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98 8/15 25-29页
  • 胡格诺派投奔自由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胡格诺派投奔自由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8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自始已受反对
  • 严厉压制
  • 毫无进展
  • 躲藏、反抗,还是逃跑?
  • 庇护所欢迎难民
  • 学得教训?
  • 法国的宗教战争
    警醒!1997年
  • 南特敕令真的能保障人的宗教自由吗?
    警醒!1998年
  • 克雷斯特塔
    警醒!2001年
  • 今日世界——宽容抑或冷漠?
    警醒!1984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8年
《守》98 8/15 25-29页

胡格诺派投奔自由

“奉国王、王后之命……特此声明,所有迁徙本国,或向本国寻求庇护的法国 基督新教徒,不但会获得王室的保护,……同时我们会以一切合理的途径和方法尽力支持、帮助他们;……务求使他们在本国的生活过得舒适、自在。”

以上是英国国王威廉和王后玛丽在1689年发表的宣言。可是,为什么法国基督新教徒,即胡格诺派信徒,要逃离法国,向外国寻求庇护?为什么今日我们会对他们在三百多年前投奔自由一事感到兴趣?

16世纪的欧洲饱受宗教战争和宗教纠纷所苦。法国天主教徒和基督新教徒之间曾爆发多场宗教战争(1562-1598年),也做成类似的动乱。可是在1598年,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签署了一份保证人民享受信仰自由的敕令,称为南特敕令。南特敕令也授予基督新教徒(胡格诺派)若干宗教自由。在欧洲,两个宗教同时获得法律认可是极不寻常的事。由于这个敕令,16世纪在法国延续了三十多年的宗教动乱得以暂告结束。

虽然南特敕令原本是“永久生效、不可撤回”的,但1685年颁布的枫丹白露敕令却撤销了南特敕令的效用。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后来把这个撤销行动描述为“法国的最大悲剧之一”。撤销南特敕令随即触发了一场大迁徙,约二十万胡格诺派信徒纷纷逃往其他国家。然而后果却非至此为止。但是,为什么要废除较早时候宽容其他宗教的敕令呢?

自始已受反对

虽然南特敕令生效了差不多九十年,一位历史家说,敕令“在1685年被废去,其实当时已名存实亡了”。事实上,敕令并没有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它从开始就助长了天主教教士与所谓“改革派”之间的“冷战”。从1598年颁布南特敕令到1630年左右,反对南特敕令的争议都环绕着基督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公开辩论,以及他们所出版的宗教著作。可是,不容异己的精神还从其他许多方面表现出来。

法国政府跟基督新教徒交战(1621-1629年)之后,设法用一连串镇压行动迫使新教徒重投天主教的怀抱。到“太阳国王”路易十四世执政时,攻击新教徒的行动更变本加厉。路易十四世实施的迫害政策导致南特敕令被废除。

严厉压制

压制行动的一部分是,把基督新教徒的民权逐渐取消。1657年到1685年间,法国政府对胡格诺派作了大约三百宗不利的裁决,这些裁决时常是由天主教教士主使的。这些不利裁决使胡格诺派信徒生活的每一方面都遭受严重影响。举个例,许多行业例如医学、法律,甚至接生,胡格诺派信徒通通无权参与。论到接生,一个历史家解释说:“试问谁敢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一个志在摧毁现存制度的异端信徒呢?”

1677年,政府进一步加强压制。如果有胡格诺派信徒被人发现游说天主教徒改信新教,就会被罚1000法镑。政府把高昂税款所得的公帑用来迫使胡格诺派归信天主教。1675年,天主教教士送了450万法镑给路易十四世,说:“现在你得贯彻始终,表现感激之心,运用自己的权力把异端彻底铲除。”仅三年内,这个“收买”信徒的策略使大约一万人归信天主教。

1663年,法律规定归信基督新教是违法的行为。此外,政府也限定胡格诺派信徒只可在什么地方居住。其中一条极端的法例是,年仅七岁的孩童也可以违背父母的意愿,成为天主教徒。基督新教徒父母必须自行缴付儿女的教育费用,孩子才能受耶稣会教士或其他天主教教师所教导。

