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95 10/1 19-24页
  • 我跟从父母的脚踪而行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我跟从父母的脚踪而行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5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爸爸热心为王国服务
  • 妈妈的忠心服务
  • 年轻日子的服务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可喜的全时服务
  • 我们的属灵遗产丰厚可观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5年
  • 我们获得一个人生目标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7年
  • 珍贵的基督徒产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3年
  • 父母教导我们爱戴上帝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9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5年
《守》95 10/1 19-24页

我跟从父母的脚踪而行

希尔黛·帕吉特自述

“我已献了身给至高的上帝为他服务,我决不能事奉两个主人,”报章报道说。1941年,英国劳工及国民服务部派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到医院服务。我坚决拒绝,以上就是我向他们提出的理由。我的话后来给报章登载了出来。在此之后不久,我被法庭判处入狱服刑三个月。

究竟什么使我系身囹圄呢?不,我并不是由于少年人的一时任性或反叛,以致受到惩罚。我受罚的原因其实可以追溯到我的孩提时代。

爸爸热心为王国服务

1914年6月5日,我在英国北部利兹附近的霍斯福斯出生。我的父母,阿特金森和帕蒂·帕吉特,是始初循道会主日学的导师。他们是教堂唱诗班的成员,爸爸在唱诗班里负责弹奏管风琴。我在孩提时代有个快乐幸福的家庭,当时只有一件事令爸爸不安,那便是世界的情况。爸爸对战争和暴力非常反感。他完全同意圣经的吩咐:“不可杀人。”——出埃及记20:13。

1915年,政府向全国的年轻男子发出呼吁,促请他们自愿从军,这样他们就不致强迫入伍了。爸爸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冒雨站了一整天,排队轮候登记入伍。可是在次日,他的一生就完全改变了!

当时爸爸正为一所大宅铺设铅管,他一面工作一面跟其他工人谈论世事。那家人的园丁给了他一份细小的单张,题目是《召集主的珍宝》。爸爸回家后把单张读完一遍又一遍。他说:“如果这里所说的是真理,那么,其他一切就是谬误的道理了。”第二天,爸爸向园丁索取更多资料。在接着的三个星期,他每晚都阅读圣经直至深夜。结果,他深知自己已找到了真理!1916年1月2日星期日,他在日记里写道:“早上上教堂;晚上参加万国圣经研究会[耶和华见证人当日在英国的称呼]的聚会——研读希伯来书6:9-20——第一次跟弟兄们见面。”

没多久,反对就接踵而至。爸爸的亲属和教友都以为他疯了。虽然这样,爸爸却下定决心,把聚会和研读视为生活上的首务。同年三月,他接受水浸礼,借此表明自己献身给耶和华。最初几个星期,妈妈不肯跟爸爸一起参加聚会,爸爸只好独个儿去。但后来妈妈却忍不住要去看看,于是把我放进婴儿车,推着我步行往利兹去。她足足走了8公里路,抵达时聚会刚刚结束。你可以想象爸爸见到我们时多么高兴。从此我们一家就团结一致地事奉耶和华。

但是不久,爸爸因为不愿违反良心而被判下狱。到1919年他才重获自由。1919年4月12日那天,妈妈收到爸爸打来的电报:“哈利路亚!即将抵家;请通知伦敦[伦敦的伯特利之家]。”经过三年的考验和分离之后,这确是个令人雀跃的时刻!爸爸最先想及的是伦敦伯特利的弟兄,他很想跟他们联络见面。在克雷文街34号(当时伯特利的地址),爸爸受到热烈的欢迎。他在伯特利先洗个澡,剃净胡须,穿上借来的西装和戴上帽子,然后才回家跟我们见面。你能够想象我们一家团聚的情景吗?当时我差不多五岁,而我已记不起爸爸是什么样子了。

妈妈的忠心服务

爸爸在监狱里服刑的那段日子,妈妈为了帮补她那少得可怜的政府津贴,就替人洗衣服去增加收入。会众的弟兄姊妹对我们关怀备至。每隔几个星期,长老就带来一个小信封,里面全是匿名的弟兄姊妹送给我们的金钱。妈妈常说,弟兄们的爱心使她能够跟耶和华保持亲密的关系,也给她力量熬过这段艰难的日子。尽管没有爸爸在旁,妈妈仍风雨不改地经常出席会众的聚会。有超过一年的时间,妈妈不知道爸爸是生是死,对她来说这是最难受的考验。1918年,我和妈妈都染上西班牙流行性感冒,这使妈妈的处境更雪上加霜。我们附近有不少人病死。有些人仗义帮助邻舍,但自己也染上恶疾死去。当时粮食十分短缺,这无疑大大削弱了一般人的抵抗力。

