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94 1/1 28-31页
  • 我找着卓越不凡的财宝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我找着卓越不凡的财宝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4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我的家庭背景
  • 寻得真正的财宝
  • 跟爸爸一起作传道远征
  • 面对不同的考验
  • 在阿德莱德从事传道工作
  • 毕生受益的教育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4年
  • 跟从耶和华的指引带来丰盛的祝福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4年
  • 生活充满刺激——但却感到真正满足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9年
  • ‘要先求王国’
    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4年
《守》94 1/1 28-31页

我找着卓越不凡的财宝

弗洛伦斯·威多森口述

夜幕低垂,我们决定在咸水湖附近扎营。这里并不是两个女子搭营度宿的好地方,只是我们心想,一个晚上大概没有什么问题;于是我赶紧搭起帐篷,马乔莉则动手预备晚餐。

我刚打下最后一枚篷钉,就发觉前头灰黑树桩附近好像有些东西在走动,于是我呼叫马乔莉说:“你看见那个树桩在动吗?”

她有点诧异,回答说:“没有。”

“它的确在动,”我喊着说,“把茶壶拿给我!”

我手拿茶壶,肩上扛着斧头,向咸水湖走去。我差不多走到树桩那里的时候,一个男子从树后走出来!

“这个湖的水可以饮吗?”我竭力挤出一句话来。

他用粗犷的声音回答说:“不可以,如果你要饮用水,我可以给你拿点来。”

我急忙婉拒他的好意。他随即转身走开了,这使我一下子感到如释重负。我慌慌张张地赶回去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马乔莉。我们匆匆拆掉帐篷,一收拾好行李便赶快离去。后来有人告诉我们,这个人是刚从监里放出来的。

虽然在那些日子——1937年——的澳大利亚,勘探金矿的人时常在那里扎营,但我们在那里却从事着一种不同的勘探工作。我们所要寻找的乃是那些在上帝眼中视为珍贵的人。

我的家庭背景

一百年前,我的父亲在维多利亚省一条叫做波雷庞加的小村里当蹄铁匠。1895年,爸爸妈妈在这里生了我。我跟四个哥哥在布法罗山山麓的奥文斯河附近一起长大。我的父母经常往合一堂做礼拜,我则上主日学。爸爸是主日学的主任。

1909年,妈妈在一场大风暴期间心脏病发,随即在爸爸的臂弯里悄然离世。1914年年初,我的一个哥哥离家出外,数小时之后有人把他带回来——他的尸体。原来哥哥竟自寻短见。教会认为自杀是罪无可恕的,所以哥哥要到地狱去。这个主张使我们感到更加悲伤。

该年的稍后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个哥哥被征到海外服役。从战场上传来不少有关流血和苦难的可怕消息,这促使我们六个年轻女子,连同我的爸爸,开始研读圣经里的约翰福音。

寻得真正的财宝

爱伦·赫德森手上有一本查尔斯·泰兹·罗素的著作,叫做《时间近了》。她对这部书的热爱感染到我们其余的人。爱伦发觉这部书其实只是《圣经的研讨》这套合共六卷的丛书中的一卷,就致函墨尔本的万国圣经研究会,索取其余五卷。我们一组人同意采用称为《上帝的历代计划》的第一卷作为每周研读的资料。

原来根本没有烈火熊熊的地狱这回事!你可以想象我和爸爸对这个发现感到多么高兴。我本来为哥哥在地狱烈火里受苦一事十分忧心,但现在这个忧虑已一扫而空了。我们所获知的真理表明,死者是没有知觉的,只是像睡着了一样;他们绝不是在别处活着,饱受苦刑的折磨。(传道书9:5,10;约翰福音11:11-14)我们这个圣经研究班中有几个人决心去探访邻人,把所学到的圣经真理讲给别人听。我们不仅徒步探访邻近的房子,还骑自行车和乘两轮马车,往城外郊区去向人传讲真理。

