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传律法——何以辑录成文?
为什么公元1世纪有这么多犹太人不信耶稣是弥赛亚呢?一位目击者报道:“耶稣进了殿宇,正在教导人的时候,众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来见他,说:‘你凭什么权柄做这些事?谁给你这样的权柄呢?’”(马太福音21:23)他们认为,全能的上帝把《托拉》(律法)赐给犹太人,而根据《托拉》,有些人持有上帝授予的权柄。耶稣也拥有这样的权柄吗?
耶稣不但对《托拉》深表尊重,而且也尊重那些根据律法获授真正权柄的人。(马太福音5:17-20;路加福音5:14;17:14)然而,耶稣却时常谴责那些行事越过了上帝诫命的人。(马太福音15:3-9;23:2-28)这些人墨守传统,而这样的传统后来称为口传律法。耶稣并不承认口传律法的权威。由于这缘故,许多人拒绝承认他是弥赛亚。他们认为,人除非拥护他们当中那些操有权柄的人的传统,否则就不可能受上帝所支持。
口传律法的起源究竟是怎样的呢?为什么犹太人认为口传律法跟载于圣经里的律法具有同等的权威呢?既然这套律法原本是以口头传授的,为什么最后却辑录成文呢?
传统的起源
公元前1513年,以色列人在西奈山跟耶和华上帝缔结立约的关系。通过摩西,他们接获跟这个契约有关的法令。(出埃及记24:3)只要他们遵从这些律例,就能够“成为圣洁,因为[耶和华]是圣洁的”。(利未记11:44)律法契约规定,对耶和华所作的崇拜包括由一个指定的祭司团把牺牲献上。此外,以色列人要有一个崇拜中心。最后,耶路撒冷的圣殿成为他们的崇拜中心。——申命记12:5-7;历代志下6:4-6。
摩西律法为以色列国对耶和华所作的崇拜提供了总体的架构。然而,这套律法并没有论及崇拜方面的每个细节。例如,律法虽然禁止人在安息日工作,却没有在工作和其他活动之间划出明确的界线。——出埃及记20:10。
假如耶和华认为适当的话,他大可以为每个可以想到的问题都定下细则。然而,由于耶和华把人创造成有良心,他容许人在他的法令架构内,自行决定事奉上帝至什么程度。此外,祭司、利未人和审判官,可以根据上帝的律法审理司法案件。(申命记17:8-11)随着案件增多,若干案例得以确立起来,其中一些案例无疑会一代一代传下去。祭司在耶和华殿宇里照料各项职务的方法,也会父子相传。随着以色列国的集体经验逐渐增多,所积聚的传统也越来越多。
然而,以色列人的崇拜仍然以摩西写下的律法为重心。出埃及记24:3,4说:“摩西下山,将耶和华的命令典章都述说与百姓听。众百姓齐声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摩西将耶和华的命令都写上。”因此,上帝是按照这些写下来的诫命 跟以色列人立约的。(出埃及记34:27)事实上,圣经从没有提到有口传律法这回事。
“谁给你这样的权柄呢?”
摩西律法清楚表明,上帝把主要的宗教权柄和施行教诲的责任托付给祭司。这些人都是亚伦的后代。(利未记10:8-11;申命记24:8;历代志下26:16-20;玛拉基书2:7)可是后来有些祭司却玩忽职守、贪污腐败。(撒母耳记上2:12-17,22-29;耶利米书5:31;玛拉基书2:8,9)在希腊统治期间,许多祭司在宗教问题上愿意妥协让步。到公元前2世纪,犹太教有一个称为法利赛派的新兴教派出现。他们不信任祭司团,转而自行制定一些传统。他们认为,只要紧守这些传统,平民也可以自视跟祭司同样神圣。虽然有不少人受到这些传统所吸引,可是,律法是不容许人擅自增添这种传统的。——申命记4:2;12:32(犹太教版本见13:1)。