对我们一家来说,使徒彼得的话的确所言不虚:“你们受过短暂的苦楚之后,……上帝……要亲自完成你们所受的训练,使你们稳固,使你们坚强。”(彼得前书5:10)痛苦的经历使爸妈对耶和华养成了无可动摇的信赖;他们深信耶和华必定会照顾我们,而且没有任何事能够把我们跟上帝的爱隔绝。我得以在这样的教养下成长实在是一项难得的福分。——罗马书8:38,39;彼得前书5:7。

年轻日子的服务

爸爸获释之后,王国服务就成为我们生活的重心。就我记忆所及,除了患病之外,我们从未错过一次聚会。爸爸回家后不久就把自己的照相机和妈妈的金手镯卖掉,以求有足够的旅费参加大会。虽然我们没有钱去度假,却从未错过一个大会,即使大会在伦敦举行也不例外。

战后的头两三年实在是一段令人振奋的时期。爸妈把握每个机会跟弟兄彼此交往,增进友谊。我还记得我们探访弟兄姊妹时的情景。大人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地谈论他们新近获知的真理,我(当时还是个小女孩)则坐在一旁画图画和涂颜色。他们一起讨论,一起围着管风琴唱歌。这些快乐的交往的确令人心旷神怡。

爸妈对我的教养相当严格。在学校里,我才五岁就显得与众不同了。每次上教理问答堂,我都自行阅读“新约圣经”。后来,我因为不肯参加荣军纪念日的庆祝,被罚站在全校同学面前。a然而,我并不觉得父母的教育使我有些什么损失。事实上,这是一项极佳的保护,使我能够较容易留在‘窄路’上。无论我的父母往哪里去,参加聚会还是从事外勤服务,我都跟他们一起。——马太福音7:13,14。

有个星期日的早上教我特别难忘。这天我第一次单独传道,当时我只有12岁。记得在十余岁的时候,有一个星期日早上,我声言要留在家里。爸妈并没有责备我,也没有强迫我跟他们出去传道。我独个儿坐在花园阅读圣经,但总是觉得浑身不自在。一两个星期之后,我对爸爸说:“我今天想跟你出去传道!”从那时以来,我再也不三心二意了。

1931年确实令人难忘!我们获得一个新名字——耶和华见证人。同年,我在伦敦亚历山德拉音乐厅举行的全国大会中受了浸。这是我永志难忘的一天。受浸时我们要穿上黑色的长袍;我那件袍子刚刚有人穿过,所以还是湿淋淋的!

我自小的抱负就是做派书者(即当时的全时传道员)。随着我渐渐长大,我看出自己应该为耶和华作更大的服务。因此我在1933年3月加入了全时服务的行列,当时我18岁。

“先驱周”是令我们特别兴奋的活动。在某些大城市里,一群全时传道员(有时多至12人)会相约前往某个地区,与当地的弟兄一起工作。我们把小册子分发给宗教领袖和其他显要人士。这样做的确需要表现勇气才行。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受人藐视和嘲笑,许多传道员更被飨以闭门羹。我们倒没有为此耿耿于怀。由于热爱传道工作,我们觉得能够为基督的名受辱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马太福音5:11,12。

在利兹,我们将婴儿车、三轮车、爸爸的摩托车连侧车,后来甚至爸爸自己的轿车,加以改装以便携同播音机外出传道。两位弟兄走进一条街道,就用播音机播放音乐,吸引住户从屋里走出来,然后播出卢述福弟兄一个五分钟的演讲。播完之后他们转移到另一条街去,我们(其他传道员)就跟着与住户交谈并介绍圣经书刊。

有多年的时间,每逢星期日黄昏,弟兄在市政厅广场的“演讲者之角”播放卢述福弟兄的演讲录音。我们在星期日的聚会结束之后就到那里予以支持。我们分发单张,并且跟感兴趣的人交谈。我们渐渐为人熟知,甚至连警方也很尊重我们。一天晚上,我们照常聚集,远处传来一阵鼓声和乐队的声音。不久之后,一支约由100名法西斯分子组成的游行队伍在街头出现。他们绕到我们后面,接着停下来。他们停止奏乐,高举旗帜,顿时一片寂静。就在这一刹那,响起了卢述福弟兄洪亮的声音:“任由他们向旗帜敬礼,把世人视为救主好了。我们却惟独崇拜耶和华,把我们的上帝视为救主!”我们不禁纳罕接着会有什么事发生!结果,他们不但没有搞事,反而有机会听到一个有力的见证。警方还命令游行队伍保持肃静,好让我们听完公众演讲。

