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80 5/15 30-32页
  • 读者来函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读者来函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0年
  • 相似资料
  • 悔改领人归回上帝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2年
  • 对被开除的人保持平衡的观点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5年
  • 上帝所嘉许的悔改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1年
  • 真正的悔改——如何辨认?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8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0年
《守》80 5/15 30-32页

读者来函

● 一个男子(或女子)若与别人的配偶私奔,他可以获得宽恕而重新受基督徒小组所接纳吗?

这样的事在一些并不试图按照圣经标准而生活的人当中颇为常见。比较之下,在耶和华百姓当中这样的事则相当罕见。由于这缘故,当有此类事件发生时,便更令人震惊。可是,我们却无须认为这样的事应当按照某些人为的规定去处理。像其他的罪一样,犯罪者在受上帝和他的百姓接纳之前必须衷心悔改及清楚表现悔改的果子。

上帝对待以色列人的方式显示他有时甚至宽恕令人震惊和持续相当时期的罪行。(申命记4:30;以赛亚书55:7;57:16-18;撒迦利亚书1:3,4)耶稣曾提及,‘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会为他欢喜。’然后他作一个比喻去说明这件事;他提出关于浪子的故事。浪子花天酒地,耗尽了一切资财,但后来却幡然醒悟,回到家里,为了自己得罪上天和父亲而恳求宽恕,他的父亲遂亲切地宽恕他。——路加福音15:1-7,11-24。

可是,圣经也表明,基督徒若犯罪而不肯悔改,便应当将其从小组开除以保持小组在灵性上的洁净。(哥林多前书5:1-5,11-13)这件事曾发生于哥林多一个男子身上,他明目张胆地过一种不道德的生活。圣经指出,这个男子若想再次受小组所接纳,就必须改过自新,舍弃不道德的途径而产生悔改的果子。看来他在不久之后便这样行。当使徒保罗在不及一年之后写第二封信给哥林多人时,他劝小组宽恕一个罪人;看来他所指的是这个被小组开除,但后来却衷心悔改的男子。——哥林多后书2:5-10;马太福音3:7,8;使徒行传26:20。

今日耶和华见证人的各小组也采纳圣经的开除措施。再者,与这个先例一致地,见证人对于犯过者需要等待多久才能重返小组一事并没有作出任何硬性规定。这件事需要等待真正的悔改,有时这甚至可能需要多年的时间。

在问题所提及的不寻常的事例中,很可能牵涉到预谋和欺骗。例如,一个男子(也许是个已婚的人)迷恋别人的妻子。他们可能在暗中眉来眼去,秘密约会和偷欢。他们可能用说谎和欺骗的手段避免为人所知,特别是不让清白的配偶知道。过了相当时间之后,这对男女可能约同私奔,并在以不符合圣经的理由离婚之后结为夫妇。他们很可能预先考虑过事情的结果,意识到他们会被开除。但是他们认为,“过了一两年之后”,他们便可以声称业已悔改而重新受小组所接纳,这样他们便可以得遂其愿了。可是,滥用上帝的慈悲乃是一项严重的错误。加拉太书6:7提出保证说:“上帝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许多经文均表明耶和华绝不赞同奸淫;因此,怀有错误欲望的人绝不应当忽视这件事实。——可参阅启示录21:8;22:15。

过了相当时间之后,被开除的人若向代表小组的属灵长老提出请求要重返小组,长老们必须考虑到犯过者所做的事以及所怀的态度。论到信仰的合一,保罗谈及基督徒要避免“人的诡计和骗人的手段”所愚。(以弗所书4:13,14,《新译》)我们不但要避免教义上的谬误,同时也要避免让一些蓄意运用诡计和骗人的手段作恶的人留在小组里。——可参阅哥林多后书11:13;诗篇101:7;119:118。

当被开除的人请求重返小组时,处理这项请求的长老委员会应当考虑到一个由于一时软弱而犯罪的人和一个蓄意犯罪的人之间的分别。我们记得上帝在彼得三次不认耶稣之后仍然对他开恩;可是上帝却将蓄意行事诡诈的哈拿尼亚和撒非喇处决。——使徒行传5:1-11。

因此,事情若牵涉到伪善的虚饰和预谋,长老就必须十分谨慎小心。一个人可能自称忧伤悔改,但是他若再次有机会的话,他会“重蹈覆辙”吗?他会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吗?当然,现在他已缔结了一宗新的婚姻,因此无法将其解除而恢复以往的情况;以前的婚姻关系已随着离婚、通奸和再婚而终结了。(马太福音19:9)可是,他表现真正的悔改而“心灵痛悔”吗?(以赛亚书57:15)他对自己所犯的罪深感厌恶而非仅是由于自己被开除及不能享受基督徒的交往而感觉遗憾吗?他有在一段相当长而非预先决定的时期内产生悔改的果子吗?长老们需要毫无疑问地深信他已真正悔改。他们若并不衷诚相信这件事,就可能决定等待一段时期,到他们看见更多证据之后才再次会合检讨这件事。

长老们应该深深感到自己有责任保护小组,但却时刻体会到上帝的慈悲,意识到他想人获得生命。(罗马书2:4)他们体会到自己并没有超人的能力,像罪人必须对之负责的耶和华一般对别人的内心情况和动机了如指掌。(希伯来书4:13)因此他们会尽力以上帝的道指引他们所作的考虑和决定,借此鉴定被开除者的态度和内心情况如何。如果过了相当时间之后,长老委员会认为罪人已真正悔改而洁净了自己的心,他们就可以接纳这人返回小组,正如哥林多的小组对犯罪的男子所为一般。(雅各书4:8)但是他们并没有任何固定的时间要这样行。即使小组再次接纳这样的罪人,后者仍然必须记得,他们都“站在上帝的审判台前”而必须对他交账。——罗马书14:10-12,《新译》。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