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要承认过失?
这是军事历史上一次极不寻常的相遇。一个手无寸铁的使者及时制止了400个一心要雪耻的士兵的复仇行动。军兵的领袖仅听过一名果敢的妇人的恳切请求之后,就决定收回成命。
这个领袖便是大卫,后来他成为以色列的君王。大卫因为渴望取悦上帝,所以接受了妇人亚比该的劝告。亚比该机巧地向大卫表明,大卫向她的丈夫拿八报复会使他犯上流血罪。大卫惊叹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今日使你来迎接我。你和你的见识也当称赞;因为你今日拦阻我亲手报仇、流人的血。”大卫深深感激上帝,因为上帝运用亚比该及时制止他犯大错。——撒母耳记上25:9-35。
大卫在一篇诗篇里问道:“谁能知道自己的错失呢?”(诗篇19:12)像大卫一样,除非有人向我们指出过错,否则我们自己就可能无法察觉出来。在别的事例上,我们也许要经历到不愉快的后果才看出自己的确犯了错误、行事不智或不仁慈。
无须感到绝望
虽然人人都会犯错,我们却无须因此而灰心绝望。外交官爱德华·约翰·费利普斯评论说:“不犯错的人通常也一事无成。”基督的门徒雅各说:“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雅各书3:2)有任何小孩子初学走路时未曾跌倒过呢?当然没有。小孩子会从错误中学习,然后不断尝试,直至成功为止。
若要保持生活平衡,我们就需要从自己和别人的过失中学习。圣经记录了若干古人行差踏错的经历,这些人的遭遇也许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镜;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帮助,以免重蹈覆辙。但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的过失学到什么教训呢?
谦卑是不可少的
我们学到的教训之一是,上帝并不谴责所有犯错的人;惟独那些不肯悔悟认错的人才会受他审判。以色列的君王扫罗曾在剿灭亚玛力人一事上没有服从耶和华的吩咐。后来先知撒母耳为此质问扫罗,扫罗起初轻视事情的严重性,后来则试图将罪责推在别人身上。他关心自己在百姓面前丢脸过于关心纠正所犯的错误。因此,‘耶和华厌弃他作王。’——撒母耳记上15:20-23,30。
虽然扫罗的继承者大卫也曾犯了大错,他却谦卑地接受劝告管教而得蒙宽恕。大卫的谦卑促使他接受亚比该的恳求。当时大卫的军队已严阵以待,然而,大卫却当着手下面前承认自己行事鲁莽。在大卫的一生中,他的谦逊美德帮助他寻求宽恕和纠正自己的脚步。
谦卑也促使耶和华的仆人纠正自己的轻率言谈。有一次,保罗在犹太公会面前受审,大祭司命人掌掴他。保罗于是斥责大祭司说:“你这粉饰的墙,上帝要打你!”(使徒行传23:3)保罗可能由于视力不佳,以致没有认出命人掌掴他的是谁。在旁站着的人说:“你辱骂上帝的大祭司吗?”保罗于是立刻承认自己的过失,说:“弟兄们,我不晓得他是大祭司;经上记着说:‘不可毁谤你百姓的官长。’”(使徒行传23:4,5;出埃及记22:28)不错,保罗谦卑地承认自己犯了错。
他们承认过失
圣经也透露有些人曾毅然改变自己的错误思想。例如,请考虑一下诗篇的执笔者亚萨。由于眼见恶人似乎总是事事如意、一帆风顺,亚萨说:“我实在徒然洁净了我的心。”但后来亚萨在耶和华的圣所沉思纯真崇拜的种种裨益,结果得以醒悟过来。再者,他在诗篇73篇虚心地承认自己的过失。
约拿也容许错误的思想影响自己的看法。他在尼尼微城展开传道之后,耶和华由于当地的居民诚心悔改,便没有向他们施行惩罚。这使约拿大感恼怒,因为他关心证明自己有理过于挽救尼尼微城居民的性命。但上帝却纠正他的错误思想。约拿最后也看出自己的观点是错的,因为他在以他为名的圣经书里忠实地承认自己的过失。——约拿书3:10-4:11。
约伯由于误以为临到他身上的灾难是耶和华上帝而非魔鬼撒但促成的,所以力图证明自己清白无辜,不应遭受这些灾难。他不察觉事情原来牵涉到一个更大的争论:上帝的仆人能够在考验之下对他保持忠贞吗?(约伯记1:9-12)后来以利户与耶和华分别帮助约伯看出自己的错来。于是约伯承认说:“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约伯记42:3,6。
承认罪过可以帮助我们与上帝保持良好关系。正如以上各例子表明,如果我们愿意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轻率的言谈或鲁莽的行为,上帝就不会计较我们的过失。但我们可以怎样将这些知识在生活上应用出来呢?
