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付灰心?
人可以怎样应付灰心?曾有人向几个经常探访耶和华见证人会众的周游监督提出这个问题。既然每个基督徒都有可能受这种情绪影响,他们的答案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使人灰心的成因和应付的方法。
分析之余,还得对症下药,才能克服灰心的情绪。报告显示,灰心的人可能有以下各种迹象:对祷告和个人研读提不起劲、经常错过聚会、热心消退、对基督徒同工态度冷漠。但是,最明显的是在传道工作上热心大减。让我们检讨一下灰心的各项迹象,并考虑一下应付的方法。
在传道工作上灰心气馁
耶稣基督深知他的跟从者执行使人作他门徒的使命,会有些什么困难。(马太福音28:19,20)他派遣门徒出去传道,“好像把绵羊差到狼群当中”,因为他们会因传道活动饱受迫害。(马太福音10:16-23)然而,他们没有理由因此就灰心气馁。事实上,上帝的仆人面对逼迫,凭着不断祷告仰赖耶和华,时常发觉自己竟因忍受迫害而信心大增。——使徒行传4:29-31;5:41,42。
即使基督的门徒并未受到猛烈迫害,他们也不是常常受人欢迎的。(马太福音10:11-15)同样,今日耶和华见证人从事传道工作,也并非事事顺利的。a在许多人看来,相信上帝是个人私事,他们不想谈论这个问题。其他的人则怀有偏见,不想跟某些宗教团体有任何接触。毫无疑问,别人反应冷淡,工作缺乏成果,或其他种种难题,都可以教人灰心气馁。我们可以怎样克服这些障碍呢?
获致较佳成果
我们从服事职务所得的喜乐,或多或少受工作成果所影响。既然如此,我们可以怎样在服事职务上更有成效呢?请想想,我们是“得人的渔夫”。(马可福音1:16-18)古代以色列的渔夫在晚间出海捕鱼收获最为丰富。我们同样需要分析一下我们的地区,找大部分人在家和较乐于聆听的时间出去“捕鱼”。这可能是黄昏、周末,或其他的时间。据一位周游监督报道,上述的时间特别适合探访人们需要整天工作的地区。他留意到黄昏见证往往带来优良的成果。电话见证和非正式见证使我们能够接触到更多人。
在传道工作上坚持不懈,可以产生良好结果。在东欧和若干非洲国家,宣扬王国的工作进展甚佳,导至良好的增长。类似地,在一些长久以来被视为缺乏生产力,或探访得颇频密的地区中,有多群会众纷纷建立起来。可是,如果在你的地区里并没有这样的收成,那又怎样?
保持积极态度
清楚明白耶稣为门徒所立的目标,可以帮助我们不致因地区反应冷淡而灰心。基督要门徒找出配得的人,而非施行大规模的改信。他在多个不同的场合指出,正如古代以色列人大多数拒绝聆听上帝的先知,今日大部分世人也不会接受好消息。——以西结书9:4;马太福音10:11-15;马可福音4:14-20。
那些“自觉有灵性需要的人”,才会怀着感激接受“王国的好消息”。(马太福音5:3;24:14)他们渴望以上帝所指定的方式事奉他。因此,我们活动的成果有赖于人们内心的情况,过于我们讲解信息的能力。当然,我们需要尽力而为,务求使好消息更具吸引力。然而,工作的果效乃在乎上帝,因为耶稣说:“要不是差我来的父亲吸引人,就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约翰福音6:44。
传道工作使耶和华的圣名广为人知。不论世人聆听与否,我们的传道活动都有助于使耶和华的名成圣。此外,通过传福音的工作,我们证明自己是基督的门徒,同时享有殊荣执行当今世上最重要的使命。——马太福音6:9;约翰福音15:8。
灰心与人际关系
无论在家庭还是在会众里,人与人相处,有时也会叫人感觉灰心。例如,我们可能觉得受人误解。信徒同工的不完美也可以使我们大失所望。再次,应用圣经的原则可以对我们大有帮助。
环球“整个弟兄团体”构成了一个属灵的大家庭。(彼得前书2:17)我们是这个团结家庭的一分子,可是,每当性格冲突发生时,这种归属感便可能荡然无存了。显然,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也有同样的难题,因为使徒保罗不断提醒他们要团结一致,融洽相处。例如,他劝勉两名基督徒女子——友阿蝶和循都姬——要设法解决彼此之间的不和。——哥林多前书1:10;以弗所书4:1-3;腓立比书4:2,3。
如果这正是我们的难题,我们可以怎样重燃对弟兄姊妹的挚爱呢?要提醒自己,基督为这些弟兄姊妹舍命;像我们一样,他们也对基督的赎价祭物怀具信心。我们也当紧记在心,许多弟兄甘愿效法耶稣基督的榜样,甚至不惜为我们冒生命危险。
