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81 5/15 3-4页
  • 孤立可以造成危险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孤立可以造成危险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1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孤立的难题
  • 不要孤立你自己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1年
  • 世人何以多寂寞?
    警醒!2004年
  • 结交好朋友,终结孤独感
    更多热门话题
  • 我们必须互相依存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3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1年
《守》81 5/15 3-4页

孤立可以造成危险

“警告:孤立可以危害你的健康。”这样语气的警告通常用于一些对人的健康可以造成严重危险的东西或化学品和药品对人形成威胁的时候。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我们可能有理由对一些由于环境所迫或自行选择而过孤独生活的人提出这样的警告。

例如,丧偶所造成的影响可能十分有害。《时代》杂志报道说,“在二十五至三十四岁的寡妇当中,因冠状血管病而死的数目相当于同年龄已婚女子的五倍。在所有年龄,离婚的人比已婚的人生肺癌或中风的可能性大一倍。”

可是,孤立所造成的寂寞对一些从未结过婚的成年人也产生有害的影响。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詹姆士·凌治(James Lynch)博士所作的一项研究显示,独身者死于心脏病的数目相当于已婚者的两倍至五倍。这项研究透露,独身男子入精神病院的可能性相当于已婚男子的廿三倍,独身女子这样行的可能性则相当于已婚女子的十倍。显然这个医生并没有查考过一些按照圣经而生活的人,例如耶和华的基督徒见证人,的记录。关于这些人的统计数字无疑与上述大异其趣。据这位医生的调查,孤立所造成的寂寞可以带来精神和感情上的痛苦而构成对生命的威胁。

各大城市设立的所谓求救中心的经验足以反映出这个难题的严重性。例如请考虑一下加拿大的大都市多伦多城,这城拥有超过二百万人口。仅在该城几个求救中心的一个,在一年之内总共收到三万三千个求救的电话。这相当于每十六分钟便有一个人致电求救。在致电者当中大约有百分之七十五是孤立的受害者;有一位医生将他们称为“能走路的伤者”。其中有百分之六曾意图自杀。多伦多的《星报》将这些人描述为染上一种“隐形的疾病”,而这种病已达到流行病的程度。维罗·沙尔麦(Vello Sermat)医生为此所作的定义是:“一种完全孤寂的感觉,似乎完全与其他人隔离一般……缺乏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些孤立的受害者当中有许多是年老的人,包括寡妇和鳏夫在内。

很不幸地,独居的老人时常成为罪行的受害者。在若干大城市中,这些不幸的人被迫继续居住在情形迅速恶化的地区中,年轻的歹徒将他们视为俎上肉。有些年老的老人成为偷窃、野蛮的殴打、强奸和残酷虐待的牺牲品。恐惧使这些较年长的人进一步孤立自己。他们可能在门上加闩及将窗户钉牢,并且请商店将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送到他们家里。

青年人也感受到孤独生活的害处。有些青年人以为他们可以创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不需倚赖以往的群体生活。他们希望获致一种更幸福的生活方式。但这有为他们带来真正的满足吗?多伦多的《星报》报道说,在安大略省二十至三十岁的人当中,自杀率增加得最快。此外有些人则太迟意识到他们沦为一些怀有错误动机的人的受害者。正如一个二十六岁的女子说:“他告诉我他十分爱我,……他送给我鲜花……请我吃饭……然后向我透露事情的真相。他正与另一个女子同居。”

孤立的难题

甚至‘风流快活的独身男女’也开始发觉人无法随便将生活上自然的事弃若敝屣。虽然表面上的情形看来刚相反,其实在一般青年人当中有越来越多人察觉到,与配偶长相厮守才是真正可羡的事,而且亦为一种真正令人满意的生活所必需。加拿大的新闻杂志《麦克林周刊》刊登了一篇题名为“在群众中茕然独处——单身者的梦想正现出裂痕”的文章。该篇文章评论说:“有更多女子——以及有些男子——正承认他们对于朝秦暮楚的性爱感觉厌倦和受挫。”性爱本身并非难题的解答。有一点东西付诸厥如:真挚的爱和承担。随着岁月的过去,有许多人很快便面对需要找寻一个适当配偶的难题。总括来说,他们自愿的孤立所导致的结果是——在六零年代风流快活,在七零年代满腹牢骚,在今日满身病痛。

由于自愿或环境所迫而孤立的人看来在思想上发生若干改变。时常发生的情形是,与圣经的劝告相反,孤立的人过度想及自己,甚至发生自怜的心理。他开始挑剔别人的疏忽和过度强调别人对他的忽视,有时将不良的动机加于别人身上。他等待别人对他表示好感,别人若没有这样行,他便觉得别人使他失望了。一位有两个儿女的年轻已婚女子是个例证。有一段时期这个母亲与她所熟悉的朋友疏远。当一位朋友提及近来没有看见她时,她回答说:“我故意这样做,因为我想知道是否有人留意到或关心这件事。”

因此事实清楚显示,由于一般人未能养成稳定的人际关系,这可以危害人的健康。但是环境若看来并非人所能控制,那又如何呢?这样的人可以怎样适应生活上一些非自愿的改变呢?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