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希望的起源
今日,普通天主教徒、基督新教徒或犹太人在所怀的希望和恐惧之间并没有很多选择余地。他们差不多全都相信人生来便有个不死的灵魂,并且连带相信人若非在天上的世界里享福便是在“地狱”里永远受苦。
既然基督教国的各教派声称他们与犹太人的一神主义有关,并且承认犹太的经文是上帝所感示的,我们可以看看目前犹太人和“基督徒”所怀的希望是否与希伯来文圣经所提出的希望及犹太人的早期信仰一致。
寄望于弥赛亚
古代犹太的会堂认为有456节希伯来文圣经的经文与弥赛亚有关。我们若根据仅是其中的四节经文去看,创世记3:15;22:15-18;49:10和申命记18:18,犹太人究竟期望什么呢?他们所怀的是怎样的希望?
一般权威性的犹太参考书提供以下的资料:“……旧约自始至终均主张有一位个人的弥赛亚。这乃是圣经预言的未来希望所导致的自然结果。对未来理想的君王提出一项详细描述的第一位先知是以赛亚(9:1-6[在非犹太教的圣经中2-7节],11:1-10,32:1-5)。……以赛亚所期待的理想君王是出自耶西家系的一位后裔,上帝的灵会在他身上使他具备智慧、勇敢和敬虔,这位君王会怀着对上帝的敬畏施行统治,他会以公义和信实作腰带(11:1-3甲,5)。他不会从事战争或征服列国;战争的工具会被铲除(9:4[5]);他唯一的关注是要在百姓中伸张正义,(9:6乙[7乙];11:3乙,4)。他的公义统治所结出的果实会是遍境的和平与秩序。羔羊不会恐惧豺狼,豹子也不会伤害小羊(11:8[6]);正如以下一节经文解释,在上帝的圣山上不会有虐政和暴力,因为全地会充满上帝的知识,像水充满海洋一般(可参阅32:1,2,16)。人们不会渴望位高权重,反之会过着田园的生活(32:18,20)。在这种理想的情况之下,国家必定会繁荣富强,而且无需恐惧别国的攻击(9:6甲[7甲],32:15)。耶西新兴的后裔会成为其他国家的旗帜一般,他们会向他寻求指引和请他作仲裁(11:10)。他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奇妙的策士’、‘与神相若的英雄’、‘永在的父’、‘和平之君’(9:5[6])。
“这个未来的希望与以赛亚的看法完全一致,弥赛亚的统治会促成灵性上的复兴,并且使人在道德和宗教上达致完美的境界。”——《犹太百科全书》,第八卷,506页。
这便是圣经向犹太人提出的弥赛亚希望。这个希望无疑并不带有“属天”的色彩!但是圣经之外的犹太著作又如何呢?同一本参考书在稍后说:“犹太律法师论及未来的著作大部分均主张有一位属地的弥赛亚;从公元第一世纪的末了开始,这也是犹太教官方所接纳的观念。”——510页。
一个属地的希望
由此看来,犹太人原本所怀的希望是属地的。没有任何圣经证据表明他们的忠心祖先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希望到天上去。上帝通过摩西赐下的律法也没有向人提出这样的希望。希伯来文圣经的诗歌和各先知书亦然。
关于这点,具有权威性的《天主教神学辞典》(Dictionnaire de Théologie Catholique)说:“请在旧约中留意虔信宗教的人根据上帝对他、对他的家人和国家所作的应许而希望享有一切物质的繁荣。除此之外,他有希望获得灵性和道德上的恩赐,也有希望见到弥赛亚及其王国来临。”(楷书本刊自排)
基督新教的《圣经百科辞典》(Dictionnaire Encyclopédique de la Bible)证实了这点。我们读到:“旧约所提出的希望是逐渐形成的。这些希望开始于属地的裨益、政治的复兴和人民的安居。……这个希望逐渐发展而成为普遍性。耶和华是世界的主宰。‘永恒的仆人’会来临;他会借着所受的苦难和屈辱拯救他的百姓。以赛亚书42:1-4表明世界由于他的教训而怀有希望。然后这位永恒的仆人会获得荣耀,带来弥赛亚的时代和更新的人类。”(楷书本刊自排)
