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宣告:‘弥赛亚来到了!’
什么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呢?毫无疑问,这些事件便是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的诞生、传道工作、死亡、复活和升天。
上帝所定的原则是,“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要定准。”与这项原则一致地,耶和华上帝使耶稣基督的生平有四项记载记录下来以确定这些事件的真实性。(申命记17:6;哥林多后书13:1)他所任用的四个人是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有人说得不错,这四位执笔者每一位均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和目标,反映出自己的个性及以特别某些读者为对象。
关于这些执笔者中的第一位,马太,我们所知甚少。可是,我们可以肯定他是个十分谦逊的人,因为我们唯独从他的记载获悉他曾是个受人鄙视的税吏。(马太福音9:9)难怪当时税吏受人鄙视!原因之一是,他们代表罗马的统治令犹太人最感痛苦的方面——钱袋方面!不但如此,他们时常滥用特权,横征暴敛而变成声名狼藉。这从税吏撒该的话足以见之。耶稣到他家里留宿之后,撒该表示要革面洗心,说:“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路加福音19:8)但是看来马太无疑是个忠实的收税员,不然耶稣就不会当他仍然是税吏之际邀请他成为基督的跟从者了。
最初当亚当在伊甸园里反叛时,耶和华上帝以隐晦的措辞预言到弥赛亚的来临;他将弥赛亚称为女人的“后裔”。早在大卫王的日子,圣经已将这位救主称为上帝的“受膏者”。但以理先知特别预言到弥赛亚的来临。(创世记3:15;22:17,18;诗篇2:2;但以理书9:24-27)人们盼望已久的弥赛亚终于来到了!这的确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因此马太迅速地通过他的福音向人宣告这件大事。从最可靠的证据看来,马太可能在公元41年已写下了他的记载。
显著的特色
显然马太打算使他的福音成为把希伯来文圣经所记载的事件以及与弥赛亚一生有关的事件连接起来的桥梁。据早期教会历史家说,马太首先用希伯来文写成他的福音,后来才译成希腊文。支持这项见解的一件事实是,马太从较早的圣经所引用的一切经文都不像其他福音执笔者一般引自希腊文的《七十人译本》而是引自希伯来文圣经本身。马太福音的主题是:耶稣基督的确是圣经所预言的弥赛亚。与这个主题一致地,马太比其他福音执笔者更常指出耶稣的一生事迹和行动如何应验了圣经的预言。(可将马太福音8:16,17与马可福音1:34及路加福音4:40比较。)马太也比其他福音执笔者更常强调‘属天王国’的主题;由于这缘故,他的福音被人称为“王国福音”。——马太福音4:17;5:3;11:12;22:2。
马太以前是个税吏一事从他所写的记载显明出来。我们留意到一点是,他对于耶稣向他表现的莫大恩典,不嫌他是税吏而仍然拣选他作弥赛亚的使徒一事深怀感激。因此我们见到唯独他的记载指出耶稣强调上帝要人表现慈悲而非仅是献上祭物。饶有趣味地,唯独马太将耶稣所说的一段充满安慰的话记录下来;在这段话中,耶稣一开始便向人发出邀请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9:9-13;11:28-30;12:7;18:21-35。
马太曾经是个税吏一事也从他对数字的留意足以见之。惟独他告诉我们犹大为了三十块银子而出卖耶稣。(马太福音26:15)除此之外,当其他福音执笔者只提及一个人或一件事时,马太却更为精确而提及两个人或表明事情是复数的。(可将马太福音4:3;8:28;20:29,30与马可福音5:2;10:46,47;路加福音4:3;8:27;18:35-38比较。)事实上,看来马太特别喜欢数字。例如在第六章我们发觉他在模范祷告中列出七项恳求(路加只列出五项),在第13章提及七个比喻,在23章记载耶稣对当日犹太教士们所提出的七项谴责。马太也将耶稣的家谱分为三组,每组包括14个名字。——马太福音1:1-17。
