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宣扬者》 16章236页-253页3段
  • 聚会——从事崇拜,接受教导,彼此鼓励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聚会——从事崇拜,接受教导,彼此鼓励
  • 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满足早期圣经研究者的灵性需要
  • 记念主的死亡
  • 年轻人也占一席地位
  • 装备所有人成为活跃的传福音者
  • 邀请公众人士前来观察和聆听
  • 适当的聚会地方
  • 划一的训导程序
  • 聚集起来崇拜上帝
    上帝的王国统治了!
  • 为什么要参加聚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16年(研读版)
  • 组织结构的发展
    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聚会激发爱心,促进善行
    组织起来遵行耶和华的旨意
查看更多
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宣扬者》 16章236页-253页3段

第16章

聚会——从事崇拜,接受教导,彼此鼓励

耶和华见证人将会众的聚会视为他们的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即使环境十分艰难,他们依然竭力经常参加聚会,以求行事与以下的圣经训示一致:“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希伯来书10:24,25)只要是可能,每群会众一周会举行三次聚会,共计4小时45分钟。然而,聚会的性质和频密程度则视乎当时的需要而定。

在第一世纪,基督徒聚会的一项杰出特色是有圣灵的神奇恩赐呈现。为什么有这些恩赐呢?因为凭着这些恩赐,上帝作证他已经舍弃了犹太的宗教制度,他的灵转而与成立不久的基督徒会众同在。(使徒行传2:1-21;希伯来书2:2-4)早期的基督徒在聚会中祷告及唱诗赞美上帝;他们特别注重说预言(意即传达与上帝的旨意和宗旨有关的启示)及传达能够造就听者的训示。当时基督徒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有些与上帝旨意有关的惊人发展正在发生。他们需要了解这些发展,并要知道怎样行事与之一致。可是,正如圣经指出,有些人在处理聚会方面失去平衡;他们需要获得劝告,使各事能够以最有益的方式进行。——哥林多前书14:1-40。

这些将早期基督徒聚会标明出来的特色,是否同样在1870年代及其后的圣经研究者的聚会里显明出来呢?

满足早期圣经研究者的灵性需要

查尔斯·泰兹·罗素与一小群住在宾雪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和邻近地区的朋友在1870年成立了一个圣经研究班。他们经常聚集的结果是,他们对上帝和他的话语的热爱与日俱增,对圣经的真正教训也有越来越清晰的了解。他们在聚会里并没有神奇地说起方言来。为什么没有呢?因为这些神奇的恩赐在第一世纪已经达成上帝的目的,因此正如圣经所预言一般,已经止息了。罗素弟兄解释说:“正如圣保罗很清楚表明,接着要作的进步乃是表现圣灵的果子。”(哥林多前书13:4-10)再者,像在第一世纪一样,基督徒需要受到鼓励去执行一项紧急的传道工作。(希伯来书10:24,25)因此,不久他们便每周举行两次固定的聚会了。

罗素弟兄深知,无论耶和华的仆人分布在地球的哪个角落,他们必须保持团结合一。这乃是至为重要的事。故此,《守望台》杂志创刊后不久便在1879年向读者宣布,他们可以邀请罗素弟兄或他一位朋友去探访他们。杂志清楚保证,探访是“完全免费,分文不取”的。接获了相当数目的邀请后,罗素弟兄便踏上为期一个月的旅程。这些旅程远达马萨诸塞州的林恩市。在每一站,罗素弟兄会每天主持四至六小时的聚会,讨论的题目称为“与上帝王国有关的事”。

有许多《守望台》读者居住在尚未有固定聚会举行的地区里;早在1881年,罗素弟兄已敦促这些人说:“要在家里与家人设立一个聚会,甚至可与几位感兴趣的人士聚集起来。要一起诵读、研究、赞美和崇拜。无论在哪里,只要有两三个人奉主的名聚会,你们的教师——主耶稣——便会在你们中间。在使徒的日子,教会有些聚会便属于这样的性质。(可参阅腓利门书2节)。”

聚会的节目逐渐发展。起先社方只是提出一些建议,每个地方的小组可按照当地的情况自行决定什么节目最适合他们。间中一位讲者会作一个演讲,但社方较注重的是一些人人都可以参与评论的聚会。有些圣经研究者的班起初在聚会里不常使用社方的刊物,所以周游的服事者,当时称为朝圣者,不得不帮助他们看出运用社方书刊作教材的价值。

