担当要职。只要他效忠法老,荣华富贵就垂手可得。可是,这时却发生了一件事,改写了他的一生。

逃到米甸

一天,摩西“看见一个埃及人打他的希伯来弟兄”。多年来,不论在希伯来人社会,还是在埃及人社会,摩西都享尽各种利益。但现在看见一个以色列同胞受人殴打,命悬一线,他不得不作出抉择,而他的抉择叫人大感意外。(出埃及记2:11)他“不肯称为法老女儿的儿子,宁愿选择与上帝的子民同受虐待”。(希伯来书11:24,25)

摩西“把那个埃及人杀了,藏在沙里”。(出埃及记2:12)他的抉择使他踏上不归路。一个批评家认为摩西之所以杀人,是因为他“怒从心上起”,但事实并非如此。摩西的行动尽管有错,但他是怀着信心行事的,他知道上帝的应许,深信上帝会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的奴役。(创世记15:13,14)也许摩西天真地以为,自己的行动能激励同胞反抗埃及。(使徒行传7:25)可是,同胞拒绝摩西做民族领袖,令他大感失望。摩西杀死埃及人的消息传到法老耳中之后,他就被迫逃亡。他在米甸定居下来,娶了游牧民族首领叶忒罗的女儿西坡拉为妻。

摩西想拯救同胞的希望粉碎了。在接着四十年的悠悠岁月里,他过着简朴的生活,放牧度日。一天,他放牧叶忒罗的羊群,把羊赶到何烈山附近。就在那里,耶和华的天使在燃烧着的荆棘丛中显现。试想象当时的情景:上帝吩咐摩西说,“把我的子民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但这时的摩西缺乏自信,自觉不能胜任。他哀求上帝说:“我算什么?我怎能去见法老,把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他甚至把自身的缺点说出来。电影制作人把摩西写成一代英雄,却不提他的弱点;原来摩西口齿不伶俐,有严重的语言障碍,并非如神话传说中的英明神武。四十年的牧畜生涯,把他磨炼成谦和的人。虽然摩西自觉力有不逮,但上帝深信他是领导以色列的最佳人选!(出埃及记3:1-4:20)

得救离开埃及

摩西离开米甸后,就入宫晋见法老,要求他释放上帝的子民。由于法老顽抗,上帝就降下十场灾殃,震撼埃及。在第十场灾殃重击之下,埃及地一切头生的全都死去。法老悲痛欲绝,终于容许以色列人离去。(出埃及记5-13章)

这个故事,读者大都耳熟能详。但这个故事有多可信呢?有些人辩称,既然圣经没有透露法老e的名字,这个故事一定是虚构的。可是,上文提到的埃及古物学家霍夫迈尔说,埃及的书记很多时故意删去法老仇敌的名字。他指出:“在图特摩斯三世的米吉多战役中,史书没有记录加低斯王和米吉多王的名字,但历史学家没有因此质疑这场战争是否真有其事。”霍夫迈尔认为,法老的名字之所以没有被记载下来,是为了宗教理由。例如,由于圣经没提到法老的名字,注意就集中在上帝身上,而不在法老身上。

尽管如此,有些批评家依然认为,一大群犹太人浩浩荡荡地离开埃及,实在是无稽之谈。学者贺梅珥·史密斯指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场面何等浩大,如果属实,“埃及或叙利亚的史书必然详加记录,……史实看来经过修改,形成想象力丰富的传奇故事。事实上,当时只有少数人从埃及逃到巴勒斯坦去”。

我们在埃及史书中,无疑找不着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记载,但要记住,埃及人也有不忠于史实的时候。如果事件有损国家尊严,或违反国家利益,埃及人会毫不犹豫窜改历史。当图特摩斯三世登基时,就设法使前任女王哈特谢普苏特在埃及史上消失踪影。埃及古物学家约翰·雷说:“她的铭刻被毁了,为她而建的方尖塔被深锁于高墙之内,她的纪念碑被人遗忘。在后来的国家编年史上,她的名字不再出现。”为了国家体面而窜改历史,或隐瞒史实,在现代史上也曾发生。

要是以色列人曾在旷野居住,为什么没有任何考古学证据呢?不要忘记,那时候犹太人是个游牧民族,他们既不圈地为城,也不开垦荒地,留下来的只有他们的足迹。可是,圣经却屡屡提及以色列人流浪旷野一事,因而提供有力的证据。(撒母耳记上4:8;诗篇78篇,95篇,106篇;哥林多前书10:1-5)值得注意的是,耶稣基督所说的话也证实以色列人确曾在旷野生活。(约翰福音3:14)

