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80 6/8 7-11页
  • 你对老人有什么看法?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你对老人有什么看法?
  • 警醒!1980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上帝对老人的看法
  • 其他文化的礼教
  • 隐藏的珍宝
  • 你能怎样帮助老人
  • 机巧地助人
  • 探访的价值
  • 经济上的帮助
  • 基督徒家庭帮助年老的人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3年
  • 照料老人——日益严重的难题
    警醒!1991年
  • 为什么要关心老年人?
    警醒!1976
  • 照顾长者是基督徒的责任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0年
《警》80 6/8 7-11页

你对老人有什么看法?

我们的‘摩登时代’有许多事情已改变得很快。对老人的看法便是其中之一。有一个时期,敬老是十分普遍的。但情况已今非昔比。在不少地方正发展着相反的态度。对于这点,一位年长的大学教授评论:

“在美国,老年是一种灾祸。老人等于麻风病者,要放逐在病院里,若是幸运和富裕的,就可置身在豪华的‘殖民地’,与其余的人类隔绝。”

美国马利兰大学衰老研究中心以学童为对象所作的一项调查发现,年轻人通常把老人看作是“多病、愁苦、疲倦、污秽和丑恶的。”这个时代的老人愈来愈不受青年人尊敬乃是一宗悲剧。更可悲的是事实上有更多儿女认为自己没有义务去照顾老年父母。

可是,这种态度并不稀罕,至少那些熟悉圣经预言到我们今日世事的人并不感到奇怪。圣经预告我们现今这个邪恶事物的“末期”,有许多人“专顾自己,……违背父母、忘恩、负义、无亲情。”——提摩太后书3:2-5。

上帝对老人的看法

查考一下上帝对老人的看法是令人深感兴趣和重要的。

当古代以色列人与上帝开始立约关系时,他们受命:“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上帝。”(利未记19:32)因此,敬老是神圣的责任,与顺服上帝有关。同样,使徒保罗说:“不可严责老年人[即使是他们犯了错]。只要劝他如同父亲,……劝老年妇女如同母亲。”——提摩太前书5:1,2。

给父母以适当的尊重也包括在十诫之内,在第五诫记载说:“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埃及记20:12)请留意以下经文也反映上帝对儿女、父母之间的关系提出什么意见:

“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你母亲老了,也不可藐视她。”——箴言23:22。

(也可参看箴言19:26)

“戏笑父亲,藐视而不听从母亲的,他的眼睛必为谷中的乌鸦啄出来,为鹰雏所吃。”——箴言30:17。

“打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咒骂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出埃及记21:15,17。

今日我们并不在摩西律法及其制裁之下。(罗马书6:14;歌罗西书2:13,14)可是,这些律法却使我们知道上帝对这件事的重视。

其他文化的礼教

甚至在许多不受上帝支配的古代国家中,老人也受到适当尊重。古埃及的青年受教在长辈跟前侍立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和礼让。古希腊青年受教在长辈跟前要恭谨静默。

今日在世上若干地方,年长的人仍然受到敬重。苏联有一处地方的居民许多已逾百岁,据说他们的长寿因素之一是备受尊重。他们感到自己有用和有人要,在社会上持有尊严地位。

在美国早期历史上,长辈通常是受人尊敬和服从的。父母养育儿女,当儿女长成时,照顾父母乃是顺理成章的事。

纽约的《每日新闻》论及市民今日对长辈的态度说:

“很奇怪地,在纽约,达到人生的这个阶段(上了年纪)时,作为黑人或西班牙人反而有利。因为黑人和西班牙人照顾老人。

“白人通常不照顾老人,据估计有300,000之多的65岁以上的老人独居在租务管制的大厦、简陋旅舍或公寓中。”

老人自然需要感到自己有人要、有人爱。不然就会失去生存意志。美国家庭医师学会的约翰逊博士说:

“我曾见过有些老人本来健康颇佳,但被送往护理机构孤立起来之后就完全失去生趣。

“他们拒绝与人沟通意见、拒绝进食、缠绵病榻、衰弱而死。这是一种称为‘孤立’的极坏处理方法,应该在死亡证上标明出来。”

隐藏的珍宝

青年人若关怀年长的人,许多时会发觉这种经验是报酬丰富的。一位中年男子声称他一生中最感兴趣、最有利的“黄金”时刻便是与较年长的人聚首的时刻。

何以会如此呢?因为较年长的人通常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的见解和累积的记忆可能是十分宝贵的。尤以在生活上素来与上帝的律法和原则一致的老人为然。关于这些人,圣经说:“白发是荣耀的冠冕,在公义的道路上必能得着。”——箴言16:31。

老人可能像隐藏的珍宝。珍宝若要用得着,就必须加以发现和使用。老人的知识、智慧和见解的丰富矿藏要汲取出来才行。因此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中年人最好能与长辈交换意见。倘若长辈不愿发表评论,可用机巧方法征询他们意见,你也许惊异于这样行有多大收获。反过来,这也会使他们获得鼓励和兴奋。

老人不但能给人以优良教训和知识;许多心烦意乱的青年已发现和老人作伴可使人心平气和,因为他们具有别人所需的恳挚、同情和了解。来自这样的人的善言有助于减轻当时的难题,难怪祖父母往往是最佳的婴儿看护者。

