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89 8/1 10-13页
  • 耶和华是我的避难所和堡垒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耶和华是我的避难所和堡垒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9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终于得偿所愿
  • 小妇人与主教
  • 纳粹占领丹麦
  • 一次不寻常的邂逅
  • 应邀前往基列
  • 忙碌的退休生活
  • 作基督的精兵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5年
  • 自幼就蒙耶和华教导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3年
  • 有幸参与战后的组织扩展活动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2年
  • 扬帆远航,朝着新世界进发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7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9年
《守》89 8/1 10-13页

耶和华是我的避难所和堡垒

玛格丽特·伟斯特君(Margaret West)忆述

试想象生活在丹麦的安娜·索菲亚王后于1721年在其中接受加冕的古堡里!这座古堡是丹麦皇家的夏季别墅,四围环绕着美丽怡人的公园。这就是我童年的家。古堡内设有舒适豪华的房间,宽阔宏伟的梯阶,其中美轮美奂的天花板设计,是由古代法国名画家精心绘画的。有时这一切东西仿如梦中的仙境一般。

离古堡不远的地方另有一座建筑物,面积比古堡小得多,但我却在其中渡过了三十年有意义和充实得多的生活。这便是丹麦的伯特利之家,耶和华见证人在丹麦的分社办事处。

可是,让我先告诉你们,我何以会住在哥本哈根的弗雷德斯堡堡垒内。我父亲是丹麦的陆军上校,负责主持总部设于堡垒内的军事学院。由于持有这项职务,他和家人有资格住在这样的特殊环境里。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这宛如神仙故事中的生活,不但环境幽美,而且舒适安全。我以为这段幸福美满、多姿多采的童年会永远延续下去。可是,这个美梦终于在1921年一个难忘的日子被粉碎了。

我们所有孩子都被召到父亲的睡房里,我看见他卧在床上,面色苍白,两手放在被单上。母亲用手搂抱着我们;我们的医生也在床边,神情十分肃穆。母亲低声对我们说:‘爸爸已经死了。’我随即想到:‘这是不可能的!他素来很少患病。’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这个打击实在有如晴天霹雳一般。当时我丝毫没有想到这场死亡的悲剧竟会带领我明白人生的意义。

父亲的去世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转变。因为堡垒是政府官员的住宅,所以母亲必须替我们另觅栖身之所。当时我们的确身陷困境。为了帮助我们忘却这个悲剧,母亲替我们所有孩子办好退学手续,然后携同我们启程前往欧洲。这使全家及亲友均大感意外。我们在欧洲住了整整一年。

终于得偿所愿

可是,我们回到丹麦之后,父亲之死仍然不断在我们脑海中浮现。母亲一次复一次的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了找寻答案,她开始研究东方哲学,但却未能满足她那合乎逻辑的思想。于是她决定向圣经寻求指引,希望能够从其中得到一些答案。她从书架上拿起圣经,看见旁边有一本红色的书,题名为《上帝的历代计划》。她从未见过这本书;这是我的长兄刚从一位上门探访的圣经研究者买来的。

母亲开始阅读这本书,不久便深信自己已找到问题的答案了。这时我正在法国读书,数月后,我回家度假,母亲热切地将她新近寻得的珍宝告诉我。她告诉我上帝的王国将会统治全球而将一切战争终止,这个王国会为人类带来无穷的幸福,包括将死者复活过来。这是个多么奇妙的希望!我们终于摆脱疑惑而寻得庇护之所。

当晚,我在临睡前向上帝作出我一生首次的祷告。我们一家人一向对宗教并不热心,但我在学校里曾学过主祷文。因此我怀着患得患失的心情开始背诵主祷文。在念到‘愿你的国降临……,’这句话的时候,我不禁大喜过望。我终于明白我所祈求的是什么了!六十年已过去了,但当晚我所感受到的那种无法言喻的喜乐却仍然萦绕脑际。

我在法国毕业之后随即前往英国进修英语一年。母亲坚决认为“女孩子应该学语言,男孩子则学数学。”最后,我学会了五种语言。这些知识确实大有价值!在随后的岁月里,我时常为母亲给予我的学习机会而感激她。

