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会承认罪过守望台1998年 | 3月1日
-
-
教会承认罪过
“教宗让教会受审。”“设立异端裁判所,支持反犹太主义——天主教会准备认罪。”a“为纳粹大屠杀作自我批判。”“循道宗信徒向美国西部的印第安人道歉。”
你读过类似的头条新闻吗?看来,现在各教会频频为本身在多个世纪以来所犯的罪行承认罪责,表示歉意。传播媒体经常报道教宗最新发表的认罪言论。
教宗请求恕罪
梵蒂冈评论员路易吉·阿卡托利在所著的《教宗请求恕罪》一书中说,从1980年到1996年之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承认教会以往的罪过,向公众请求恕罪”至少达94次之多。据阿卡托利说,“在天主教会里,教宗是惟一有权为教会认罪的人”。他的自我批判触及天主教会史上一些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例如发动十字军、参与战争、支持独裁者、教会分门结党、支持反犹太主义、设立异端裁判所、纵容黑手党、煽动种族主义等。1994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颁发一份短函(有些人把这份短函视为教宗最重要的文件)给各枢机主教,建议发起“一次全面性的千年认罪”。
已有好几位高级教士跟从教宗的榜样。1994年12月,意大利的《日报》报道:“许多美国主教纷纷在电视出现,公开请求恕罪。”他们所指的是什么罪?就是低估了恋童癖教士的危险性,以致令许多年轻人受害。1995年1月,《共和国报》报道“现代天主教史上一项史无前例之举”——追究教宗庇护十二世对纳粹大屠杀噤若寒蝉。1995年1月,同一份报章报道,德国主教团为了罗马天主教徒支持纳粹罪行的“许多罪过”请求恕罪。同样,各基督新教教派也纷纷进行自我批判。
为什么要请求恕罪?
圣经鼓励我们,犯了错就要请求宽恕。因此许多人对教会进行自我批判表示赞赏。(雅各书5:16)但各教会为什么要请求恕罪呢?我们对教会的看法,应当怎样受这件事所影响呢?
-
-
为什么他们请求恕罪?守望台1998年 | 3月1日
-
-
为什么他们请求恕罪?
认为各教会应当忏悔,多谋改革,并不是什么新事。一部宗教词典《宗教与神话》说,中世纪不少人深受早期教会的正直形象所吸引,于是有许多人大声疾呼宗教改革。
1523年,马丁路德跟罗马决裂之后,教宗阿德里安六世为了息事宁人,向纽伦堡议会发出以下信息:“我们深知,多年以来有不少可憎的事在教廷发生。……我们决心要努力革新罗马教廷,很可能这一切坏事都是源自这个地方的。”然而,教宗的这项承认并没有消解教会内部的分裂,也没有革除教廷的腐败。
较近期,有人批评各教会在纳粹大屠杀期间噤口不言;也有人指责他们没有阻止教会成员参与战争。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一个名叫普里莫·马佐拉里的教士问道:“以往和现今,梵蒂冈在处理较不具争议性的教义时反应十分强烈。可是,对于天主教教义的危机,为什么教会不作出同样强烈的反应呢?”这些较具争议性的问题是什么?这个教士所指的是,促成战争的民族主义精神;当时这种精神正把人类的文明撕裂摧毁。
事实上,直到不久之前,各教会承认罪责仍是相当罕见的事。1832年,有些人敦促天主教会“改过自新”,教宗格列高利十六世回应说:“有人认为[教会]为了安全和增长,就得‘复原和改过’。显然这样的主张不但荒谬,也十分有害。这等于说教会是有缺陷的一样。”教会怎样处理那些明显到无从否认的缺陷呢?曾有人用多种不同的策略去为这些缺陷辩解。例如,有些神学家认为,教会一方面是圣洁的,同时也是有罪的。教会本身受上帝保护,不会犯错,所以可说是圣洁无瑕;但教会的个别成员却是有罪的。因此,如果有人用教会的名义行恶,罪责就不在于教会,而是在于教会的个别成员。这个说法合理吗?罗马天主教神学家汉斯·金就认为不合理;他写道:“世上并没有一个与人类世界分离的完美教会。无罪的教会根本就不存在。”
普世教会运动与道德地位
你也许想知道,究竟什么事态发展,促使各教会现在纷纷请求恕罪呢?起初,基督新教和正教率先承认自己对“以往的分裂负有罪责,促成了许多不同的教派”。1927年,他们在瑞士洛桑举行的“信仰与秩序”基督教国联合会议中承认这件事。最后罗马天主教会也步他们的后尘。尤其是在第二次梵蒂冈会议a之后,教会的高层人员,包括教宗在内,更频常为基督教国里的分裂情况请求恕罪。这样行的目的是什么?显然,他们想基督教国团结一点。天主教历史家尼科利诺·萨拉莱说,若望保禄二世的“‘自我批判’计划是个策略,要达到的目的是普世教会联合”。
可是,教会请求恕罪并不仅为了这个理由。今天,基督教国的可耻记录已广为人知。神学家汉斯·乌尔斯·冯·巴尔塔扎说:“教宗所隶属的教会做了和获准做了不少的事,是我们今天无法认可的。”因此,教宗设立了一个委员会“去为教会历史黑暗的一面作个交代,……好向世人请求恕罪”。教会愿意自我批判的另一个理由看来是,教会想恢复受尊重的道德地位。
同样,历史家阿尔贝托·梅洛尼论及教会请求恕罪一事说:“其实,教会只是想暂时解除罪责而已。”不错,天主教会看来想设法摆脱以往罪过的重担,重新赢得大众的信任。老实说,教会渴望跟世界和好,过于想跟上帝和好。
这种心态使我们想起以色列国的第一位君王扫罗。(撒母耳记上15:1-12)有一次他犯了大罪,后来罪行被揭发出来,他首先在上帝的忠心预言者撒母耳面前试图为自己辩护。(撒母耳记上15:13-21)最后,国王不得不向撒母耳承认说:“我犯了罪了,我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话。”(撒母耳记上15:24,25,《新译》)不错,他承认自己犯了罪,但他接着所说的话却显示,他最关心的事其实是什么:“求你在我人民的长老面前和以色列人面前给我面子。”(撒母耳记上15:30,《新译》)显然,扫罗关心自己在以色列国内的地位过于跟上帝和好。这种态度并没有使扫罗获得上帝的宽恕。你认为同样的态度会使各教会获得上帝的宽恕吗?
