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79 10/15 5-8页
  • 青少年需要从父母得到什么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青少年需要从父母得到什么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9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受父母所了解”
  • 被视作个别的人
  • 首尾一贯的指导方针
  • 帮助儿女在生活上订立目标
  • 感觉为人所需
  • 保持良好的沟通
    使你的家庭生活美满幸福
  • 父母们——要怀着爱心训练儿女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7年
  • 儿女欠父母什么?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8年
  • 使父母的心欢喜
    使你的家庭生活美满幸福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9年
《守》79 10/15 5-8页

青少年需要从父母得到什么

每个成年人都曾一度是个青少年。许多青少年的父母都曾一度自己是个青少年。因此成年人应当了解青年人所遭遇的难题和挫折。但是很多时父母却不记得他们在青少年时期所遭遇的难题,以致未能怀着了解去对待他们的青少年儿女。一位祖父回想他自己的经验说:

“我在童年发觉家人对我所施的管教时常苛刻和不公平。我记得当时我想到,我长大而自己有儿女之后,我必定会怀着爱心管教他们,倾听他们说话及与他们推理。

“我成家立室之后,发觉生活的压力很大。由于工作时间颇长,我很少有机会见到自己的儿女。当我与他们在一起时,我时常焦躁不耐和脾气暴躁。

“时间过得很快,儿女已长大成人。现在我已抱孙,而我的态度与我作父母时大异其趣。我有时间与孙儿玩耍和作伴;当他们招惹麻烦时,我时常想为他们辩护,觉得他们的父亲过于严格和缺乏了解。我时常想道:如果我们作父母的人能够表现祖父母的忍耐和了解就好了。”

父母们时常忘记,按照正常的发展,青少年想来表明自己是个具有个别需要的个体。但父母却误解他们,以致引起难题。一位曾对青少年难题作过深入研究的传道员报导,他向许多青少年提出这个问题:“你最渴望从父母得到什么?”差不多毫无例外地,青少年回答说:

“受父母所了解”

一个15岁的女孩表示她怀有这样的愿望,说:“我的父母待我很好,但是我只希望他们了解我不再是个小孩子便好了。他们对待我的方式仿佛我仍然在小学三年级似的。但愿他们能够了解和信任我就好了。”她想父母承认她已长大而将若干规则改变。

想获得较大的自由是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一项正常的发展——但许多父母却不愿接受这件事实。从婴孩时期开始,他们的孩子一直倚赖他们,他们亦很喜欢受到孩子的倚赖。但是现在他们的青少年儿女却不再完全倚赖他们了,反之儿女想有较大程度的自主。这项态度上的改变并不是坏的。有些青少年在相当年轻时便开始养成成年人对事物的看法。圣经里的一个例证是约西亚王。“[他]尚且年幼[约15岁],就寻求他祖大卫的上帝。”他在大约25岁时采取果敢的行动打击他父亲所提倡的谬误崇拜。这个青少年有自由去采取自主的行动。仅因为他仍然年轻,他的态度和行动是否就是不对的呢?不然。(历代志下34:1-8)此外,年轻的大卫曾探询关于与歌利亚作战一事;他所怀的动机是好的,但却被他的长兄所误解。——撒母耳记上17:26-28。

可是,因为青少年尚未成年,并非他所有的愿望都是成熟的。他需要有时间玩耍。他需要父母了解到,当父母想松弛一下时,他却有精力要做点事。青少年需要有交往。如果父母不提供适当的交往,青年人就会找寻自己的友伴,而他们所交的朋友可能是父母所不赞成的。

大部分青少年都喜欢参加宴会。由于在有些宴会中,与会者的行为颇成问题,父母可能不想儿女参加这样的宴会。但是完全禁止儿女参加宴会可能会使青年人灰心而感觉沮丧。(歌罗西书3:21)如果父母安排这些宴会,他们就有权决定被邀的宾客和督导宴会中的活动,这样便可以避免许多难题。青年人若参与计划,这会使事情更为成功。

青少年若犯了错误而招惹麻烦,他在这个时候最需要受人了解。父母最好回想一下自己年轻的时候,同时记得他们由于年轻和缺乏经验而犯的错误。若是如此,他们便更能够抵抗反应过剧或吹毛求疵的引诱。他们若想青少年在招惹麻烦时向他们求助,他们就必须借着他们对较细微的犯规事件的反应方式使儿女对他们怀有信心。

如果儿女所犯的错误是无心的过失,父母就应当表现仁慈和体贴。父母应当尽力向儿女解释他们做错了什么事和怎样避免重蹈覆辙。但是父母不应当告诉青年人他是个坏孩子。

如果青少年在学校里有严重的操行难题,或做了犯法的事,或吸毒或犯了不道德,父母应当怎样行呢?父母可能希望儿女所受的教养会防止这样的事发生。但假设有这样的事发生又如何呢?青少年在这样的时候最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明智的指引。

这样的难题使父母大为痛心。他们通常说:“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他们时常恐吓或责骂犯过的儿女,但这可能使儿女感觉愤恨而态度更强硬。耶和华在他的百姓偏离正道时表现了解和乐于宽恕的态度。他采取主动与他们沟通和提出帮助,虽然他们的罪很严重。耶和华说:“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将事端解决,《新世》]。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以赛亚书1:18。