我抵达英国时发现母亲将一本题名为《上帝的竖琴》的书放在我的行李箱内。我仔细研读这本书,然后运用所学得的知识向与我一起居住的英国家庭作见证。一位亲戚前来探望这个家庭,我便向她作见证。(我非常熟练地弹奏‘竖琴’上的‘十条弦线’。由于这女子很想获得这本书,于是我写信向守望台社的伦敦分社办事处索取。他们帮助我与当地的弟兄们取得联络。

这样,我开始与艾色克斯郡威克福的小群联络交往,他们在一位圣经研究者家中举行聚会。有一次,他们在聚会中宣布在接着的星期天会举行‘游览’,我也受到邀请参加。我期待届时会到当地的郊野游览。可是,我抵达集合地点时,大家作过祷告之后,他们便将一些书刊交给我,然后派我跟一位年长的姊妹出去传道!

我回到丹麦之后继续与圣经研究者联络交往,并在1929年受了浸。1931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大会是个令人难忘的经验。我们在这个大会采纳了耶和华见证人这个名字。为了通知统治者们,我们将卢述福弟兄所作的演讲,连同在大会中采纳的决议印成册子,题名为《王国——世界的希望》。我们要亲自将这本册子送到社区里所有知名人士手中,包括法官、政府官员、商界领袖和甚至所有牧师在内。

小妇人与主教

分社监督获准谒见丹麦国王,将一份册子交给他。我也接到一叠册子,连同一些印有人名地址的信封,我负责在这次运动中探访这些人。人名表上的第一个名字令我大吃一惊,原来是一位著名的路得会主教。他一向以反对耶和华见证人闻名。

主教住在哥本哈根一处高尚的住宅区内。我按门铃时,我必须承认当时我实在有点胆怯,觉得自己简直微不足道。一位女仆出来应门,她带着疑惑的眼光向我端详一番,然后问道:‘请问有何贵干?’我坚定地回答说:‘我想与主教谈一谈。’也许由于母亲借了一件漂亮的俄国羔皮外衣给我出席这个场合,女仆认为她应当替我传报。她踌躇了一段看来很长的时间之后,终于说:‘请等一等吧!’不久,她再次出来,带我穿过一道很长的走廊,来到一个房间,女仆将门打开。房间内摆着一张巨大的书桌,桌后坐着一位个子高大健硕的男子。他带着友善的微笑向我打招呼。

我当时提醒自己,在我背后的那位比我眼前的这位更大,于是鼓起勇气向他道明来意,然后将信封交给他。他接过来一看,顿时勃然大怒,把信封扔在书桌上,气愤愤地跳起来,拉着我的手,把我向后拖出走廊,一直到达大门口,然后猛力地把门关上。但我不禁微笑地对自己说:‘册子已在他的书桌上,我已大功告成了。’

我在1933年开始从事先驱工作,我认为这是我更全心事奉耶和华的理想方法。一年之后,我与一位两年前被派到丹麦来的英国弟兄艾伯特.伟斯特结婚。我们一起在丹麦的伯特利服务了三十年。

纳粹占领丹麦

我永不会忘记1940年4月9日那天,我在早上六点钟被持续不断的飞机响声惊醒。飞机仿佛直接在我头顶飞过一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当时丹麦是个中立国家。屋外人们齐集在街道上,谣言纷传,气氛十分紧张。接着电台发出宣布:‘丹麦被德军占领了。’

我们立即面对的难题是应当怎样处置贮存在建筑物内的所有书刊。哥本哈根的弟兄们实在了不起,他们深谋远虑,机智过人,很快便将书刊分散到当地的不同弟兄那里,分社的档案则由一位处事审慎的年老姊妹代为保管。她将档案藏在床下,直至战争结束为止。

另一个难题是怎样处理刚寄到丹麦的35万本册子。我们最后决定将其立刻分派出去。因此,在两天之内,我们所爬的楼梯数目简直难以计算,幸而一切进行顺利,并没有引起在街上巡逻的德国士兵的怀疑。有时他们在我们的身旁经过,我们便诈作浏览商店橱窗之状。所有弟兄,不论老幼,都全力参与这次闪电式的分派活动。四十八小时之后,我们终于将所有册子分派到公众人士手里。