不是人人都同意
并非人人都认为教会应当公开请求恕罪。例如,教宗为贩卖奴隶一事请求恕罪,同时恢复了像胡斯和加尔文等异见分子的地位,一群罗马天主教徒就为此感到不安。据梵蒂冈消息透露,教宗在发给枢机主教的文件中建议,教会对过去1000年来的天主教历史作一番“良心上的检讨”。这份文件被出席1994年6月举行的教会议会的枢机主教大事批评。可是,教宗坚持要把这个建议的内容加入一份通谕里,但意大利枢机主教贾科莫·比菲却在他所发出的牧函中坚称:“教会无罪。”然而他承认:“为过去多个世纪神职人员的过犯请求恕罪,……可以使天主教会在一般人眼中有个较好的形象。”
梵蒂冈评论员路易吉·阿卡托利说:“悔罪是天主教会内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之一。如果教宗承认传教士的罪行,有些循规蹈矩的传教士自然会感到不悦。”此外,一位罗马天主教作家写道:“如果教宗真的认为教会历史这样可怕,我们实在很难理解,他又怎么把同一个教会誉为‘人权’的杰出倡导者和我们的‘母亲兼导师’,带领人类走向真正光明的第三个一千年。”
圣经提醒我们,要慎防仅因为恶行被揭发,感到尴尬而装出表面的悔意。这种悔改很少能够促使悔改者作出长期的改变。(可参看哥林多后书7:8-11。)上帝所珍视的悔改必须辅以“同悔改相称的果实”,即提出衷诚悔改的证据。——路加福音3:8。
圣经说悔改认罪的人必须离开恶行,不再做坏事。(箴言28:13)天主教会有这样做吗?天主教会和其他教会为自己的过犯公开认罪之后,最近在中非洲和东欧爆发的内战中,为什么有这么多“基督徒”涉及这些暴行呢?教会是促进和平的力量吗?教会领袖有一致谴责教会成员所犯的暴行吗?没有。有些神职人员甚至参与这些屠杀!
上帝的判决
关于教宗屡次发表的自我批判,枢机主教比菲语带讽刺地问道:“对于以往所犯的罪行,我们等候世界大审判来临不是好得多吗?”审判全人类的日子即将来临了。耶和华上帝清楚知道宗教的黑暗历史。他很快就要跟一切作恶的人算账。(启示录18:4-8)在目前这个时候,我们能够找着一种清白无瑕的宗教吗?这种宗教既不受流血罪和不容异己的精神所玷污,也没有犯过基督教国为之请求宽恕的其他罪行。这样的宗教是有的。
我们怎样才能找到这样的宗教呢?凭着应用耶稣所定的一条律则:“凭着他们的果实,你们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历史的记录——有些宗教但愿能够把这些记录抹去——不但帮助我们认出耶稣所说的“假预言者”,也帮助我们认出那些结出了“优良的果实”的人。(马太福音7:15-20)他们是什么人呢?我们请你跟耶和华见证人一起考查圣经,亲自找出问题的答案。你会看出今天世上哪一个宗教真正听从上帝的话语,而不是只关心在世上保持自己的势力。——使徒行传17:11。
[脚注]
a 第21届普世教会运动会议分为四次,于1962-1965年间在罗马举行。
[第5页的图片]
教会为这类暴行忏悔
[鸣谢]
The Complete Encyclopedia of Illustration/J. G. Heck
-
-
为什么他们这样做?守望台1998年 | 3月1日
-
-
为什么他们这样做?
在世界各地,每年有盈千累万的耶和华见证人聚集起来参加大会。在大会里,他们与基督徒同工享有亲切的交谊,也有机会听到优良的圣经演讲。他们当中有些人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参加这些集会。例如去年,马拉维一对六十余岁的夫妇,连同他们的儿子、媳妇和刚刚出生的婴孩,一起乘自行车走了80公里的路去参加大会。他们清晨6时从村庄出发,15小时之后终于到达会场。
在莫桑比克,一班见证人花了三天的时间乘自行车去参加大会。一天晚上,他们在野外露宿时听见有狮子在附近吼叫。虽然他们向狮子所在的方向投掷火把,狮子却仍留在那里,直到破晓。另一个见证人在前往同一个大会途中遇见一只狮子,向着他迎面走来。他保持冷静,站着不动,直到狮子离去为止。在大会里,这些见证人兴高采烈地谈及他们怎样“获救脱离了狮子的口”。——提摩太后书4:17。
有许多耶和华见证人参加大会,或甚至只是参加每周举行的聚会,都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行。为什么他们甘愿付出这样的努力呢?下一篇文章会帮助你明白为何参加聚会是这么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