我们若留意到马太的记载是与路加的记载互为补足的,我们便可以进一步看出马太福音的显著特色。这是意料中的事,因为税吏和医生的思想无疑有很大差别。我们也无法忽视圣灵在这件事上所担任的角色。再者,马太写作的目的是要说服忠心的犹太人耶稣是久已应许的弥赛亚,而路加则表明耶稣是全人类的救主。因此马太将耶稣的家谱通过大卫只追溯到亚伯拉罕,路加则将其追溯到‘上帝的儿子亚当。’(马太福音1:1-16;路加福音3:23-38)看来马太所追溯的是耶稣通过养父约瑟方面在法律上的家系,路加则通过耶稣的母亲马利亚追溯他在血统上的家系。马太记载有一位天使向耶稣的养父约瑟显现。路加则叙述天使加百列对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显现。类似地,马太提及占星学家携同昂贵的礼物前往朝见‘犹太人的王’耶稣,路加则提及卑微的牧人应邀前往探视新生的救主。
马太所报道的弥赛亚
在记载耶稣的生平方面,马太尽量利用机会证明耶稣的确是圣经所预言的弥赛亚。他怎样证明这点呢?借着引证希伯来文圣经达大约100次之多以支持他的主题。例如在详述耶稣的诞生时,他强调耶稣由犹太处女马利亚所生一事应验了圣经的预言。(以赛亚书7:14;马太福音1:21-23)在记载约瑟携同家人前往埃及以逃避希律王的毒手时,马太指出这是要使经文得以应验:“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何西阿书11:1;马太福音2:14,15)希律下令屠杀伯利恒及四境一切两岁及以下的男孩造成了很大的忧伤,马太指出这也是圣经所预言的。——耶利米书31:15;马太福音2:16-18。
马太在第三、第四章介绍耶稣的先驱施洗约翰,报道他为耶稣施浸及上帝公开宣布耶稣是他的儿子。然后耶稣在旷野受到三个试探以及耶稣开始传道,向人宣布“天国近了”,同时也行了许多医病的奇迹。马太指出耶稣的传道也是圣经预言的应验。——以赛亚书9:1,2;马太福音4:13-17。
除了最后十章之外,马太并没有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作出他的报道。既然耶稣所作的登山宝训含有如此杰出的教训,马太在提及耶稣开始传道之后便立即将其提出来,虽然其实耶稣大约在一年后才作出这个演讲。无可置疑地,这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传道演讲,而马太亦向我们提供最完备的记载。这个演讲一开始便提及九项‘快乐’而为一切爱好真理、公义的人带来莫大的安慰。我们可顺带一提的是,耶稣在这里所用的其实是“快乐”一词而非“有福”。由于这缘故,若干现代译本,例如《耶路撒冷圣经》和《现代英语译本》均使用“快乐”一词而非“有福”,《新世界圣经译本》亦然。
关于登山宝训,据报甘地对一度作印度总督的尔温爵士说:“你的国家和我的国家若齐心合力将基督在登山宝训中提出的教训付诸实行,我们便不但能够解决我们两个国家的难题,甚至全世界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了。”这个演讲也含有著名的‘金规’。与福音的主题一致地,马太说耶稣来不是要破坏摩西的律法而是要加以应验,而‘金规’其实便是律法和先知的总纲。——马太福音5:17;7:12。
看来马太对耶稣的教训特别有深刻印象。与其他的福音比较,马太所报道的登山宝训不但较为详尽,他在报道耶稣派出12个使徒(第10章),耶稣所说的七个王国比喻(第13章)及耶稣劝人要表现慈悲,要愿意宽恕别人“七十七次”等事时也更为详细。——第18章。
马太在他的福音的第8,9,11,12和14-17章主要报道耶稣所行的许多奇迹,例如有一次喂饱了5,000人,另一次喂饱的人“除了妇女孩子,共有四千。”这几章也报道耶稣谴责一般蓄意作恶,假冒为善的犹太宗教领袖,这些人犯了无可饶恕的罪。除此之外;我们在这几章读到彼得对耶稣说,“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同时也读到关于耶稣变形的记载,当其时耶和华上帝再次作证耶稣基督的确是他的儿子。——马太福音16:16;17:1-9。
耶稣从事传道工作的最后阶段
