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11 4/1 8-9页
  • 耶稣——他为什么牺牲生命?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耶稣——他为什么牺牲生命?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11年
  • 相似资料
  • 耶稣基督——人们的疑问与圣经的答案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12年
  • 耶稣基督是谁?
    辨明圣经的真理
  • 上帝为了拯救人类而做的事
    带来永生的知识
  • 耶稣基督是谁?
    我们能从圣经学到什么?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11年
《守》11 4/1 8-9页

耶稣——他为什么牺牲生命?

“人子来……是要……献出生命,作为许多人的赎价。”(马可福音10:45)

耶稣深知自己会有什么遭遇。他很清楚自己不会平平静静地过一生,反而只会活到三十多岁。不过,他已经准备好面对死亡。

圣经指出,耶稣的死亡意义重大。一本参考书说,《希腊语经卷》(《新约》)直接提到耶稣的死亡约有175次。耶稣究竟为什么要受苦和死去呢?问题的答案对我们很重要,因为耶稣的牺牲能够改写我们每个人的一生。

耶稣预先知道什么

耶稣在世的最后一年,曾多次告诉门徒他会受苦和死去。在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守逾越节途中,他对十二使徒说:“人子必被交给祭司长和抄经士,他们会判他死罪,把他交给外邦人处置。人要戏弄他,吐唾沫在他身上,鞭打他,杀害他”。a(马可福音10:33,34)为什么他那么肯定自己会有这些遭遇呢?

耶稣知道《希伯来语经卷》有许多预言谈到他会怎样死去,他也很熟悉这些经文。(路加福音18:31-33)以下是其中一些预言,括号中的经文显示预言怎样应验。

圣经预言弥赛亚……

  • 会被人用30块银子出卖(撒迦利亚书11:12;马太福音26:14-16)

  • 会被人打和吐唾沫在脸上(以赛亚书50:6;马太福音26:67;27:26,30)

  • 会被人钉穿手脚(诗篇22:16;马可福音15:24,25)

  • 挂在柱上时会被人辱骂(诗篇22:7,8;马太福音27:39-43)

  • 死时一根骨头也没折断(诗篇34:20;约翰福音19:33,36)

除了上述预言,耶稣还应验了许多其他预言。虽然有些预言所提到的事,是耶稣完全不能控制的,但所有预言都应验了,证明他确实是上帝派来的弥赛亚。b

为什么耶稣必须受苦和死亡呢?原因包括:

为了解决两个关系重大的争议

耶稣知道在伊甸园发生的事,引起了两个影响宇宙众生的争议。亚当和夏娃受到一个反叛的灵体影响,蓄意背叛上帝。他们不服从上帝,就等于质疑上帝的统治权或统治方式是否正当。他们犯罪也引起了另一个争议:有没有人即使遭遇考验仍会忠于上帝呢?(创世记3:1-6;约伯记2:1-5)

对于以上两个争议,耶稣作出了最圆满的回答。耶稣至死都完全服从上帝,“甚至死在苦刑柱上”,从而表明他拥护耶和华的统治权。(腓立比书2:8)他也以行动证明,完美的人是能够在最严峻的考验下完全忠于上帝的。

为了救赎人类

以赛亚先知预告弥赛亚会受苦和死亡,为人类赎罪。(以赛亚书53:5,10)耶稣很清楚这点,而他也甘愿“献出生命,作为许多人的赎价”。(马太福音20:28)他牺牲生命,让不完美的人可以跟耶和华建立亲密的关系,并摆脱罪和死亡。此外,耶稣的牺牲也让我们有希望重获亚当和夏娃失去的美好前途,就是在地上的乐园享永生。c(启示录21:3,4)

你须要怎样做

在这一系列文章,我们探讨过圣经怎么谈及耶稣,包括他从哪里来,他做过什么事,以及他为什么牺牲生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澄清对耶稣的误解,我们要是按照这些知识采取行动,今天就能过更快乐的生活,未来还能享有永远的生命。圣经指出,我们要获得这些福分,就须要做以下两件事:

  • 加深对耶稣基督的认识,了解他在耶和华的旨意中担当什么角色。(约翰福音17:3)

  • 信从耶稣,行事为人都反映出你以他为救主。(约翰福音3:36;使徒行传5:31)

通过上帝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我们可以获得永生的恩赐。(约翰福音3:16)你想进一步认识耶稣吗?耶和华见证人很乐意帮助你。

a 耶稣常常自称“人子”。(马太福音8:20)耶稣这样称呼自己,是要显示他在地上时完完全全是个人,也为了表明他是圣经所预言的“人子”。(但以理书7:13,14)

b 关于应验在耶稣身上的预言,详见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辨明圣经的真理》的附录《耶稣基督——上帝应许的弥赛亚》。

c 关于耶稣的牺牲对我们的意义,详见《辨明圣经的真理》第5章《赎价——上帝送给人类的最宝贵礼物》。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