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69 2/15 108-114页
  • 含有真确的历史年代的书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含有真确的历史年代的书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9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历法的变更
  • 绝对日期——公元前539年
  • 耶路撒冷在公元前607年被毁灭
  • 拿布尼德斯编年史所作的见证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1年
  • 巴比伦的倾倒转变了历史的潮流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5年
  • 居鲁士
    洞悉圣经(上册)
  • 在历史上一个关键日期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6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9年
《守》69 2/15 108-114页

含有真确的历史年代的书

1.我们每个人都熟悉什么历史事件?

对于我们现今在什么地方,我们的脑中绝没有什么疑问,同时我们自然也知道我们是怎样来到这里的。我们对于自己所经历的事件的发生时间也知道得很清楚。例如我们知道一小时、一日和一周之前,我们在什么地方和做了些什么事,我们也能够颇准确地叙述在我们一生中所发生的一些大事。

2,3.关于以往的历史事件,我们提出一些什么重要的问题?

2 但在我们出生之前很久发生的事又如何呢?我们对于在我们的个人经历之外的年代和事件知道多少呢?例如我们知道耶稣在那一年出生,或更重要地,他去世的日期吗?他毕竟是地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岂不是吗?我们知道耶路撒冷在那一年被巴比伦人所毁灭吗?我们若想了解为什么某些事件在我们的日子发生,这个年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今日究竟处于什么时代呢?我们知道七年之后亚当被造的6,000年便满了吗?我们若活到1975年,我们可以期望有什么事发生呢?

3 这些无疑都是有趣和重要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从哪里获得真确的答案呢?既然在我们出生之前很久所发生的事件与这些事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怎样能够获得真确的事实呢?以往有什么记录是完全真实可靠而值得我们信赖的呢?

4.有什么鼓励可以帮助我们寻得问题的答案?

4 忠实地寻求真理的人不应该在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方面束手无策,以致认为这是一件没有成功希望的工作。其实他手上有一本最古老的历史书,而更重要的是,这乃是他可以信赖的最高权威;凭着这本书他可衡量和评判其他所有证据的价值。可庆幸地,这本历史记录现在已被译成探讨者能够阅读的文字。这本书便是圣经,耶和华上帝感示人写成的圣经。唯有耶和华才知道一切事情的始末。——以赛亚书46:10。

5.作为一本历史书,圣经有什么价值?

5 有些世俗的历史家企图告诉我们远古的事迹,但却轻蔑地将圣经的记录视若无睹;他们不得不用毫不可靠的传统、没有根据的计算和明目张胆的猜测去补充他们那残缺贫弱的考古学发现。在另一方面,忠实的调查者(这样的人有很多)却承认圣经具有真正的价值,从地下掘出的一切发现均证实了它那无瑕可击的记录。在考验之下,圣经的确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它乃是古事最完整和最准确的一项记录。既然有这本含有真确的历史年代的书在手里,我们遂可以毫无困难地将时间推算到亚当被造的时候,并用可靠的资料将世俗的历史空缺填补起来了。不但如此,我们并且可以颇迅速而不费力地如此行。

历法的变更

6.我们现在所用的历法是在什么时候被采纳的?它准确到什么程度?

6 今日我们用格里高里历量度时间,但这个量度标准的历史尚不及四百年。在1582年,教皇格里高里十三世将该撒历废除,而当时该撒历与太阳已脱节了达十日之多。为了纠正这项差别,教皇下令将十月删去十日。因此1582年的十月五日遂成为十月十五日。目前的历法是如此准确以致它和真正的太阳年之间只有大约26.3秒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每一个世纪只增加0.53秒而已。这意味到每十万年只有不及九分钟的差别,每一千六百万年则有不及一日的差别。

7.该撒历在什么时候被采用?它纠正了什么偏差?

7 被格里高里历取而代之的该撒历是朱利阿斯·凯撒在公元前46年创立的,而这年被人称为“混乱之年。”这乃是因为当时较旧的历法已比太阳的运行早了三个多月,以致公元前46年必须有445日才能使太阳“赶上”历法。

8.圣经中事件的年份日期是怎样制定的?对目前的历法而论,这产生了什么难题?

