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60 11/15 344-348页
  • “有什么能阻止我受浸呢?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有什么能阻止我受浸呢?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0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受谁施浸?
  • 浸礼是基督徒的必需条件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3年
  • 什么阻止你受浸?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9年
  • 符合受浸的资格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6年
  • 受浸与亲近上帝
    辨明圣经的真理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0年
《守》60 11/15 344-348页

“有什么能阻止我受浸呢?

1,2.为什么腓利没有阻止刚刚皈依基督教的古实太监受浸?

使万民作耶稣的门徒和为他们施浸的伟大工作最先产生的信徒之一是一个来自埃提阿伯的内阁官员。这人是一个皈依犹太教的外邦人;他曾到耶路撒冷的圣殿敬拜上帝,现在正打算返回他的本国。当时他正坐在马车里阅读以赛亚的预言。耶和华的天使指引腓利到他那里去对他传道,腓利便遵嘱而行。当腓利向他解释以赛亚的预言怎样已经应验在耶稣身上之后,这个古实的太监作了一个决定:这便是真理了!因此正如使徒行传8:36-38的记载告诉我们:“当他们在路上行的时候,他们来到一处有水的地方,太监说:‘看哪!这里有水;什么能阻止我受浸呢?’于是他吩咐马车停下来,腓利和太监一同下到水中,他就为他施了浸。”

2 腓利并没有阻止古实的太监受浸。他知道这个皈依犹太教的外邦信徒具有充分的知识和了解知道自己所采取的行动是什么意思。腓利知道这并不是凭着一时感情冲动而作的轻率决定。他也知道古实的太监在道德的纯洁方面亦具备受浸的资格。他岂不是刚从圣殿里敬拜耶和华回来吗?他岂不是不惜长途跋涉以这样行吗?天使岂不是吩咐腓利对这个人作见证,由此表明上帝已经审查过这个古实人的心而正在召他加入上帝的组织为他服务吗?不错,所以腓利有什么理由要阻止这个人受浸呢?

3-5.人必须符合什么条件才有资格受浸?

3 一个人若符合上帝所订的条件,则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他受浸。决定受浸者应该具备什么资格的乃是耶和华上帝。人若不符合耶和华所订的条件,他便会因为不够资格而自动受上帝所阻止。施浸者,或一个知道事实真相和献了身受了任命的基督徒传道员,会向这样的人解释为什么他尚未有受浸的资格。渴望遵行上帝的旨意的人必须按照上帝的条件而归附上帝。唯有承认耶和华的宇宙统治权,信赖赎价而成为洁净,并且奉耶和华的爱子基督耶稣为王和服从圣灵引导的人才有资格受浸。在这方面我们应该留意受浸者对这些基本教义的了解和接受比关于这些问题的表面知识更为必需。深度的圣经知识可能亦时常是在人受了浸之后才获得的。保罗曾论及他当日的基督徒说:“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借着我们上帝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哥林多前书6:11。

4 所有准备受浸的人都必须具备的另一个条件圣经为我们在以赛亚书52:11记录下来:“你们离开吧,离开吧,从巴比伦出来,不要沾不洁净的物;你们扛抬耶和华的器皿的人哪,务要自洁。”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出,所有渴望遵行上帝的旨意的人必须和俗世分离而洁身自爱。他们必须在生活上作一切必需的调整以求符合上帝的道所订的道德标准。

5 所以受浸的条件可以归纳为两点:(1)受浸者必须具有足够的知识和了解使他知道所同意做的是什么事;(2)他在道德上必须洁净。在有些国家里耶和华见证人的组织不得不采取步骤以确定受浸者的确具备这两个条件。若有人尚未了解浸礼所牵涉的问题,阻止他受浸的并不是组织里的监督。反之浸礼只是因为准备受浸者未够资格而暂时延期而已。他既然不了解上帝所订的条件,自然无法遵守它们。同样地,未至明理年龄的儿童都没有受浸的资格,因为他们并不了解浸礼的意义。我们有时留意到某些成年人亦未能了解他们所采取的这个步骤的严肃性。在这种情形颇为普遍的地方,组织规定受浸者必须研读了一段相当时期之后才有资格受浸。同样地,在生活的道德标准上需要作若干调整才能符合上帝公义的条件的人亦应该等到切实作了这些改变之后才受浸。

6,7.(甲)谁必须回答有没有什么东西阻止他们受浸的问题?(乙)人应该在什么时候献身和受浸?