《千禧年黎明》这套丛书发行了几卷之后,研究班便以之作为讨论的基础。由于这个缘故,这些研究班在1895年被称为圣经研究的黎明组。a后来有些挪威人将它们称为“诵读和谈话的聚会”,他们报道说:“诵读者将罗素弟兄的著作的若干片段朗声读出,若有人想作评论或提出问题,便举手示意。”罗素弟兄建议,参加研究班的人使用多种圣经译本、圣经边注和经文汇编。这些研究班通常人数不太多,在一个方便整个小组的晚上在私人家里举行。这便是目前的会众书籍研究班的先河。

罗素弟兄意识到,除了研究教义之外,还有其他的事也是基督徒需要做的。他们必须用言词把他们对上帝的效忠表达出来。这样,由于他们感激上帝的爱,并且渴望尊荣和服事他,他们的心便受到打动。罗素弟兄促请各班每周安排一个聚会,特别以此为目的。因为这些聚会在私人家里举行,所以有时它们被人称为“小屋聚会”。聚会的节目内容包括祷告、唱诗赞美上帝,以及与会者讲述见证。b这些见证有时是富于鼓励的经验,但也包括新近遭遇的试炼、艰辛和困惑。在有些地方,聚会由于过分强调个人而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社方便仁慈地通过《守望台》杂志提出若干改善的建议。

美国一位早期朝圣者的妻子,伊迪丝·布伦尼森,忆述这些聚会说:“在这些晚上我们有机会沉思耶和华的仁爱关怀,并与弟兄姊妹作亲密的交往。聆听他们的经验加深了我们对他们的认识。见到他们的忠贞及看见他们怎样克服困难,时常帮助我们解决自己所怀的若干疑惑。”可是,后来社方看出,为了装备所有人参加传福音工作而举行的聚会,益处甚至更大。

在有些地方,星期日举行聚会的方式引起了弟兄的关注。有些班试图将圣经的经文逐节加以讨论。然而,鉴于有时与会者对经文的含意意见并不一致,聚会对他们毫无造就。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加州洛杉矶的会众有些弟兄设计了一份供研究圣经之用的题目大纲,其中列出问题和参考资料,好让班中的各分子事先作妥准备。1902年,社方发行了一本附有“庇哩亚人研经帮助”的圣经,其中包括一份题目索引。c为了将事情进一步简化,《守望台》杂志从1905年3月1日刊(英文)开始载有会众讨论的大纲、问题以及来自圣经和社方刊物的参考资料,供与会者研究之用。这项安排一直延续到1914年,那时《圣经的研讨》的各卷已备有供庇哩亚研究班使用的问题了。

虽然所有班都获得同一的资料,每周聚会的次数却按当地的安排,从一个到四五个不等。从1914年起,锡兰(即现今的斯里兰卡)科伦坡的班每天都有聚会的安排。

社方鼓励圣经研究者学会作研究的工夫,“凡事察验,”用自己的话将思想表达出来。(帖撒罗尼迦前书5:21)罗素弟兄鼓励他们要透彻、坦率地讨论研究的资料。他也警告说:“千万不要忘记,圣经才是我们的标准。因此,即使我们所获得的帮助的确是上帝所赐,它们仅是‘帮助’而已。它们并不能代替圣经。”

记念主的死亡

从大约1876年开始,圣经研究者每年作出安排去记念主的死亡。d起初,宾雪法尼亚州匹兹堡与邻近地区的小组聚集在一位弟兄家里。到1883年,由于这个聚会的与会者数目已增至大约一百人,圣经研究者便租用了一个礼堂。1905年,为了容纳预料会出席的大群与会者,弟兄们决定租用宽敞的卡内基礼堂。

圣经研究者意识到这是一项周年纪念而非每周举行的仪式。他们举行这项仪式的日期相当于耶稣死亡的日子,即犹太历尼散月14日。随着时间过去,计算这个日子的方法获得进一步的改善。e不过,他们最关心的乃是这件事本身所含的重大意义。

虽然圣经研究者在世界许多地方以多寡不一的数目聚集起来记念主的死亡,匹兹堡的弟兄却欢迎任何人与他们聚集起来一起举行耶稣受难纪念。在1886年至1893年期间,《守望台》杂志每年都特别邀请读者在可能范围内前往匹兹堡,而美国和加拿大各地的人也纷纷响应。此举不但容许他们一起出席受难纪念,同时也有助于巩固他们彼此之间的属灵团结。可是,随着美国和世界各地的班逐渐增加,齐集在一个地方举行受难纪念变成了不切实际。弟兄们看出,让各人在所属的地区里与信徒同工聚集起来会更有好处。

正如《守望台》杂志指出,许多人自称相信赎价,这些人从没有在每年的受难纪念中被拒诸门外。可是这个场合却对那些真正属于基督的“小群”具有特别意义。他们便是那些有希望承受属天王国的人。耶稣在受难的前夕创立纪念仪式时对在场的门徒提出这个希望,并对他们说:“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路加福音12:32;22:19,20,28-30。