天主教压制胡格诺派的另一项武器,是借助隐秘的圣礼公司。历史家雅尼纳·加里森说,这个天主教组织拥有“庞大的网络”,范围遍布全法国。它渗入法国社会的最高层,不独资金雄厚,情报人员也很多。加里森解释这个组织所用的多种策略:“从施加压力到蓄意阻挠,从操纵情势到公开指责,圣礼公司用尽各种方法去削弱基督新教的社区。”然而在这段迫害时期,大部分胡格诺派信徒都留在法国。历史家加里森说:“令人很难明白的是,既然天主教会的敌视逐渐加剧,何以离开法国的基督新教徒数目却没有大增。”可是,最后他们仍然不得不投奔自由。

毫无进展

奈梅亨和约(1678年)以及雷根斯堡休战协定(1684年)使路易十四世得以摆脱对外的战争。在海峡对岸的英国,一个天主教徒在1685年2月成为英国国王。路易十四世大可以利用这个新情势。几年前,法国天主教教士颁布了四项高卢教规,用以限制教宗的权力。当时教宗英诺森十一世“把法国教会视为几乎是个敌对势力”。最后路易十四世废去南特敕令,希望借此提高自己受损的声望,并跟教宗恢复正常关系。

国王对基督新教徒的政策越来越明显。温和的方法(游说和立法)显然并没有奏效,另一方面,新近设立的龙骑兵却非常成功。a因此在1685年,路易十四世签署了枫丹白露敕令,把南特敕令废去。南特敕令一废除,极度猛烈的迫害随即爆发。现在胡格诺派的境况比颁布南特敕令之前还要差。他们怎样应付这种情势呢?

躲藏、反抗,还是逃跑?

有些胡格诺派信徒决定暗中从事自己的崇拜。既然他们的公开崇拜遭受禁止,聚集的处所也被毁去,他们遂转而使用“荒漠教堂”,即地下的崇拜。虽然根据1686年7月颁布的法令,举行这类集会的人有被处死之虞,他们仍不惜冒生命危险举行聚会。有些胡格诺派信徒发誓放弃信仰,以为日后可以再次成为胡格诺派信徒。这些改变信仰的人奉行一种表面上的天主教,后来这种崇拜形式被后世所采纳。

政府设法加强改信行动。新改信天主教的新教徒要出示一张由教区教士签署的证明书,证明持证人经常上教堂做礼拜,才能找到工作。如果孩童没有受洗改信天主教,就有可能被人从父母那里带走。学校大力推行天主教教育。当局设法为“信奉那书[圣经]的人”,即基督新教徒,出版一些亲天主教的宗教读物。政府印了过百万本书籍,送到有许多归信者聚居的地方。当局的政策极端严厉,有人在垂危之际拒绝接受天主教的临终圣礼,如果后来康复,就会被判终身监禁或终身在木船上划桨。这样的人死去之后,尸首会像垃圾一样被丢弃,财物则一律充公。

有些胡格诺派信徒转而采取武装对抗。塞文山区一带的居民以宗教狂热著称。这些武装起来的胡格诺派信徒称为卡米撒派。1702年,卡米撒派揭竿而起。他们时而伏击,时而夜袭,于是政府军焚毁村庄作为报复。虽然胡格诺派的零星袭击持续了一段日子,到1710年,路易十四世的军队终于把卡米撒派的势力击溃。

胡格诺派信徒的另一种反应是逃离法国。有人把这次移居称为名副其实的大迁徙。大部分胡格诺派信徒逃离本国时都一贫如洗,因为政府把他们的财物充公,部分财富由天主教会接收。因此,要逃离法国也不是容易的事。法国政府相应采取迅速行动,一方面密切留意胡格诺派信徒离境的路线,另一方面彻底搜查船只。海盗大举洗劫离开法国的船只,只要找到逃亡的人,他们就能获得巨额奖金。被发现逃走的胡格诺派信徒都要遭受严厉的处分。使当时情况进一步恶化的是,有不少间谍在社区活动,要设法找出逃亡人士的名单和他们逃跑的路线。在那些日子,截查书信,伪造文件和种种阴谋都是司空见惯的事。

庇护所欢迎难民

胡格诺派信徒逃离法国,以及他们在东道国所受的恩待,统称为大避难。不少胡格诺派信徒逃到荷兰、瑞士、德国和英国。后来,有些更逃到斯堪的纳维亚、美国、爱尔兰、西印度群岛、南非和苏联。

有些欧洲国家立例鼓励胡格诺派信徒移民。他们用来吸引胡格诺派信徒的方法,包括免费入籍、免税、免费加入同业工会等。据历史家伊丽莎白·拉布鲁斯说,大部分胡格诺派信徒都是“年轻有为”“精力充沛、道德高尚的男子”。因此,法国在势力最强的时候,丧失了大批各行各业的技术工人。不错,大量“资产、财富和技术”都流失到国外去。这些国家收容胡格诺派信徒,也涉及宗教和政治因素。但这次大迁徙产生了什么长远后果呢?