8 圣经所载的事件年代若是按该撒历或其他更早的历法而订的,则将这些年代和日期转变为格里高里历是一件相当简单的事。但是并不然。圣经谈及某些特别和时常独立的时期与事件,而这些事的年份日期是按它们的特别方法制定的,在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有时它们的年份日期按照某个国王的统治而定(尼希米记2:1;以斯帖记1:1-3;但以理书9:1,2;路加福音3:1),或按一场军事胜利或某个大国的倾覆而定(列王纪上6:1;以西结书1:1,2;8:1;20:1;40:1),或按它们与一项不寻常的事件,例如挪亚时代的洪水,的关系而定。(创世记9:28,29)因此困难的工作便是决定若以今日的历法来量度,这些圣经事件究竟在什么时候发生。

9,10.(甲)我们可以怎样举例说明这个难题?(乙)为了解决他的难题,游客必须首先怎样?

9 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故事为例去说明这个难题。一个英国游客到欧洲大陆一个历史性的地方观光,一天早上他离开旅馆漫步穿过一个森林,并在沿途各处稍为停下来欣赏四周的风景和山水。他在下午渡过一条小河,沿着山上的小径前行。到傍晚的时候,他想知道自己步行了多远的路程。他记得在较早的时候当他在各处停下来时,路标将各地之间的距离以公尺标明出来,但是他在过了桥之后就不再看见有路标了。

10 为了决定自己走了多远,这个游客仅是回头将他在头一段路程所录下的距离由公尺化为英尺并不够。他必须首先量出从现在的位置越过山岭,经过小桥而到最后一个路标的距离究竟是多少。一旦决定了这个距离,其余部分的计算便比较容易了,如果他信任路标上的数字的话。

11.(甲)为了决定我们处于时间之流的什么地方,我们必须首先怎样行?(乙)“绝对日期”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日期有什么价值?

11 同样地,当决定人类现今处于时间之流的什么地方时,我们并不能仅是将古代的历法化为现今所用的历法制度,就把难题解决。我们必须首先向后量至现今和古代的圣经记录分开的鸿沟,追溯到以往一个确定的日期,一个绝对日期,你若喜欢这样称呼它的话。这样的一个日期必须是圣经和世俗历史事件的一个汇合点,并且和目前量度时间距离的方法完全吻合。凭着格里高里历所定的这样一个日期,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距离这个定点已有多远和目前我们站在什么地方。然后从这个中心点我们可以向前或向后推算圣经历史中其他事件的日期,即使这些事件的年代原本是按一种不同的制度而定的。

绝对日期——公元前539年

12.我们有一个与古列推翻巴比伦有关的什么绝对日期?

12 这样的一个确定或绝对的日期与但以理书第五章第一至卅一节所载的事件有密切关系。那便是古列(西流士)大帝率领下的玛代和波斯军队打断伯沙撒的狂欢宴饮,攻占巴比伦城而将当时的第三个世界霸权推翻的时候。这件事发生于格里高里历的公元前539年,亦即佛教纪元在印度开始之后四年。

13,14.决定巴比伦在公元前539年倾倒是以什么重要的发现为根据的?

13 将公元前539年订为这件历史事件的发生年代是以一个称为《拿布尼德斯(拿本尼德)编年史》的石刻文献为根据的。这件重要的文献在1879年被人在巴格达附近的废墟中发现,现在保存于大英博物院中。悉尼·史斯夫在1924年于伦敦出版的《与巴比伦的陷落及衰亡有关的巴比伦历史文献》一书中将这碑文的翻译发表出来,碑文的一部分如下:

14 “在提斯利都月(提斯利,希伯来的七月),当古列攻击底格里斯河岸的奥皮斯亚卡德的军队时,亚卡德的居民起来反叛,但他(拿布尼德斯)将陷入混乱的居民大量加以屠杀。到第十四天,西帕不战而陷。拿布尼德斯弃城而逃。第十六日(公元前539年,该撒历十月十一至十二日,格里高里历十月五至六日) ,居提安的总督高布雅斯(乌巴鲁)和古列的军队不用一战即进入巴比伦。后来拿布尼德斯在返回巴比伦时被捕。……亚拉闪奴月(希殊文,希伯来的八月)三日(该撒历十月廿八至廿九日),古列进入巴比伦,在他面前以青绿树枝铺路——并将该城置于‘和平’(苏尔茂)状况之下。”­——《与旧约有关的近东古文献》(普林斯顿;1955),詹姆士·毕列查特着,第306页。

15,16.什么可以解释为什么《拿布尼德斯编年史》在叙述巴比伦的倾倒时没有提及伯沙撒?