当时,社方开始使用留声机帮助我们作个广泛的见证。我们每次在别人门口播放演讲,都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望着正在转动的唱片,希望借此鼓励住户聆听整个五分钟的圣经演讲。住户许多时会邀请我们进屋内坐坐,并且欢迎我们再次回去播放其他录音演讲。

1939年,仇敌的反对和暴力行动使我们的工作变得相当困难。有一次,弟兄在大会举行之前在街上遇到颇严重的滋扰,暴民向他们大叫大嚷、肆意辱骂。有见及此,社方作出安排,特别派一队弟兄驾车前往发生骚乱的地区传道,姊妹和其余的弟兄则在较安全的地区工作。我跟一队传道员奉派到一条街上工作,我打算探访街道背后的房屋,于是独自转入小巷。我跟住户交谈的时候,听见街上有一阵喧闹的嚷叫声。于是我继续说下去,试图尽量拖延时间。后来吵闹声平静下来,我走出小巷回到街上。这时我才发觉,其他弟兄姊妹正因找不着我而大为紧张!滋事分子在当天稍后的时间更企图骚扰我们的聚会,但弟兄把他们通通遣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大战期间,由于我们保持中立,许多人都敌视我们,对我们冷嘲热讽。到1941年,我们已渐渐学会怎样应付了。诚然,拿着杂志站在街上,同时要忍受别人的讥嘲,这样做的确殊不容易。但在这段期间,我们很高兴有机会帮助地区里的难民——拉脱维亚人、波兰人、爱沙尼亚人、德国人——接触到真理。他们看见本国文字的《守望台》和《安慰》(即现今的《儆醒!》),都不禁喜形于色。看见别人赏识我们的杂志,我们自然十分开心!

可喜的全时服务

后来,一位刚从学校毕业的16岁少女跟我结伴从事先驱工作。我们迁到风光如画、位于约克谷边缘的伊尔克利镇。有整整六个月的时间,我们设法寻找一个适合聚会的地方。最后我们租了一个小车房,准备把它改建成王国聚会所。爸爸仗义相助,为我们安装电灯和暖气,并替我们布置聚会所。邻近的会众也助我们一臂之力,有几年时间他们每星期都派弟兄前来发表公众演讲。凭着耶和华的祝福,我们的小组日见兴旺、人数渐多,最后有一群会众成立起来。

1959年1月,爸爸突感身体不适,我被召返家。爸爸在同年的四月去世。随后几年,我的日子并不好过。妈妈的健康一落千丈,记忆力也大为衰退,因此照顾她是相当吃力的事。不过,耶和华的灵使我有力量坚持下去;我能够照顾妈妈,直至她在1963年去世为止。

许多年来,耶和华赐给我不少祝福,简直多得难以胜数。我目睹自己原属的会众不断扩展,曾四次一分为二。会众里有不少传道员和先驱迁到其他地区服务,有些甚至成为海外传道员,奉派到玻利维亚、老挝和乌干达服务。虽然环境不容许我谈婚论嫁,我却没有因此郁郁寡欢;由于在工作上保持忙碌,我从不感到孤单寂寞。虽然没有亲人伴随左右,我却有许多属灵的儿孙,甚至比真正的家人多百倍。——马可福音10:29,30。

我时常邀请年轻的先驱和其他青年人来我家享受基督徒的交谊。我们一起为《守望台》研究班作准备。我们也讲述经验,唱王国诗歌,正如我父母以往所做的一样。由于经常跟年轻人一起,我自己的心境也保持青春、开朗。对我来说,世上再没有任何生活方式比先驱生活更快乐。我很感激耶和华使我有特权跟从父母的脚踪而行。我期望能够继续事奉他,直至永永远远。

[脚注]

a 荣军纪念日是为了纪念大战在1918年及后来1945年结束而举行的。

[第23页的图片]

希尔黛·帕吉特与父母阿特金森和帕蒂合照

[第23页的图片]

使爸爸对真理产生兴趣的单张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了我,又为了好消息,撇下家宅、弟兄、姊妹、母亲、父亲、孩子或田地,没有不在现今这段时期得着百倍的,就是家宅、弟兄、姊妹、母亲、孩子、田地,同时要受迫害,在将来的事物制度还必定得着永远的生命。’”——马可福音10:29,30。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