《犹太百科全书》将犹太人所怀的这个属地希望总括起来说:“……众先知提出了一个理想的弥赛亚未来希望,借着大卫家一个后裔的统治而得以实现——这是个乐园幸福的黄金时代……这会带来一个天下众生均完全和平协调的世界,恢复在人未犯罪之前的理想情况(以赛亚书11:1-10,65:17-25;一个‘新天新地’)。……‘使众生均齐心合一地遵行上帝的旨意’乃是以色列的弥赛亚希望的主要目标;在上帝的王国建立之前必须先铲除‘暴力的国’。……可是,犹太的末世学[对人类和世界最后归宿所作的研究]却将波斯-巴比伦那包括一万二千年的世界年改变为一个包括七千年的世界周而与创造的七日相应;‘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诗篇90:5[4])暗示一个安息的千年,‘未来的世界’,会在目前这个充满辛劳的世界过去之后接踵而来。”——第五卷,209-211页。(楷书本刊自排)
复活而非生来便具有不死性
在许多世纪的期间,犹太人并不怀有认为人有个不死灵魂的异教信仰。犹太人是个着重教育的民族,任何识字的犹太人均可以在希伯来文圣经里读到许多经文肯确地表明“魂”(希伯来文ne’phesh,尼发希)是可以死的。以下仅是其中几节经文而已:创世记19:19,20;民数记23:10;约书亚记2:13,14;诗篇22:29(在犹太教的圣经中第30节);以西结书18:4,20。
由此看来,早期的犹太人希望在弥赛亚所恢复的地上乐园里生活;这个希望是基于复活的信仰而非由于他们相信人生来便具有不死性的缘故。《犹太百科全书》证实了这点,说:“复活乃是弥赛亚希望的一部分(以赛亚书26:19;但以理书12:2)。起初复活被人视为仅赐给义人的神奇奖赏……,但后来则被人视为是普遍性的,并且与最后的审判有关……。至于身体在复活时形成的过程是否与出生时一样,这成了希勒派和森玛派之间一个争论的题目。”——第五卷,216页。
同一本权威性的犹太参考书论及“矶汉那”(基督教国的“地狱”)说:“相信魂在死后受苦是没有圣经根据的;这个信仰来自巴比伦人和波斯人,并且从‘矶欣嫩’(欣嫩谷)一词而染上犹太色彩;这个地方由于玛拿西用烈火献祭给摩洛而成为可憎(列王纪下23:10)。”——同上,217页。
但是为什么今日一般犹太教的神学家均主张人生来便具有不死性以及恶人会遭受永远的苦刑呢?《圣经辞典补编》(Supplément au Dictionnaire de la Bible)提出以下的资料:“[犹太人]起初认为救恩是在地上享有的……;无论弥赛亚希望多么光明以及未来的统治多么悠久——有些人甚至看来相信这会是永远的——这段宗教时期具有国家性和属地的性质乃是个基本的观念。后来却有一个新的希望呈现:‘发现’人在死后也可以快乐地生存。”(楷书本刊自排)
犹太人怎样“发现”人有个在死后仍然生存的“灵魂”呢?再次地,具有权威性的参考书提出肯确的资料。《犹太百科全书》承认说:“唯独由于犹太人与波斯和希腊的思想发生接触,认为一个有个性而能够脱离身体独立的魂的观念才在犹太教中生根。”《圣经百科全书辞典》也证实这点说:“灵魂不死的观念是希腊思想的产品,复活的希望则是属于犹太人的思想。……在亚历山大征服犹大之后,犹太教逐渐吸收了希腊的主张。”
若有任何人对犹太人原本并不相信灵魂不死一事表示怀疑,我们只需指出一件事实便够了:迟至公元第一世纪,灵魂不死的问题在犹太人当中尚未获得定论;由于这缘故,法利赛人相信灵魂不死,撒都该人则不相信。——可参阅约西佛斯,《犹太古史》(Antiquities),第十八册,第一章,三、四段;《战史》(Wars),第二册,第八章,十四段;可与使徒行传23:8比较。
原本的弥赛亚希望变了质