15 请留意《拿布尼德斯编年史》精确详细地提及这些事件发生的时期。这使现代的学者能够凭着他们的天文学知识将这些日期转为该撒历和格里高里历的日期。至于为什么这部编年史在论及古列攻陷巴比伦时没有特别提及伯沙撒同时也证实了539这个年代,请留意杰克·劳尼根教授在《来自远古的光》(1959)一书第227-229页怎样说:

16 “拿本尼德(拿布尼德斯)与他自己的长子伯沙撒一同执政作王。巴比伦的碑铭将伯沙撒称为太子。……所以,既然伯沙撒曾实际在巴比伦分掌王权,而且很可能一直掌权至末了,但以理书(5:30)将他描述为巴比伦最后的国王并不是错的。在拿本尼德统治的第十七年,巴比伦陷入波斯人古列之手。拿本尼德的编年史举出确实的日期。公元前539年提斯利都月第十四日,十月十日,波斯军队攻下了西帕;第十六日,十月十二日,‘古列的军队不用一战即进入巴比伦;’亚拉闪奴月第三日,十月廿九日,古列本人进入城中。”

17.其他什么权威也证实了巴比伦陷落的年、月、日?

17 其他的调查者则说:“《拿本尼德编年史》……宣称西帕在 VII/14/17a(539年十月)b陷入波斯大军之手,巴比伦于 VII/16/17(十月十二日)陷落,古列在 VIII/3/17c(十月廿九日)进入巴比伦。凭此我们可以决定拿本尼德统治的结束和古列开始统治的日期。颇有趣地,拿本尼德在乌劳克录下的最后一块字版所注明的日期是古列攻陷巴比伦之后一日。当时关于这个城陷落的消息尚未传到125哩之外的南部城市。”——《布朗大学丛书》第19卷,《巴比伦年代表,公元前626年——公元后75年》,派克与杜伯斯坦合著,1956年版第13页。

18.(甲)有二十多个历史家和评论家对什么年代均一致同意?(乙)他们在最近才获致这项同意吗?

18 今日人们所公认的权威均毫无疑问地接受公元前539年为古列大帝推翻巴比伦的年代。除了以上所引的权威之外,以下是摘自历史书的一小部分例证,而这些书将各种不同的通用参考书和基本教科书均包括在内。d我们所引用的这些简短例证也表明这个年代并不是最近才被人提出的,反之这乃是在过去六十年来经过彻底调查和受人普通接受的一个日期。

“古列在公元前539年进入巴比伦。”(《大英百科全书》,1946年版,第二卷852页)“古列击败拿布尼德斯的军队之后,巴比伦本身在539年十月向波斯的大将高布雅斯投降。”——同上,第六卷930页。

“在公元前539年,巴比伦毫无反抗地陷入亚该美尼波斯人古列大帝之手。”——《美国百科全书》,1956年版,第三卷9页。

“巴比伦在公元前539年被古列所攻陷”。《耶鲁东方丛书》……研究……第十五卷,1929年版,《拿布尼德斯与伯沙撒》,杜亥提着,第46页。

“波斯人在公元前539年攻下这城。”(《世界书本百科全书》,1966年版,第二卷10页)“波斯人在公元前539年征服巴比伦。”(同上,第13页)“拿布尼德斯,迦勒底巴比伦的最后一个国王,从公元前555年统治到539年。”——同上,第193页。

“里底亚的陷落为波斯人准备了进攻巴比伦的通道。征服这个国家容易得出乎意料之外。在公元前539年,伟大的巴比伦城对波斯大军打开了它的城门。”——《古代历史》,赫顿·韦斯特着,1913年版,第64页。