特别从1930年代起,有希望成为“大群”另外的羊成员的人开始显明出来。(启示录7:9,10,《英王詹姆斯译本》;约翰福音10:16)当时这些人被称为约拿达阶级。《守望台》(英文)1938年2月15日刊首次肯确地邀请他们出席受难纪念,说:“4月15日晚上六时后,每‘连’受膏的基督徒都应该聚集起来举行受难纪念,他们的同伴约拿达阶级也应当出席。”他们的确有出席,但是以旁观者而非参与者的身分出席。大群人的出现使出席基督受难纪念的人数目剧增。1938年,出席的人数共有7万3420人,领食具有象征性的饼和酒的则只有3万9225人。在随后的岁月,出席的旁观者开始包括数目庞大的感兴趣人士和那些尚未成为耶和华见证人的人。由于这缘故,1992年参与外勤服务的传道员最高数目是447万2787人,却总共有1143万1171人出席受难纪念,但领食象征物的则只有8683人。在有些国家里,出席的人数相当于见证人的数目五至六倍之多。

由于对基督的死亡的重要性深怀体会,耶和华见证人甚至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也会如期举行受难纪念。在1970年代,罗得西亚(即现今的津巴布韦)政府颁布的战时宵禁令使人无法在晚间出外,有些地区的弟兄于是在日间聚集在一位耶和华见证人的家里,然后在晚上举行受难纪念。当然,他们散会后无法返回家里,因此便留下来,利用当晚余下的时光唱王国诗歌和讲述经验。这的确是一项富于激励的额外安排。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集中营里的弟兄聚集起来,若给守卫发觉便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但弟兄们仍然冒险按时举行受难纪念。从1958年至1963年,金海露由于基督徒的信仰被中国共产党政府单独监禁,但他仍然在能力范围内以最佳的方式举行受难纪念。后来他忆述这段日子:“我从监房的小窗留意到春至的月亮快要变成满月,便尽力小心计算出记念基督死亡的日子。”他设法准备所需的象征物,用黑葡萄干制成小量的酒,并且用未经发酵的米饭造饼。他也说:“我唱诗、祷告及为这个特别场合作个演讲,正如耶和华百姓的一切会众所行一般。借此我觉得,每年在这个至为重要的场合,我得以和普世的弟兄团结起来。”

年轻人也占一席地位

在较早的年代,圣经研究者的刊物和聚会并没有特别考虑到年轻人的需要。他们可以参加聚会,有些年轻人在聚会中颇留心聆听。可是当时弟兄们并没有作出什么特别努力,去帮助年轻人在聚会进行时参与其事。为什么没有呢?

当时弟兄们以为基督新妇的成员很快便会承受属天的荣耀,与基督在天上联合,因此剩下的时间已十分短少了。关于这点,1883年的《守望台》解释说:“我们这些正在受训承受属天呼召的人,断不能在这个时代的特别工作上分心;我们的工作便是要使‘新妇,基督的妻子’准备好。新妇必须准备妥当。在目前这个为婚礼添上最后妆饰的时候,每个成员的注意力都必须集中在这件至为重要的工作上。”

社方大力鼓励父母们肩负起上帝赋予他们的责任,对儿女施行属灵的教导。守望台社并不主张为年轻人设立主日学。基督教国的主日学显然造成了很大损害。送儿女上主日学的父母时常认为,这项安排使他们无需负起对儿女施行宗教指导的责任。儿女既没有从父母受到教导去认识上帝,他们自然不会受到感动去尊荣父母和表现应有的顺服。

然而,从1892年至1927年,《守望台》杂志拨出篇幅,评论当时受许多基督新教教会采用的“国际主日学课程”的经文。有多年时间,这些经文是由公理会的教士F.N.佩卢贝和他的助手拣选的。《守望台》杂志撇开基督教国的教义,根据圣经研究者对圣经的深入了解去讨论这些经文。社方希望凭着这个方法,《守望台》杂志可以流入若干教堂里,使真理显明出来,从而令一些教会人士有机会接受真理。当然,彼此的解释差距很大,因此这项安排大大触怒了基督新教的教士们。

1918年来到,余民(意即剩下的受膏基督徒)仍然留在地上。与此同时,参加聚会的儿童数目也大为增加。当时的情形是,通常父母们在学习,却让孩子们嬉戏玩耍。可是,年轻人若想“在耶和华发怒的日子可以隐藏起来”,他们也需要学习“寻求公义谦卑”。(西番雅书2:3)故此,社方在1918年鼓励会众为8至15岁的儿童安排一个少年班。有些地方的会众甚至为未够年龄参加少年班的幼童设立初级班。与此同时,社方再次强调,家长必须自行负起教导儿女的责任。

