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防僭越狂妄!
谁不想避免犯错误呢?错误可以相当令人难堪,而且时常代价很高及令人遗憾!我们岂不希望避免犯恼人的错误吗?若然我们就必须提防一种很容易导致错误的特征。我们必须提防僭越狂妄!
僭越狂妄是什么呢?这个字词的意思是:“没有正当理由便擅取一项特权、权利或许可”;“越出适当的界限”;“在行为或思想上妄自尊大。”的确,僭越狂妄使人自作主张而抗拒别人的劝告或纠正。
但谁是僭越狂妄的人呢?他们只是劣迹昭彰的人吗?谁真正需要提防僭越狂妄?
僭越狂妄的迫害者
在世上僭越狂妄的人当中,很显著的是迫害上帝百姓的人。他们坚持要别人顺服他们而非顺服耶和华。有任何僭越狂妄的行为较此尤甚吗?
古代的世界霸权巴比伦帝国便表现这种僭越狂妄的态度。因此上帝通过他的先知宣布巴比伦会遭遇末日。“我必……使骄傲人的狂妄止息,制伏强暴人的狂傲,”上帝宣布说。我们也读到:“主万军之耶和华说,‘你这狂傲的阿,我与你反对。因为我追讨你的日子已经来到。’”——以赛亚书13:11;耶利米书50:31。
在现代,有许多与此类似的僭越狂妄的人曾迫害耶和华见证人。但这些高傲的逼迫者却不得善终。例如纳粹党的希特拉和加拿大丑声远播的杜柏列西斯,这些僭越狂妄的迫害者现今在那里呢?
来自以往的警告
可是,除了逼迫上帝百姓的人之外,还有其他的人也落入僭越狂妄的陷阱中。古代以色列12支派的第一个属人君王扫罗是个多么显著的例子!他起初被选作君王时是个谦逊的人。事实上,当时候来到将他介绍给人民时,他竟然躲藏起来。(撒母耳记上10:17-24)可是,后来这种尊荣却使扫罗变成自命不凡。结果如何呢?他屡次犯了僭越狂妄的罪。
最初的事例发生于与非利士人作战期间。撒母耳先知约定在某个时候与扫罗会面以便献祭给耶和华。但是情势看来十分危急,而撒母耳却没有准时抵达,于是扫罗便僭越狂妄地自行献上祭物。后果如何呢?扫罗获悉他由于僭越狂妄而会失去王位!——撒母耳记上13:5-14。
在此之后,耶和华吩咐扫罗对亚玛力人施行报复,因为后者在以色列人于旷野期间曾对他们发动卑鄙的攻击。扫罗奉命要将亚玛力人消灭,但他却起了贪心而将亚玛力人最好的牛羊留下来,但在事后声称他将这些牲畜留下来只是要供献祭之用。他也没有将亚玛力王亚甲处死。由于扫罗没有听命,撒母耳告诉他说:“你既[僭越狂妄地]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撒母耳记上15:1-23)扫罗为僭越狂妄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
另一个鉴戒是僭越狂妄的乌西雅王(又名亚撒利雅)。他妄自企图在耶和华的殿里烧香。结果如何呢?由于他的僭越狂妄,乌西雅染上可怖的大麻风!不错,“耶和华降灾与王,使他长大麻风,直到死日。”(列王纪下15:5;历代志下26:16-23)关于提防僭越狂妄的罪,这件事提出多么有力的警告!
听从圣经的教训
迫害耶和华百姓的人和甚至有些献了身给上帝的人在以往曾落入僭越狂妄的陷阱中。但是我们今日又如何呢?变成僭越狂妄的危险是仍然存在的。由于与生俱来的犯罪倾向,这个邪恶世界的种种引诱以及魔鬼撒但的“诡计”,我们所有人都需要提防行事僭越狂妄。——哥林多后书2:11;诗篇51:5;约翰一书2:15-17。
耶和华上帝通过他的道仁爱地警告我们提防僭越狂妄。例如我们读到:“傲慢的人终必蒙羞;谦恭的人必得智慧。”(箴言11:2,《当代圣经》)大卫王体会到僭越狂妄的罪是多么严重,因此他明智地祷告说:“求你阻拦仆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我便完全,免犯大罪。”——诗篇19:13。
骄傲导致狂妄
可是,我们若要避免僭越狂妄,就必须戒绝自骄之心。你也许记得扫罗在被选作以色列王时起初是个谦卑的人,但最后却并非如此。诚然,他曾在不同的场合行事僭越狂妄,可是至少有一次自骄之心促使他做出一件狂妄的恶事来。
有一次扫罗听到以色列的女子们唱道:“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这使扫罗的自骄心大受打击,以致他对大卫起了怀疑妒忌之心。事实上,扫罗开始追捕大卫而一心要将他消灭。由于自骄和忿怒,扫罗甚至将挪伯城的85个祭司、男女和儿童杀死。——仅因为他们当中有一个人对大卫表示善意。——撒母耳记上18:6-9;21:1-10;22:16-19。
扫罗继续跟从他那高傲、狂妄的途径,最后自杀身亡。(撒母耳记上31:4)对一个曾一度十分谦逊的人来说,这是个多么悲惨的下场!
愿我们都避免扫罗和乌西雅所跟从的僭越狂妄的途径。反之,让我们听从圣经的劝告,从上帝的道所含的鉴戒得益。(罗马书15:4)再者,让我们明智地培养谦逊的美德,下两篇文章会讨论这件事。这种敬虔的品质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骄傲、可恶的僭越狂妄。
“你们要怀有基督耶稣所怀的思想态度。他虽然具有上帝的形像,却丝毫没有想到以僭夺的手段使自己与上帝同等。不,他反而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不但如此,当他见到自己成为人的样子时,便自甘卑微,顺服到死而后已,不错,死在一条受苦柱上。就是为了这缘故,上帝将他升到一个更高的位置,慈爱地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以上的名。”——腓立比书2:5-9,《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