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话是什么意思?
避免走极端是明智之举
不完美的人很容易失去平衡而对各事怀有极端的看法。因此所罗门王劝诫人说:“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你持守这个为美,那个也不要松手,因为敬畏上帝的人必须[带着]这两样出来。”——传道书7:16-18。
“行义过分”的人常会对无关宏旨的小事过分关心。例如他会十分注重一些纯粹属于人订的办事程序或方法,而非在圣经里有明文规定的事。当他看见别人行一项善举或以慈悲的方式行事时,他可能因为这样行不合“规矩”而表示反对。他与古代的法利赛人颇相似;后者并没有因为耶稣基督在安息日为许多受苦的人带来奇妙的纾解而欢欣鼓舞,反之他们大感不悦,认为上帝的儿子在安息日为人治病是违反了律法。(马可福音3:1-6;路加福音14:1-6)“行义过分”的人时常忽视了对人做一些慈悲、仁爱或有所帮助的事。他们一丝不苟地墨守规条。他们若认为别人触犯了某些条例,便不会考虑到任何其他因素而有所通融。——可参阅马太福音12:2-7;23:23;罗马书14:1-4,10。
至于对待自己,“行义过分”的人可能刻己自苦,甚至达到有损健康的地步。他们的所为与歌罗西书2:20-23(《现译》)的健全忠告大相径庭:“[你们]为什么仍然跟世俗一样去服从‘不可动这个,不可尝那个,不可摸这个’这一类的禁忌呢?这类东西一经使用就完了,因为它们无非是人的规例和救训的产物。从表面看,崇拜天使、故作谦虚、苦待自己的身体等等,似乎是明智之举,究其实,对于抑制肉体的情欲是毫无价值的。”
正如所罗门说,“行义过分”的人无疑有“自取败亡”的危险。他可能由于轻举妄动的热心或极度的刻苦使自己在身体、精神或感情上大受伤害。更糟的是,他那不仁的态度可以使他失去上帝的嘉许和祝福。
此外,正如所罗门指出,有些人“过于自逞智慧”。这样的人试图向人炫耀自己的智慧,以批评家自居而表示自己见识过人。由于自命不凡,他时常喜欢干预别人的事务,自告奋勇向人提出解决难题的方法。过了相当时间之后,别人都对他生厌而避之则吉。再者,时间亦可能显示他的劝告并不高明,以致别人会责怪他多管闲事,招惹无谓的麻烦。
由于恐怕人失去平衡而对正当的公义与智慧怀有错误的看法,所罗门接着告诫人不要“行恶过分”。当然,我们所有人都应当接受现实,意识到人都是不完美的。使徒约翰写道:“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约翰一书1:8)因此我们必须承认自己在许多方面都有缺点。可是人必须小心不将过犯视作等闲,以“我毕竟是罪人”为借口而肆意作恶。人虽然可以享受生活的乐趣,却应当小心不可放荡不羁,肆无忌惮。行事愚昧、以为自己可以不受法律制裁的人必然会招致祸患。生活放荡不羁的人很可能会惹起严重的难题或甚至死于非命。
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走极端以致伤害自己呢?敬畏耶和华,对造物主怀有适当的尊重,是个必需的条件。这种敬畏之心可以制止人犯过,同时也推使人在生活上跟从一条平衡的途径而避免走极端。敬畏上帝的人会努力秉公行义和行事明智,但却不会过度拘谨及炫耀自己的智慧。由于他以有益的方式享受生活的乐趣,走极端的人甚至可能将他视为犯过者,犹之乎耶稣基督会被人诬蔑为贪食醉酒的人一般。——马太福音11:19。
可是,其实这样一个良心清白。态度平衡的人对自己的行为小心留意而不致成为惯常的犯过者。人若忽视圣经的劝诫,(1)“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2)“不要行恶过分”,便会招惹许多难题和烦恼。但是敬畏上帝的人却不会受这些难题所困扰。正如所罗门所推荐,这样的人“持守这个为美,那个也不要松手”。他一方面秉公行义,但却不致要求过高而订下他自己和别人均无法达到的标准,同时也无需放弃生活上各种正当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