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84 5/15 13-18页
  • 我不再学习战事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我不再学习战事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4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日军进袭
  • 新的战区
  • “竖琴”改变了我的一生
  • 一位教士的劝告
  • 硫黄岛之役
  • 首次与见证人接触
  • 逮捕和军事审讯
  • 从战争到和平
  • 和平带来改变
  • 受疾病所苦
  • “他止息刀兵”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4年
  • 一场战争改变了我的一生
    警醒!2005年
  • 操练身体抑或敬虔——那一样?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3年
  • 第四部:1940-1943年列国痛苦不堪,受恐惧所驱策
    警醒!1987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4年
《守》84 5/15 13-18页

我不再学习战事

南达科塔是美国中西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州。牛群在美丽的平原上吃草。田间种满了春天的小麦、大麦、燕麦、玉蜀黍和裸麦。1921年7月10日,我便是在这里的亚伯丁镇开始了我的一生——一个历尽战争与和平,恨与爱交织的一生。

我父母是勤奋的日耳曼人,他们虔信宗教,热衷教育。故此,我被教导并受浸成为路德会的信徒。1939年的春天,我中学毕业。我父母离婚,后来父亲去世。现在我应该如何选择我一生的路向?

我对圣经和上帝都深怀体会,因此我申请入读一间路德会主办的神学院而希望成为牧师。与此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由于神学院没有回音,我遂于1940年7月加入美国海军,至此我与和平无缘,反之军旅生涯已成定局。

在完成基本训练之后,我选择在海军航空部队里服役。我第一次的海外任务是派驻距离菲律宾马尼拉市不远的奥朗卡普空军基地。当时美国仍未正式参战,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侦察太平洋上的日本舰队。

日军进袭

1941年12月7日当时我正好作周末当值,独自监听无线电报——这项任务通常可算作是休息松弛的时间。蓦地里,电报用摩氏密码传来一个令人惊讶不已的恶耗:“日军正在偷袭珍珠港!”我从椅上跳下,马上奔发警报。我知道日军不久便会进侵菲律宾。

果如所料,天一亮他们便轰炸我们。我们停泊在地面的飞机损毁严重。那些赶及升空的战机则向日舰轰炸和向之发射鱼雷。战机甫即返回基地便由另一批新同僚补充出击。我也加入了这些看来无了期的危险任务。

我们节节败退。日军战机向我们俯冲攻击有如大鹰捕捉小鸡一般轻而易举。几日之内,我们的战机悉数被毁,基地上的500名同僚则剩下50人。我们惟有逃入其他岛屿。我们强行征用一艘细小的法国客轮,冲越日军的封锁,成功逃到2,000英里外的荷属的东印度群岛。

我们在泗水即现今之印尼登陆。可是,不久日军又围攻而至,我们惟有撤退到澳洲的达尔文港,当时我们以为大可稍事喘息。谁知日军很快便从航空母舰上派出战机把港口炸成烈焰冲天的火海。有20艘船只沉没。我们的威利B·柏斯顿号,一艘由驱逐舰改装成的飞机补给舰,被轰炸和用机枪扫射至着火燃烧。不知怎的,我们竟能把火势扑灭,在夜色掩护之下,我们勉强驶离港口下到澳洲西岸的弗利曼特港。

那个晚上,死者中很多是我的好友,他们被裹扎好以及负上重物,经过一个没有什么安慰可言的简短演讲后,我们便把尸体投入阴沉的大海里。战争教我憎恨敌人。经过这次可怖的屠杀后,我的愤恨情绪更高涨不已。

新的战区

经过30日的休假后,我们接着被派驻分布在阿拉斯加西南面的阿留申群岛。我们的惯常任务是搜索日本舰只而加以摧毁。

1942年8月8日,在阿图岛之役我们的飞机中弹,雷达失效。误闯浓雾而迷失方向。我所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是机长的呼喊,“我们快要撞机了!”