“在公元前539年巴比伦也被古列所攻陷。”——《古代列国的故事》,韦士特曼着,1912年版,第73页。

“在公元前539年,古列进而征服巴比伦,……西帕不战而降,两日之后,古列大军的先锋进入了巴比伦。”——《希伯来人历史》,山得士着,1914年版,第230页。

“在他[尼布甲尼撒]的死亡和迦勒底帝国于539年被古列所推翻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看来不会很长。”——《圣经时期》,亚尔伯莱着,摘自路易士·芬高斯坦所编的《犹太人:他们的历史、文化及宗教》,1955年版,第49页。

“古列在公元前539年十月廿九日进入巴比伦而以人民的解放者自诩。”——《桑得文图书圣经辞典》,1965年版,第193页;也可参看第93,104,198,569页。

“尼布甲尼撒在巴比伦的四周筑了巨大的城墙,但在伯沙撒的军队战败之后,这城却在公元前539年稍作抵抗便投降了。”——《世界历史一览》,莱特着,1942年版第28,29页。

“当新巴比伦帝国落于波斯人之手时,巴比伦在公元前539年毫无抵抗地对古列打开城门。”——《注释者圣经辞典》,1962年版,第335页。

“拿布尼德斯统治第十七年(公元前539年)古列攻下巴比伦。”——《通俗及评论性圣经百科全书及辞典》,法劳士编,1913年版,第一卷207页。

“在公元前539年,古列大帝将巴比伦加进他以魔术般的轻易和快速所获得的其他帝国中。”——《新标准圣经辞典》,1926年版,第91页。

“这城[巴比伦]在公元前539年出乎意料地被攻陷。”——《万国圣经辞典》,贝鲁伯特编,1912年版,第69页。

“公元前539年标明了闪族在古代东方的领导权的崩溃和印欧语族领导权的开始,后者延续了至少一千年之久。巴比伦之被古列征服为后来在希腊和罗马统治下的各种发展奠下了基础。”——《玛代人大流士》,韦特孔着,1959年版,序言,第2页。

“古列也在公元前539年征服巴比伦而成为米索不达美亚和叙利亚的霸主。”——《远古和中古历史》,希斯与满因合著,1930年版,第92页。

“拿布尼德斯(拿本尼德)……是巴比伦的最后一位国王(公元前535-539年)。”——《天主教百科全书》,1907年版,第二卷184页。

“巴比伦的王国在539年陷入古列之手。”——《新冯克与华格劳斯百科全书》,1952年版,第十卷3397页。

“以巴比伦为国都的迦勒底帝国(第二个巴比伦帝国)延续至……公元前539年,在那一年它被古列所击溃。”——《历史纲要》,韦尔斯着,1921年版,第140页。

“古列在公元前539年征服了巴比伦。”——《国际标准圣经百科全书》,1960年版,第一卷,367页。

“古列在539年征服巴比伦城,巴比伦遂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译自德文的《圣经辞典》,赫尔拱·夏格及同人合编,1951年在瑞士出版。见第150页“巴比伦”之下。

19.因此,巴比伦在多久之前被波斯人所攻陷?

19 既然这么多学者均一致确定和同意公元前539年这个年代,我们便可以确知我们今日距离巴比伦在二十五个世纪之前的倾倒有多远了。公元1968年的十月六日会是第三个世界霸权倾倒的第2,506周年。e在539年之前发生的其他重要事件的年代现在均可以很准确地加以决定了。一个人若肯接受圣经所揭示的年代,作这种推算便会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同时他也可以避免基督教国传统的年代学者所犯的一些错误。

耶路撒冷在公元前607年被毁灭

20.(甲)“大利乌”这个名字曾在楔形文字的碑铭中出现吗?(乙)但是我们对什么可以很确定?

