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不妥协!
耶和华的手与耶稣基督的早期跟从者同在。(使徒行传11:21,《新世》)凭着上帝的帮助,他们锲而不舍地跟从一条正直的途径。他们饱受敌视,甚至遭受猛烈迫害,这乃是人所熟知的历史事实。
基督的早期门徒所表现的忠贞不二是家喻户晓的事。他们宁愿牺牲生命也不肯在信仰上妥协。但是为什么他们会受到这么残酷不仁的对待呢?
无故被憎恨
像耶稣一样,真正基督徒跟世人怀有截然不同的志向和信念。(约翰一书4:4-6)再者,据历史家埃德蒙·德普雷桑塞所说,由于基督教扩展“神速,成就昭彰,[与罗马政权]发生剧烈冲突乃是势所难免的事”。
有一次,耶稣把诗篇里一句预言性的话应用在自己身上,说:“他们无故地恨我。”(约翰福音15:25;诗篇69:4)他对门徒说出这话以前,先警告他们说:“‘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约翰福音15:20)因此跟从耶稣的脚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之一是,犹太宗教领袖会把耶稣的犹太裔门徒视作犹太教的叛徒。可是,这些宗教领袖严令耶稣的跟从者不得再传讲耶稣时,他们却断然拒绝。他们绝不肯在信仰上妥协。——使徒行传4:17-20;5:27-32。
公元33年五旬节之后不久,宗教领袖向犹太公会诬告门徒司提反“说谤讟摩西和上帝的话”。虽然司提反所受的指控毫无根据,他却被人以石头打死。在此之后,“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马利亚各处。”(使徒行传6:11,13;8:1)许多基督徒甚至被投入狱中。
《基督教与罗马帝国》一书说,犹太人怀着“无法消解的仇恨”去追迫基督徒,以致罗马政府不时要派兵干预!例如,罗马兵士就曾营救使徒保罗,使他不致在一心要杀他的犹太人手中遭害。(使徒行传21:26-36)虽然这样,基督徒与罗马人的关系依然处于紧张之中。
罗马加紧逼迫基督徒
司提反殉道后约九年,罗马统治者希律亚基帕一世下令处死使徒雅各,目的是要博取犹太人的好感。(使徒行传12:1-3)当时,基督教的信仰已传至罗马。(使徒行传2:10)公元64年,罗马发生火灾,城的颇大部分被火焚毁。尼禄为了遏止声称是他纵火的传言,便把这场灾难的罪责推到基督徒身上。在此之后,基督徒受到非常可怕的迫害。尼禄是否为了要把罗马城重建得更宏伟壮丽,将其改名为尼禄城以记念自己,因而起了焚城之念呢?抑或他受到皇后玻佩亚(犹太教归信者,向来对基督徒十分仇视)的唆使而嫁祸基督徒?研究者对这两个说法尚未能有定论。可是,事情所生的影响却令人心寒。
罗马历史家塔西佗说:“[基督徒]死前受尽凌辱。他们被迫披上兽皮,惨遭恶犬撕裂,或被钉在十字架上,或在夜幕低垂时被人活活烧死,以熊熊的火光当作照明之用。”尼禄把人当作火把照亮御花园。塔西佗对基督徒绝没有好感,但他补充说:“虽然他们有罪而应受若干惩罚作为警戒,他们却引起了人们的同情,因为他们饱受摧残显然不是为了大众的好处,而是仅为了满足一个人[尼禄]的残酷兽性。”
明显的差别
虽然尼禄为了自己的利益把火烧罗马城的罪责推在基督徒身上,他却从来没有禁止人信奉基督教或不准这种宗教在国内活动。既然这样,为什么罗马人赞成尼禄逼迫基督徒呢?历史家威尔·杜兰特说,因为“这小撮基督徒的虔诚和正派使那些耽溺于宴乐的异教徒感到不安”。基督教与充满血腥的罗马格斗比赛简直有天渊之别。于是罗马人趁此机会着手把基督徒铲除,好使自己的良心好过一点。
罗马是当时的世界霸权,看来是所向无敌的。罗马人认为他们在军事上无往而不胜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崇拜所有的 神。因此,他们很难了解何以基督教只崇拜一位神而不肯崇拜其他所有神祇,包括罗马皇帝在内。有鉴于此,罗马把基督教视作一股破坏帝国基础的不良影响自是意料中的事。