当恢复知觉之后,我见到飞机仍在焚烧。我们撞落山边,我却被抛离飞机的残骸。机尾整截折断,若有生还者的话则必定仍在那里。我全身痛楚难当,但我仍可勉强地爬向机尾,发现我的好友仍然生还。他情况危殆。我尽全力把他拖离仍在焚烧的残骸,然后我再次不省人事。

翌日,我必定是受到俯冲低飞的飞机摩托发出的巨大声响所醒。当飞机在我们上空飞越时,我挥舞飞行外衣,然后又再倒地晕厥。

当我再次醒来之时,我已躺在一间海军医院里,我的同僚则躺在邻床上。他只多活几天便死去了。这使我成为九个机员中的唯一生还者。我曾目睹很多人死亡,然而现在我的好友亦全部罹难。我不断问自己,‘为何偏要剩下我?我为何仍残存世上?’至此我便停止阅读圣经,我的灵性已陷入了最低潮。

“竖琴”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被一艘海军医院船从荷属的阿留申群岛海港送往华盛顿州的伯梅顿海军医院。我的颚骨多处破裂,虽经医理但仍然位置不正,因此须要把它们再次分脱然后重新整合。我在医院留医治理多处的伤势以及康复休养约有六个多月之久。

出院后,我探访住在加利福尼亚的姐姐。有一天,我看见她的邻居把一些看来簇新的书籍抛弃。其中一本名为《预言》。我问他那些是否有关圣经的刊物。他说,“不错,还有其他几本。我把它们送给你吧。”这便是我获得《上帝的竖琴》和其他几本由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的书刊的经过。

看来我的属灵兴趣又再重燃。我想对圣经有更深的了解。我把《预言》书从头至尾看完一遍,但却不明白。我把《上帝的竖琴》一书放进飞行袋里,其余的我全部扔掉。

有几个月的时间,我跟随一位高级海军军官巡视美国西岸的海军基地。这使我有很多空闲时间享受所谓的今生享乐,但后来我感到一切都是空虚和永无休止的。我志愿重返战斗岗位。我所隶属新的中程高速轰炸机纵队被派驻太平洋的塞班岛和天兰岛。我的任务是在领队机中任雷达投弹操纵员。每队每两天执行一次飞行任务,这使我们有很多空余时间留在基地上。

有一天,当我捡拾飞行袋想找一副纸牌时,我无意中把《上帝的竖琴》书取出来。我开始阅读它。使我十分惊讶地,我开始明白到“地狱”其实是指坟墓,人便是魂,是会死的;此外圣经并不支持‘三位一体’的主张。对这些事的基本了解使我惴惴不安。

我迅即取出我的圣经开始查考所引录的所有经文。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一切都是如此简单清楚。我对所学得的事物雀跃万分。可是,在细加考虑之后,我决定还是先往基督新教堂和天主教堂询问他们的教士,请求他们运用圣经向我证明地狱不是指坟墓而言。

一位教士的劝告

当然,他们办不到。其中一位教士予我的劝告使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他说:“米勒,你拥有骄人的海军服役记录,且深受尊重。你在海军的前途未可限量。你是被任命为海军士官当中最年轻的人之一。不要妄图加入那些耶和华见证人之列。”这些教士拒绝解答我的圣经问题,他们唯一的反应是出言攻击一位刚去世而为人熟知的见证人。

他们的评论试图使我对耶和华见证人产生偏见。可是,他们却没有打开圣经反驳我新近找到的信仰。我想道,‘不错,这是真理。我必须尽力协助他人明白它。’次日,我便开始向人谈论我所学到的真理。他们所有人都觉得这与我以往的思想大相径庭。

我向人传道的消息传到指挥官那里,他召我入他的办公室,说:“米勒,我们曾经一同出生入死,几日后我们便要担任我们历来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地点是硫黄岛。你现在所传的道理与我无关。但我请你在任务未完成之前不再这样做。”这项要求看来合情合理,我于是答允了。