这并不是说每个上了年纪的人所说的话全是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传道书4:13)没有人可以如此,他们也许时常具有错误的看法;但其他的人亦然。可是,尽管他们并不完美,有些甚至恃老卖老,但在上帝看来,他们值得我们体贴和尊重。

你能怎样帮助老人

两位彼此是朋友的年长妇人住在同一城镇相隔不远之处。有一天下了大雪。其中一位老妇在翌晨望出窗外,她很惊异地发现屋外行人路的雪已铲得干净。

她纳罕究竟谁会做出这种仁慈举动,既不让他知道,也不收取费用。她致电给朋友讲述一切。但她的朋友同样惊异地发现自己的行人路的雪也铲得干净。

几星期之后又下了另一场大雪。翌晨她们二人又发现行人路再次有人已把雪铲去。后来,预告有一场大雪降下,雪果然下了。其中一位老妇在当晚提早就寝,翌晨6时起来。她望向窗外时,看见一位12岁的男孩正在铲雪。

这使她和女友大感快乐,因为她们认为有人关心,并且为她们辛苦服务。为什么要在早晨去做呢?原来他不让那两位老妇看到而感觉有义务要给他酬劳!这个男孩的服务对她们有很大帮助。它乃是别人可做的许多事情之一,这些服务可以减却年长的人的负担。

机巧地助人

但在同时,平衡与机巧是必需的。提供帮助时切勿变成强制,专权或暴躁。尽量让年长的人仍然感到可以支配自己的生活是重要的。

例如,有一天一位男子看见一位老妇携带沉重的包裹。他上前谦恭地问:“太太,我能帮你拿包裹吗?”她微笑一下,对提议表示感谢,但婉拒说:“不必了,我自己还拿得起。”

另一方面,一位男子正想横过市上一条繁忙的道路,这时正是仲冬,他看见一位老妇站在路栏边,面现惊惶之色。他留意到她要踏雪才能过路。他上前问道:“我能帮你吗?”她立刻回答:“啊,好,可否请你帮忙?”

探访的价值

探访年长的人对他们说来是一件极有价值的事。正如一位老人对访客说:“他们不知道此举会为那些儿孙远离的人带来多大喜乐。”你也许有令人感兴趣的经验或为老人所重视的新闻告诉他们。可是,许多时你作个良好的听者便是最重要的服务。

另一件会使老人感激的事便是,为视力不良的老人朗诵书报。你也许从你所收到的信中读到一些富于造就性的资料。或者他们想你读出某些资料。你可以朗诵一部分圣经和互相讨论。不少人发现《儆醒!》杂志多姿多采的文章和圣经杂志《守望台》的资料朗诵起来颇有趣味和富于教育性。

许多时,小小礼物也可以表示关怀。例如食物、植物或是你手所制的物品等。不错,你若看出对方有需要时也可赠予金钱。同时,你可以自动去为他们弄膳,他们若能走路,可以请他们到外边吃一餐。或者他们喜欢探访别人家庭或集会。你可以提议偕行。到了集会地点时,要留意他们是否受到照顾。

有时衰老过程会导致生病或孱弱,使人无法出外去办必需的事情,例如购物等。自告奋勇为老人做这些事或留意这些事是否办妥乃是真正的仁慈。

不错,有许多方法可行,以帮助老人生活得更加愉快。这样行乃是表现施与的敬虔精神。此举同时帮助施与者在生活上获得更大满足,因为施与者深知自己所为是对的。他们通常可获得接受者所表示的更大爱心。耶稣说:“施比受更为有福。”——使徒行传20:35。

这种精神便是策动那位12岁男孩为两位老妇的行人路作铲雪善举的精神。他是一位耶和华见证人的儿子,自幼已受圣经原则训练出敬虔的态度。他的父亲教导他成为上帝的仆人,包括对上帝的信仰兼作种种善工。——雅各书2:26。

经济上的帮助

若干地方的政府机构对老人提供经济上的协助,利用这些协助是好的。

有时外界的协助是不足或不存在的。那末,长成的儿女对自己衰老的父母甚至祖父母特别负有什么经济上的义务呢?在这件重要的事上,上帝的道说:

“若寡妇有儿女,或有孙儿孙女,便叫他们先在自己家中学着行孝,报答亲恩,因为这在上帝面前是可悦纳的。

“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例如年老的父母或祖父母],更是如此。”——提摩太前书5:4,8。

若说人不应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是绝不合理的。儿女在许多方面要受父母照顾。他们有18至20年或更多的时间要依靠父母供应衣、食、住、教育和金钱。包括在幼弱的婴孩时期和有病时的照顾。那末,儿女在长成时负起照顾老年父母的责任会是不对的吗?

当然,有时老人若病不能兴,就无法予以所需的协助。这样就让他们入住特别照顾老人的疗养院为佳。此举若是必需,儿女就应该勤于探望,在疗养院里终其余生并不是愉快的事。

人类的命运是否仅包括逐渐衰老,缠绵病榻,无法从事以往所喜欢的活动而最后以死亡为结束呢?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