这项安排带来了其他的发展。1920年的《黄金时代》杂志刊登了一篇称为“少年圣经研究”的文章,其中除了提供若干问题之外,还附有可以自其寻得答案的经文章节。同年社方发行了The Golden Age ABC(《黄金时代初阶》);这本附有插图的小册可以让父母用来将基本的圣经真理和基督徒美德灌输给年幼的儿女。后来在1924年,社方发行了W.E.范安伯为“中等程度的圣经学生”撰写的The Way to Paradise(《通往乐园之路》)一书。有一段时期,少年班在聚会时采用这本书。此外,美国的“少年见证人”有自己的外勤服务安排。瑞士一群年轻人则为13至25岁的青年成立了一个称为“耶和华的年轻人”的团体。他们在波恩设有自己的书记办事处,编辑发行一份称为《耶和华的年轻人》的杂志,由社方在当地购置的印刷机印制。这些年轻人有自己的聚会安排,甚至上演圣经戏剧,其中一次在苏黎世的人民会堂向1500人演出。

可是,这种情形显示,在耶和华仆人的组织当中,有另一个组织正在形成。这种情况并不会对团结有任何好处,因此这个组织在1936年就解散了。1938年4月,社长J.F.卢述福访问澳大利亚,他发觉在成年人参加大会之际,有一个独立的儿童班同时举行。他立刻吩咐把所有儿童带回大会的会场;这项安排使所有与会的儿童得益不浅。

在同一年,《守望台》杂志检讨在会众里为年轻人另外设班一事。研究再次强调,父母有责任要亲自教导儿女。(以弗所书6:4;可参阅申命记4:9,10;耶利米书35:6-10。)文章也指出,圣经并没有任何先例表明,应当用少年班将年轻人与成年人分开。反之,他们应当与父母一起在场聆听上帝的话语。(申命记31:12,13;约书亚记8:34,35)若需要对研读的资料作进一步的解释,父母可以在家里给儿女这种帮助。再者,文章指出,这些另外设班的安排其实对逐户向人宣讲好消息的工作有损。怎会如此呢?因为教师们需要准备和主持课程而无暇参与外勤服务。基于以上理由,社方终止了所有为年轻人而设的另外课程。

直到今天,耶和华见证人的习惯仍是,整家人一起参加会众的聚会。父母会事先帮助儿女作准备,使年轻人也能够以适当的方式在聚会里发表评论。此外,社方发行了一系列优良的刊物,让父母在家里教导年轻的儿女;这些刊物包括1941年发行的《儿童》;1971年的《聆听伟大的导师》;1976年的《尽量善用你的青春》;1978年的《我的圣经故事书》和1989年的《青年人所提出的问题——有实效的答案》。

装备所有人成为活跃的传福音者

自从创刊以来,《守望台》杂志经常提醒读者,所有真正基督徒都有特权和责任要宣讲关于上帝的伟大旨意的好消息。会众的聚会帮助人加强对耶和华的爱心,加深对他的旨意的认识,从而在心灵和头脑方面都作好准备从事这项活动。特别自1922年俄亥俄州杉树角的大会以来,社方大力强调外勤服务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怎样作有效的参与。

当时有一份称为Bulletin(《通报》)f的摺叠式印刷品,其中刊登与外勤服务直接有关的资料。《通报》载有一个简短的见证词(当时称为游说),让传道员熟记在心,在向人作见证时运用出来。为了进一步帮助人宣扬王国,社方安排在1923年的大部分时间,在每月第一个星期三晚的祈祷、颂赞和见证聚会里,拨出一半时间讲述外勤服务的经验。

最迟在1926年,每月讨论外勤服务的聚会已被称为“工人的聚会”。出席这个聚会的通常便是实际参加传道服务的人。聚会讨论向人作见证的方法及为未来的活动定下计划。到1928年,社方敦促各群会众每周都举行这个聚会。四年后,会众开始以称为服务聚会的安排去代替见证聚会(或称为证言聚会),而且社方鼓励所有人都参加。60多年来,所有的会众每周均举行这个聚会。借着演讲、与听众问答讨论、示范和访问,这个聚会就基督徒服事职务的所有层面向人提出具体的帮助。

这类聚会无疑不是在20世纪才创始的。在第一世纪,耶稣派门徒出去传道之前曾给予他们详细的训示。(马太福音10:5-11:1;路加福音10:1-16)后来,门徒聚集起来讲述他们在传道期间所获得的经验,从而达到彼此鼓励的目的。——使徒行传4:21-31;15:3。