正如犹太人逐渐舍弃了未来借着复活而再生的希望,转而采纳了人生来便有个不死的“灵魂”的信仰,他们原本所怀的弥赛亚希望也变了质。到公元第一世纪,犹太人的弥赛亚希望已变成了一个充满国家主义色彩的政治性希望。
《犹太百科全书》证实这点说:“麦额比王朝[公元前第二世纪]倾倒之后,希律大帝和他家族的专制政府以及罗马帝国日益苛酷的暴政使犹太人的境遇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于是犹太人开始试图从一个个人的弥赛亚希望寻得慰藉。他们渴望大卫家应许的救主来到将他们从他们所痛恨的外族篡位者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亚尔佛·艾得琛(Alfred Edersheim)在他所著的《耶稣弥赛亚的生平与时代》(Life and Times of Jesus the Messiah)一书中写道:“以色列所期望的乃是国家的复兴和光荣。其他任何事均成为达成这些目标的手段;弥赛亚自己只是用来达成这些目标的伟大工具。……犹太律法师对弥赛亚所怀的理想并不是这位救主会成为‘启迪外邦人的光和他的百姓以色列的荣耀’——满足人类的需要。”
艾得琛进一步指出,到公元第一世纪,犹太的宗教领袖不再寄望于一位弥赛亚——救赎者了。他说:“从古代犹太律法师在他们的著作中所表达的意见看来,关于原罪和人生来的罪性的重要道理已不再受他们接纳了。……既然他们不再感觉需要从罪得救,我们可以了解犹太律法师的传统何以并没有提及弥赛亚所持有的祭司职位,甚至他作为百姓的先知的声称也差不多完全被他以君王和拯救者的身份呈现一事所掩盖。这的确是一项无时不在的需要,并且由于以色列国家所受的苦难看来差不多是无法解释的而成为更迫切。”
这样,犹太人原本所怀的希望遂逐渐变了质。他们原本希望有一位弥赛亚君王来到不但统治犹太人,同时也成为‘其他国家的旗帜’,但后来这却被一种狂热的希望取而代之。他们渴望有一位国家领袖兴起,率领他们战胜他们在政治和宗教上的敌人。原本他们怀有一个属地的希望,期待见到“安息的千禧年”来临,当其时弥赛亚会带来一段“乐园的黄金时代”,“众生均完全和平协调一致的世界”;但后来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模糊的属天希望,这希望所根据的乃是来自巴比伦人、波斯人和希腊人的灵魂不死的观念。
许多年过去了。没有任何政治性的弥赛亚来到拯救犹太人,或在耶路撒冷于公元70年遭受毁灭之后将犹太人再次召集起来得以安居。因此甚至这个变了质的弥赛亚希望也在犹太人的心里逐渐消逝。正如艾得琛说:“为什么以色列的得救和弥赛亚的来临如此不可解地迟迟未至呢?在这方面,犹太的会堂面对一个无法解决的奥秘。他们承认,所提出的解释只是猜测或仅是试图躲避问题的症结而已。唯一可行的途径便是运用权威对这一切探询保持缄默——正如他们指出,这种缄默意味到对无法解释的现象表示沉默、忧伤的顺服,……这是不断遭遇失望和感觉绝望而导致的沉默。因此,会堂所怀的伟大希望仿佛写在一块残缺的碑石上的墓志铭一般,被过去许多悠长的世纪中洒泪于圣所废墟之上的千千万万犹太人所反复诵念。”
值得庆幸地,今日诚恳的犹太人仍然可以享有他们祖先原本怀有的属地希望,见到乐园在弥赛亚的治下恢复过来;有些犹太人已接受这个希望而抹干他们的眼泪。但对我们的其他许多读者来说,仍待解决的问题是:弥赛亚耶稣基督的来临对于‘地上众生享有和平协调’的“安息千禧年”的希望有什么影响呢?基督若证实了这个希望,为什么差不多所有以“基督徒”自居的基督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均不再寄望于千禧年呢?
[第5页的图片]
共产主义“快乐的明天”?印度教或佛教的涅槃?天主教或基督新教的“天堂福乐”?圣经提出什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