青年人的前途有赖于在这段关系重大的时期中他受到怎样的对待。不要说或做一些事使他难于返回你的怀抱,像“浪子”返回父亲那里一般。只要儿女一日在父母管束之下,父母就永不应当对儿女灰心放弃。反之要忍耐,要表现慈悲;要效法耶和华的这些美德。——雅各书2:13;彼得后书3:9,15;路加福音15:11-24。

被视作个别的人

青少年的一项重大需要是被人视作个别的人对待。查尔士R·霍斯特在他所著的《今日生活心理学》一书中说:

“我们体会到人的需要并非仅限于进食和睡眠。他想被人视为一位个别的人,他想感觉他是成功的。”

“无疑,人若能够在某件事上成功,他若能够感觉自己在世上的一席地位是重要的,每个人都会感觉较佳和工作更有效率。大部分研究社会行为的人都觉得,每个人均有一些未经发掘的潜能——人人都有一些他能够做得好或做得更好的事,我们只需探知这是什么便行了。”

每个青少年都需要被人视为与其他任何人均有别。父母获知没有两个孩子是完全一样的。对一个孩子颇为成功的训练和管教可能对另一个孩子并没有效。这特别以孩子达到青少年时期时为然。

所以,将一个孩子与另一个比较是不好的。一个人的工作若被用来与另一个人较佳的工作比较,这便会使他感觉愤恨而非受到鼓励。(可参阅哥林多后书10:12。)青少年想别人因为他本身,因为他这个个别的人所能做的事而接纳他。他想父母因为他本身而爱他及以仁慈待他。在另一方面,他并不想受到溺爱或永远被看作小孩子对待。

首尾一贯的指导方针

青少年的另一项需要是有坚定而首尾一贯的指导方针。据《底特律新闻报》报导,詹姆士·F·卡尔弗海军少将,美国海军学校的督学和三个儿女的父亲,最近说:

“今日的孩子从电视学得的东西远较他们从我们所学得的为多。普通15岁的少年每日花20分钟阅读和两小时观看电视。”

在评论过父母未能将一种‘责任感和家庭的自豪感’灌输给儿女之后,他继续说:“没有管教,就不可能有基本的尊重。”卡尔弗将管教比作一个蛋壳。“若没有破”他说,“蛋壳是一件坚固、美观的东西。一旦破裂,它很快就会崩溃。

“青年人也许不会要求父母管教他们,但他们却亟需受到管教。来自父母的坚定权威可以帮助儿女养成一种安全感。”

青少年需要首尾一贯的管教所提供的安全。他也许未必立即同意有些约束和规定是必需的,但他会很快同意父母应当在所立的规则方面首尾一贯。他想知道他可以或不可以做什么事。律则若随着父母当时的“感觉”而每天改变,他便会觉得受到挫折。耶稣说:“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马太福音5:37。

我们可以将规则和约束比作界限。青少年需要有人将界限清楚向他们划出和表明;然后他想在这些界限之内受到信任和享有自由。一位父亲将这件事实比作他一家人在租屋方面的经验:

“房子在一个有树林的地区。我们最先提出的问题之一便是,边界在什么地方。我们想知道,对于这间房屋,有些什么事是我们可以做的?我们必须知道这些事才能够住得舒服。你可以想象房东若每周改变规定,这会使我们多么不方便和受到多大的挫折。同样的原则也对加于青少年身上的限制适用。规则应当合理和首尾一贯。然后在这些范围之内要信任他们和让他们享有自由。”

规则无需严格到不合理的程度,在有些十分特殊的场合,父母可以对儿女的特别请求加以考虑。

帮助儿女在生活上订立目标

儿女对指导的需要包括从父母获得帮助去确立生活的目标,选择职业和获得所需的俗世教育。每个人都应当能够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他所做的是有价值的事。他应当能够尊重自己和有自豪之感。

父母可以表现对儿女的关注,帮助他们的青少年儿女选择适合的职业。父母应该考虑到儿女的才干或喜好。(可参阅罗马书12:6。)他们应当帮助儿女订立一些能够达到的目标。不是人人都能够获致显著的地位,立目标要切合实际;可以在达到较低的目标之后再订立较高的目标。

父母需要向儿女提供适当的教育,使他们能够获得装备去应付成年生活的各种难题;这是一项沉重的责任。青年人应当受到训练和获得一技之长,使他们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提摩太前书5:8;箴言31:10,19,20)虽然耶稣会成为基督,他的养父约瑟仍然教他一门手艺,以致他以“木匠的儿子”和“木匠”为人所知。(马太福音13:55;马可福音6:3)使徒保罗则借着作帐蓬维持自己和同工的生活。——使徒行传18:1-4;20:33,34。

为了获得装备应付成年生活的种种难题及接受成年人的各种责任,青少年需要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以免半途而废,自暴自弃。许多时他们在功课上需要帮助。有时他们可能感觉不想再读书。在这样的时候,父母可以借着了解儿女所感受的挫折和坦白地与他们讨论而予以鼓励。父母若有时帮助儿女应付困难的功课难题,他们便能够较清楚地了解青年人在功课方面所遭受的挫折而更能够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有时有一位富于了解的父母花些时间与儿女讨论难题,便足以鼓励青少年渡过危机了。

感觉为人所需

也许青少年所最渴望的便是感觉为人所需。由于这缘故,青年人有时问父母他们是否收养的,或他们的父母是否计划生他们或想有他们。他们想获得保证他们的父母的确爱他们。我们所有人都渴望享有归属感所带来的安全。父母意识到他们的青少年儿女的需要,并且怀着了解去满足儿女的需要,家庭里的快乐便会大为增加。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