法利赛派成了律法的新学者,试图负起他们认为祭司忽略了的职责。由于摩西律法并没有授予他们这样的权柄,他们于是另辟蹊径,用隐晦的方式诠释经文a,或用其他似是而非的方法去支持他们的观点。既然法利赛派是这些传统的主要保管人和倡导者,他们在以色列人当中创立了一个新的权力基础。到公元1世纪,法利赛派在犹太教当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法利赛派一方面搜集现存的口头传统,另一方面自创更多的传统,并且试图使这些传统跟圣经扯上关系。后来,法利赛派意识到必须加强自己的权柄,去支持他们的活动。结果,关于这些传统的起源,法利赛派提出一种新见解。犹太拉比开始这样声称:“摩西在西奈接获《托拉》,交给约书亚,约书亚交给众长老,众长老交给众先知。先知则把《托拉》交给公议会的成员。”——《密西拿》的《先贤箴言》1:1。
至于“摩西……接获《托拉》”这句话,拉比所指的不仅是成文律法本身,还包括他们所有的口头传统在内。尽管这些传统根本是由人所制定和设立的,拉比却声称它们是上帝在西奈授予摩西的。他们认为上帝不容许人擅自填补律法的空隙,而是用口头传统去补成文律法的不足。他们声称,摩西把口头律法传给其他领袖而非传给祭司;通过这个方法,口头律法得以世世代代传流下来。法利赛派自称是这“一脉相传”的权威的自然继承人。
口传律法失传危机——新的解决方法
犹太宗教领袖并不承认耶稣持有上帝授予的权柄。耶稣曾预告圣殿会被摧毁。(马太福音23:37-24:2)公元70年,罗马人果然摧毁了圣殿。自此以后,以色列人无法再按照摩西律法的规定献上祭物,也不再能够执行祭司的职务。然而,上帝根据耶稣的赎价牺牲定立了一个新契约。(路加福音22:20)摩西律法的契约因而告终。——希伯来书8:7-13。
法利赛派不但没有从这些事件看出耶稣就是弥赛亚,反而另寻方法企图自圆其说。他们早已篡夺了祭司不少的权柄。如今圣殿既已摧毁,他们更变本加厉。设于贾内奈的拉比学院成了重组的公议会——犹太人的最高法庭。在贾内奈的约翰兰·本·撒该和迦玛列二世的领导下,犹太教得以完全重整过来。以往圣殿里由祭司主持的崇拜,如今被会堂里由拉比领导的宗教仪式所取代。祭物则被祷告——尤其是赎罪日的祷告——取而代之。法利赛派辩称,上帝在西奈授予摩西的口头律法早已预见这些发展,并且为这样的发展作了准备。
拉比学院的地位越来越高。他们的主要课程包括对口传律法作深入的讨论,并且熟记和应用这些律法。起初,口传律法是跟圣经的诠释(米德拉西)合并为一的。现在,随着传统不断增多,拉比于是把传统组织起来,成为独立的科目。他们把口传律法的每条规定简化成简短、易记的片语,还往往配上乐曲。
口传律法何以辑录成文?
拉比学院纷纷设立,拉比的规条也日渐纷繁,结果产生了新的难题。拉比学者埃丁·斯泰因萨尔茨评论说:“每个导师都有各自的教学方法,并且以独有的方式把自己的口头规条表达出来。……学生单单熟悉自己导师的教训并不足够,他还须熟悉其他学者的主张。……由于这种‘知识爆炸’,学生不得不熟记巨量的资料。”学生要紧记的资料不但无穷无尽,而且拉杂无章,令他们的记忆不胜负荷。
公元2世纪,犹太人在巴尔·科赫巴领导下,起来反抗罗马的统治,结果令拉比学者受到猛烈的迫害。曾支持科赫巴的著名拉比阿吉巴,连同许多显要的学者,都遭迫害至死。拉比担心新掀起的迫害浪潮会导致口传律法失传。他们一度认为,最好的方法是由师父以口头的方式把传统传授给门徒。可是,鉴于情势有变,他们不得不设法把口传律法重新加以整理,以求保存先哲的教训,免得被后世遗忘。
后来犹太人跟罗马的紧张关系稍为缓和下来。就在这段时期,犹大·哈-纳西(公元2世纪末至3世纪初的著名拉比)把许多学者招聚起来,以期把巨量的口头传统辑录下来。他们以有系统的方式把这些规条编成六个回目,每个回目细分成若干专论,全书共有63篇专论。这部著作后来称为《密西拿》。口传律法专家埃弗拉伊姆·乌尔巴赫说:“除了《托拉》本身以外,没有其他书在受认可的程度和权威方面及得上《密西拿》。”弥赛亚受犹太人所摈弃,圣殿已沦为废墟,口传律法却被人辑录成《密西拿》而得以保存下来。于是犹太教的一个新时代就这样开始了。
[脚注]
a 这种解经法称为米德拉西。
[第26页的图片]
为什么有这么多犹太人拒绝承认耶稣的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