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你有理由要感觉关心
人有永远活下去的可能吗?
有些树现已活了许多世纪之久
你觉得生命可贵吗?你希望自己和亲者都享有良好的健康吗?大多数人都会回答说,是的。
但是今日有许多东西不断提醒我们生命多么无常——我们自己、我们的配偶和儿女莫不皆然。意外、罪行、暴动、战争和饥荒使千百万人在壮年死于非命。医学虽有长足进步,疾病仍然造成惊人的生命损失。染污也形成极严重的威胁。
因此不足为奇地,今日有许多人问道:‘人的希望仅限于今生吗?我们最大的希望是在于死后的来生吗?一个人死去时实际有什么事发生呢?他身体的一部份会继续活下去吗?他仍然有知觉,能够看见、听见、谈话和做事吗?人死后会受苦吗?死亡究竟是敌人抑或朋友?’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无疑会使我们得益不浅。
我们的生活受死亡所模铸吗?
你也许从未想过这件事,我们的生活其实深受我们对死亡的看法所影响。这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乐趣和我们运用自己的生命的方式,远超过大多数人所意识到的程度。由于这缘故,我们需要知道死亡的真相。
例如你知道世上大部份的宗教在基本上说来都将注意力集中于死亡之上而非集中于生命之上吗?有亿万人受到教导,说死亡会将他们带到另一个世界里,到‘死者的世界’里,他们在其中若非享福便是受苦。对世上许多拥有巨量信徒的主流宗教来说,为死者所作的祷告、为死者举行的昂贵仪式和为了安抚死者而献的祭物形成了宗教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个人可能说:‘也许你说得不错,但是我并不花时间为死亡或死后的事忧虑。我所关心的是现在的生活,我要趁我活着的时候尽量享受人生。’但是甚至这样的反应也显示死亡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模铸的影响。死亡岂不是能够决定一个人有多久的时间可以享受人生吗?
因此,即使我们尽力将死亡的念头排出脑外,意识到人寿的短促却使我们不断受到压力。这可能驱策一个人力求早日发财——‘趁他还能够享受人生乐趣之际。’人生的短促使许多人对别人缺乏耐心、粗鲁无礼、漠不关心。这也促使他们用不忠实的手段以图达到目标。他们觉得没有时间用正当的方法如此行。可是,他们却同时声称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受死亡所模铸。
你自己对死亡怀有什么看法呢?死亡对于你对未来的想法或你现在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影响呢?
需要确知真相
难题是人们对生和死怀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时常是彼此冲突、大相径庭的。
许多人相信死亡是一切的尽头,或至少认为人注定是会死的。你觉得这样的想法可以接受吗?有些树的寿命比聪慧的人类长几千年,你认为这种情形合理吗?你觉得七八十年的寿命已使你有足够时间做完你所想做的一切,学得你所想学的一切,看到你所想看的一切,并且将你的才干和能力发展到合乎你理想的程度吗?
世上也有数目极大的人相信人在死后仍然继续生存,因为有点东西——魂或灵——在身体死后仍然活着。可是他们的看法也彼此有很大差异。当然,他们的信仰与声称人死便一了百了的人的主张背道而驰。彼此冲突的主张自然不可能同时都对。究竟那一个对呢?这有什么关系吗?不错,有很大关系。请想想为什么。
一个原因是,死者若实际能够从活人为他们所作的祷告和举行的仪式得益,我们不予以这种帮助岂不是残酷不仁吗?但死者若已真正死去而是活人无法予以协助的,那又如何呢?那便意味到有亿万的人均被一个可鄙的骗局所愚了。这意味到世上许多庞大的宗教制度均借着欺骗的手段自肥;他们利用关于死者的谎言去剥削生者而非做些真正对人有益的事。
死亡迟早都会侵入我们自己或我们朋友的家庭圈子里。我们可以向人提出什么安慰呢?许多人认为人一生的经历和寿数均受“命运”所支配,但是这种见解合逻辑吗?夭折的小孩又如何呢?上帝是否‘将小孩接回他那里’,像有些人所说一般呢?
关于死亡,我们的确有许多、许多的事需要知道;我们愈热爱生命,我们便应该愈渴望获得正确的答案。但从什么地方可以获得呢——特别是鉴于有这么多莫衷一是,彼此冲突的见解?
有许多宗教经典论及生和死的问题,这些经典中有些相当古老。但是有一本很古老的书所提出的观点与其他所有的经典均截然不同。事实上,这本书所提出的见解与大多数人以为它所提倡的主张颇为不同。这本书便是圣经。
圣经所论及的乃是真实的人物,这些人都面临过我们今日的人所经历的同一基本难题。他们也沉思过人生的目的,问道:“人在日光之下劳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劳碌上得着什么呢?”“人虽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却不享福,众人岂不都归一个地方去么?”(传道书2:22;6:6)他们也提出过这个问题:‘人若死了,能再次活过来吗?’(约伯记14:14)你知道答案吗?
你手上的书不但讨论一般人试图怎样回答以上提出的各问题,同时也透露圣经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关系重大的答案。你可以获悉圣经对面临死亡或陷入其魔掌中的人所提出的独特希望。你从这些资料所获得的了解可以大大促进你在目前和将来所享的快乐及内心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