作见证的代价
接近第一世纪末了,使徒约翰“因讲论上帝的事及为耶稣作见证”被放逐到拔摩岛上。(启示录1:9,《新世》)一般人相信这是罗马皇帝图密善所为。尽管耶稣的跟从者受到这么大的压力,到第二世纪初,基督教已传遍了罗马帝国。这件事怎可能发生呢?《早期教会历史》一书说,基督教“借着它的传道工作团结起来”。像约翰一样,饱受逼迫的早期基督徒绝没有在信仰上妥协,相反,他们怀着热心,坚忍不拔地向人谈论上帝,并为耶稣作见证。——使徒行传20:20,21;提摩太后书4:2。
到公元112年,即罗马皇帝图拉真委任普林尼作比希尼亚(今土耳其西北部)总督之后两年,逼迫基督徒一事有了新发展。比希尼亚这个地方过去由于疏于管理,结果陷入混乱之中。庙宇几乎完全陷于荒废。祭牲饲料销量大减。商人把这种情形归咎于基督徒,因为他们的崇拜形式简单,既不用祭牲,也不用偶像。
普林尼力图复兴异教崇拜,当时许多基督徒均由于不肯在皇帝像前奠酒烧香而赔上性命。据亨利·查德威克教授说,最后罗马政府勉强承认基督徒“是道德高尚的人,但对于古老的宗教传统却怀有令人费解的敌意”。虽然作基督徒是一项死罪,耶稣的真正跟从者却绝不打算妥协。
W.M.拉姆齐教授说,由于“异教家庭中有些个别分子归信基督教,这使家人大感不悦”。J.W.C.万德博士则指出:“邻人若连最普通的社会习俗都不愿接受,并认为这等于接纳异教的神祇,大家一起生活就变得非常困难了。”难怪许多人认为早期的基督徒恨恶世人,或把他们看作无神论者。
增长导致更大迫害
据报波利卡普曾受使徒约翰教导,后来他成为士每拿城(今日的伊兹密尔)一位深受敬重的长老。公元155年,他为了自己的信仰在柱上被人活活烧死。当时罗马行省的总督斯塔提乌斯·夸德拉图斯召集群众,整个露天运动场都挤满了愤怒的异教徒。他们藐视已届86岁高龄的波利卡普,因为他劝人不要崇拜他们的神。狂热的犹太人则动手收集柴薪;虽然当日是大安息日,他们却毫不介意。
逼迫基督徒的浪潮接着席卷整个罗马帝国。有更多基督徒在罗马皇帝马可·奥勒利乌斯手下以身殉道。他们若是罗马公民,就死于刀下;不然,他们就在竞技场中被猛兽咬死。他们犯了什么大罪呢?只因为他们是基督徒;他们拒绝妥协,不肯放弃自己的信仰。
今日的法国城市里昂是从一个罗马殖民地卢格杜南发展出来的。这是罗马的一个重要行政中心,也是罗马与莱茵河之间惟一有罗马驻军的地方。公元177年,这里有个壮大的基督徒社区,当地愤怒的异教居民对他们大事反对。首先,当地居民不准基督徒进入公众场所。后来暴民引起了一场骚乱,由于逼迫十分猛烈,以致基督徒都不敢步出家门。罗马总督并且下令要搜捕基督徒,把他们处死。
所得的奖赏
耶稣的使徒去世之后,他们所发挥的拦阻作用随之消失,于是叛道的势力便在许多以基督徒自居的人当中开始形成。(帖撒罗尼迦后书2:7)公元第四世纪末,叛道的基督教成为了罗马国教的一部分。这时,这种宗教已腐败不堪,并准备随时妥协而与世界认同——这是耶稣和早期门徒永不会做的事。(约翰福音17:16)在此之前很久,圣经正典已告完成,把基督教的纯正信仰记录下来。
成千累万早期基督徒所忍受的苦楚和死亡是否徒然呢?绝不是!由于他们誓不妥协,‘他们证明自己忠心至死,结果获得生命的冠冕。’(启示录2:10,《新译》)至今耶和华手下的忠仆仍饱受逼迫;对他们来说,早期信徒同工所表现的信心和忠诚的确是莫大鼓励的来源。因此,像早期的基督徒一样,今日的基督徒也誓不妥协。
[第8,9页的图片]
尼禄
罗马皇城的模型
供崇拜凯撒之用的祭坛
[鸣谢]
Nero: Courtesy of The British Museum
Museo della Civilta Romana, Roma
[第10页的图片]
马可·奥勒利乌斯
[鸣谢]
The Bettmann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