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92 5/1 3-5页
  • 1914——震惊世界的一年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1914——震惊世界的一年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2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突然,在八月
  • 到圣诞节结束?
  • 急剧的转变
  • 1914是一个显著的年代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9年
  • 第一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末期的前奏吗?
    警醒!1984年
  • 人类在1914年面临重大抉择——为什么?
    警醒!1974
  • 萨拉热窝——1914年至1994年
    警醒!1994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2年
《守》92 5/1 3-5页

1914——震惊世界的一年

“1914-18年的大战仿佛一片焦土地带,把那个世代和我们的世代隔开。这场大战夺去了盈千累万的人的性命,……就这样,人的信念毁了,思想也改变了,只留下梦想破灭的永久创伤。大战在实际上,也在心理上,在两个时代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摘自《光荣的塔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状况,1890-1914》,巴尔巴拉·塔奇曼着。

“这件事虽差不多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却未完全过去,因为在这个意义重大的二十世纪开始时年纪尚轻的人,有成千上万仍然活着。”——摘自《1914》,林恩·麦克唐纳着,1987年出版。

何以要对1914年感兴趣?你可能说:‘我所关心的是未来,不是过去。’面对诸如普世的污染、家庭生活崩溃、罪恶激增、精神病日益普遍、失业率高涨等难题,人类的前途也许看来十分暗淡。可是,很多曾探讨1914年所含意义的人,却对一个较好的未来怀有可靠的盼望。

数十年来,《守望台》一直向人阐明,人类在1914年所经历的乃是“苦难阵痛的开始”。这句话来自耶稣基督的伟大预言,当时他正论及人类的邪恶制度遭遇末日之前所要发生的事。——马太福音24:7,8,《新世》。

今日,有少数人对1914年发生的戏剧性事件依然记得很清楚。这个年长的世代会不会在上帝挺身挽救地球,使它不致遭受毁灭之前即已过去呢?圣经预言说不会,因为耶稣曾应许说:“你们看见这一切的事,也该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门口了。我实在告诉你们,这 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马太福音24:33,34。

为了明白1914年深具历史意义的原因,请考虑一下1914年上半年之前的世界情况。当时,各强国的君主——诸如俄国沙皇尼古拉、德国皇帝威廉、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等——操有很大势力。他们每人能够动员四百多万兵士,将其全部派上战场。但是他们的祖先签署了所谓的神圣同盟,声称上帝授权给他们去统治一个庞大“基督教国家”的不同部分。

据《大英百科全书》说,这个盟约“对19世纪的欧洲外交趋势操有强大影响”。统治者利用这个盟约去反对民主运动,同时大力鼓吹所谓君权神授的主张。威廉皇帝曾致信沙皇尼古拉说:“我们基督教君主负有一项来自上天的神圣责任,要维护[君权神授]的原则。”这意味到欧洲诸王以某种方式与上帝的国有直接关系吗?(可参看哥林多前书4:8。)支持这些君主的各教会又如何?他们自称信奉基督教,但这样的声称是有事实根据的吗?我们可以从1914年之后接着几年所发生的事清楚看出答案。

突然,在八月

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写道:“1914年的春夏,欧洲显出异乎寻常的平静。”当时一般人均对未来表示乐观。路易·斯奈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书中写道:“1914年的世界充满了希望和应许。”

诚然,多年来德英两国一直互相倾轧。不过,正如历史家G.P.果奇在《六朝治下》一书中解释说:“1914年,在欧洲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反而不及1911、1912或1913年。……两国政府的关系比过去多年来更好。”据英国1914年的内阁阁员温斯顿·丘吉尔说:“德国看来跟我们的想法一样,决心要谋求和平。”

可是,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储在萨拉热窝遇刺,战云便开始出现了。一个月后,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向塞尔维亚宣战,并命令军队进侵该国。与此同时,1914年8月3日的晚上,威廉皇帝颁下命令,一支德国大军突然侵入比利时,并且继续向法国推进。翌日,英国向德国宣战。至于沙皇尼古拉,他也动员庞大的俄军,准备跟德国和奥匈帝国作战。神圣同盟无法制止欧洲各君主使这个大陆陷于血腥的互相屠杀中。然而,还有更大的震惊即将来临。

到圣诞节结束?

