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19 2期 8-9页
  • 学会坚韧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学会坚韧
  • 警醒!2019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坚韧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坚韧很重要?
  • 怎样帮助孩子培养坚韧?
  • 我的抗压能力够强吗?
    青年人问
  • 帮助孩子应对挫折
    家庭生活
  • 怎么看待别人提的建议?
    青年人问
  • 培养孩子谦卑的好品格
    警醒!2017年
查看更多
警醒!2019年
《警》19 2期 8-9页
一个小女孩因为蛋糕没做好而很难过,妈妈在一旁帮助她

第三课

学会坚韧

坚韧是什么意思?

有坚韧品格的人,即使遭遇挫折也不会轻易放弃。他们比较容易振作起来,重拾乐观积极的态度。孩子只有经历逆境,才能培养出坚韧的品格。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像学习走路一样,他们总得跌倒几次才能成功。

为什么坚韧很重要?

面对失败、遇到难题或受到纠正的时候,有的孩子很容易灰心丧气,有的甚至会完全放弃。其实,他们需要明白人生的一些基本道理:

  • 没有人能够事事成功。——雅各书3:2

  •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难题。——传道书9:11

  • 人必须接受纠正才能不断成长。——箴言9:9

坚韧的品格能帮助你的孩子勇于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怎样帮助孩子培养坚韧?

面对失败的时候

圣经原则:“义人跌倒七次,也会再次起来。”——箴言24:16

要帮助你的孩子正确地看待失败。例如,考试没考好,他会有什么反应呢?他会不会非常灰心,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呢?

为了帮助孩子培养坚韧的品格,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想想他怎样做才能进步,并协助他制定一个计划。这样,他就能学会积极地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承受打击。

另外,不要替孩子解决问题,而是要鼓励他独立思考,学会自己想办法。你也许可以问问孩子:“你怎样才能把这门功课学得更好呢?”

遇到难题的时候

圣经原则:“你们明天的生命会怎么样,你们还不知道。”——雅各书4:14

人生总会有一些无法预料的事。富有的人可能在一夜之间失去财富;今天还健健康康的人,明天也有可能躺在病床上。正如圣经所说:“跑得快的不一定赢得比赛,勇士不一定战胜敌人……因为人人的经历,都取决于时间和无法预料的情况。”(传道书9:11)

出于爱,你自然会尽力保护孩子免受伤害。但现实的情况是,你无法为孩子挡住所有困难和危险。

当孩子遇到难题时,例如家人去世或跟朋友发生矛盾,要帮助他好好应付。这样,他长大后就会懂得如何处理其他难题,包括面对工作或经济方面的压力。a

受到纠正的时候

圣经原则:“要听从劝告,接受管教……好使你将来成为有智慧的人。”——箴言19:20

纠正并不是无端的指责,而是有益的劝告,能帮助孩子改掉错误的行为和态度。

如果你教导孩子学会接受纠正,你和孩子就都能免受不少痛苦。一位名叫约翰的父亲说:“如果孩子每次犯错都得不到纠正,他们就永远不可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后,他们会制造越来越多的问题,而你也必须一辈子跟在他们后面,替他们收拾烂摊子。这样,你和孩子的人生都会非常可悲。”

你怎样做就能帮助孩子接受纠正,并从中得益呢?当老师或其他人给孩子一些劝告时,与其替孩子打抱不平,不如先问问孩子以下问题:

  • 你觉得为什么你会受到纠正呢?

  • 你可以怎样改善呢?

  • 下次碰到同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呢?

请记住,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劝告和纠正都能让你的孩子受益无穷。

a 请参看《守望台》2008年7月1日刊的文章〈帮助孩子应付哀伤〉。

一个小女孩因为蛋糕没做好而很难过,妈妈在一旁帮助她

现在就开始训练

如果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不放弃,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那么当他们学习新技能时,就更容易坚持下去,并取得好结果。

父母以身作则

  • 我勇于承认错误,还是喜欢推卸责任呢?

  • 我愿意谈论自己的过错,以及从中学到的教训吗?

  • 别人犯错时,我会嘲笑他们吗?

有些父母这样做

“我们不会事事护着孩子,而会让他们自己面对错误、失败和其他难题,因为我年轻时也有类似的经历。当时我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结果得到很多益处。我觉得当初不溺爱孩子是对的,现在他们长大了,思想成熟,遇到问题时也能应对自如。”——杰夫

“我和妻子如果做错事,需要向孩子道歉,我们就一定会这样做。我觉得父母应该跟孩子谈谈自己犯过的错、经历过的挫折,这样孩子就会明白,犯错是在所难免的。”——詹姆斯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