由于德军入侵,所有与布洛克林总部的联系都随之中断。然而,灵粮的供应却没有因此枯竭。有一、两位弟兄在外交部工作,他们经常前往瑞典出差,行李却无须受检查。因此他们将瑞典文的《守望台》杂志带给我们。我对瑞典文略有认识,所以获派将每期杂志译成丹麦文。这的确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但我只好尽力而为。借此,我们能够在战争期间经常获得《守望台》杂志的供应。

不但如此,我们还可以将一些丹麦文的杂志寄给挪威的弟兄。由于丹麦经常将多箱鸡蛋运往挪威以供应当地的纳粹官员,因此我们便将鸡蛋用丹麦文的《守望台》杂志的书页包裹起来,运往挪威。当地的弟兄收到之后,首先小心翼翼地将纸拆开,然后才将蛋送到德国官员那里。

一次不寻常的邂逅

战争仍在进行之际,瑞典的分社仆人埃内劳夫获准探访丹麦,艾伯特前往码头迎接他。他刚从舷梯下来,便有两位德国官员突然出现,邀请艾伯特及埃内劳夫弟兄与他们同行。

他们被带往国际酒店——德军军事总部之一——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那里,一位穿便衣的德国人接见他们。他以流利纯正的英语对他们说:‘正如你们所知,现在是战争时期。我是一个来自汉堡的商人,奉派到这里当监察官,负责检查守望台圣经书社[来往丹麦与瑞典之间]的所有书信。这本来不是我心甘情愿做的事,无奈身不由己。我必须称赞你们的书信内容坦诚忠实,令人耳目一新。但我发现有些商业机构的信件却充满欺骗,情形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他接着向两位弟兄提出一个问题:‘回访是什么?’艾伯特于是向他作了一个简短的回访示范,由埃内劳夫权充户主。之后,官员遂结束这次会谈,说:‘多谢你们,我只是想明白这件事。’也许他以这种方式警告弟兄们要小心留意他们所写的书信内容。

应邀前往基列

1945年年底,诺尔弟兄和韩素尔弟兄前来探访我们,他们受到热烈欢迎。在探访期间,他们邀请艾伯特和我前往守望台基列圣经学校受训,我们于是加入了1948年第十一届海外传道员训练班。毕业之后,外子奉派在返回丹麦之前先往玛利兰州、维珍尼亚州及美都华盛顿从事为期六个月的环务工作。我亦追随他一起服务。

几年之后,艾伯特病倒,诊断结果证明他患了癌症。因此,我只好一面尽我所能继续从事翻译工作一面服侍他。我这样行共有十年之久,直至他在1963年去世为止。第二年,我又面对另一项责任,母亲因为已届88岁的高龄,所以需要有人照顾。因此,我被迫放弃全时的服务。母亲后来活到101岁才去世。她至死一直保持忠信。

忙碌的退休生活

母亲临终前的最后几年,我们每年均往西班牙过冬。因此她去世之后,我便决定留在西班牙。我以往曾学过西班牙语,同时我觉得这样行我便可以在海外服务。虽然我年事已高,而且负有其他责任,因此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却能经常参加辅助先驱工作。

虽然我在一生中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照顾患病的丈夫及年迈的母亲,我却绝没有将其视为重担。反之我始终觉得他们是配受这样的爱护和关怀的。我将这些责任视作为耶和华服务的一部分。他一直帮助我面对忧伤和考验,使我能够在逆境之下保持忍耐。

如今,我住在一层细小的楼房里,与我在其中出生的宏伟古堡大异其趣,可是,正如我在幼年即已获悉,建筑物绝不能为人带来安全。在另一方面,我已寻得更大的庇护所及坚固台。它永不会使我失望。我的确可以像诗篇执笔者一样说:“你是我的避难所,是我的堡垒。你是我的上帝;我信靠你。”——诗篇91:2,《现译》。

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当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无所缺。少壮狮子还缺食忍饿,但寻求耶和华的什么好处都不缺。——诗篇34:8-10。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