6 所有接受了真理和准备把自己当作洁净的器皿献给耶和华上帝的人都必须像古实的太监一样问问自己说:“有什么能阻止我受浸呢?”他的问题其实是供他作自我检讨之用的。每个人都必须凭着对上帝的清白良心回答这个问题。

7 一个人若承认耶和华的确存在和承认他的爱子已经作王统治,承认基督的赎价适用在他自己身上和基督正通过上帝在地上的显形组织将圣灵分发给信徒;他若在生活上没有任何需要时间作调整的道德难题;他若认真地考虑过将自己的生命呈献出来为上帝服务,那末他对于“有什么能阻止我受浸呢?”这个问题可以凭着清白的良心怎样回答呢?唯一的回答便是和古实的太监表达同一的结论: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我!这便是答案了!当一个人意识到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他受浸时,他便必须服从上帝而不再展延受浸的日期。

8,9.(甲)为什么有些献了身的人迟迟未采取受浸的步骤?(乙)这种耽延会帮助他们履行责任吗?

8 可是有些献了身的人却为了各种不同的原因而迟迟未能受浸。在有些地方宣扬王国的传道员当中未受浸的竟达百分之廿八之多。他们若已通过基督将自己呈献给上帝,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什么原因阻止他们受浸呢?有些在知识和了解上仍然是婴孩,因此他们应该作更多的研读以求获得适当的体会。另外有些则因为认识真理的日子很浅而尚未有时间除去俗世不洁的习惯或在生活上纠正他们和异性的关系。这些人应该首先纠正他们的生活,变成洁净和保持洁净。但是在未受浸的人当中占最大多数的是一些已经具有充分的知识而知道献身这个步骤的严肃性的人,他们并没有不洁的地方。这些人若已献身给上帝而仍然迟迟不愿受浸,他们便违背他的命令了。他们若尚未献身,则答案非常简单:他们应该将自己完全呈献给上帝而不再耽延。

9 有什么能阻止一个洁净的人受浸呢?没有什么,除了他脑中的一点见解,以为将受浸推延得久一点他便会更有能力履行这件事所带来的责任。其实并不然。在亚洲,非洲和其他的许多国家里,一般并没有任何基督教背境,但却渴望遵行上帝的旨意的人也能够了解他们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转而过一种基督徒的生活才能有资格得救。当然,他们会经历一场猛烈的内心挣扎,但是一旦挣扎结束而他们意识到这便是真理时,他们很快便会将自己呈献给耶和华而受浸。但是要记住受浸只是外表的征象;这并不是你的献身。被浸入水里并不能产生所需的改变。他的内心必须已经作了一项改变。时常这种改变在仅仅几个月内便会发生,在此之后献身者必须忠贞地紧守献身的誓愿。

10.虽然有些人未能保持忠诚,为什么信徒仍然不应该害怕将自己呈献给上帝?

10 所以,我们能够凭良心回答上帝说我们有良好的理由阻止我们献身受浸吗?没有任何回答能够。有些人可能想到他们所认识的某个人在献身之后未能履行所作的誓愿。这可能是真的,但是普世各地盈千累万献了身而没有失败,甚至在重大的压力和迫害之下仍然紧守着献身誓愿的人又如何呢?献了身而成功的人无疑远超过献了身而失败的人。其实我们绝不需要怀有任何恐惧之心。一个人若知道他应该将自己呈献给上帝,但却没有这样行,他在耶和华面对所负的责任其实和献了身完全一样。献了身而不能保持忠诚的人无疑不能渡过哈米吉多顿,但是迟疑不愿献身和不肯采取步骤证明自己有资格得永生的人也一样不能。两种人都会同样地灭亡。所以何必成为这两种人之中的任何一种呢?

11.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宜于献身吗?

11 有些人因为不愿放弃俗世的享乐而想等到比较有利的时候才将自己呈献给上帝,这种愿望能够阻止人受浸吗?其实最有利的时机莫过于现在。关于今日时世的紧急和这个俗世的宴乐,使徒在约翰一书2:17劝诫我们说:“世界和世界底私欲正在过去;唯读实行上帝旨意的[人]永远长存。”(《新约新译修稿》)我们绝没有理由再作任何耽延,反之我们有最大的理由现在便下决心彻底遵行上帝的旨意。没有任何时期比现在更急切需要我们这样行。

12,13.从现代举出例证表明各种宗教的教徒怎样和以前的信仰断绝关系而采取坚决的立场拥护耶和华的纯真崇拜。

12 受浸的人都已经和基督教国或异教国断绝了以前的关系。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采取这个看来相当困难的步骤。在非洲,许多新近献身受浸的基督徒凭着他们的决心打破了巫医的势力和对巫术的恐惧。在东方,甚至拜祖先拜了几十年的老祖母也摆脱了祖先崇拜的顽强缚束。采取这个步骤使他们失去了以往的朋友和相识——对他们说来这并不是一种轻易的事,因为在大部分的东方人看来,一个人在亲友邻舍中的地位比一生中任何其他的事更为重要。这些人摆脱了以前的各种信仰来到耶和华面前将自己呈献给他,并且用水浸礼象征他们的献身。于是他们继续不断地秉着忠诚而行。他们已经实行了圣经在哥林多后书6:17吩咐他们所做的事:“‘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耶和华说]。”