1918年11月11日,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纪念日,我第一次尝到从事逐户见证工作的滋味。我们研究班一行三人,走了80公里路,来到旺加拉塔镇分发《人民论坛》这份单张。几年后,我们被派到内陆地区传道,在这期间我就遇到文章起头所提及的那件事。

1919年,我出席圣经研究者在墨尔本举行的大会。就在这个大会里,在1919年4月22日,我以水浸礼象征我献身给耶和华。这桌属灵筵席大大加深了我对天国的属灵财宝和对耶和华的地上组织的体会。——马太福音13:44。

大会之后,我没有立即回家。我接受邀请跟简·尼科尔森结伴做一个月的见证工作。我和这位全时传道员奉派到金河一带的农区和牧牛场传道。仅几年前,制片商就在这个多山的地区拍摄了《从斯诺伊河来的人》这部电影。

1921年,我们收到《上帝的竖琴》这部优良的圣经辅助刊物。爸爸用它作为主日学的教科书,但许多家长都极力反对,并鼓噪要他辞职。爸爸立即这样行。稍后,我们收到题名为《阴间》的册子,册子的封面提出一些令人感兴趣的问题:“阴间是什么?谁在其中?他们能够出来吗?”册子就阴间这个题目提出的清晰圣经证据,大大激动了父亲的心;他于是立刻逐家逐户向人分发,结果在我们的村里和邻近的乡村一带分发了数以百计的《阴间》册子。

跟爸爸一起作传道远征

爸爸终于买了一部汽车,这样我们就能够把王国信息带给住在其他地区的人。由于爸爸是个蹄铁匠,他比较习惯骑马,我就顺理成章地当起汽车司机来。起初我们在旅馆里过夜,但因为花费太大,我们便开始在户外扎营。

爸爸把汽车的前面座位改装成可以平放,这样我就可以睡在车子里。我们搭了一个小帐篷,爸爸就在里面睡觉。经过几个星期的露宿生活之后,我们回到波雷庞加去。爸爸的蹄铁店再次开门营业。令我们惊讶不已的是,店子始终有许多如期付帐的顾客,使我们有足够的钱去支付下次传道旅程的开销。

有许多诚心正意的人对我们的探访表现好感,而且后来接受了家庭圣经研究的安排。这个原本由我们一小群来自波雷庞加的圣经研究者负责照料的地区,现在已有七群会众了,而且他们各有自己的王国聚会所。的确,谁能轻看“‘这些小事’的日子”?——撒迦利亚书4:10,《吕译》。

1931年,爸爸和我驾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走了差不多300公里去参加一个特别聚会。在聚会里,我们采纳了“耶和华见证人”这个新名字。我们父女两人都对这个既独特又合乎圣经的名字感到十分高兴。(以赛亚书43:10-12)与我们一向为人所知的名字“万国圣经研究者”比较起来,这个名字更清楚地把我们的身分标明出来。

有一天,我们在贝塔加镇从事见证工作。我遇到当地英国圣公会的一位牧师。他非常愤怒,并开始搜寻我们所分发的书刊的下落,要人把书刊交出来,然后把书带到镇中心公开焚毁。可是,他的可鄙行径结果却弄巧成拙。

我把这件事通知分社办事处之后,社方印制了一封公开信,谴责牧师的所作所为。同时,社方安排见证人乘坐多辆汽车,在地区各处分发这封信。后来,爸爸和我再次探访该镇时,我们所分发的书刊比以前更多,因为镇上的居民都很想知道这些“禁书”究竟说些什么!