若干年前,法国巴黎一所王国聚会所门外,发现一个放有炸弹的皮箱。一位年轻的见证人毫不犹疑地拿起皮箱,飞奔跑下数层楼梯,把皮箱抛进水池里,炸弹就随即在那里爆炸了!有人问他究竟什么推使他甘愿冒生命危险,他回答说:“我意识到所有人的性命都受到威胁。我想,牺牲自己一个人,总比所有人都丧生好。”b我们的同工乐于紧紧跟从基督的榜样,表现自我牺牲的精神,能够与这样的人为伴是多大的福分!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沉思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囚在集中营里的耶和华见证人,彼此之间所表现的合作精神。c较近期,我们在马拉维的弟兄姊妹同样忠贞地紧守真基督徒的立场。我们只要想想,自己会众的弟兄在艰难的环境下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待我们,即使彼此间的日常接触引起了一点摩擦和纠纷,我们岂不也较易于宽恕对方吗?我们只要努力培养基督的思想,跟信徒同工日常相处,就会令我们感觉舒畅而不是灰心了。
使人灰心的情绪
圣经说:“所盼望的迟延未得,令人心忧;所愿意的临到,却是生命树。”(箴言13:12)耶和华有些仆人觉得,这个事物制度的末日迟迟未到,不禁有点灰心。基督徒跟许多不信的世人一样,发觉现今这段日子的确是个“难以应付的凶险时代”。——提摩太后书3:1-5。
然而,跟不信的世人不同的是,基督徒看出这些恼人的情况其实是耶稣临在的“标征”,显示上帝的王国很快就会为这个邪恶的事物制度带来末日了;因此,他们该为此欢欣鼓舞才对。(马太福音24:3-14)即使世上的情况继续恶化——在“大患难”期间,这更是必然的事——这仍然是个喜乐的因由,因为这种情形显示,上帝的新世界已指日可待了。——马太福音24:21;彼得后书3:13。
基督徒如果把王国干预世事的日期在脑中不断推迟,就可能把越来越多时间用来追求物质资财。他若容许世俗工作或消遣娱乐占去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要适当地负起圣经托付给我们的责任就很困难了。(马太福音6:24,33,34)这样的态度很容易引发挫折感而使人灰心气馁。一位周游监督评论说:“人试图在这个事物制度里营造新世界的生活环境,根本是不切实际的。”
两服良药
辨明了难题所在之后,我们可以怎样对症下药呢?应付灰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个人研读。为什么呢?一位周游监督指出:“因为个人研读提醒我们,为什么要做我们现正做着的事。”另一位解释说:“我们传道如果只是出于责任感,过了相当时间,传道工作就会变成重担了。”但是,随着终结日益临近,良好的个人研读帮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保持清晰的观点。圣经的想法与此完全一致,再三提醒我们,人若要在执行上帝的旨意上寻得真正的喜乐,就得好好吸收属灵的滋养。——诗篇1:1-3;19:7-10;119:1,2。
长老作富于鼓励的牧养探访,可以帮助人克服灰心。作这些私人探访的时候,长老可以向灰心的人指出,人人都深受上帝所赏识,在他的子民当中占一席重要地位。(哥林多前书12:20-26)一位长老谈及他的基督徒同工说:“为了强调他们的价值,我提醒他们在以往所成就的事。我指出他们在耶和华眼中是非常宝贵的;他的儿子为他们流出了自己的宝血。当事人都很高兴听到这番话。我接着提出充分的圣经论据去支持我的话,于是灰心的人就会振作起来,为自己立下新的目标,例如家庭研读、祷告和阅读圣经等。”——希伯来书6:10。
牧养探访期间,长老需要留意避免使人觉得上帝是难以取悦的。相反,长老应该帮助灰心的同工看出,作耶稣门徒的担子是轻省的。因此,我们的基督徒服务确是喜乐的因由。——马太福音11:28-30。
战胜灰心
不论引致灰心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都要竭力跟这种负面的情绪搏斗。但不要忘记,我们并不是孤军作战。如果感觉灰心,我们可以接受基督徒同工,特别是长老的帮助。这样做有助舒缓灰心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恳求上帝帮助我们克服灰心的感觉。我们在祷告中专心仰赖耶和华,他就会帮助我们完全克服灰心的情绪。(诗篇55:22;腓立比书4:6,7)身为上帝的子民,愿我们时刻怀有诗篇执笔者的想法;他唱道:“知道向你欢呼的,那民是有福的!耶和华啊,他们在你脸上的光里行走。他们因你的名终日欢乐,因你的公义得以高举。你是他们力量的荣耀;因为你喜悦我们,我们的角必被高举。”——诗篇89:15-17。
[脚注]
a 请参阅《守望台》1981年11月15日刊“逐户传道的挑战”一文。
b 请参阅英语版《儆醒!》1985年2月22日刊,12-13页,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发行。
c 请参看《守望台》1981年2月15日刊,“我得以从‘死亡进军’生还”一文,及英语版《儆醒!》1985年6月22日刊,“在纳粹德国紧守忠诚”一文。
[第31页的图片]
仁爱的长老作牧养探访,所提出的鼓励可以帮助基督徒克服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