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读者来函
    守望台1983年 | 2月15日
    • 上帝吩咐他的仆人要扶助无父的儿童或父母均去世的孤儿。(申命记14:28,29;16:9-14;24:17-21;26:12,13;诗篇10:14;雅各书1:27)但是圣经主要所强调的乃是父母要照料儿女在物质上、灵性上和感情上的需要。——可参阅提摩太前书5:8。

      上帝对父母们论及他的教训说:“[你们]要教训你们的儿女,无论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命记11:18,19)父母若自愿将儿女送到俗世的亲戚家里长期居住,他们能够负起这样的责任吗?不能,父母需要与儿女在一起才能经常予以纠正和训导,并且提供年轻人所亟需的充满爱心的环境。(以弗所书6:4;箴言6:20)显然,基督徒若将孩子送到俗世的亲戚家里寄住以求接受俗世的教育,以致孩子无法在自己家里受到属灵的训导,这便无法促进儿女恒久(甚至永远)的福利了。世界各地的基督徒知道,在这个事物制度里教养儿童事奉耶和华是一件艰难的工作,这件事需要父母经常不断的督导。孩子若仅为了若干物质利益而离开基督徒家庭,成功的希望无疑就大为减少了。

      在这方面,请想想耶稣的例子。他在加利利省僻远的拿撒勒城中长大。约瑟和马利亚服从上帝的吩咐使耶稣留在拿撒勒他们的身边,结果“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上帝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路加福音2:41-52。

      目前的事物制度强调教育和经济上的成功。有些俗世的父母曾表示,‘我不希望见到我的儿子长大成为一个清洁工人。’甚至基督徒父母也可能受到影响而对教育和物质利益怀有类似的观点。但是信赖耶和华的智慧的父母会首先留意帮助儿女“为将来建立坚固的根基,能够把握着那真正的生命。”——提摩太前书6:9,19,《现译》。

      ◼ 耶稣有一次告诉一个他曾医好的男子说:“不可再犯罪,免得招来更大的祸患。”耶稣的意思是说,我们生病是由于犯了罪的缘故吗?

      不然,疾病并不一定是由于人犯了某种罪而造成的结果。

      约翰福音第五章论及耶稣医好了一个患病多年的男子。后来耶稣在圣殿区域见到这男子,便对他说:“你已经痊愈了,不可再犯罪,免得招来更大的祸患。”——约翰福音5:14,《新译》。

      我们所有人都从亚当承受到罪和不完美。(罗马书5:12)证据之一是我们都有时会“自然地”生病。看来耶稣所医好的男子是由于遗传的不完美而生病。凭着上帝的慈悲,这男子获得痊愈,并且得以认识借耶稣而得救的途径。他应该当时就跟从救主。如果男子没有这样行,反而蓄意犯罪,他便会遭遇比生病更大的祸患;他会犯了冒犯圣灵的罪而招致永远的毁灭。——马太福音12:31,32。

  • 巴比伦遭遇麻烦
    守望台1983年 | 2月15日
    • 巴比伦遭遇麻烦

      “复兴巴比伦乃是全国的一项责任,”在巴比伦故址主持发掘工作的亚里穆罕默德·马地说。他主持伊拉克政府一项耗资四千万美元的发掘计划,在过去两年来雇用了750名工人试图恢复巴比伦城在2,500多年前的旧观。可是这件工程却遭遇到难题。马地警告说:“我们的永恒之城巴比伦由于四周环绕的严重危险而有逐渐衰败和毁灭的危险,特别是由于地下水的高水平之故……以及地土的盐度使房屋的根基和墙壁受到侵蚀。”我们若记得上帝所作的无可更改的宣布:“我必……使那地[巴比伦]永远荒凉,”便无疑可以更清楚明白这些试图重建巴比伦的人所遭遇的难题。——耶利米书25:12;50:3,13。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