至于训练人作公众演讲,早期会众的正规聚会并没有这样的培训安排。不过,最迟在1916年,社方提议那些自觉有潜质能够担任公众演讲的人,可以自行举办训练班。他们也许可以请一位长老作主席,在场聆听,然后就怎样改善演讲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提出评论。鉴于这些聚会只有会众里的男子才参加,故此它们后来被称为先知训练班。回想当年的往事,格兰特·苏特说:“训练班向我提出建设性的批评。跟有一次父亲听完我演讲后给我的个人评论相比,这些批评就算不得一回事了。”为了帮助那些渴望进步的人,弟兄们私下编撰和印制了一本关于演讲技巧的教科书,其中附有若干个演讲大纲。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先知训练班都停办了。为了应付当时的特别需要,社方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装备会众的每一分子全力支持逐户传道工作之上。

这个日益壮大的国际组织,有可能训练每个成员,不但向人作一个简短的见证及介绍圣经书刊,同时更成为有效的讲者和上帝话语的教师吗?这正是1943年耶和华见证人在每群会众设立一个特别训练班的目的。耶和华见证人的世界总部则自从1942年2月以来已经引进了这项安排。每周,与会的人会听到训示,担任演讲的学生则会受到评估。虽然社方鼓励整群会众都出席这个训练班、预先准备课文和参加温习,起初却只有男子才会在训练班担任演讲。到1959年,姊妹也有特权参加训练班,接受训练在单对单的场合跟别人讨论圣经题目。

论到训练班所产生的有益果效,守望台南非分社报告说:“在很短时间内,这项优良的安排便帮助了许多以前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公众讲者的弟兄,胜任愉快地在讲台上发表演说,同时也在外勤服务上更为有效。虽然有些人面对言语不通、缺乏教育的重大障碍,南非各地的弟兄都热烈欢迎这项来自耶和华的新安排,并且热心加以实行。”

神治传道训练班至今仍然是耶和华见证人会众的一个重要聚会。不论男女老幼,新近的见证人抑或富于经验的传道员,差不多所有能够参加的人都报名加入训练班。这乃是一项持续不断的教育计划。

邀请公众人士前来观察和聆听

耶和华见证人绝不是一个秘密组织。他们把自己那基于圣经的信仰在任何人都可以获得的书刊里清楚解释出来。此外,他们也作出特别努力去邀请公众人士前来参加聚会,以便亲自观察和聆听这些聚会如何进行。

耶稣基督除了给门徒个人的训示之外,也在公众场所——在海旁、山边、会堂里、耶路撒冷的圣殿里——在群众能够听见的地方发表演说。(马太福音5:1,2;13:1-9;约翰福音18:20)为了仿效基督的榜样,早于1870年代,圣经研究者已开始举行聚会,好让他们的朋友、邻舍以及其他可能感兴趣的人士有机会听到一些解释上帝对人类的旨意的演讲。

弟兄们作出额外努力,在一些方便公众人士的地方举行演讲。这项活动称为班外伸展工作。1911年,社方鼓励各群会众,他们若有足够具备资格的讲者,就派出部分讲者前往邻近的市镇和村落,在当地的公众会堂举行聚会。若是能行,他们便安排一系列六个演讲。最后的演讲结束时,讲者会探知听众里是否有许多人对圣经怀具足够的兴趣而愿意经常参加聚会。在第一年,弟兄们举办了逾3000个这样的演讲。

从1914年开始,弟兄们向公众人士放映《创世影剧》。这是不收门券的。自那时以来,他们曾经采用其他的电影和幻灯片。由1920年代开始,守望台社广泛使用无线电台,让人能够在自己家里听见圣经演讲。接着在1930年代,社方将J.F.卢述福的演讲制成唱片,在成千上万的公众场所播放出来。

到1945年,神治传道训练班已培训了数目不少的公众讲者。该年的一月份,社方展开了一项经过仔细统筹的公众演讲运动,提供一系列八个适时的演讲大纲。弟兄们使用传单,有时甚至运用标语牌,来宣传这些演讲。除了使用会众经常举行聚会的地方之外,弟兄们还作出额外努力,安排在一些未有会众成立的地区举行公众聚会。会众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参与其事——借着宣传这些聚会,亲自出席支持,欢迎新人和答复他们的问题。推行这项特别活动的第一年,美国总共举行了1万8646个公众聚会,有91万7352人次出席。次年,在美国举行的公众聚会数目增至2万8703个。在加拿大,1945年一共安排了2552个公众聚会,次年则升至4645个。

在耶和华见证人的大多数会众里,公众聚会均已成为每周举行的定期聚会之一。聚会以演讲的方式举行,当其时人人都受到鼓励去查阅讲者读出和讨论的主要经文。这些聚会乃是属灵训示的一个丰富来源,对会众和新人来说莫不皆然。

