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告主的复临(1870-1914)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
教育措施。事实上,这项措施在世界各地接触到千百万人。这便是《创世影剧》——将电影与幻灯片混合放映,同时配以音乐及演讲唱片。这部影片长约八小时,分为四部分放映。除了普通版本的《创世影剧》之外,还有称为《尤里卡影剧》的版本,包括录音演讲和音乐唱片,或录音兼幻灯片。虽然后者不包括电影部分,在人口较少的地区,演出却颇为成功。
请想想以下历史性的场合:1914年1月,当时仍然是默片时代,g有5000名观众齐集在纽约市西第63街的殿堂戏院。有许多人不得其门而入。场合是什么?原来是《创世影剧》在纽约首映!观众面前竖着一个巨大的电影银幕。在他们注视——和聆听——之下,一件令他们大感惊讶的事发生了。当时60余岁的C.T.罗素在银幕上出现。他的嘴唇开始嚅动,他们竟能够听见他说话!影片继续放映,他——借着话语、彩色图片和音乐——把在座的人从地球的受造带到基督的千年统治的末了。在影剧放映期间,他们也看见(借着低速摄影技巧)其他令他们大感惊奇的事——一朵花绽放和一只小鸡孵出。他们的确获得很深印象!
到1914年年尾,《创世影剧》已在北美洲、欧洲、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向千百万人放映。事实证明《创世影剧》是一项有力的工具,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接触到巨量民众。
与此同时,1914年10月又如何?有数十年的时间,罗素和他的同工一直向人宣布,外邦人的日期会在1914年结束。许多人都热切期待这个日子来临。曾有些人,例如威廉·米勒和若干基督复临派的团体,为主的复临定下好几个不同的日期,C.T.罗素对此表示不赞成。可是,从他最初与纳尔逊·巴伯共事的日子开始,他便深信会有一项准确的年代计算,而这项计算表明1914年乃是外邦人的日期结束之时。
当这个意义重大的年份逐渐临近之际,圣经研究者对事情怀有很大的期待,但他们所期待的事情并非全部均在圣经里有直接提及。届时会有什么事发生呢?
-
-
考验的时期(1914-1918)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
第6章
考验的时期(1914-1918)
“要记住,我们正处于考验的时期。……人若容许任何理由使他离开主和主的真理,不再为主作出牺牲,这人对主的兴趣就不是纯粹受到内心对上帝的爱所推动,而是别有用心;很可能他希望剩下的时间不多,奉献只延续一段时期便够了。情形若是这样,现今便是他离开的大好时机了。”
这段话刊登于1914年11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杂志里,对当时来说的确十分适当。对圣经研究者来说,从1914年至1918年这段时间无疑是个“考验的时期”。有些考验来自内部;其他的则来自外界。可是,这一切考验却足以显明,圣经研究者是否真的‘有上帝的爱在他们心里’。他们会紧紧依附“主和主的真理”,抑或会半途而废?
热切的期待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弗兰茨·斐迪南大公爵被刺客枪杀。这宗行刺促成了“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原本的名称——的爆发。战事在1914年8月展开,当时德国大举进侵比利时和法国。到该年秋季,血腥的大战已在各地激烈进行了。
“外邦人的日期已经结束;外邦列王的日子已经满了”!1914年10月2日星期五早上,罗素弟兄进入守望台社布洛克林总部的食堂时作出这项宣布。在场的人都十分兴奋。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在多年来一直热切期待1914年来临。但是外邦人日期的结束会带来什么呢?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许多人都相信这场大战会在全球导致一段无政府时期,最后更为现存的事物制度带来末日。人们对1914年还怀有其他期望。在1900年9月受浸的亚历山大·H·麦克米伦后来回忆说:“我们当中有些人真的以为我们会在那个十月的第一周便升到天上去。”a事实上,麦克米伦回顾罗素宣布外邦人日期已终止的那个早上,他承认说:“我们十分兴奋。如果当时我们开始上升,而罗素弟兄的宣布成了我们升天的记号,我并不会感到意外——但是,实际的情形当然并非如此。”
在19世纪,许多人对主耶稣基督复临一事所怀的期望都未能实现,结果威廉·米勒的许多跟从者以及多个基督复临派的团体都失掉了信心。与罗素共事的圣经研究者又如何?有些人其实受早日得救的念头所吸引,而非因为他们真正爱上帝及渴望遵行他的旨意吗?
‘罗素弟兄,你不感到失望吗?’
罗素弟兄一直鼓励圣经研究者,即使事情没有像他们所期望一样迅速达到高潮,他们仍然要保持警醒,决心继续执行主耶和华的工作。
1914年的10月过去了,C.T.罗素和他的同工仍然在地上。然后1915年的10月也过去了,罗素感到失望吗?他在1916年2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写道:“你们会问道,‘罗素弟兄,关于我们会在什么时候才经历改变,你的想法如何?这件事没有在我们所期望的时候发生,你不感到失望吗?’我们的回答是,不然,我们并没有失望。……各位弟兄,我们当中凡是对上帝怀有正确态度的人,对他的任何安排均不会感到失望。我们并不是要自己的意愿实现;因此,当我们发觉自己对1914年10月所怀的期望错了时,我们很高兴主并没有改变他的计划去适合我们。我们绝不想他这样行。我们只是渴望明白他的计划和旨意而已。”
诚然,圣经研究者没有在1914年10月‘被带到天上的家去’。可是,外邦人的日期的确在那年终止。显然,对于1914年的意义,圣经研究者还需有更清楚的认识。与此同时,他们应当怎样行呢?要努力工作!正如1916年9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指出:“我们本来以为,召集[受膏者]教会的收割工作在外邦人日期结束之前便会大功告成了;但圣经本身并没有这样说。……收割工作仍然继续下去,我们是否引以为憾呢?绝不然。……亲爱的弟兄们,我们目前的态度应当是对上帝深怀感激,对美好的真理体会更深;他让我们有特权明白和维护这些真理,因此我们要更热心帮助别人认识真理。”
但在收割工作上,还有许多事要做吗?罗素弟兄显然这样想。他在1916年秋天与麦克米伦弟兄所作的一段谈话足以表明这点。罗素把麦克米伦召到他在布洛克林伯特利的书房里,告诉他说:“工作正迅速扩展,而且会继续扩展,因为我们有一件普世的工作必须完成,要将‘王国的福音’传遍天下。”罗素花了三个半小时向麦克米伦说明他从圣经看出必须在未来执行的伟大工作。
圣经研究者通过了一项艰难的考验。凭着《守望台》的帮助,他们受到强化而得以克服失望之感。可是,考验的时期尚未结束。
“现在会有什么事发生呢?”
1916年10月16日,罗素弟兄和他的秘书门塔·斯特金启程前往美国西部及西南部作一项预先安排好的演讲旅行。可是,当时罗素已身患重疾。他们首先绕道加拿大前往密歇根州的底特律,然后在伊利诺伊州、堪萨斯州及得克萨斯州稍作逗留,最后抵达加利福尼亚州。10月29日星期日,罗素弟兄在洛杉矶发表了他的最后一个演讲。两日后,在10月31日星期二午后不久,查尔斯·泰兹·罗素在前往得克萨斯州潘帕的火车上逝世,享年64岁。他的讣闻在1916年11月15日的《守望台》(英文)中登出。
罗素弟兄逝世的消息在总部宣布时,这对伯特利家庭有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