13 这正是耶和华在今日所行的事。当我们看见耶和华的灵作用在一些以前受异教习俗捆绑的人的头脑中,使他们抛弃对鬼魔的崇拜而变成热心敬拜耶和华的人时,这是多么令人稀奇惊叹!这样行需要他们将头脑改变过来,有时甚至连环境也需要改变,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他们献身和受浸。这些受浸者之中有些以前是佛教徒,他们所追求的是归于虚无的解脱。有些以前是孔教徒,相信人生最好的途径便是消极地修心养性。有些则是国家思想非常浓厚和崇拜日本天皇的神道教徒,还有些是道教徒,回教徒,印度教徒,崇拜鬼魔者和无神主义者。耶和华将他们一概收纳。献身和受浸便是他们进至这种地步所必须通过的门户。今日所有献了身而尚未肯受浸的人都应该看看今日来自普世各地的这些忠心榜样。由于没有畏缩不前,这些人克服了一切可能阻止他们受浸的障碍。

14.为什么献身绝不可以是“冷淡随便”的?

14 献身绝不可以是一件“冷淡随便”的事。在英文《新世界译本》的诗篇119:113,脚注用“心怀二意的人为我所恨”这种译法去代替“冷淡随便的人为我所恨”的主要译法。了解献身和受浸的必要,但却为了某种原因没有这样行的人其实可说是心怀二意。他们的一个心意催促他们受浸,另一个心意却使他们再拖延一会儿以便享受这个世界的种种逸乐。耶稣所宣布的两条诫命中最大的一条是“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耶和华]你的上帝。”(马太福音22:37)这条诫命绝不容许冷淡随便的献身。雅各书(4:8)劝诫“心怀二意的人”要“亲近上帝,”于是“上帝就必亲近你们。”畏缩不前的人使自己无法和我们的造物主发生献身所带来的那种亲切温暖的关系。

15.传道员应该怎样在善意的人心里养成献身和受浸的愿望?

15 耶稣吩咐人使万民作他的门徒和为他们施浸的命令是对早期教会的忠心基督徒作的。这些忠贞的人教导所有的新信徒认识浸礼的严肃性。因此今日成熟的基督徒亦有责任教人认识浸礼的严肃性。这是造就弱者的工作的一部分,而这件工作伟大的牧者加于所有强壮信徒身上的一项责任。借着忍耐机巧的教导和自己所立的榜样,他们在新人的心中养成受浸的愿望。这件事是逐渐进行的,但是从传道员和善意人士所作的每周研读的初期便应该开始。保罗说:“因为‘凡求告[耶和华的]名的,就必得救。’然而……没有传道的,[他们]怎能听见呢?”(罗马书10:13-15)同样地,成熟的基督徒若不在善意的人心中养成一种正当的愿望,这些善意的人又怎会知道如何从他们新近学得的真理进至过新世界的生活和献身的地步呢?

16,17.(甲)鼓励人受浸可能达到过分的地步吗?(乙)为什么我们应该提防过早的受浸?

16 鼓励别人受浸可能达到过分的程度以致浸礼成了不再是受浸者所作的一个自由决定;这是我们应该避免的。所有的基督徒都对他们未来的弟兄感觉深切的关怀,因此他们希望后者会顺服地采取这个得永生的必需步骤。但是没有一个基督徒可以勉强别人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受浸。浸礼是当一个人在心里决定将自己呈献给耶和华以遵行他神圣的旨意之后所采取的行动。这必须是一个凭着自由的意志而作的决定,作决定的人必须对这件事所牵涉的问题了解得很清楚,并且愿意接受这个步骤所带来的工作责任。在许多东方国家里一般人对长辈的顺从并不适用于决定受浸这件事上。一个人绝不应该因为父母或家长是耶和华见证人就贸然受浸以取悦他们。

17 我们也应该提防过早的受浸。一个人若在未有适当的体会之前就贸然受浸,结果便会造成一个心怀二意的信徒;他会仍然回顾这个旧世界而留恋他所撇下的事物。准备受浸的人必须首先确实地了解与俗世分离是一个必需的条件。耶稣曾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上帝的国。”(路加福音9:62)在1959年有83,345个人开始将手放在犁上,愿他们永远不要回头注视后面的东西!

18,19.对于新近感兴趣的人监督们和其他成熟的基督徒负有什么责任?