首次参加耶和华见证人的聚会的人士时常会感到意外的惊喜。有一次津巴布韦一位显要的政客前往王国聚会所,想探知个中究竟。他本已是个性情暴烈的人,还故意满面于思,蓬头散发。他预料见证人会赶他出去。可是弟兄们却对他表现真挚的关怀,并且鼓励他接受一个家庭圣经研究。他现在已是个虚怀若谷、性情温和的基督徒见证人了。

有千百万人在参加过耶和华见证人的聚会之后受到感动说:“上帝真是在你们中间了。”——哥林多前书14:25。

适当的聚会地方

在使徒的日子,基督徒时常在私人家里举行聚会。在有些地方,他们能够在犹太人的会堂里向人传道。有两年时间,使徒保罗在以弗所的一所学校礼堂里经常作演讲。(使徒行传19:8-10;哥林多前书16:19;腓利门书1,2)类似地,19世纪末叶,圣经研究者也在私人家里聚集,并间中在教堂或其他租用的礼堂里发表演讲。后来,有几次他们购下其他宗教团体的物业,改为他们的聚会处所。布洛克林幕屋和伦敦幕屋便属于这一类。

可是,见证人并不需要,也不想拥有堂皇富丽的建筑物作为聚会地方。有些会众购下适当的物业而加以翻新;其他会众则建造新的聚会所。1935年以后,弟兄们逐渐将聚会的地方称为王国聚会所。以一般而言,王国聚会所只求美观大方而非堂皇富丽。建筑的样式可能因地而异,但都以实用为目的。

划一的训导程序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各会众在灵性的长进和活动方面有颇大分别。他们都持有若干共同的基本信仰,这些信仰将圣经研究者与基督教国分别出来。可是,虽然有些弟兄衷心赏识耶和华用来喂养他百姓的工具,另一些弟兄却很容易被一些对各事怀有强烈个人见解的人所影响。

耶稣在死前曾祷告求上帝使他的跟从者“合而为一”——与上帝、基督及在彼此之间团结一致。(约翰福音17:20,21)这并不是一种强制的团结。相反,这种团结乃是一项划一的教育计划所带来的成果。这项计划感动许多愿意受教的心,使其作出响应。正如很久以前圣经曾预言说:“你的儿女都要受耶和华的教训;你的儿女必大享平安。”(以赛亚书54:13)若要充分享有这样的平安,所有圣经研究者都需要有机会从耶和华通过他的显形交通管道所提供的逐步训导得益。

有多年时间,圣经研究者运用《圣经的研讨》的各卷和圣经本身作为讨论的基础。这些书刊所载的的确是‘按时分发的灵粮’。(马太福音24:45)可是,凭着在上帝圣灵指引之下继续查考圣经,耶和华的仆人看出他们在许多事上还需要继续学习,并且在灵性上有很多洁净的工夫要做。(玛拉基书3:1-3;以赛亚书6:1-8)再者,自从王国在1914年建立以来,许多预言均纷纷应验,从而把所有真正基督徒都应当参与的紧急工作显明出来。《守望台》杂志的篇幅便经常向人提供这些适时的圣经资料。

由于意识到并非会众的每一分子都从这些文章得益,社方的一些周游代表便向总社办事处建议,所有会众都在每周的正规聚会中研读《守望台》杂志。社方接纳了这项建议,于是通知各群会众。从1922年5月15日刊(英文)开始,供研读《守望台》主要文章之用的“庇哩亚问题”便成为杂志的一项固定特色。大部分会众每周举行一次或多次《守望台》研究班,可是,研读杂志文章资料的多寡,却随会众而异。在有些地方,由于主持人的评论滔滔不绝,研究长达两小时以上。

然而,到了1930年代,神治的组织安排代替了民主的程序。这项改变大大影响到耶和华见证人对《守望台》g研读的看法。社方强调主持人应当将较多的注意放在帮助人明白社方所提供的研究资料之上。以往有些人利用聚会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不愿负起外勤传道的责任,这些人都逐渐脱离组织而被淘汰出去。凭着耐心的帮助,弟兄们学会怎样将研究限于一小时之内。结果是,有更多人参加评论,聚会也更富于生气。这项属灵的喂养计划以上帝的话语为真理的准则;由于实施这项计划,各会众都弥漫着真正的团结精神。