战争虽然爆发,却没有使人们的乐观冷却下来。许多人相信战争会带来一个较好的世界。在欧洲各地,成千上万的人群集起来,表示他们对战争全力支持。A.J.P.泰勒在《欧洲争霸战——1848-1918》一书中写道:“除了纯粹从军事的角度去看之外,在1914年没有人认真考虑战争的危险。……没有人想到这会导致一场社会大灾难。”相反,很多人预料这场战争不出数月便会结束。

可是,在欧洲人庆祝1914年的圣诞节之前很久,一场充满血腥的僵局已沿着长达700公里的战壕形成,从南面的瑞士一直伸展至北面的比利时海岸。这条战线称为西线。1914年的最后一天,德国作家赫伯特·苏兹巴赫在他的日记中提及这件事。他写道:“这场可怕的战争持续不断,起初人们以为战事会在数周内结束,现今却看来遥遥无期。”与此同时,在欧洲其他地方,俄国、德国、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军队正互相厮杀、血流成河。冲突不久便蔓延至欧洲以外的地方去。在各大洋、在非洲、中东,以及太平洋的海岛上,都有战役进行。

四年之后,欧洲已饱受摧残。德国、俄国,以及奥匈帝国各自损失一至二百万兵士不等。俄国甚至在1917年爆发的布尔什维克革命中结束了君主制度。对欧洲各君主和支持他们的教士们来说,这是多么令人震惊的事!现代历史家仍然对此表示惊讶。戈登·布鲁克谢泼德在《王族的没落》一书中问道:“这些在彼此之间大部分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统治者,大家都致力于保全自己的王权,何以竟会让自己陷于兄弟相残的血腥屠杀中,把多个同胞骨肉消灭,剩下来的也元气大伤呢?”

法国也在大战中损失了逾100万兵士。至于大英帝国,她的君主制度在大战之前已受到削弱,在大战中更损失了逾90万兵士。总括来说,在这场大战中,有900多万兵士丧生,2100万军人受伤。《世界书籍百科全书》论及非战斗人员的伤亡说:“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平民死于疾病、饥饿和其他与战争有关的因素。有些历史家相信,平民与兵士的死亡人数不相上下。”1918年蔓延环球各地的西班牙流行性感冒则夺去了另外2100万人的性命。

急剧的转变

大战结束之后,世界跟以往大不相同了。由于基督教国属下不少教会曾积极参与战事,很多劫后余生的人对此大失所望,遂纷纷舍弃宗教,转而采纳无神论的主张。其他的人则转而追求物质财富和享乐。据莫德里斯·埃克斯坦斯教授在《春祭》一书中说,在1920年代,“享乐主义和自我崇拜的倾向均显著增加。”

埃克斯坦斯教授解释说:“大战破坏了人的道德标准。”交战双方均受到宗教、军事和政治领袖的教导,把屠杀视为合乎道德。埃克斯坦斯承认:“这令到自称基于犹太基督教的道德观遭受沉重的打击。”他补充说:“在西线,妓院不久便成了军事基地的附属物。……在后方,道德亦大为低落。卖淫的事剧增。”

的确,1914年造成了很大改变。它并没有带来一个较好的世界,大战也没有像许多人所希望一般,成为“终止一切战争的战争”。相反,正如历史家巴尔巴拉·塔奇曼评论说:“延续至1914年的幻想终于破灭,热心随之冷却,逐渐陷入一片失望中。”

虽然如此,有些目击1914年的悲剧的人并没有因这年所发生的事感到意外。事实上,早在大战爆发之前,他们已一直预料会有一段“可怕的灾难时期”来到。这些人是谁?他们知道一些什么事,是别人所不知道的?

[第5页的附栏]

英国在1914年表现乐观

“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没有敌人在我们领土附近的水域内出现。……我们甚至难以想象有任何事可能威胁到这些平静的海岸。……伦敦从没有这般热闹、繁荣,从没有这么多事可做、可看、可听。事实上,不论老幼,人根本没有意料到,自己在这个无可比拟的1914年所目击的,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灯火熄灭前》,杰弗里·马库斯着。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