硫黄岛之役

在执行所有任务之前,我们都先要举行任务讲解会议。为了夺取硫黄岛,我们须要预先估计要牺牲多少人。当我听到所估计的数字时,我便不寒而栗。这些不是纸上空谈的死亡数字,而是实际的人命。

日军负隅顽抗力保这个主岛。他们暗藏在沿岸的珊瑚礁石后面,我们难以把他们侦察出来。只有一个可行的方法——低飞掠过他们的上空,然后投下大量的燃烧弹。当击中目标时,火焰便向石缝和罅隙中蔓延,把它们烧成一片火海。

不久之后,我们终于攻占了硫黄岛,我们后来在岛上的机场降落。在步出轰炸机之后,我看见尸横遍野。我沿着珊瑚滩步行视察战后情况,满目所见的尽是触目惊心,令人不忍卒睹的惨象——四周布满烧焦的尸体。战果的确伤亡惨重。我当时难过不堪。

硫黄岛一役最后导致8,000名美军阵亡,此外有26,000人受伤。日军被杀者有22,000人。为了争夺这一块只有8平方英里(20平方公里)的岛屿便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

1945年8月,日本遭受原子弹轰炸。日本在一星期内宣布投降,战争随即结束。

首次与见证人接触

返回美国后,我往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探访我的家人。他们猛烈反对我的新信仰。然而,他们熟悉一位名叫侯活·米雅的耶和华见证人。我即时与他联络并要求他答复有关那些教士所指责有关见证人的事。他很快便澄清了一切中伤的恶言。故此,我开始前往聚会所参加聚会以及从事传道工作。

由于我学到有关战争与和平的圣经原则,我觉得我不能再忙于军事活动,又同时想过真正的基督徒生活。(以赛亚书2:4;马太福音22:37-40)我要决定取舍,因为我很快便要向军方报到。

在这个时候,侯活·米雅向我所提出的劝告使我感激不已。他说:“在灵性上而言你是个婴孩。与其现在匆促地决定当行之路,何不先返回基地,在邻近的王国聚会所参加聚会,然后当你的知识和了解都与时俱增之后便祷告恳求耶和华的指引和教导。”

我前往华盛顿州韦比尔岛的空军基地报到。我即时便开始与安纳哥特斯小组的耶和华见证人交往。不久我便逐家逐户地传道以及在街上宣传公众演讲的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便在基地上主持八至十个圣经研究。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开始向海军基地投诉有一位海军士官在街上宣传圣经演讲。军中的牧师召见我,他清楚地警告我‘停止这一切荒谬的事!’当然,我严加拒绝。

逮捕和军事审讯

我在街上传道时遭海军宪兵逮捕。控罪?蔑视海军的制服。结果我被解上军事法庭,这意味到要受军事监禁或不名誉免职的处分。我拒绝了海军律师的帮助,因为我觉得我自己能够最有效地解释我的立场以及我那基于圣经的信仰。

我被解到海军军事法官面前受审,他们宣读控罪。经过一番商讨和询问我的信仰后,他们问我可有最后辩词。

“不错,我有,”我说。我指着一面美国国旗说,“这面国旗是蔑视的象征吗?”

“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米勒?”其中一位指挥官从椅子上一跃而起地抢着说。

“不错,诸位先生,你们拥有我在海军服役的全部记录。你们知道我就是为了那面国旗所代表的意义而志愿参军战斗过于我所应尽的。我深信它代表崇拜,言论以及宗教自由。我亲眼目睹我的朋友为了持守这些自由而战至粉身碎骨。我眼见成千上万的人在菲律宾,澳洲,新畿内亚,塞班,天兰,阿留申群岛和硫黄岛的战场上以身殉国。我身经百战,屡负艰险的巡逻任务。我是这基地上数以千计的同袍中获得最多奖章和奖状的人。你们是否打算否定我为之而战斗以及这面国旗所代表的事——崇拜自由和言论自由呢?”