撤销南特敕令和接踵而来的迫害在国际间引起了负面反应。奥兰治亲王威廉利用当时的反法情绪,成为荷兰的统治者。在胡格诺派官员协助下,他也取代了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成为大不列颠的国王。历史家菲利普·茹塔尔解释:“路易十四世的反基督新教政策,是导致詹姆斯二世被推翻,和成立奥格斯堡联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事件成为了欧洲历史的转捩点,带动英国取代了法国的霸主地位。”

胡格诺派对欧洲文化有颇大影响。他们利用新近获得的自由去印制书刊,奠定了启蒙运动的哲理和倡导宽容异己的主张。举个例,有个法国基督新教徒翻译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著作,鼓吹天赋人权的主张。其他基督新教作家也促请人留意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当时的主张是,人民对统治者的服从只是相对的,假如统治者不遵守他们跟人民订立的契约,人民就可以把统治者置之不理。因此,正如历史家查里德解释,撤销南特敕令是“导致法国大革命的明显因素之一”。

学得教训?

由于意识到迫害所带来的反效果和重大人才损失,路易十四世的军事参谋沃邦促请国王恢复南特敕令,说:“只有上帝才能改变人心。”既然这样,为什么法国政府没有从这件事学得教训,改变以前的决定呢?显然一个原因是,国王恐怕这样做会削弱国家的权力。再者,逢迎天主教的反改革政策和17世纪法国在宗教上不容异己的精神,对王室较为有利。

环绕撤销南特敕令的事件促使有些人问道:“社会究竟能够容纳多少不同的信仰呢?”的确,正如历史家指出,我们考虑胡格诺派的事迹时,必须同时考虑到“权力的机制和滥用这些机制所做成的后果”。今天不少社会都有多种不同的种族和宗教,细想胡格诺派投奔自由的往事可以给我们发人深省的提示,帮助我们看出,每逢教会唆使政客漠视人民的福利,就可以导致什么不良的后果。

[脚注]

a 可参看第28页附栏。

[第28页的附栏]

龙骑兵

以武力迫人归信

有些人把龙骑兵视为“出色的传教士”。可是,这些“传教士”却为胡格诺派信徒带来莫大的恐慌。在某些事例上,村民一听闻龙骑兵来到,整个村庄就立即改信天主教。但这些龙骑兵究竟是什么人呢?

龙骑兵是武装的军队,奉派住在胡格诺派信徒的房子里,用意是要恫吓住在屋里的人。执行这个任务的骑兵叫做龙骑兵。为了增加这些家庭的负担,派到每户的士兵人数可能远远超过这家人的经济所能负担的程度。当局授权给龙骑兵肆意迫害这些家庭,使他们无法安睡,还毁去他们的财物。只要户主肯发誓放弃基督新教的信仰,龙骑兵就会离去。

1681年,龙骑兵奉命在法国西部一个有许多胡格诺派居住的地方(普瓦图)迫使人归信。仅几个月之内,就有3万至3万5000人改信天主教。1685年,其他胡格诺派信徒聚居的地方也经历同样的遭遇。不出几个月,已有30万至40万人发誓放弃信仰。根据历史家让·凯纳尔说,由于龙骑兵,“在迫使胡格诺派归信方面”十分成功,“撤销[南特敕令]是必然的事,因为路易十四世已稳操胜券”。

[鸣谢]

© Cliché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Paris

[第25页的图片]

法国基督新教徒饱受宗教压迫,渴望获得舒解,这个在1689年发出的宣言向他们提供了庇护之所

[鸣谢]

By permission of The Huguenot Library, Huguenot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London

[第26页的图片]

1685年把南特敕令撤销的敕令(这是撤销令的头一页)

[鸣谢]

Documents conservés au Centre Historique des Archives nationales à Paris

[第26页的图片]

许多基督新教教堂被摧毁

[鸣谢]

© Cliché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Paris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