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一般人对有关末日的预言感到惶恐不安?
《时代》杂志宗教版作家达米安·汤普森说:“基督教原教旨主义(或称基要主义)者几十年来一直预告,[某]种遍及整个社会的崩溃行将发生。现在人们不独把这些可能发生的事看得很认真,还把消息传给别人。叫他们大感诧异的是,散布消息的人正是以往时常嘲笑他们的人。他们有的是电脑程式编制员,有的是商界领袖,有的是政治家。”他断言,公元2000年全球电脑瘫痪的忧虑,“已经把许多一向只对俗务有兴趣的人变成彻头彻尾的千禧年信徒”。他们恐怕会发生的灾祸包括“集体恐慌、政府瘫痪、粮食暴动、飞机撞向摩天大厦”等。
除了一般使人焦虑的事之外,有些所谓“末日教派”的小宗教团体的活动也令人感到不安。1999年1月,法国的《费加罗报》发表了一篇名为“耶路撒冷与末日教派的警钟”的文章;该篇报道说:“[以色列]保安队伍估计,有过百名‘千禧年信徒’集结在橄榄山及邻近地区,等候基督复临或世界末日来临。”
《1998不列颠年鉴》刊载了一份有关“末日教派”的特别报告。报告提及若干自杀教派,例如天堂之门、人民殿堂、太阳神殿,和1995年在东京地下铁路以毒气袭击乘客,导致12人死亡,数千人受伤的奥姆真理教(又称奥姆至尊真理教)。芝加哥大学宗教系教授马丁·马蒂总结这份报告说:“把月历翻到2000年是叫人鼓舞的事,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届时定会触发各种各色的预言及引起各种不同的运动。有些也许对人造成危险。我们面对这个局势,绝不可掉以轻心。”
末日恐惧的由来
启示录(又称阿波卡利普斯)是圣经最后一卷书的名字,这卷书于公元1世纪末写成。鉴于这卷书的预言性质和它所采用的高度象征性文字,一种在圣经启示录成书之前早已面世的文学著作被人称为启示文学。这些著作具有源于神话的象征性含意,来源可追溯到古代的波斯或甚至更古的年代。因此,《犹太百科全书》提及“犹太[启示]文学所蕴含的神话成分,大部分具有显著的巴比伦特色”。
犹太启示文学盛行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期间。一位圣经学者解释这类文学的产生原因,写道:“犹太人把时间分为两个时代。目前的时代 完全是坏的,……因此犹太人等待现今事物的终结来临。另一个时代是未来的时代;这个时代完全是好的,是上帝的黄金时代。届时世上会弥漫着和平、繁荣和公义。……目前的时代会怎样演变为未来的时代呢?犹太人相信人为的力量是绝对无法促成这件事的,因此他们期待上帝直接干预世事。……这个将临的上帝日子叫做主日。这是个恐怖、毁灭和审判的日子,是新时代诞生的阵痛时刻。所有启示文学都谈论这些事件。”
有理由对末日感到恐惧吗?
圣经的启示录论及“上帝全能者大日子的战争”,又称为哈米吉多顿。届时所有恶人都会遭受毁灭,接着是一段长达一千年的时期(有时叫千禧年)。在这段日子,撒但会被捆绑在无底深渊里,基督会审判人类。(启示录16:14,16;20:1-4)在中世纪,有些人误解了这些预言,因为天主教的“圣”奥古斯丁(公元354-430年)曾说,千禧年始于基督诞生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最后的审判。奥古斯丁显然没有考虑到事件发生的时间因素。随着公元1000年逐渐临近,人们变得越来越恐慌。至于中世纪一般人对末日将临的恐惧广泛到什么程度,历史家的说法不一。但无论人们感到多么恐惧,事实表明他们的恐惧是没有根据的。
类似地,今天许多宗教和世俗人士对公元2000年或2001年大感恐慌;他们害怕这年会带来可怕的世界末日。但他们的恐惧是有根据的吗?我们应对圣经启示录所载的信息感到害怕吗?还是这些信息应当使我们满怀希望呢?请读读接着的文章。
[第4页的图片]
事实证明,中世纪一般人对末日将临的恐惧是没有根据的
[鸣谢]
© Cliché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Paris
[第3页的图片鸣谢]
Maya/Sip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