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8 4/8 3-5页
  • 你喜欢活多久?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你喜欢活多久?
  • 警醒!1978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可能活多久?
  • 科学界提供什么希望?
  • 没有理由放弃
  • 关于人的寿命我们知道些什么?
    警醒!1971
  • 设计成永远长存
    警醒!1971
  • 人有希望延长寿命吗?
    警醒!1995年
  • 你能够活多久?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3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8
《警》78 4/8 3-5页

你喜欢活多久?

当一切事情进行顺利时,生活是可喜的。你的求生之念日益加强,甚至希望永远活下去。但后来艰辛或巨大的障碍和祸事可能进入你的生活。可是,即使如此,你也不愿死去。

事实上一般人均有求生之念,不论他们需要付出什么代价。1974年仅在美国一地的癌症患者便付出七十亿美元以期制止这个凶手而继续活下去。

1974年七月廿二日的《纽约时报》报导一位身为医生的癌症病者曾使用过每种想象得出的方法去与疾病作战,但仍然仅享年三十九岁便死去,报导如下:

“有其他许多垂死的病人,像连伯治医生一样,与疾病作战至最后一分钟。……他们的求生意志是人类的基本本能。……他的遗孀坚称他将有生的每一天都看作对他具有极大价值。她说,‘加利所最渴望的东西便是活下去’。在他弥留之际,她问他设尽一切方法以求活下去是否值得。她说他清楚地答道:‘值得’”。

我们拥有健康时往往有将生命看作理所当然的倾向。一位杂志作家在经过大病将死之后写过:“我不知道以前所享受的简单事物竟是这么幸福的,我以前将它们看作纯粹是理所当然的事。我有时不禁自笑。我好像正在度过第二次童年一般。我以喝一杯水为乐事。我以吃一片鲜果为乐事。我享受阳光。我步入园中欣赏树木。我发现在我拥有良好健康的多年间,我从未真正观察过一棵树的近貌。我欣赏鸟鸣和每一样事物!”

一位哲学教师表达出其他许多人的感想说:“这样美好的现象如智力、有知觉的生命等竟裹在一个如此短暂、脆弱的身体里是多么令人愤慨的事。”

可能活多久?

你可能承认人按理说来应该活得较久,或甚至永远活下去,但这件事在科学上有可能吗?《大英百科全书》(1959年版,卷7,112页A)在“潜在的不死性”次标题之下论及“死亡”说:

“老实说,人体基本细胞元素所含有的潜在不死性若非已充分表明便是已显示具有极大的可能性;适当的实验表明这些细胞在培养基中的生命可以延长到无限时期。”

当然,这只是在实验室里以细胞作实验的结果。但《百科全书》继续声称,至今人对死亡的原因(意指由衰老致死而言)还未确知。它可能是由于体内细胞的老化。这或是由于细胞组织机能逐渐衰败,以致在全部器官之内彼此不能“合作”而非由于个别的细胞死亡所致,因为在天然过程中,细胞的毁坏是会有新细胞补充的。其中只有脑细胞的恢复能力是例外,因为脑细胞毁坏之后即无法补充。可是,受损的神经细胞却有自疗能力。甚至切断了的神经若缝合得当也能自疗;虽然治疗神经是一项颇为缓慢的过程。

美国加州劳玛·连达医学院每月均施行接驳仅余一、两处连贯的断指的手术,该医学院的助理教授斐力文说:“倘若病人失去一指以上,或一只拇指,便会感到必须接驳以期继续工作,或甚至仅为了仪容的缘故。”

斐力文继续说:“在这些环境之下,我们告诉病人,成功接驳手指或拇指的机会参半,但我们警告他们说需要多月时间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神经的确具有再生或自疗的能力。

科学界提供什么希望?

医学研究家曾以长时期致力研究各种方法去延迟衰老的来临和延长寿命。我们能对他们寄予希望吗?他们能够稍有帮助,但却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表明他们作了任何进步使人寿有戏剧性的增加。平均寿命增加的期望仅是由于五十年来婴孩或儿童夭折的减少所促成。药物学家史丹堡斯基提出一项事实,即人类要到二十一岁才成熟,而成熟之后仅有四十或五十年的寿命。他促请人注意这件有趣的事实:

“看来每种哺乳动物按照所属种类的正常生活,寿命可达成熟年龄的六倍。马在三岁左右成熟,18至21岁死亡。狗完全成长时大约是三岁,寿命与马相等。这项方程式也可应用在猴子、猫、熊等身上。人的成熟年龄是21岁。由此类推,人应该活到120至140岁。”

那末,科学和医学提出什么希望呢?《美国科学》杂志总括这件事说:

“即使在老年时候除去一些主要死因,如心脏病、中风和癌症等,平均寿命也只能期望增加不过十年。意即人可以期望活到八十岁而非现时先进国家所达到的70岁。”

这些言论与圣经执笔者摩西所写的正好一致,摩西描述大多数老人的经历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篇90:10。

没有理由放弃

这些冷酷的事实是否意味到青年人应该不作任何努力使生命尽量延长,或老年人应该放弃从事任何有价值的工作或对同胞的福利有任何贡献呢?绝不然。我们可以从药物学家史丹堡斯基的话获得鼓励:

“高龄……可以成为社会、国家和世界的无价之宝。高龄人士富于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多年的尝试与错误,成功与失败所获致的。爱迪生的头脑在80岁还十分灵活;格莱斯顿在60岁当选为英国首相,虽然当时一般人认为六十岁已算是真正衰老,他竟担任首相之职至82岁的高龄。但鲁殊在78岁时才开始钢琴演奏家的生涯。”

因此,我们有很多理由可以尽量利用今生。怎样才能使生活增添乐趣和裨益呢?此外,人还有更好的希望,永生的希望吗?让我们进一步查考这件事。

[第4页的图片]

马在三岁成熟,寿命为成熟时间的6倍

狗在三岁成熟,寿命为成熟时间的6倍

人在21岁成熟,但寿命只有成熟时间的31/2倍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