20 对但以理的上帝耶和华具有信心的人知道圣经的历史正确性并不有赖于尚未发现、残缺不全和并非受上帝感示的世俗文献。因此虽然在至今所发现的异教楔形文字碑铭中“大利乌”(或作大流士)这个名字尚未出现过,这并没有在任何方面影响到圣经记录的真确性。圣经在上帝感示之下记录下来的历史事实是很明确的:“当夜迦勒底王伯沙撒被杀,玛代人大利乌年六十二岁,取了迦勒底国。”(但以理书5:30,31)有些研究者相信(并提出相当有力的论据去支持他们的主张)大利乌就是古列的总督乌巴鲁,即与他一同进入巴比伦及在城中设立总督的人。f可是但以理却屡次将玛代人大利乌称为国王而非总督,而且甚至亲自用王的头衔称呼他。——但以理书6:1,6-9,12-25。

21.在大利乌统治的第一年但以理作了什么令人兴奋的发现?

21 在大利乌作王的几个月期间,但以理作了一项令人惊讶的年代学发现:“玛代族亚哈随鲁的儿子大利乌立为迦勒底国的王元年,就是他在位第一年,我但以理从书上得知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耶利米,论耶路撒冷荒凉的年数七十年为满。”(但以理书9:1,2)无疑但以理很渴望知道这七十年究竟在什么时候期满。可庆幸地,他并不需要等待很久便获得答案了。

22.大利乌一世统治了多久?谁继他成为巴比伦王?

22 大利乌一世的统治为期很短;圣经提及他在位的“元年”暗示他至少作了王一整年。(但以理书9:1;11:1)古列在538年的年尾接续他作王,耶和华的先知但以理亦继续保持他的高位。“但以理当大利乌王在位的时候和波斯王古列在位的时期,大享亨通。”(但以理6:2,28)这两位王和他们的王国显然有很密切的关系,这由圣经之屡次提及“玛代和波斯人有例”一词可以见之。——但以理书6:8,12,15。

23.(甲)当时什么伟大的预言行将应验了?(乙)到什么日期犹太人已返抵故土?这是由于什么迅速的发展所致?

23 在两个世纪之前,耶和华通过他的先知以赛亚之口宣布说:“[我]论古列说,‘他是我的牧人,必成就我所喜悦的,必下令建造耶路撒冷,发命立稳圣殿的根基。’”(以赛亚书44:28)两个有两百年历史的预言已行将获得应验了。古列登位之后,在他统治的第一年,至少在537年的春季之前,“耶和华激动古列的心。”于是他颁布了他那著名的诏书,准许犹太人返回故土重建耶和华的圣殿,同时他命人将诏书抄录多份传遍全境。这容许犹太人有充分时间再度在他们的故土定居下来,“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于是他们“从七月初一日起”开始将燔祭献给耶和华。根据现有最佳的天文学图表,g“七月初一”这个日子相当于公元前537年十月五日(该撒历)或九月廿九日(格里高里历)。——以斯拉记1:1-4;3:1-6。

24.因此七十年的荒凉从那一年开始?在那一年结束?

24 由此另一个里程碑也获得了非常确定的证实——犹大地区的七十年荒凉结束的时候——大约是537年十月一日左右。(耶利米书25:11,12;29:10)于是决定这十年从什么时候开始便很简单了。我们只须将70和537加起来便得到607。因此大约在公元前607年十月一日左右,犹大地区完全沦为荒凉而空无人居。

25.什么问题的答案与公元前607年有关?

25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会更清楚地看出公元前607年这个年代在圣经年代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同时我们会设法找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的答案,那便是,亚当究竟在什么时候被造的呢?

[脚注]

a “VII/14/17”:希伯来的七月提斯利月第14日,拿布尼德斯统治第十七年。

b 凯撒历。

c 希伯来的八月希殊文月。

d 我们可以很容易提出更多的权威,但这只是进一步证实一个已无疑问的日期而已。

e 在将539与1968相加时须要减去1,因为在公元前和公元后之间没有零年。

f 见小韦特孔所着的《玛代人大流士》(1959年美国版)第7章;及连因所着的《巴比伦的难题》(1923年版)第201页。

g 《布朗大学丛书》第十九卷,《巴比伦年代表,公元前626年——公元后75年》(1965)派克与杜伯斯坦合著,第29页。

[第111页的图片]

看来强大到无法攻克的巴比伦城在公元前539年陷落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