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洛克林新伯特利大厦——奉献典礼守望台1961年 | 10月15日
-
-
但是感谢上帝!我们现在不是在巴比伦的河边,同时也没有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我们现在是在柳树街,但是我们已开始以一群自由人的身份高唱锡安之歌以证明耶和华的慈爱。——诗篇137:1-4。
论到耶和华的组织的扩展,法兰兹弟兄说,“这个地方是耶和华见证人在全世界的情形的一个象征;”这是一个扩展和光荣的象征。法弟兄说,这的确是一间“光采美丽”的建筑物,它使人联想到诗篇的说话:每一个在耶和华的圣殿里的人都歌颂他的光荣。这间新落成的王国聚会所能够容纳七百五十人,它充满了适合新世界社会的愉快气氛。整个礼堂的四壁都镶以胡桃木板而益发显出它的美观。礼堂的北部有一个半圆形的讲坛,坛上有两个特别供安放花盆的地方。论到社方的两间伯特利大厦,法兰兹弟兄说:“它们并不仅是宿舍而同时是以教育为目标的工场。这是是世界一间最崇高的学府。”
诺尔弟兄接着在法兰兹弟兄之后作主要的奉献演讲,全部节目历时约两小时半。在诺尔弟兄作了结束的祷告之后休息十分钟,伯特利之家继续开始他们经常每星期一晚在王国聚会所举行的《守望台》杂志研读。这是布洛克林伯特利之家的全体人民最快乐的一天。无疑这次布洛克林伯特利大厦的奉献典礼有力地证明了诺尔弟兄在演讲的开头所说的话:“现在正是我们大事扩展的时候!”
-
-
施予使你感觉痛苦吗?守望台1961年 | 10月15日
-
-
施予使你感觉痛苦吗?
今日社会上到处充满了要求公众捐款的呼吁。从邮件和电话,在你门口和街道上,你都会听到“请慷慨捐助”,“请为慈善而捐助”,“我们正需要你的捐助”等呼声。这些呼吁的目的都是想打动你的心弦和解开你的钱袋。于是私人的腰包和钱袋便给舆论的压力解开了。舆论更强调说捐款是一种宗教的义务。结果单是在美国,每年从私人的口袋和腰包里流入各种慈善机构的捐款便达五十亿美元之巨。
虽然圣经说:“上帝喜爱捐得乐意的人,”耶稣也说过“施比受更为有福,”募捐的机构却要求公众“捐至感觉痛苦为止。”因此在压力之下一般人被迫解囊,而且往往证明是捐到感觉痛苦为止。但既然耶稣明明说过施予可以带来更大的快乐,为什么捐款反会带来痛苦呢?你有没有在施予时感到痛苦呢?——哥林多后书9:7;使徒行传20:35。
冒着上帝的名字向社会大众榨取金钱已变成现代一种商业化的大企业。它是一个痛苦的泉源,给人带来的乃是苦恼而不是快乐。1960年四月三日伦敦的《星期日邮报》用大号字登出一条首页新闻,标题为“商业专家协助罗马天主教教堂募捐。”一家称为卡多斯有限公司(Cathos Ltd.)的组织有分行散布在加拿大,美国,澳洲和英国等地;它的业务是专为罗马天主教教堂计划增加教堂的收益。这份伦敦的报纸宣布它的目标是要将罗马天主教在英国各教堂的收入增加一倍。据报导说此事且曾获得罗马天主教的红衣大主教高富里(Godfrey)的祝福。
这家卡多斯公司的计划之一是要展开一项逐家逐户的募捐运动,向教区内所有的天主教家庭游说而务要使每一个家庭签署一个誓约同意每星期捐款若干给教堂。这个计划并且包括一个具有“软化作用”的大宴会。卡多斯公司的第一个运动已于1960年春在英国密德尔撒克斯郡的砵他斯·巴尔(Potters Bar, Middlesex)地方借着举行一个招待三百名教区区民的大宴会而展开。据这公司宣布,目标是要把这个教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