18 当腓利听见古实的太监诵读以赛亚的预言时,他问他说:“你所念的你明白么?”(使徒行传8:30)这其实等于对古实的太监所作的一项测验,在此之后腓利将圣经向他解释清楚以确定他真的了解这件事。一个有鉴察力的传道员能够机巧地将学生需要知道的东西向学生指出,以致后者会看出献身的必需性而绝不需要别人请他将自己呈献给上帝。一个富于技巧和鉴察力的传道员会知道怎样在这件事上着手。在箴言20:5圣经说:“人心怀藏谋略好像深水唯明哲人才能汲引出来。”成熟的传道员不会胆怯地不敢将耶和华在道德方面所订的条件向准备受浸的人说明。于是新人便会寻求他的劝告。负有耶和华器皿的人必须是洁净的。当道德的标准必须改变以符合圣经的原则时,传道员需要很早便机巧地提出劝告以便使受浸者可以在需要纠正的地方开始调整他的生活。传道员若在起先不敢提出这些问题来讨论,准备受浸者便可能突然面对这些难题而好像被淋了一桶冷水一般。

19 小组里的监督和研经班主持人也会对新的善意人士感觉关怀。在帖撒罗尼迦前书第二章第3-12节,圣经将成熟的监督和研经班主持人的职责总括起来说:“我们的劝勉不是出于错误,不是出于污秽。……我们从来没有用过谄媚的话,这是你们知道的,也没有藏着贪心,……只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要叫你们行事对得起那召你们进他国得荣耀的上帝。”小组里成熟的传道员,监督和研经班主持人可以耐心地帮助别人养成将自己的生命呈献给上帝的愿望。

20.(甲)传道书5:5,6给我们什么劝告?(乙)在我们今日有谁说话像使徒们在约翰福音6:68所载的一样?

20 在一个人决定献身成为耶和华手下一个忠顺的仆人之前,不论他为此可能遭遇什么困难,他必须先将所需付出的代价计算一下。在希伯来原文称为“高亥勒”(Koheletb)的传道书(5:5,6)说:“你许愿不还,不如不许。”在这件事上上帝并没有强迫你作任何决定。但是一个人若尝试过耶和华美好的恩典,他便无疑会想站在他的一边,正如使徒们回答耶稣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约翰福音6:68。

受谁施浸?

21.为了和上帝的旨意完全相符,浸礼应该由谁执行?

21 他应该受谁施浸呢?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建立的今日,地上有谁正在向人传扬上帝的永生之道呢?这是毫无疑问的;这批人便是耶和华见证人。耶和华不但乐意将他自己的圣名放在这批人身上,并且将他的王国在地上的权益完全交给他们照料。因此按理象征献身的浸礼也应该由这些见证人之一而不是由其他任何人施行。见证人所举行的每一个环务大会和区务大会都照例有浸礼的安排,而且有实在特殊的情况之下当地的小组也可以举行浸礼。

22-24.(甲)准备受浸的人在接受浸礼之前应该回答若干问题吗?为什么?他们应该怎样回答?(乙)第一个问题的大意如何?(丙)第二个问题的大意如何?

22 在准备受浸者未接受浸礼之前,他们应该回答两个问题以便所有和他们一同聚集起来的人可以听见受浸者亲口说他们的确了解他们所做的事和已经采取了所需的步骤,由此成为这件事的见证人。能够肯定地回答问题的人应该在每个问题之后回答“是,”并且应该一同朗声地这样回答。

23 第一个问题是:你是否已经在耶和华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是一个需要救恩的罪人,并且你是否已经向人承认这项救恩是天父通过他的爱子耶稣基督赐给你的?

24 第二个问题是:基于这种对上帝和他所预备的救恩的信心,你是否已经将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上帝,从今以后遵行他通过耶稣基督和在圣灵启迪之下通过圣经向你显示的旨意?

25.受浸者应该记得什么?

25 对这两个问题回答“是”的人都有资格受浸,并且应该在当时耶和华见证人所举行的环务大会或区务大会中受浸。受浸者应该记得这日子,因为这乃是他们用浸礼象征自己的献身的日子;由于这项献身他们正式从上帝接获任命授权给他们宣扬王国的好消息。他们应该将受浸的日期和年代记录下来以免将来忘记。他们并且应该记得虽然这是一个值得大为喜乐的日子,但却不是寻欢作乐或变成狂热偏激的时候;反之这是一个严肃的场合,因此受浸的人应该怀着一种虔诚祷告的态度,犹如我们读到当耶稣从水中出来时他正在祷告着。——路加福音3:21。

26.所有认识真理和采取立场拥护上帝的人现在都应该怎样?

26 所以这件事的结论便是,所有的人都需要认识关于耶和华上帝和他那救赎人类的爱子的真理,按照上帝的旨意将自己呈献给上帝和用浸礼象征这项献身以借此公开采取立场拥护造物的主宰,然后本着爱心继续服从和遵行上帝的旨意,因为“遵行上帝旨的[会]永远长存。”——约翰一书2:17。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