在维多利亚省的东北部,第一个由于我们传道而接受圣经真理的人是米尔顿·吉布。我们探访过他之后,他彻底研读过我们留下的所有圣经书刊。有一次,我们回去探访他时,他令我们大感意外;他对我们说:“现在我是你们的门徒了。”

我对他的决定虽然感到高兴,却不得不解释说:“不,米尔顿,你不能成为我 的门徒。”

“这样,我就做卢述福[当时守望台社的社长]的门徒好了。”

我再次指出:“不,也不是做卢述福的门徒。我希望你成为基督的门徒。”

米尔顿·吉布证实是我多年来所探获的许多卓越财宝之一。现在他和两个儿子都是基督徒长老,家里的其他成员也是会众里的活跃分子。

面对不同的考验

尽管耶和华见证人在澳大利亚的工作在1941年1月受到政府禁制,但我们仍然继续传道——只用圣经向人作见证。那时,我的先驱工作(全时服事职务)遇到一些障碍,因我需要回家照顾病重的爸爸。不多久,我自己也病倒了,而且需要接受一次大手术。康复需要一段时间,但在这期间我体验到上帝应许的真确性:“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希伯来书13:5)一位基督徒姊妹安慰我说:“弗洛伦斯,要记住你绝不是独个儿孤军作战。耶和华常常和你在一起,你是不会感到孤单的。”

亲爱的爸爸最后一次患病延续了13个星期。1946年7月26日,他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他过了很充实的一生,而且怀有属天的希望。(腓立比书3:14)我早年大部分时间都跟爸爸在一起,现今在我51岁的时候,我独自一个人留下来。不久之后,我遇到了我未来的丈夫。我们在1947年结婚,婚后一起从事先驱工作。可是这段快乐的日子并不长久。我丈夫在1953年中风而变成半身不遂。

我丈夫的说话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我几乎无法跟他交谈。这是照顾他最困难的地方。要设法明白他竭力说的话,对我的精神着实造成很大压力。虽然我们住在一个孤立地区,附近没有任何会众,在这段艰难的日子,耶和华却从没有舍弃我们。我经常阅读一切有关组织的新近资料,同时也从《守望台》和《儆醒!》杂志获得源源不绝的灵粮供应。1957年12月29日,我亲爱的丈夫去世。

在阿德莱德从事传道工作

我再次回复孤身一人。我该怎么做呢?我停止先驱工作已接近五年,我会再获接纳成为一位全时传道员吗?社方接纳了我的申请。我于是把房子卖掉,在南澳大利亚的首府阿德莱德重新开始先驱工作。当时那里很需要先驱,我奉派到普罗斯珀特会众服务。

由于我害怕在市区驾车,我把汽车卖掉,再次使用自行车,直至86岁为止。这地方的人都叫我做“骑蓝色自行车的女士”。后来我对市区的交通越来越感到害怕,自行车的前轮仿佛不断颤抖一般。我遇过不少意外。一个下午,我掉进一个树篱里。这次意外终于迫使我放弃骑自行车。我告诉自己,‘是时候了。’自此之后,我再次靠自己的两条腿走路。

几年前,我在参加一个区务大会期间发觉双脚开始软弱无力,后来髋关节动了两次手术。手术后我的情况一直不错,直至我给一头大狗撞跌,健康又再次发生问题。这次我必须接受进一步的治疗。自那时起,我需要靠助行架支撑才能走动。我的头脑仍然颇敏捷。就如一位朋友说:“你日渐衰老的身体看来跟不上你那富有朝气的头脑。”

这些年来,我眼见阿德莱德会众不断增长、扩展,然后分为许多群会众。1983年(当时我88岁)我离开阿德莱德,到维多利亚省的凯阿布勒姆和一个家庭住在一起。我在那里度过了十个快乐的年头。我仍然能够从事外勤传道工作。会众里的朋友用车子接我去探访那些经常从我手上接受杂志的人。这些人都仁慈地出来,走到车子面前,这样我就在车里跟他们说话。

回顾自己超过98年的一生,我很高兴想起许多深具信心的忠贞弟兄姊妹,他们曾和我一起赞美耶和华,特别是我那了不起的爸爸。看来,跟我一起从事先驱传道工作的友伴都已先后去世。可是想到有一天,我会和那些有分在上帝的属天王国里获得生命奖赏的忠心基督徒再次相聚,我就禁不住喜形于色了。这的确是卓越不凡的财宝!

[第28页的图片]

我在1919年4月22日受浸

[第31页的图片]

我在接近100岁的高龄仍然能够事奉耶和华,实在值得我高兴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