当我坐下之时,举庭鸦雀无声。法官宣布暂时退庭,但不久当恢复审讯之后,法官宣布他们对此案件不能定夺,因此会将此案转呈华盛顿当局。后来,华盛顿方面决定准许我继续完成我还欠三个月才期满的服役期,在这段期间内获准从事一些不违背我良心的工作。1946年7月14日,我获准光荣退役。现在,我人生的下一步将会如何?

从战争到和平

根据退伍军人复员计划,我有机会在大学选读与我未来职业有关的科目。我放弃了如此行的机会。现在我拥有真理以及在地上享有永生的圣经希望,我渴望帮助他人获得生命。我希望借着从事使人得永生的工作而以此取代战争和杀人的恶梦。——诗篇46:8,9;以赛亚书9:6,7。

我于1946年8月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举行的“列国欢乐吧”大会中受浸。我返回安纳哥特斯市,在那里开始从事全时间的服务。1947年,我申请前往纽约布洛克林守望台社的世界总部工作。在申请获准后,我于1948年3月29日前往伯特利报到。我在不同的部门工作过,然后被派往传道服务部门工作。当我在这个部门工作时,我有权利担任T.J.(伯特)苏利文弟兄的秘书,他后来成为治理机构的成员。

他善发智慧的言语,经验丰富;此外他在仁慈待人方面是个优良的榜样。我记得当伯特处理一些棘手的案件时,他会说:“我们若犯错,就让我们在过于怜悯上出错吧,因为耶和华是个以怜悯为怀的上帝。”‘多么优良的论点,’我这样想。——诗篇116:5。

在1953年当时的守望台社社长N.H.诺尔出乎意料地委任我作传道服务部的监督。这意味到我要监督美国全国各地的一切传道活动事宜。凭着耶和华的帮助,我在这个岗位上负责了22年。自1975年起,这项工作由一个委员会担任。

1952年3月,一位可爱的姊妹加入伯特利服务。她于1947年起从事全时服务。她的名字是宝鲁克·桑顿。我们后来相恋并于1957年5月结为夫妇。宝鲁克充实了我的生活,我们一起欢欣愉快地在伯特利工作。

和平带来改变

在1969年,我有一项经验对我影响深远。我们夫妇有权利出席耶和华见证人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地上和平”国际大会。我坦承日本之行使我悲喜交集。战时的往事始终难以忘怀。即使我已接受圣经的教导,我纳罕当我身在日本时,我将会有什么反应。

在该国逗留短短的几日期间使我茅塞顿开!我发觉自己身处一群仁慈,谦虚,热爱和平,像我一样憎恨战争的人当中。自1945年以来,他们也同样作出改变。我对此印象深刻。

受疾病所苦

1979年,我突然患上中风,这使我部分失明和患心脏病。后来在1981年,我由于盘骨破裂而不良于行。虽然这些挫折难于忍受。但我却更体会到体贴别人的难题或环境的重要性。

我已无法胜任昔日繁重的工作。现在我每日的工作时间缩短了,但我仍然有权利担任传道服务委员会的委员。我曾目睹在美国一地,传道员的数目由1946年的66,000人增至1983年的超过640,000人。他们所有人像我一样,正为上帝王国治下得享的和平而努力。有一件事使我甚感欣慰,在1975年受浸的人当中,其中一位是我的母亲。虽然她已经是86岁的高龄,她仍然传道。

现在我渴望在不久之后的一天,当耶和华上帝带来公义的新规制时,战争、痛苦、死亡均不再有。圣经说:“但我们照他的应许[上帝确实的保证],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彼得后书3:13)我衷诚渴望有分在“新地”上生活,并且永远忘记以往我有分参与的可怖战争。

[第14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加拿大

阿拉斯加

阿留申群岛

阿图岛

白令海

西伯利亚

[第13页的图片]

1945年的夏利·米勒,他当时是美国海军士官

[第18页的图片]

在日本,我对一群仁慈、谦虚、爱好和平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