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函
● 马太福音1:17说由亚伯拉罕至耶稣基督的世代可分成三部份,每部份有十四代,但是前面的经文只列出四十一代,我们应该怎样去了解这节经文呢?——比利时。
我们对这看来困难之点有一个简单的解释。显然马太将大卫计了两次;他所想到的不是总数而是三部分一律有十四个名字或十四代以帮助记忆。正如马太说:“这样,从亚伯拉罕到大卫共有十四代。从大卫到迁至巴比伦的时候,也有十四代。从迁至巴比伦的时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
我们若考虑一下历代志上1至3章的家谱,便会发现由亚伯拉罕到基督耶稣至少有四十六代。马太把名单缩短了而漏掉三个犹大王,都是约兰王和邪恶的亚他利雅王后的后代。她是恶后耶洗别的女儿,并曾篡夺犹大的王位达七年之久。马太列了约兰之后便漏了以后的三代,即亚哈谢(统治仅一年),约阿施(七岁开始统治)和亚玛谢(统治二十九年)。反之,马太接着列出乌西亚;这个国王有一段长时间的兴旺统治,直至他僭夺祭司之职,妄自在殿中烧香而染上大麻疯为止。马太所载的族谱同时漏了约西亚的儿子约雅敬和所罗巴伯的儿子哈拿尼雅,意即亚比玉的父亲。
可是马太的这种删略是不足为奇的,因为族谱的名单常被缩简。例如以斯拉在历代志上6:3-14列出他的祭司族谱有二十三个人名,但在以斯拉记7:1-5列出他自己的家谱时却只十六个人名。
在研究圣经的族谱名单时,我们必须记得几件事。首先,我们必须知道这些差别并不是由疏忽造成的。以色列人很注重历史,因此在记载方面非常小心。例如关于创世记所列出的诸国(创世记10:1-32)学者告诉我们它“在古代的文学中是独特的。这种对诸国的关心正确地反映出圣经对历史的重视。……这种对历史的专注是在世上其他任何圣典中找不到的。”——《阐释着圣经辞典》第三卷第515页。
再者我们也应该知道圣经的执笔者都是忠实的人,他们均受圣经订下的崇高道德标准所指引。不但如此,他们是在耶和华的圣灵影响之下执笔的。——提摩太后书3:16;彼得前书1:21。
同时我们最好记得古代的人的记事方式与今日并不同。某些词句在当日比在今日有更深的意义。例如亚伯拉罕对罗得说:“我们是弟兄。”(创世记13:8)但是亚伯拉罕其实是罗得的叔父。同样地,巴比伦王后称尼布甲尼撒为伯沙撒的父亲,但显然拿布尼德斯才是他的父亲,尼布甲尼撒乃是他的祖父。(但以理书5:11)事实上古代时常用“父”一词去指远祖。所以基督教希腊文圣经屡次将亚伯拉罕称为“我们的[父],”虽然他其实是个远祖。——使徒行传7:2;罗马书4:12;雅各书2:21。
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明白为什么圣经执笔者这样写某部分的族谱,从而除去了若干表面上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