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心满意足》 8部分25-27页
  • 回归幸福生活之路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回归幸福生活之路
  • 如何活得心满意足
  • 相似资料
  • 人的奴仆抑或你的购赎者的奴仆——那一样?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6年
  • 基督的赎价——上帝的拯救之道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9年
  • 除去罪的污迹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1年
  • 上帝挺身拯救人类
    人生的确有目的
查看更多
如何活得心满意足
《心满意足》 8部分25-27页

第8部分

回归幸福生活之路

人类反叛上帝的统治,结果只是自讨苦吃,陷于空虚无望的生活之中。可是,上帝却没有舍弃人类,不给人类一线希望。圣经解释说:“受造的众生受制于徒劳的景况,不是出于自愿,而是由于上帝让众生受制于这种景况。不过,众生仍然有希望,就是受造的众生都获得释放,不再受腐败所奴役,反而得享上帝儿女荣耀的自由。”(罗马书8:20,21)不错,上帝向第一对人类的后代提出希望。人类终会摆脱始祖遗传下来的罪和死亡,跟耶和华上帝恢复亲密的关系。方法如何呢?

做苦力的童工

上帝给人类希望,使他们能够摆脱罪与死的奴役

2 亚当夏娃犯罪,剥夺了后代永享幸福生活的希望。为了要有自由决定是非善恶,他们不惜把未来的家人卖给罪和死为奴。他们的后代有如被囚在一个僻远的海岛上做奴隶,受到残暴的国王所统治。的确,人类受到死和罪这两个王所辖制。(罗马书5:14,21)看来没有人能拯救他们。把他们卖为奴的,竟就是他们的始祖!可是,有个善心人差他的儿子前来,付出所需的赎金,使所有卖身为奴的人都得以恢复自由。——诗篇51:5;146:4;罗马书8:2。

约瑟、马利亚和小耶稣

3 在这个比喻里,把奴隶营救出来的人代表耶和华上帝,带来释放赎金的儿子就是耶稣基督。耶稣在降世为人之前即已存在,他是上帝的独生子。(约翰福音3:16)他是耶和华最先创造的生物,而宇宙一切众生都是借着他而产生的。(歌罗西书1:15,16)耶和华施行奇迹,把这个灵体儿子的生命转移到一个处女腹中。因此,她生下来的婴儿是个完美无疵的人,具有所需的“赎金”去满足上帝公正的要求。——路加福音1:26-31,34,35。

耶稣教导门徒

4 耶稣年约30岁的时候,在约旦河受浸,随即被圣灵(上帝的动力)所膏。这样, 他成为了基督, 意思是“受膏者”。(路加福音3:21,22)有三年半的时间,耶稣在地上执行传道职务。在这几年间,他教导门徒认识上帝的王国;在这个天上政府统治之下,人类会跟耶和华上帝恢复和好的关系。(路加福音4:43;马太福音4:17)耶稣深明人类幸福生活之道,因此告诉门徒怎样才能寻得快乐。何不打开圣经,翻到马太福音第5至7章,读读他在“登山宝训”里的一些教训呢?

如果有人拯救你脱离奴役,你岂不会十分感激他吗?

5 不像亚当那样,耶稣凡事都服从上帝。“他从没有犯罪。”(彼得前书2:22;希伯来书7:26)他本有权永远生活在地上,但是他却“捐弃生命”,好把亚当所失去的偿还给上帝。耶稣在苦刑柱上牺牲了他的完美生命。(约翰福音10:17;19:17,18,28-30;罗马书5:19,21;腓立比书2:8)就这样,耶稣付出了所需的赎价或赎金,把人类从罪与死的奴役中赎回来。(马太福音20:28)试想象你在血汗工厂里干苦活,过着奴隶般的生涯。如果有人拯救你脱离奴役,又有人甘愿为你牺牲生命,你岂不会十分感激他们吗?借着赎价的安排,上帝向你打开了一条出路,使你能够回归他的宇宙大家庭,不再受罪和死所奴役,而是过着真正心满意足的幸福生活。——哥林多后书5:14,15。

士兵把钉着耶稣的木柱立起来

6 既知道和感激耶和华给你的分外恩典,你无疑有理由要实践圣经的智慧之言。且举个较难实行的原则:要宽恕得罪你的人。你还记得在第2课读过歌罗西书3:12-14的话吗?经文鼓励你,即使你有理由对人不满,也要甘愿宽恕人。经文的上下文解释说:“耶和华怎样甘心宽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甘心宽恕人。”你铭记耶和华和耶稣基督为人类所做的事,就会受到感动乐于宽恕任何得罪你的人,尤其是愿意悔改、向你道歉的人。

你认为怎样?

  1. 1.耶和华有没有让人类陷于绝望中?

  2. 2.我们可把亚当对后代所做的事比作什么?

  3. 3.耶稣基督为什么要由处女所生?

  4. 4.耶稣基督提出什么教训?这些教训何以有益?

  5. 5,6.你对于耶和华和耶稣为人类所做的事,有什么个人感想?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