弥补自己的过失
人若谦卑地承认过错,并且加以弥补,就可以巩固家庭的连系。例如,父母有时可能由于过度疲劳或心情烦躁,以致在管教儿女方面严厉苛刻了一点。父母如果无视这件事,便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使徒保罗写道:“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以弗所书6:4。
一个名叫保罗的基督徒青年回忆说:“爸爸每逢觉得自己反应过于激烈,就会主动向我们道歉。他的做法使我更加尊重他。”在个别的情况下,道歉与否纯粹是个人的决定。可是,除了道歉之外,人还需要尽力避免日后重蹈覆辙。
如果丈夫或妻子因为犯了错而引起烦恼,那又如何?坦白承认、衷诚道歉和敏于宽恕的精神可以帮助夫妇保持亲密关系。(以弗所书5:33;歌罗西书3:13)年逾50的西班牙籍男子杰塞斯虽然性格刚烈,他却从不会骄傲到不愿向自己的妻子亚比娜道歉。亚比娜说:“要是冒犯了配偶,我们习惯向对方道歉,这使我们得以互相包容、保持恩爱。”
若有长老犯错
承认过失和作出衷诚道歉也可以帮助基督徒长老‘彼此恭敬’而保持合作。(罗马书12:10)一个长老也许由于担心自己在会众里的权威受到削弱,以致不愿承认自己的过失。可是,长老若试图为自己辩护,或将过失置诸不理,或掉以轻心,其他人就更可能对他的督导失去信心。相反,一个成熟的弟兄若在言谈方面犯了无心之失,却乐于谦卑地承认错误,这反而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
费尔南杜是西班牙的一位长老,他忆述有一次环务监督在一大群长老面前讨论怎样主持聚会时作了一些不正确的评论。当时有一位弟兄以尊敬的方式纠正他所说的话。环务监督于是立刻承认自己的错。费尔南杜回忆说:“我看见他当着所有长老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不禁大受感动。自此之后我更加尊敬他。我从他的榜样学得一个教训,那就是,承认自己的弱点实在非常重要。”
要敏于承认过失
通常别人都会赏识我们所作的道歉,尤其是我们若尽快如此行的话。事实上,我们越快承认过失越好。举例说:1992年10月31日,教皇若望·保禄二世公开承认360年前宗教裁判所曾“错误地”处罚伽利略。当时伽利略因为声称地球并不是位于宇宙中央而受到审判。然而,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才作出道歉实在已无补于事。
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个人的关系上。尽快道歉可以治愈由于不仁慈的言谈或行事方式而导致的创伤。耶稣敦促我们不要拖延和解的时间,说:“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马太福音5:23,24)与人恢复和睦关系往往仅是需要我们承认自己的处事方式出了错,以及请求对方原谅而已。我们若耽延越久,事情便越难处理。
乐于承认过失
正如扫罗和大卫的事例表明,我们处理过失的方法可以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影响。扫罗顽梗不化地拒绝接受劝告,结果使他更泥足深陷,最后他失去上帝的喜悦而身亡。相反,大卫虽然犯了罪,却幡然悔悟,接受纠正而对耶和华保持忠心。(可参阅诗篇32:3-5。)我们岂不也应当怀有同一的愿望吗?
我们若承认过失而痛改前非,所带来的最大奖赏莫过于知道上帝会宽恕我们。大卫说:“得……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诗篇32:1,2)因此,勇于承认过失乃是明智之举!
[第29页的图片]
有任何小孩子初学走路时未曾跌倒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