至于在耶稣的传道工作行将结束之际所发生的事件,马太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将其记录下来。在此之前马太所记载的事大部分发生于加利利,但现在他提及耶稣在较后时期于比里亚所从事的传道活动。耶稣的宗教敌人在离婚的问题上向他提出挑战而希望使他难堪。但是他们却劳而无功,因为耶稣表现很大的智慧,而且对圣经比他们有更深认识;他指出离婚的唯一理由乃是淫乱。一个自命不凡、年轻富有的统治者来到耶稣那里,问耶稣他必须怎样行才能赢得永生;但是他离去时已不再觉得自己是那么了不起了,因为他将财富比永生看得更重。竞争的精神使使徒们发生争执,这促使耶稣提醒他们他来‘不是要受人服事,而是要服事人,并且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太福音19:1-20:34。
耶稣在地上作人的最后一个星期,事情发生的地点转移到伯大尼和耶路撒冷。我们读到耶稣以凯旋的方式进入耶路撒冷,接着前往圣殿加以洁净,将所有借宗教谋利的人赶出去。接着他说了一个比喻,论及一个葡萄园的园户们同谋将园主的儿子杀死;他借此让仇敌知道他看出他们心里所怀的恶念。——马太福音21:1-46。
虽然耶稣的宗教敌人在以前与他所作的讨论中屡次战败,他们却不肯罢休而再次向他提出一些困难的问题以图将他难倒。他们问及是否应当缴纳不受人欢迎的罗马税,问及复活和什么是最大的诫命。耶稣根据圣经所提出的完善答复使他们哑口无言。然后耶稣劝门徒要保持谦卑。他也对伪善的宗教敌人提出猛烈的抨击,七次宣布他们有祸了。由于他们蓄意反对基督,他们的家会被舍弃。——马太福音22:1-23:39。
由于有些使徒论及希律圣殿的宏伟,耶稣有机会说出他那关于犹太事物制度末期以及他的复临和临在(希腊文parousia,派露西亚)的伟大预言。特别自1914年以来,这些预言已获得了显著的应验。然后他说了在我们日子获得应验的三个比喻:关于明智和愚蠢的处女的比喻,关于银子和关于绵羊与山羊的比喻。——马太福音24:1-25:46。
然后马太给予我们关于耶稣创立记念他死亡的主的晚餐仪式的唯一目击记载。接着马太报道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经历,他被人逮捕,彼得不认主,耶稣受审,彼拉多犹豫不决和当众洗手,然后耶稣以犹太人的王的身分在称为髑髅地的山上被钉死于两个罪犯之间。——马太福音26:1-75。
耶稣被捕时使徒们四散奔逃,他们无疑对于事情的发展大感沮丧。但是不久情势便转变了。在耶稣死后第三日,他们获悉他已从死里复活,后来他们在加利利与耶稣见面,时间无疑是在他升天之前不久;他在当地授予他们临别的训示:“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给他们施洗。……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19,20。
无可置疑地,马太证明了他的主题,那便是,拿撒勒的耶稣的确是弥赛亚,是上帝的儿子。借着指出耶稣所应验的许多预言,他所施行的奇迹以及他所倡导的真理,马太证明了这件事实。马太无疑具有一个敏锐和富于体会的头脑,并且受到上帝的圣灵所启导。由于上帝的灵指引他,使他记得耶和华上帝要他记录下来的资料,他能够为耶稣的生平写下一项如此详尽和有力的记载。
我们多么感激耶和华——他感示手下一个这么谦卑、忠实和不自私的仆人和他爱子的门徒,为耶稣在地上从事的传道工作写下一项对信心有莫大强化作用的记载!愿我们真正熟悉这项记载,使我们能够一方面按照耶稣所提倡的原则而生活,同时把握每个机会将“好消息”告诉别人:圣经久已应许的弥赛亚已在上帝所指定的时候来临而应验了希伯来文圣经所载的许多预言。——马太福音24:14。
[第28页的附栏]
主人的仁慈邀请
“你们所有劳苦担重担的人哪,到我这里来吧!我必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应当负我的轭,向我学习,你们就必得着心灵的安息;我的轭是容易负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11:28-30,《新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