所以,关于摩西的圣经记载是真实可信的。然而,他是个古代人物,他的一生又怎样影响你呢?

a 据《诠释者圣经评注》(英语)说,“在上帝眼中极美”的字面意思指孩子不但俊美非凡,而且品性善良。

b 《库克(圣经评注)》说:“在古埃及,到尼罗河沐浴是很平常的事。埃及人崇拜尼罗河,以为此河源自俄赛里斯神。河水据称具有神奇力量,能赐生命,使万物繁殖。”

c 学者为这个名字的语源争论不休。在希伯来语,摩西的意思是“从水里拿上来;从水里获救”。历史学家约瑟夫斯辩称摩西的名字其实由两个埃及词组成,意思分别是“水”和“获救”。今天,有些学者也相信摩西的名字源自埃及语,但意思很可能是“儿子”。他们有这种看法,是由于“摩西”这个名字的发音跟一些埃及名字相似。既然没有人知道古希伯来语和古埃及语的正确发音,这些理论纯属猜测而已。

d 《寄居埃及的以色列人》说:“摩西在埃及王宫受栽培,看来好像有人编故事似的。但细看新王国时期的宫廷,就不会对此断然加以否定。图特摩斯三世把亚洲西部附庸国的王子王孙,带到埃及去接受训练,学习埃及人的习俗。……所以,在埃及宫廷里,外国君主的子女进进出出,是等闲的事。”

e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出埃及记的法老是图特摩斯三世;有些人却认为是阿孟霍特普二世、拉美西斯二世,或是另有其人。由于埃及史料不清,这个法老究竟是谁,没有人可以说得准。

《摩西五经》由谁执笔?

传统上,人们都公认圣经头五卷书,又称《摩西五经》,是摩西执笔写的。摩西可能考查早期历史记载,搜集所需的资料。可是,很多批评者认为,《摩西五经》的执笔者另有其人。17世纪的哲学家斯宾诺莎声称,“摩西没有写《摩西五经》,这事实明如白昼”。到19世纪下半叶,德国学者朱利叶斯·韦尔豪生提出一个广受接纳的“文献”理论,声称《摩西五经》是由几个或一组执笔者所写的文献拼凑而成的。

摩西为人谦卑,记下自己没有荣耀上帝一事

韦尔豪生把一个执笔者叫做J,说J贯彻始终地使用上帝的名字耶和华。另一个叫做E,E把上帝称为“埃洛希姆”。据说,P执笔者写下了利未记中有关祭司的条例,D执笔者就写了申命记。虽然一些学者多年来都支持这个理论,可是,约瑟夫·布伦金索普在他所著的《摩西的五经》中指出,韦尔豪生的理论正“面临危机”。

作者约翰·劳克斯在《圣经简介》说:“文献理论提出的主张要不是主观武断,就是毫无根据。……假如文献理论是正确的话,以色列人就是世界史上最大骗局的牺牲品了,他们受骗,甘愿服从律法的严格要求。”

另外,批评者辩称,由于《摩西五经》中呈现不同的写作风格,因此这五卷书一定是由几个执笔者写成的。可是,基钦在《古代东方与旧约全书》中指出:“单凭写作风格不能断定什么,题目改变,写作风格也随之改变。”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一些作者也以不同风格写作,“但没有人质疑他们的作品是由几个作者写成的”。

批评者也说,他们之所以相信《摩西五经》有多个执笔者,是因为这几卷书用了多个不同的名字和头衔称呼上帝。但这个论据缺乏说服力。在创世记短短几章中,上帝被称为“至高的上帝”、“造天地的主”、“至高的主宰耶和华”、“鉴察世人的上帝”、“全能的上帝”、“上帝”、“审判全地的主”。(创世记14:18,19;15:2;16:13;17:1,3,18;18:25)这是不是说,每节经文都是由不同的执笔者写成?创世记28:13又怎样呢?这节经文既提到“埃洛希姆”(上帝),又用“耶和华”这个名字,这表示有两个执笔者携手写成这节经文吗?

批评者的质疑是经不起分析的。请看看一本近年出版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在仅仅数页中,德国的总理就被称为: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这说明该书有三个不同的作者吗?

在韦尔豪生理论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更多理论。关于J执笔者,有两个学者提出另一见解,他们不但认为摩西没写圣经头五卷书,还说“J执笔者是个女子”。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