在1938年,《守望台》杂志以大约20种文字发行。所有资料均首先用英文发表。由于翻译和印刷需时甚久,通常要好几个月,甚或一年之后,才以其他文字出版。可是,由于采用不同的印刷方法,到1980年代,《守望台》杂志能够以多种文字同期发行同一的资料。到1992年,《守望台》以66种文字同期刊登同一资料;会众只要通晓这些文字的任何一种,便能够在同一时候读到划一的资料。由于这缘故,普世绝大部分的耶和华见证人都能够每周汲取同一的灵粮。在整个南、北美洲,差不多整个欧洲,许多东方和非洲的国家,以及环球众多的岛屿,耶和华的百姓享有一项在同一时候从属灵的喂养得益的安排。他们正“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哥林多前书1:10。

会众聚会的出席人数表明,耶和华见证人十分重视聚会。1989年,意大利大约有17万2000名活跃的见证人,然而每周前往王国聚会所参加聚会的人数却高达22万零458人。与此大异其趣的是,一个天主教报社指出,虽然百分之80的意大利人自称是天主教徒,经常上教堂望弥撒的人却大约只有百分之30。按比例来说,巴西的情况跟意大利差不多。丹麦国家教会声称,1989年全国总人口有百分之89.7是它属下的教友,可是只有百分之2的人才每周上教堂一次!在同一期间,丹麦的耶和华见证人却有百分之94.7每周参加聚会。在德国,阿伦施巴赫意见研究协会于1989年举行的民意调查透露,联邦共和国内有百分之5的路德会教友和百分之25的天主教徒经常上教堂。可是,在耶和华见证人的王国聚会所,每周的与会人数却超越见证人本身的数目。

与会的人时常需要为出席聚会作出很大努力。1980年代,肯尼亚一位70岁的老妇人经常每周步行10公里,还要涉水渡过一条小河,才能够参加聚会。住在美国的一位韩裔见证人,为了参加以自己母语举行的聚会,习以为常地每程用三个小时搭乘公共汽车、火车、渡轮及步行。苏里南一个贫寒的家庭每周拨出一整天的工资作为前往聚会的车费。阿根廷一个家庭经常往来50公里,并且花了整家人四分之一的收入来参加研究圣经的聚会。有些人若因病完全无法参加聚会,会众便会作出安排,让他们通过电话接驳,或者借着录音而听到聚会的节目。

耶和华见证人认真听从圣经的劝告,绝不错过聚集起来强化灵性的机会。(希伯来书10:24,25)他们不但参加当地会众举行的聚会,出席大会更是他们每年热切期待的大事之一。

[脚注]

a 社方稍后将这些聚会称为圣经研究的庇哩亚组,以表示效法第一世纪因‘仔细考查圣经’而受到称赞的庇哩亚人。——使徒行传17:11。

b 鉴于节目的内容,这些聚会也称为祈祷、颂赞和见证聚会。为了强调祷告的重要性,后来社方提议每三个月举行一次纯粹祈祷的聚会,包括唱诗,但却省去讲述经验的部分。

c 1907年,“庇哩亚人研经帮助”的篇幅经过重新修订和扩大。1908年付印时,全书增添了300多页的有用资料。

d 记念耶稣基督死亡的仪式有时称为属实体的逾越节。逾越节的羔羊预表耶稣基督,故此圣经在哥林多前书5:7把基督称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按照哥林多前书11:20所说,这项纪念也称为主的晚餐。有时它也称为“周年纪念晚餐”,因此,这是一项周年的纪念。

e 可参阅《守望台》(英文),1891年3月刊,33-4页;1907年3月15日刊,88页;1935年2月1日刊,46页和1948年2月1日刊,41-3页。

f 甚至在1900年之前,报名参加派书者的特别服务的人已经收到一份称为Suggestive Hints to Colporteurs(《给派书者的提示》)的小册子。从1919年起,社方出版了《通报》去推广外勤服务,起初为了帮助人分发《黄金时代》杂志,后来则逐渐把各种传道活动都包括在内。

g 1909年1月1日,《锡安的守望台与基督临在的先声》改名为《守望台与基督临在的先声》(The Watch Tower and Herald of Christ’s Presence)。从1931年10月15日起,这份刊物的英文名字进一步改为The Watchtower and Herald of Christ’s Presence.

[第237页的精选语句]

需要作个人参与的聚会

[第238页的精选语句]

不是仅诉诸头脑的理论,而是能够打动人心的言词

[第246页的精选语句]

家里所有分子都受到鼓励一同参加聚会

[第252页的精选语句]

在属灵的喂养方面作出划一的安排

[第253页的精选语句]

见证人将他们的聚会看得十分认真

[第239页的附栏或图片]

早期的会众

到1916年,世界各地大约有1200个圣经研究者小组

南非德班,1915年(右上图);英属圭亚那(圭亚那),1915年(右中图);挪威特隆赫姆,1915年(右下图);加拿大安大略省哈密尔顿,1912年(最下图);锡兰(斯里兰卡),1915年(左下图);印度,1915年(左上图)

[第240,241页的附栏或图片]

以诗歌颂赞耶和华

正如古代以色列人和耶稣自己均在崇拜时运用诗歌,现代的耶和华见证人亦然。(尼希米记12:46;马可福音14:26)我们不但以诗歌赞美耶和华,同时也对他的伟大作为表示体会。唱这些诗歌也可以帮助我们把圣经真理深印在脑海和心坎里。

过去多年来,耶和华见证人曾采用多部诗歌集。随着见证人对上帝的话语了解逐渐加深,他们将歌词加以修改以求与真理更为一致。

1879年:《新妇之歌》

(书中含有144首赞美诗,借此表达基督新妇的心声和憧憬)

1890年:《千禧年黎明诗章颂歌》

(书中包括151首诗以及333首赞美诗,其中的诗词并没有配上曲调。这些诗词大部分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

1896年:2月1日的整本《守望台》(英文)均用来刊登《锡安的早晨欢乐之歌》

(其中含有11首配以曲调的诗歌;歌词由圣经研究者撰写)

1900年:《锡安的欢乐之歌》

(书中含有82首歌,其中有许多首均由一位圣经研究者所作;这些诗歌用来增补先前的诗歌集)

1905年:《千禧年黎明颂歌》

(这本歌集含有社方在1890年出版的333首赞美诗,但这次则配上曲调)

1925年:《王国诗歌》

(其中含有80首配有曲调的诗歌,是专为儿童而作的)

1928年:《赞美耶和华之歌》

(书内共有337首诗歌,其中包括由圣经研究者撰写的新歌,以及若干较旧的诗歌。在歌词方面,圣经研究者刻意摆脱伪宗教的想法和崇拜受造物的倾向)

1944年:《王国服务歌集》

(全书共有62首诗歌,特别为了适应当时王国服务的需要而撰写。歌集的填词者和作曲者全是匿名的)

1950年:《称颂耶和华之歌》

(书内包括91首诗歌。这本歌集包含更多适时的主题,并且删去古老的用语。见证人把歌词翻译成18种文字)

1966年:《口唱心和》

(其中包括119首诗歌,歌词论及基督徒生活和崇拜的每一方面。以往一切源于世俗或伪宗教的音乐均从书中删除。社方为整本歌集制成了以管弦乐奏出的唱碟,许多会众均在聚会中播放这些音乐作为伴奏之用。若干部分也以合唱形式灌录下来。自1980年以来,社方灌录了由管弦乐队奏出的《王国旋律》,使人在家里也能够欣赏这些富于造就的音乐)

1984年:《歌颂赞美耶和华》

(全书共有225首王国诗歌,其中的歌词和旋律全是由普世各地献了身给耶和华的仆人所撰写的。社方为此录制了唱片和盒式录音带供伴奏之用)

圣经研究者在早期的小屋聚会中已有唱诗的安排。后来唱诗也成为大会的特色。有些人在进早餐前唱一首诗歌作为早晨崇拜的一部分,正如圣经书屋的成员在一段长达多年的时期所为一般。大约在1938年,大部分会众均取消了唱诗的安排;但到1944年,这项安排再次在聚会里恢复过来。直至今日,唱诗仍然是耶和华见证人的会众聚会和大会节目的一个重要特色。

[图片]

1947年,卡尔·克赖恩在大会中指挥一队管弦乐团

[第242页的图表]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耶稣受难纪念

活跃的见证人

出席人数

11000000

10000000

9000000

8000000

7000000

6000000

5000000

4000000

3000000

2000000

1000000

1935 1945 1955 1965 1975 1985 1992

[第243页的图片]

金海露虽然单独被囚禁在中国的监牢里,却如常举行受难纪念

[第244页的图片]

1930年代早期在德国举行的少年圣经班

[第244页的图片]

在1930年代中期,瑞士的见证人少年出版了这本杂志(下图),并且上演圣经戏剧(正如下图中央所示)供大群观众欣赏

[第247页的图片]

《通报》(1919-35年),“Director”(《指导员》)(1935-36年),《公报》(1936-56年),及现今以100种文字发行的《王国传道月报》。这些刊物都就耶和华见证人一致从事的外勤服事职务提供经常的训示

[第248页的图片]

服务聚会的示范帮助见证人改善自己的外勤服事职务(瑞典)

[第249页的图片]

肯尼亚一位年轻的见证人在神治传道训练班中对父亲作演讲,借此获得发言经验

[第250页的图片]

时至1992年,供耶和华见证人各会众研读的资料以66种文字同期发行,以后且会以更多文字如此行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